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李白唐诗三百首最经典(文案84句)
李白最霸气的诗
1、李白的诗300首
(1)、成为上清弟子的元丹丘在胡紫阳门下修行数年后,便独自出外云游。因蜀地多名山大川,他在此流连隐居多年,并结识了同样在蜀中青城山修行的女冠持盈法师。持盈法师那个时候还不叫持盈法师,叫做玄玄道人,而她还有着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俗世身份——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
(2)、诗仙李白通过这些豪放、霸气的词语将武将英勇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中透露着征战沙场时必胜的豪气冲天之气势!全诗读起来令人拍手叫好、荡气回肠!
(3)、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4)、志同道合的三名师徒,仿佛天生就不适合长安这个最大的名利场。
(5)、元丹丘与李白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二人在嵩山隐居期间,除了喝酒聊天和到处闲逛,更多的时候元丹丘都在指导李白修行。
(6)、诗人往往是非常感性的,李白与元丹丘、元演的友情亦不是现在的我们可以想象的。几人分别后不久,李白便又前往随州胡紫阳先生处学道,元丹丘与元演亦相约而来,三人在胡紫阳门下一同聆听教诲,每日谈玄论道,着实是快乐无边。
(7)、彼时年轻的李白才名未显,与身为道门精英的元丹丘相比,更像是一个迫切的政治投机分子。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正经人都去考科举了,谁会走举荐的道路,所以玉真公主反应并不十分热烈。
(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9)、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
(10)、“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1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1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从“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元丹丘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甚至于“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李白甚至想全家都搬来跟元丹丘一起隐居修行。这与当时李白心态变化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彼时第一次入长安的李白失意而回,事业上的不得志让他有了些许出世的念头。
(15)、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6)、而我同样可以确信,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开元二十四年那一天夜里,大醉的李白和明亮的月光:
(17)、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18)、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19)、元丹丘当然知道李白的志向,相识不久,他便将李白介绍给了玉真公主,希望玉真公主可以将李白举荐给皇帝。
(20)、《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2、李白唐诗三百首最经典
(1)、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2)、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3)、所谓“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通”,一个靠谱的门派和师父对于学道者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十五岁的元林宗经过一番波折选定了当时最负盛名的道门大派——上清派,天资聪颖的他顺利通过了考察,拜入上清派道士胡紫阳门下,就此受度入道。
(4)、李白与酒为朋,豪气万千,在这几年中,他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篇堪称是李白写过最酷的诗,也是他一生最经典的诗词。诗中开篇就豪气干云,霸气外漏,最后14个字也成为了千古名句,人人都会背诵记忆,这首诗就是李白写给叔叔李云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6)、词的上阕写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人以超现实的手法,极目千万里,把整个北国尽收眼底。举目望去,长城两边是茫茫雪原,往日奔腾不息的黄河,在眼前顿时悄无声息,不再波涛汹涌。蜿蜒的山脉就像舞动的龙蛇,银光闪耀;起伏跌宕的高原,就像奔驰的白象群。它们想要和天公比试,分出高下。词人仿佛是在外太空把莽莽北国一览无遗,其实他是在内心描绘着壮美山河,渲染眼前的场景。进行了实景描写,词人笔锋一转,向人们展示了一副新的图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改天换日),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银白的大地就像穿上红色服装,显得格外娇美。这是词人的期待,眼下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当拨去了乌云祖国的山河将更加美丽。
(7)、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9)、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10)、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11)、译文:驾六条龙牵引的大车一路风伴着,一起游行走遍人间的五湖四海,路过天下的八大邦。
(12)、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才华,是一个人最高级的魅力!
(13)、上清派主要修行方式以“存神”“诵经”为主,通过“服气餐霞”进行日常修炼,平时还要不定时服用多种药材进行补益。
(14)、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个如同亲兄弟一样的挚友再一次分别了。
(15)、译文: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
(16)、上天造就了我成材,我就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一定会再回来。走过低谷,总有希望。
(17)、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18)、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19)、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少时聪明好学,熟读古书,才华横溢,15岁的时候便已有多首诗作广为流传,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和奖掖,除了文学外,还爱好剑术,喜欢行侠仗义。
(20)、或许恩师羽化后,他早已心灰意冷;或许安史之乱后,眼见亲友故交尽皆凋零,他终于看破红尘,彻底成为出世之人;或许他在某个无人知道的角落里羽化,又或许他真的实现了少年时的理想,飞升成仙……
3、李白诗集大全981首
(1)、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我们可以发现,但凡历史上有点名气的上清派道士,如陶弘景、陆修静、司马承祯、吴筠等人,不是文学家就是诗人……
(4)、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5)、我们先来大体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山上寺院的高楼足有百尺之高,人站在古楼之上伸手仿佛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我站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就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6)、要说最能体会李白欢乐心情的,便是他诗中用的“苦不早”“著鞭跨马”这几个词语了。从中我们体会到了李白内心的迫不及待和欣喜若狂,真是恨不得当时早早的就要去进京见皇帝,来实现自己心里早已久的远大抱负。
(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8)、李白生平的愿望就是:十五好剑术,高冠佩雄剑。他想用一身惊人武艺名震江湖,有着这样梦想的李白,终于写出了《侠客行》这首诗。其中最霸气的就是这几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9)、这首诗中另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作者对侠客的理解,“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就算在行侠仗义的过程中,侠客没有完成他的壮举,他也无愧于世上的英雄。诗歌的最后两句更有意思,作者将书生与侠客作了一个比较,“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扬雄是西汉大儒,著名辞赋家,正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李白鄙薄的正是扬雄那样皓首穷经、老死窗下的儒生。
(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不仅写诗非常的厉害,还是一个剑术高手。李白师从裴旻,裴旻为当时的“剑圣”,不仅是因为他剑术精湛,更因为他有一招“掷剑入云数十丈,而能手持剑鞘接住”的绝技。
(11)、"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
(12)、别惹文人,李白写下一诗,全诗不带脏字,却成为骂人的千古绝唱
(1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楼,在这里可不是我们口中常常所说的那种危险没有安全保障的楼。在古时危楼是指高楼。李白所登上的这座藏经楼高足有百尺之余,但是真的有百尺吗?以当时寺院不大的规模和建筑技术来讲,应该是不足百尺的。
(14)、天宝三载(744年),皇帝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回老家了。从“御手调羹”到“赐金还山”,李白仿佛做了一场大梦,而今梦醒了,他终于没有了任何希冀。
(15)、读到此,我们与诗人感同身受,奔涌着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16)、“突营射杀呼延将”就在这千钧一发四面楚歌之时,我方将领突入敌方阵营,射杀了胡人的首领,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没了首领的敌方阵营瞬间乱作一团!“独领残兵千骑归”之后这位英勇的将领率领着余下的残兵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通过这最后这两句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这名将领的机智和英勇!又影射出了盛唐时期的武将均是智勇双全之人!盛世唐朝根本不缺乏这样英勇的武士!
