精选托尔斯泰的十句名言(文案110句)
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
1、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1)、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2)、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
(3)、最后这段话表明了他的一个新态度,就是说我要再活下去,我要找到活的意义,让所有人活在我的心中,让我活在所有人的心中,也就是对社会承担一种责任,要让生活过得有意义一些。
(4)、此后,小托尔斯泰就经常光顾戏剧社,罗让斯卡娅主演的戏他场场不落。剧院院长见他常来看戏便建议他加入剧社,小托尔斯泰不仅加入,还担任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中的角色。他趁机接近罗让斯卡娅,但对方表现冷淡。
(5)、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6)、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素号夫、罗斯托夫、库拉金4个贵族家庭的纪事为情节线索,从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来表现俄罗斯民族同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同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他努力写人民的历史,把卫国战争写成是为人民的正义之战,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审美地运用和描写历史材料,在历史事变中描写人,是《战争与和平》的一条基本的创作原则,也是使小说产生宏伟的史诗风格的重要原因。
(7)、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他们为躲避战乱,从莫斯科逃到敖德萨,最后流亡巴黎。这期间,他们生下了儿子。
(8)、但还未等到大学毕业,他们就在1902年6月3日匆匆赶回老家,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因为,罗让斯卡娅怀孕了。那年,小托尔斯泰19岁,罗让斯卡娅22岁。
(9)、如果你研究托尔斯泰的思想,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他那个时代的作家和文学,你会觉得这部作品比《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还要重要,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
(10)、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
(11)、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12)、 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13)、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人作为一个民族,意识到了他们民族的自身力量,觉得这个民族是必须有尊严的。这个尊严不光要通过打仗来实现,不光要通过经济的发达来实现,还要通过文学、艺术的发达来彰显。
(14)、《童年·少年·青年》一书则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其中的童年写于1851年,当时托尔斯泰年仅23岁,但这初试啼声之作却立刻赢得包括屠格涅夫在内的作家大为激赏,在俄国《当代杂志》发表后,托氏因此一举成名,奠立在文坛的地位。
(15)、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16)、 在奴才的心目中不可能有伟人,因为奴才对伟大这个词有奴才的理解。
(17)、他擅长操纵许多线索的结构,并且他有一千个连接,并且他是无缝连接的。他可以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它既华丽又毫无生气。
(18)、“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撇开他的前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不说,我们可以这样给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们排个名:第托尔斯泰;第果戈里;第契诃夫;第屠格涅夫。”纳博科夫曾为美国斯坦福、卫斯理和康奈尔大学的学生开设俄罗斯文学翻译课,在课堂上,他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作品的诚挚喜爱。在纳博科夫心目中,托尔斯泰格外特殊,他代表着俄苏文学的绝对高度。
(19)、这个写有幸福秘诀的小绿棒,成为托尔斯泰终身对善良与博爱美好境界的追求。
(20)、 假装同意是避免争论的最简单方法,快乐地含笑听他说话。
2、托尔斯泰的十句名言
(1)、这三部作品,正是托尔斯泰苦与乐的体现。他20多岁开始写作,在34岁至40岁之间完成《战争与和平》,在44岁到48岁之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又从60岁开始,用十年时间完成《复活》。
(2)、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哈泽·穆拉特》、《舞会之后》、剧本《黑暗的势力》、《活尸》等。
(3)、《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揭露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4)、两个既相互对应又相互关照的主题,三个主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个家族对生活、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互动联系,这三个层面的东西放到一块就构成了作品的经纬,互相之间交叉来交叉去,这部作品就显得很厚重了。
(5)、最终,这种平实而稳定的生活令小托尔斯泰感到满足。
(6)、《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巨大的史诗,中间出现的人物有好几百人,在这么多人中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也就是七八个,读得细的读者,或许能记住二三十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中间,最核心的角色有三个,就是安德烈公爵、彼埃尔和娜塔莎。
(7)、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8)、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9)、1857年,游历西欧,写短篇小说《琉森》。1863年,托尔斯泰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这是他早期创作的总结提出自己贵族平民化的观点。
(10)、苏俄诗人勃洛克评价小托尔斯泰说:“他长得脑满肠肥,尽显贵族气派,才华出众而又风流倜傥。”
(11)、此后,小托尔斯泰不仅经常与德姆希茨幽会,还在技术学院办理退学,去德姆希茨的美术学校学习,为的是能与她天天厮守。
(12)、我们喜欢别人不仅仅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更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
(1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对纳博科夫关于托尔斯泰的一个比喻印象深刻,“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进到教室以后让大家把窗帘都关起来,把灯全都关掉,他先开了左边的一盏灯,说这是俄国文学中的普希金,又开了右侧的一盏灯,说这是果戈理,再开了中间的灯,说这是契诃夫。这三个灯都打开以后,他跑到窗边,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照进教室的阳光,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14)、《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
