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文案148句)
道家语录看破红尘
1、佛家语录看破红尘
(1)、❑ “此三愿是教我等不为权所缚,不为财所累,不为色所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若能如此,吾辈修士,顶天立地,坦荡不羁,更有何惧!”
(2)、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可能伤的彻底;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却注定永远寂寞。
(5)、以下24位中的任意1位都可以称为“玄天上帝”:
(6)、你给我买10条烟总比我去一次夜总会划算吧。
(7)、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9)、我不孤独,亦不寂寞,只是希望能有谁陪我一直走下去。___时柒语录
(10)、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1)、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12)、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13)、天下,乃是元神之容器,是神圣之物,不可以用有为、执着的方法去治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认识无为法而觉醒,方可让社会更好的融合、发展,从而更平稳迅速的跨入无为之境。
(14)、墨子告诉我们,话不在多,会说话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15)、要理解《道德经》,必须了解,《道德经》上承《易经》,是伏羲黄帝学术的继承者,《道德经》里面“圣人”的原型,就是黄帝;下启尹喜庄子列子文子鬼谷,是诸子百家的源头之学,可以说“百家皆出自道家”;更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的老子,他本人是羲黄至道修炼的继承者,是身体力行的实修者,更是登峰造极的证道者!
(1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7)、青青河边草再次繁盛的季节,遇见了生命中另一个你
(18)、真正将九重境界融会贯通,则一切出世与入世法皆可兼容,如此,“汇综百家,并为道学”可轻松实现,红尘山林两无碍,而战场无非净土。
(19)、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0)、中医的经典教科书《黄帝内经》开篇描述了一个上古理想社会,那时候的人民在圣王的教化之下,不修而自修,人人都“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无嗜欲之劳目,无淫邪之惑心,无论聪明的贤人,还是愚蠢的不肖之人,都可以寿命达到百岁以上,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之下,“合于道”。何谓“合于道”?以后世的修炼次第来界定,这是粉碎虚空、与道合真的最高层次成就了。
2、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
(1)、没有建立在悟透生死基础之上的悟道,都是空中楼阁。本节详细讲授人类世界观之最高峰“天道承负”,指明生命从何而来、到哪里去的人类终极问题,并剖析出中间的曲折历程。导师运用先天易,推演出更细微的十二承负,将宇宙之全景图以波澜壮阔的形式展示在学者面前,深刻的解答了个体命运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阐明命运演化的第一动因。
(2)、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3)、所谓幸福,从来就没有准确和永恒的答案;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福;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幸福从来都与贫富无关。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就住在你心里,感觉幸福,其实就是幸福!
(4)、你永远看不见我眼里的泪,因为你不在时我才会哭泣。
(5)、上古用于修炼证悟之用途而不掺杂后天术数的《易》称为先天易。先天易的主体是连山、归藏与乾坤易,世人多以为失传绝迹而无人问津久矣,即使偶有一鳞半爪露于世间,也是汲汲于术数推演,与证道无关。《易》乃道学之源头,虽有种种术数应用,但其主体绝非愚蠢下人所谓之算命风水之学,《易》乃悟道书,乃证道之天梯,是道学独一无二之证悟捷径,是一切法之最早源头,当然也是无为法之源头。拨云见月现真诠,艳阳高挂则迷雾尽散。课堂会重点会依古制开演连山、归藏、乾坤,指明其中蕴藏的观象、类象、破象、悟道的具体技术,并作“体象”之口授。无为法之核心根源都隐藏在先天易之中,得先天易之真传,不仅仅是个人证道可望,更可承担道学普世、人类觉醒之重任。
(6)、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
(7)、(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8)、❍ “且慢吟诗,心有不解之事,还望指教一二。”
(9)、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10)、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职场8张王牌)1)忠厚:踏实和忠诚是人生的信用卡;2)靠谱:被人信任是一种美德和幸福;3)勤奋:登攀之歌往往以汗水作音符谱就;4)贤达:心胸开阔才能让天地了然于胸;5)果断:成败往往在瞬间决定;6)自信:成功的力量源于自身;7)善缘:没有朋友就没有世界;8)高瞻:登高才能望远。
(13)、 你如不信,想想骨折之后,新鲜的断裂是如何卓有成效地愈合,你就会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呆若木鸡的骨头,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至于头发指甲这类外显的小零件,你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是如何不知疲倦增长着。
(14)、人生是场表演,它以生活为舞台,以时间为布景,以情感起伏变化为线索,以我们经历的人与事为情节,以精彩与成功为高潮。你哭也好,笑也罢,愿意也好,被动也罢,这是一场你无法拒绝的表演。有时,我们演饰了别人,丢失了自己,成了自己舞台上的配角。去做属于自己的主角吧,你的表演,谁都无可替代。
(15)、❍ “这个出家人,如此口无遮拦,岂与你身份相符?汝要做那看破红尘之人,又怎可胡言乱语?”
