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语录经典语录道理(文案91句)
孔子语录经典语录
1、孔子语录经典语录及翻译
(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3)、①子(先生)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
(4)、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7)、少年老成: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搭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她们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论语·子罕》:“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比今也。”后多用此奖饰有志气有为的年轻人。
(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9)、子贡向孔子请教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否算得上仁,孔子认为这已远远超出仁而达到圣的境界了,即使尧舜也不易做到。而仁,则不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即让别人获得与自己同样的取得政治地位的权力罢了。
(10)、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1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2)、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回答说:我对此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欢喜。
(13)、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14)、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8)、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向贤人学习,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2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孔子语录经典语录道理
(1)、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2)、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3)、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泯灭。施惠于人,本身又无所泯灭。《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厥后经常使用以形容有实利而未几费财帛。绕口令十则绕口令十则
(4)、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5)、(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6)、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8)、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9)、(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11)、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
(1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3)、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7)、(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8)、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19)、译文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0)、(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3、孔子语录经典语录短句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热爱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这就是用文作他谥号的理由。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5)、(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9)、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0)、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11)、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儿发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插小道,若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
(12)、(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3)、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1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5)、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6)、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7)、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8)、(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9)、(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2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孔子名句经典语录
(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解释: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解释: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3)、鲁哀公十年(公元前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
(4)、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5)、(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使文脉延续,不绝若缕。
(7)、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见《论语为政》)。
(10)、《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1)、(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12)、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蕴含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大家都厌恶的,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也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去做的。
(17)、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8)、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孔子说:我15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30岁,完全成熟。到40岁,已经不会陷入迷惑了。到50岁,懂得了天命。到60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70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孔子_孔子简介孔子_孔子简介_前言
(20)、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5、孔子语录经典语录大全
(1)、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2)、孔子名言"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5)、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6)、从今天来看,比孔子的政治学说更为具有借鉴意义的是他的人生哲学。在他一生的奋斗过程中,孔子遇到很多的挫折和烦恼。
(7)、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9)、(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10)、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1)、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