(15)、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16)、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17)、由此可见,托尔斯泰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我们一般认为,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主要是从普希金开始,然后到托尔斯泰结束。
(18)、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狱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19)、《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20)、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
3、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1)、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
(2)、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3)、《童年》小说1852年;《两个骠骑兵》、《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青年》中篇小说1857年;《琉森》短篇小说1857年;《阿尔贝特》1858年;《三死》、《家庭幸福》1859年;《哥萨克》中篇小说1863年;《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1865年(第一部)、1869年(全卷出版);《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1877年;《黑暗的势力》1886年;《克莱采奏鸣曲》1889年;《天国在你们心中》1893年;《主人与仆人》1895;《复活》长篇小说1899年;《舞会之后》1903年。
(4)、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辽逸译 1997年12月
(5)、据说,他写好的几页纸,就会让人拿盘子送到楼上去,然后他的夫人把它抄一遍。《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数易其稿,他的夫人总共抄了八遍!现在在每个与托尔斯泰相关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手稿,托尔斯泰的笔迹非常难认,但是他妻子写的字特别好认。托尔斯泰写的这三个作品,他的妻子都抄过很多遍。
(6)、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7)、1910年,小托尔斯泰、德姆希茨两人各自办完离婚手续登记结婚。1908年5月,小托尔斯泰和罗让斯卡娅的5岁的儿子尤拉不幸夭折。
(8)、两人在巴黎的流亡生活苦不堪言。克兰季耶夫斯卡娅放弃了写诗,靠做裁缝赚钱养家。后来,他们实在混不下去,只得返回莫斯科定居。1935年,小托尔斯泰与克兰季耶夫斯卡娅分手。
(9)、用“英雄气质”和“田园诗”两种看似矛盾的修辞来评价《战争与和平》,正是作品本身厚重而多义的风格和调性。
(10)、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11)、文中旧照均截图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12)、作为一个具有民主和人道思想的庄园主,托尔斯泰曾试图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改善农民处境的改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还受到其他地主的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了。此后托尔斯泰便潜心学习,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知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8月10日,首都图书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举办了“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第二季第五讲)——“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由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文飞主讲,带我们走进了托尔斯泰的世界。
(14)、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备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个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
(15)、女主从一个纯净的少女沦为一个妓女,再到进监禁、被流放,男主精神忏悔,通过为女主奔走赎罪,也展现了俄国上流阶层的腐朽和冷漠,整部作品都充斥着悲伤的情绪。
(16)、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7)、写《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一样,他本来是想接下来写彼得大帝的改革的,也搜集了很多材料,但一位客人告诉他的一个故事,却使他写起这个“家庭故事”来。起初,他决定写“一个不忠的妻子以及由此引发的全部悲剧”,我们通过这句话能感觉到,他一开始写这个小说,是想告诉别人,一个不忠的妻子会给家庭和社会造什么结果,也就是说,他在准备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站在安娜的对立面上的,是准备说这个女人怎么不好,她的不好又造成了什么结果。但在写作过程中,安娜的人物性格逻辑却改变了托尔斯泰最初的构思,托尔斯泰还是写了她的不忠,以及这个不忠所造成的悲剧,但是他更多地写到了我们后来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悲剧的来源问题。他一开始想写的,一定是安娜自己的问题,要不就是她的情欲带来的结果,要么就是她在上流社会的随波逐流,要不就是一个偶然事件,总归是一种不正常的爱情造成的一种糟糕的结果。但是写着写着,他发现,安娜跟上流社会女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的爱是真的爱,如果安娜也是逢场作戏的话一点问题没有,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那样。正因为安娜的与众不同,她反而成了上流社会的攻击对象,成了社会舆论的牺牲品。写到这里,托尔斯泰同情心转到安娜一边了,面对的是安娜周围那个很市民气的社会,安娜变成一个他同情的对象。我们经常会说,有时候作品的艺术逻辑能改变作家自己,在托尔斯泰写作这两部作品的时候,他都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程度不等地改变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18)、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19)、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20)、《红楼梦》中只诗词歌斌这一大块,我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深深品味出它的绝妙和深遂,那么想让任何一个人把这一块以外语的形式翻译恰如其分,余以为是难之又难,即便被翻译的好,但外国文人岂能完全领会它其中的绝妙,领会都难,那在外国人眼里能确立曹雪芹真正的地位吗?又有多少人能懂曹雪芹?从这一点上来讲估计曹雪芹地位难比的上托尔斯泰!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可奈何之事实!
