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解释(文案149句)

时间2024-03-16发布admin

孔子名言名句100解释

1、孔子名言大全与解释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3)、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该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孔子所说的都被成为齐桓公、管仲等辈,百姓受到恩惠。

(5)、(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6)、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7)、(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8)、最新作文精彩开头、结尾40例,你也可以写满分作文~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1)、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1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5)、(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9)、(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20)、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2、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解释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3)、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8)、(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1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15)、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16)、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17)、(孔子名言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0)、(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经典名句及翻译100

(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译文: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0)、(译文)走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译文: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13)、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6)、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19)、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4、孔子名言名句50句解释

(1)、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0)、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15)、(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译: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19)、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5、孔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名言·巧言令色,鲜矣仁!

(3)、译文: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4)、(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6)、(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7)、(解析)A项是《论语》上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是树木落叶子。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比喻要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故选A。B项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有志的仁义之士,没有为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就仁义的。C项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D项意指当政者应当身为表率,方能令行禁止。否则,虽有法令,不能推行。与题意不符。故选A。

(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译文)穿衣服需注意整齐,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5)、(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3)、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蔑,更不能妒忌。

(7)、这些简练的国学名句言近而意远,滴水藏海地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1)、(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2)、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3)、(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8)、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语录

(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5)、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6)、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0)、(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15)、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6)、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9)、(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2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语录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7)、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8)、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