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解释(文案68句)

时间2023-07-10发布admin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1、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翻译

(1)、(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  1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老子》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1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10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老子《老子》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10"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10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  1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10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经》  

(5)、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6)、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8)、六: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9)、(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10)、(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2)、(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4)、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6)、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17)、 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解释

(1)、(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8)、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1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12)、(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3)、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4)、(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15)、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6)、(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9)、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20)、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3、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及解释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4)、(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5)、老子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7)、(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8)、《道德经》中还说过一句话叫“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一个人手中的武器已经很锋利了,但越锋利,刃就越薄,遇到稍微硬的东西就会损坏,所以不能长久保持。同样的,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却不懂得退让而一味地追求更多,那么就无法保持长久。

(9)、(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1)、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4)、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15)、(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7)、(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1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9)、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0)、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发生了。

4、道德经名句经典语录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3)、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黄宗羲》

(4)、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5)、(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6)、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7)、(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8)、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