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原文(文案78句)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1、康德曾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头上的星空
(1)、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2)、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3)、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5)、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6)、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
(7)、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
(8)、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9)、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0)、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11)、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12)、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13)、通过“对人类图像的研究”,作为全球行为典范的联合国人道的人类图像就有了风险。1945年,建立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累累罪行基础之上,联合国成立了,其主要目标是,对抗新的独裁政权和战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的主要思想强调“战争起源于人的思想,所以需要在人的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的屏障”,也就是说,“在人类精神与道德的统一体中”筑起屏障。但是,自主人类的人类图像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大脑研究,而是早在联合国成立之时就备受争议。它被批评只是欧洲启蒙主义和基督教的产物,儒教和佛教将人类视作团体生物的观点尤其不受重视。联合国的普世人类图像被局限为片面的欧洲传统,以历史的胜利者姿态排挤掉其他的人类图像。此外,在西方思想传统中也有其他的观点,从古典诡辩学到霍布斯,再到达尔文,等等。在他们看来,人类是受到本能驱使的、自私的动物,在自然斗争中为了生存而自成一类。不管何种战争,都是绝对必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的人本“人类精神”也无法抵抗。
(14)、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15)、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16)、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7)、Twothingsfillmewithconstantlyincreasingadmirationandawe,thelongerandmoreearnestlyIreflectonthem:thestarryheavenswithoutandthemorallawwithin.
(1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20)、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2、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原文
(1)、一切尚属粗糙的尝试情况都是这样,在这些尝试中,工作的最主要的部分都取决于理性的应用,这种应用并不像双脚的应用那样凭借经常的练习就将自行产生,尤其是当它涉及不能如此直接地在平常经验中展现的那些属性的时候。但是,无论多么迟,在对理性打算采取的一切步骤都事先周密思考,并只让这些步骤在一种事先深思熟虑的方法的轨道上运行这一准则流行开来之后,对世界大厦的评判就获得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与这个方向一起获得了一个无比幸运的出发点。一块石头的降落、一个投石器的运动,在它们被分解成它们的各个要素和在此表现出来的力并经过数学处理之后,最终就产生出对世界结构的那种清晰的、对一切未来都不可改变的洞识,这个洞识在进一步的考察中可以希望永远只是扩展自身,但绝对不用担心不得不倒退回去。
(2)、“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3)、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无法理解的”人类道德和自由的立论吗?如果把绝对的应该理解为比我们个人的绝对意愿弱的思想——就像康德自己暗示的:“这种应该其实是一种意愿,如果理性被顺利地实践,那么它就适用于任何理性的存在。”——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同时康德还循环论证:原则上,为了可以变为无条件道德,人必须已经是道德的。这个循环被恩斯特·图根德哈特在《伦理学讲座》(1993)中认定为不可避免的。相反,图根德哈特还认为,康德的“先验理性论证”是“试图世俗化宗教论证”。没有人可以被强迫转向道德立足点,如果没有预先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我愿意归属于道德共同体吗’这个问题的人,也必须问自己‘我到底想成为谁?我生命中重要的是什么?我能否理解成为道德共同体这一点取决于什么?’”一点儿不被重视,以最微不足道的方式作为人被共同体互相承认的人,对名誉和诋毁也做出相应的回应,他既不能援引宗教或者形而上的权威论点,也不能借助普遍经验的天性来强迫他成为道德的人。与其如此,我们不如作为自主个体自己考虑决定,我们想如何根据自我形象和人生规划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图根德哈特明白,这种道德论证必然会让对绝对基础的期望落空:“但是不管我们期望什么,基础都是如此脆弱。”
(4)、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5)、初识康德,我便被康德的这句话所打动。那灿烂的星空中,有行星,有恒星,有星云,有星系,有黑洞,质量可以大到无可想象,温度可以高到无可想象,我这个脆弱的生命、有形的身躯相对这浩瀚的宇宙,该如何自处?宇宙又有多少秘密我不曾知晓?对于星空,除了敬畏,我别无选择。而在这人世间,人性如此复杂。正义是什么?理想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时常就迷了路。
(6)、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7)、”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8)、自然主义观点也反驳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定言命令”。康德用珠宝的形象来说明,最高道德原则的绝对普适性与用途无关:“就像珠宝一样,只会自己闪烁,它的价值全在自己身上。哪怕它没有用,哪怕它带不来收获成果,它的价值也不会增损一分一毫。这似乎只是为了让它在普通的流通中更好操作的说辞。”康德认为,虽然道德是有用的,但是主要还是有与用途无关的价值,因为它凸显“个人”的人类尊严。我们应该也能够不受“外在感官世界”规范和动机的限制来有道德地做事。
(9)、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0)、“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海涅
(11)、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来自维基名言)
(12)、“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段话的理解:
(13)、后者从我不可见的自我、我的人格性开始,把我展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具有真正的无限性,但惟有对于知性来说才是可以察觉的,而且我认识到我与这个世界(但由此也就同时与所有那些可见世界)不是像在前者那里一样处于只是偶然的联结中,而是处于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结中。前面那个无数世界之集合的景象仿佛根除了我作为一个动物性的造物的重要性,这种造物在它短时间内(人们不知道是怎样)被配备了生命力之后,又不得不把它曾由以生成的物质归还给行星(宇宙中的一个纯然的点)。
(14)、 —ImmanuelKant
(15)、同样的,每一个微尘内部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大小、边际)!
