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国节日大全表顺序(文案118句)
中国的24个传统节日
1、八大传统节日
(1)、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吃腊八醋、吃腊八蒜、吃冰、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
(2)、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月十二或二月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3)、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4)、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极高,如今已经一票难求。
(5)、(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晒腊八豆腐、煮腊八面等
(6)、珍藏册采用线装成册,翻阅起来不易脱页,质量优质;金色描边凸显档次之高。
(7)、票面表现内容有的夸张写意、意趣盎然;有的写实还原,栩栩如生;有的构图精妙,意境悠远;有的色彩强烈、天真浪漫……
(8)、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9)、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10)、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1)、(时间)岁末最后一天晚上,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12)、岁除(除夕):腊月廿九或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13)、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14)、秋分(Autumnal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15)、 这款《吉庆中国》节日邮票原价980元,现价只要698元!!!
(16)、春节:正月初即农历新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43634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17)、这套邮票,文化底蕴深厚,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观赏性高,十分珍贵,值得收藏。
(18)、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19)、秋季的六种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0)、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2、中国节日大全表顺序
(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2)、整套邮票也是中国邮政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献礼的重头邮票。
(3)、除夕,又称大年夜,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故又称年三十晚。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描写清明节的诗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邮册中大版票、异型小全张、特种邮票应有尽有,收藏价值不可小觑。
(7)、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8)、生肖剪纸个性邮票,则将生肖文化与剪纸艺术结合在一起,尽情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9)、邮册中还收录了从2004年猴年开始发行的第三轮生肖邮票。
(10)、拜年:拜年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诸神、祖先拜年;二是向长辈、亲友拜年。拜年的次序是: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
(11)、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12)、七月半(中元节):七月十四/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13)、冬至,是周代出现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盛行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据记载,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这一习俗一直沿用到汉朝仍是如此。西汉时期,冬至被称为“冬节”。
(14)、2002年,国家发行了一套中秋主题特种邮票,票面采用民间木版年画的设计形式,铁线描型,构图简洁,用色单纯又富有变化。
(15)、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16)、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7)、中国传统建筑——苏州园林、皇家园林、四合院以及考古中发现的大型水利工程等等,包括榫卯家具、墓葬等不可胜数方面的技艺。
(18)、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八日);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小年(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一般北方地区是腊月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一共17个,并没有24个。
(19)、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20)、因为特种邮票发行具有重大意义,发行量更少,物依稀为贵,其升值空间也就更大,收藏价值更高。
3、传统节日由来
(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2)、俗语“霜降杀百草”,即表示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3)、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4)、本邮册收录的小全张版型设计极为精妙,4版24枚邮票根据太阳黄经进行排布,组合起来能够形成一个圆形,寓意“地球公转、自传”产生节气。
(5)、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6)、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7)、其一般票数较多、票幅较大,可以较为全面地表达所要反应的内容和主题,更加迎合邮迷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8)、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也有很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其中。
(9)、寒食节: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前一日);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
(10)、霜降节气,不仅气温会降低,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人体皮肤和服装之间也越来越容易产生静电。静电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诱发心脏早搏、心律失常等症状。选衣服应该选择棉质服装,减少静电危害。
(11)、画面既有年画的清新淡雅和构图特色,又不失将传统经典与现代的透视布局和快意笔墨结合。
(12)、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13)、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14)、为了让孩子们能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激烈、细致地讨论。
(15)、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16)、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香桥会、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缘、斗巧、听悄悄话、结红头绳、净水视影。
(17)、冬至节:公历十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享祀先祖,办宴席等。
(18)、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
(19)、自先上古说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是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腊八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20)、(起源)《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4、传统节日有哪些
(1)、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祭社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引田龙。
(2)、农历八月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3)、在邮票发行之初,整版票发到邮政网点进行销售,决大多数是撕开后再单独售卖的,所以整版票的存世量是很小的,而且其消耗是不可逆的,存世量只会越来越小。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节日介绍)
(5)、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6)、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元夕、元夜。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亦称。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7)、(春节):此款也是特种邮票,发行于2000年,借助独特的民间艺术“农民画”的形式设计,造型夸张,用色大胆,对比强烈,表达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8)、当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响应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的号召,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设计艺术学院四方联合主办,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视觉符号融合时代特点进行「再设计」。本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组「霜降」系列海报。
(9)、这款《吉庆中国》邮票珍藏册包含了中国邮政历年发行的传统文化经典邮票159枚,规模之大、类目之全,恐难再寻。
(10)、(春燕剪柳):“春”来微风和煦、两岸柳扬,一群幼童在放风筝。
(11)、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12)、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中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邮票则将民俗、文化进一步定格,将时代的记忆与情感凝聚在这方寸之间。
(1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
(14)、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 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同时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 “乞巧节”或“女儿节”。 中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叫“登高节”,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15)、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朗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16)、票面形式设计多样,采用年画、现代画、工笔、写实、写意等中国画技法,表现相应的节日纪念活动,中国艺术技法与中国民俗相结合,妙哉!趣哉!
(17)、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18)、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19)、农历五月初五。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习俗。
(20)、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5、中国有几个传统节日
(1)、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当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响应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的号召,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设计艺术学院四方联合主办,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视觉符号融合时代特点进行「再设计」。本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冬至」系列海报。
(3)、“霜降一过百草枯”,此时天气渐凉,要预防夜间贼风侵袭,导致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所以,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日常注意穿衣保暖。
(4)、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5)、七夕节:七月初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6)、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7)、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秋游、祭祀鬼神、佩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8)、(重阳节):这套邮票2003年发行,为特种邮票,工笔描绘、设色清丽,构图精巧,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登高、上局、饮酒对弈的情景。
(9)、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与宗教文化多有关联。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10)、(时间)夏历春分后十五日,现国家固定为阳历4月5日
(11)、《二十四节气》系列四组邮票是由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和实力派画家刘金贵联合设计。
(12)、赠予亲朋好友或是领导也是上佳选择。中国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藏品融合了中国的所有重要节日元素寓意,作为一款收藏品其馈赠价值极高。
(13)、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14)、种类丰富、一应俱全,简直是一座小型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15)、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踏青、扫墓、植树、放风筝、吃青团、插柳、拔河、荡秋千、射柳、蚕花会。
(16)、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吃元宵、花灯会、祭神、走百病、舞狮、踩高跷。
(17)、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18)、该邮品设计新颖,所含信息量大,以传统节日为主题,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载体,收藏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兼备,后市潜力惊人。
(19)、《吉庆中国》中收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六大传统节日主题邮票。
(20)、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但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忘记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母隐居;
(1)、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2)、(夏荷戏水):“夏”时孩子们摇着小船穿梭在荷花荡,有的顶着荷叶帽,有的摆弄着手中莲花。
(3)、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4)、缀以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图腾的祥龙与祥云图样,十分符合老百姓在节日的审美意趣。
(5)、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6)、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即将进入冬天,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7)、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8)、(起源)清明节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
(9)、重阳节:九月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10)、24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1)、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2)、祭灶节:腊月廿三或廿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
(13)、太极拳、咏春拳、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
(15)、(端午节):这款特种邮票1套3枚,发行于2001年,其借鉴了民间传统木刻版画的表现手法,整版画面古朴大方又富有动感,让人心生愉悦。
(16)、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7)、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8)、寒衣节:十月初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