(17)、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18)、首先,开篇就是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袭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来势不可挡,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但诗人情绪陡然而转,由“悲”而“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9)、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想法,在当时的大唐王朝,从皇帝到老百姓,许多人都怀揣着同一个“修仙梦”。所以别人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说想成仙的时候,就像我们小时候说想当科学家一样,绝不会有太多人嘲笑你。
(20)、天宝元年(742年),胡紫阳在嵩山为弟子元丹丘传授道箓,元丹丘成为了授箓的高级道士。在道教的概念里是有资格“名登天曹”,死后不受幽冥轮回之苦的,可以说实现了超脱的第一步。
4、李白最霸气的诗
(1)、《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当时的船儿来说,纵然再快也不可能千里江陵一天就能回来吧?李白在此用这夸张的手法意在表达他被特赫时高兴的心情。
(2)、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当时上清派修道人生活不是普通老百姓家庭可以供养和承受的。
(3)、李白与元丹丘在蜀中共同交游隐居数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随后二人相继离蜀。李白开始他“仗剑去国”的游学之路,到处结交拜访名人和政要,宣传自己的名气,元丹丘则继续他的云游修行生活。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由于玉真公主的举荐,元丹丘被任命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他再度向这位道友推荐了李白。这时候李白的名声已经不小了,玉真公主便向玄宗举荐了他。
(6)、如果说古诗词中有豪气霸气的诗句,我认为当数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开元二十四年的一天夜里,三人置酒高会颍阳山巅。夜风微凉,他们在月下畅谈平生志向。酒到酣处,李白已是醉眼朦胧,高声吟道: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译文:十步之内就能杀死一个人,哪怕千里之外都无法阻挡住侠客。形容侠客的高超武艺和斩钉截铁的行事决心。
(10)、“老君”指的就是道教尊奉的祖师老子,传说出生时指李树为姓,名为聃。
(11)、下阕重在抒怀,可以说下阕的壮怀激烈才是词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既是对上阕概括性感慨,又是对下面“数风流人物”的导语。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的壮美,使得古往今来的英雄竞相为她倾倒,奉献聪明才智。此时的词人成为历史的评判者,在肯定的前提下以厚今薄古的视角论英雄。秦始皇、汉武帝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开疆拓土,遗憾的是他们欠缺文学方面的才情;唐太宗、宋太祖治国有方,当政时国富民强,可是他们少了点诗词歌赋方面的浪漫;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懂得弯弓射大雕的技艺。词人在这里并不是蔑视英雄,而是放大他们某些不足,为结尾句做铺垫。这些评价更是词人自信的表现,对著名的封建帝王评头论足,自身没有超凡才能还有底气评论吗!结尾三句掷地有声、气势磅礴。前面的那些帝王随着他们的王朝“俱往矣”,比较、评论风流人物还是要看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2)、说到夸张,诗仙李白的诗作中几乎篇篇都会用到。比如我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望庐山瀑布》,其中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和落九天,这是何等的夸张和霸气!后世又有多少文人能写出如此的诗句?
(13)、在结识了玉真公主之后,二十岁左右的元丹丘在蜀中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与知己,同样崇慕仙道并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李白。
(14)、上清派的道士每天都要花大部分时间脱产修炼,同时还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毕竟谁也不是一上来就能“餐风饮露”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是要吃喝拉撒的。而且,当大派的道士是有门槛的,不仅要识字,还得正确理解经文中的各种意象和内涵,有志于成为著名道士的还得会写诗作文,与王侯公卿交游。
(15)、而此时的李白正与司马承祯的师弟吴筠在一起。吴筠是一个典型的“儒道”,相比于他的道士身份,他的文名更为人所知,玄宗知道他的名声,召他入宫为待诏翰林。吴筠跟李白互相仰慕对方的才学,他既然受召入京,便也顺便向皇帝大力举荐李白。
(1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17)、凉州词——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8)、2有人喜欢“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有人喜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人喜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是,就我而言,最喜欢的应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寥寥数字,李白那狂傲潇洒的形象便生动的勾勒而‘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19)、“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
(20)、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5、李白写的诗有哪些
(1)、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自李白的《北风行》,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