(16)、与此相反,后面这种景象则通过我的人格性无限地提升了我作为一个理智的价值,在这种人格性中,道德法则向我启示了一种不依赖于动物性,甚至不依赖于整个感官世界的生活,至少是从凭借这个法则对我的存在的合目的的规定中可以得出的,这种规定并不局限于此生的条件和界限,而是无限延续的。
(17)、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8)、天上星空和道德律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19)、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20)、“因此,定言命令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自由的观念使我成为意会世界(IntelligibleWelt)的一个成员。倘若我仅仅是这一世界的成员,那么我的全部行动就会永远和意志的自律性相符合。然而,我同时既然是感觉世界的一个成员,那么,我就应该和这一规律相符合了。”(《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109页)
3、康德名言 头顶的星空
(1)、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全)
(2)、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3)、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翻译的,或许是晚清民国时代那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大师们翻的吧。
(4)、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5)、大概七八年前,在我刚刚接触哲学的时候,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6)、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7)、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8)、可以理解为实指的星空,头顶上夜晚苍穹所无数星光流转出来的博大的生命法则;也可以引申为历史上惊才艳艳,对各个领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前人们。
(9)、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路边看见100块钱,你会放到自己的兜里吗?
(10)、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启蒙时代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11)、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12)、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3)、(注):本文选自艾克哈特·玛腾斯《哲学之美》
(14)、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15)、康德的那句名言 头顶灿烂的星空是指什么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它刻在康德的墓,出自康德的《实性批判》英文版本版本-1“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版本
(16)、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实践理性批判》)
(17)、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18)、“天将兴之,谁能废之?”风雨雷电、云开日出、春夏秋冬,人间的万事万物、吉凶祸福无不与神秘的“天”相互关联。苍天有眼,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何曾离开过这个“天”?西哲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足可震撼人心——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天”的神圣、神奇、神秘,构成了人类必须尊奉的铁律。天人合正是宇宙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绝妙交响乐章。
(19)、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20)、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康德名言仰望星空星空指什么
(1)、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2)、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3)、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4)、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5)、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6)、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7)、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8)、即使这样,原则上可以捍卫两个公式的必要限制下的定言命令内容,使之不受误解,它普遍立论的问题仍然需要加以解释。康德自己激化了定言命令的立论问题,即它不能通过理论性的理性被证明,因为它不在空间时间经验范畴内,也不能从外在向我们预先确定。不管它是通过神论还是理性的形而上权威理论,又或者通过普遍的自然天性。这两种和人类的自主性相矛盾。康德自己看到,自主性的哲学陷入了怎样的论证困境:“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哲学的棘手境地,这个境地应该保持稳固,不管这个境地是在天堂还是在人间挂在某处,或者被什么保护着。”
(9)、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10)、伊曼努尔·康德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整个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也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深深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他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
(11)、例句:fillmewithmeaningandpurpose,
(12)、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13)、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14)、在至高无上这个义涵上,无论是人的头顶还是九重云霄,都构成了中国人对广袤宇宙和自身的神秘感知。即使是后来简化为大字形人头上顶个“一”的“天”,不仅仍然指称一望无边的蓝天,还多了“道生一生万物”的创世意味。
(15)、实际上,康德是人类自主和自由的狂热捍卫者,也见证了它们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得以实现。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于人类自主性的想象就开始遭受批判,不仅是因为政治、社会或者经济因素,现在还尤其因为自然科学因素而遭受猛烈抨击。人类行为自由,有责任心,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些都超越了“动物”。可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格雷在他的《人类与其他动物》这本书中,用副标题宣称“告别人道主义”。在他看来,人类不同于基督教和其他各种人道主义宣称的那样,只是聪明而且掠夺成性,“正义的思维就像戴帽子一样永不过时”。他对人类看法的论证来自近代史的人类罪行以及达尔文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至少看起来,格雷其实本可以引用新的大脑研究。例如《大脑与精神》就在封面图上标注了“对人类图像的攻击”,说的就是研究大脑的新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思想、意愿和行为都是神经性的、纯自动的过程,人类的自由并不牵涉其中。
(16)、如果康德需要一个中文墓志铭的墓碑,我想李先生的这个翻译是当之无愧的。
(17)、定言命令在它的第一个,并且最出名的版本中被视为普遍化公式(1):“只依照那些你想让其成为普遍性法则的原则做事。”比如说,有人也许会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好目的而说谎,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原则或者主观规则,那他就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主观原则了,看一下他是否愿意让每个人都承认该原则为客观原则。有一个测验是这样的:“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会怎么样?”康德说,这样的话结果肯定是否定的。即使可以根据这一准则保护他人生活,谎言也不是可以普遍化的规则。没人会让每个人为了好目的而说谎,否则真相信条或者谎言禁令就会自相矛盾,进而失去作用:我们应该,同时也不应该说实话。如果每个人都必须被其他人以为,所说的或者所承诺的可能与所认为的和想做的恰恰相反,那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信任了。相互的、共同的行为所必需的信任关系将被摧毁。同时我们也辜负了人类的尊严和自尊——继续道德行为,借此脱离“动物性”。
(18)、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