4、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阅读顺序
(1)、1935年10月,小托尔斯泰和克列斯京斯卡娅举行了婚礼。婚后,克列斯京斯卡娅既是他的生活帮手又是文学秘书。她协助小托尔斯泰整理稿件,联系出版社,还将丈夫的作品翻译成法语。小托尔斯泰部分戏剧作品也是夫妻共同完成的。
(2)、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3)、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在角色创造中脱颖而出。真实地描述角色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仅要写出突出的一面,要么主宰心态。不要掩饰心爱的人物的缺点,也不要扼杀被揭露的人心中闪烁的闪光。
(4)、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
(5)、《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6)、1914年,小托尔斯泰与德姆希茨的关系发生了危机,最终家庭解体。原来,德姆希茨从1912年便醉心于参加俄国画家圈的社交活动。她广结艺界名流,操办个人画展,甚至长时间在外旅行作画,似乎已经忘记了小托尔斯泰的存在。
(7)、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8)、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但是,托尔斯泰也并没有完全走向欧洲的个人主义的启蒙立场,所以,他对人性的思考常常游离于二者之间,有时像一个教徒,有时像一个人本主义者。
(9)、①《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欧洲意义的小说。一经问世,就让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倍感新奇和震撼。人们不仅对小说中的人和事感兴趣,而且还被小说中埋伏的伟大艺术表现所吸引。
(10)、1911年,小托尔斯泰带着怀孕的德姆希茨在巴黎住了下来。不久,女儿玛丽安娜降生。
(11)、德姆希茨在自传中承认,她那时已对小托尔斯泰没感情了。小托尔斯泰也有所察觉。1914年,他们在克里米亚度假时,小托尔斯泰曾对她说:“你今年冬天便会离我而去。”果不其然,就在那年冬季,他俩分道扬镳
(12)、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3)、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4)、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内容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
(15)、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
(16)、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17)、《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18)、创作时期是托尔斯泰思想上飞跃的时期,想通过这部作品暗示整个社会的复活。他在这前后创立“托尔斯泰主义”,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
(19)、不过有学者提出从《战争与和平》到《安娜•卡列宁娜》,托尔斯泰的创作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从史诗开始转向家庭,从写战争开始转向写爱情,从写四大家族转向写两个人的恋爱、私情。
(20)、 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5、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是什么
(1)、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2)、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3)、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传统的俄罗斯是一个父权社会。东正教会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无论他的态度是接受还是保留,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也很深刻。俄罗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也很大。
(5)、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6)、1873年~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政府需要残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样.
(8)、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
(9)、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10)、苏联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1882-1945),在我国民间俗称为小托尔斯泰,以区别大名鼎鼎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两位“托尔斯泰”确有血缘关系,斯大林称小托尔斯泰为“红色伯爵”。
(11)、1903年,他们的儿子尤拉出生。双方的父母在老家轮流帮助他们带孩子。小托尔斯泰和罗让斯卡娅只能在放假期间回去照顾尤拉。
(12)、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13)、刘文飞苏玲:留苏文学散记三则,《苏联文学联刊》1991年第3期;
(14)、 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最终为国捐躯,展现了俄国人不屈的民族意志……
(15)、《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16)、德姆希茨回国后就读于圣彼得堡一家美术学校。有一天,她下课回家,在涅瓦大街的拐角处迎面碰上小托尔斯泰,两人欣喜万分!原来,小托尔斯泰也回到了圣彼得堡,在技术学院继续完成学业。
(17)、两个既相互对应又相互观照的主题,三个主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个家族对和平、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互动联系,这三个层面的东西放到一块,就构成了作品的经纬,经纬交叉纵横,结构起一部厚重的作品。
(18)、如何评价《复活》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接受史也因历史环境屡遭起伏。苏联时期,因批判沙皇统治,《复活》曾被誉为现实主义杰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对于《复活》的评价空前降低,直至近期才慢慢恢复它应有的评价。
(19)、 哪里有法庭,哪里就有伤天害理的事。
(20)、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1)、9:30-24:00等你到深夜0591-83706972
(2)、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3)、安德烈和老橡树的两次相遇,是《战争与和平》中特别有名的一个段落,中间还提到安德烈生活中的著名事件,比如前面提到的在战场上看到天空,他跟彼埃尔在渡船上讨论人生,他妻子的去世,他看到娜塔莎唱歌,这些事件在他这一段里都被放在一块,促成他最终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4)、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再度出国;
(5)、而小说中的安德烈公爵身上有托尔斯泰的影子,贵族、英雄主义、不断反思自己。
(6)、刘文飞:重译《复活》,《文艺报》2019年1月16日;
(7)、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
(8)、托尔斯泰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虽然在艺术上要求严格,却不单纯以技巧取胜,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也不回避冗长的复合句,而只寻求最大的表现力。
(9)、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
(10)、《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