(16)、(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7)、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
(18)、(感悟)滚滚红尘中,坚持做一个清醒的人;物欲横流中,坚持做一个干净的人;都言人心叵测时,坚信人性的善良;礼崩乐坏时,坚持信守心中的道德和理想;天下人都笑我傻时,坚持用简单的心,天真的眼看世界。坚守自己纯粹的心,哪怕这坚持只剩下自己孤独一人,心地的安实才是幸福所在。
(19)、就算是一起过命的兄弟,也有可能在你背后捅一刀,因为总有比你重要的人、事、物。
(2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问道红尘语录
(1)、 第27章有“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句,后两句耳熟能详,不评。“巧言乱德”是说花言巧语扰乱道德,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那反过来,是不是可以说所有的信仰改变都是花言巧语呢?信仰改变就是丧其原来所坚守的信仰,简言之谓“洗脑”。当然,所守的或所改变的不仅是信仰,还有思想、情感、行为。如此说来,“巧言”应该是个中性词,因其所守或所改有善有恶有好有不好,比如邪教肯定不好,多层次直销也不是很好。所以此处是否可以改动为“巧言变德”?
(2)、无论是徒劳着忘记,还是徒劳着铭记,我们始终没办法想通,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3)、化解方法:面对尖角方向防止凸镜,五个乾隆铜钱。
(4)、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6)、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你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7)、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些成就。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修养,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8)、遇到你,是缘分;喜欢你,是命中注定;爱上你,是我情非得已;想念你,是我逼不得已。有些事我们终生难忘,有些话可以温暖我们一生,有些人我们不能忘却。可有些爱只能深藏在心。相遇是缘,相识是福。轰轰烈烈难以长久,细水长流难以坚守,但有了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9)、▶ 道破天机:中医揭示了上古的秘密(“神”授中医)
(10)、(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1)、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2)、(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3)、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
(14)、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5)、参加工作后,领导和前辈细心教导,工作务实,待人接物,无一不教。年岁过后,我回头发现自己在悄然中已经慢慢长大。今天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6)、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17)、⚬ 好好做个人不好吗⚬ 别来无恙是清欢⚬ 天清气明念苍生
(18)、可以说,黄帝及其杰出大臣,连同同时代的神农、广成子等等,实际上也是道学史上的“上古天真”。
(19)、轩辕黄帝于崆峒山问道广成子留下的“守一”法,《黄帝内经》里面,借助与岐伯天师探讨医道之机而留下的“独立守神”法,《黄帝外经》的“探阴阳之原”,《黄帝阴符经》的“观天之道”——都是至道修炼之无为法的典范,代表了道学鼻祖轩辕黄帝的核心学术思想。
(20)、我妈过生日,送脑白金还不如送两块大梁骨煮煮吃,至少还能当下酒菜。
4、道家很有仙气的诗句
(1)、浪漫是一袭美丽的`晚礼服,但你不能一天到晚都穿着它。
(2)、一直都是一个人,直到爱上了另一个人,我以为以后我不再只是一个人,但怎知无论怎样我都只是一个人。
(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5)、生气的时候,拿出一张白纸,随便写、随便画,把这个时候的想法、决定等全都写在纸上,想到什么写什么,事隔一天,拿出来看一下,如果这时候的想法和决定还是没改变,那么,就去做吧。如果,觉得那是气话,就折成纸飞机,把它放了。
(6)、(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7)、 青年是最有朝气、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8)、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9)、九重境界是以一法深入之后的门内光景。好比大海深潜,取某定位直线深入,在不同之深度,皆会展现不同之世界,有不同之客观观测值,从而带来不同的主观体验;此过程,已经到达海底的前人实践,就异常关键。无为法之九重境界与大海深潜神似之,学者可借类攀拟。
(10)、(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11)、(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12)、何谓真人?洞彻并掌握宇宙全部奥秘,于无极之野中不死不灭、生生不息者是也。这样的人,并非天生,乃是从踏踏实实的实证中步步走来,伏羲黄帝如此,老子亦不例外,而老子亲著的《道德经》更不可能回避这个核心。由此可知,《道德经》虽然放之于四海皆准,但是其核心,仍然是至道修炼。
(13)、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4)、穿心煞:常见地下停车场穿楼而过,两个出口对直,如一箭穿心。
(15)、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7)、(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18)、马不停蹄的错过,轻而易举的辜负,不知不觉的陌路。
(19)、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说是在北邮校园内能看到美女的人会长生不老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20)、无论这个人,有多丑,有多坏,多不堪,总会有那么一个在乎他/她的人。因为,或许在他/她眼里,你是这世上最好最美的人。
5、道家表示看破红尘
(1)、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3)、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5)、“既已降生,就必须死”,除此之外,没有更确实可靠的。
(6)、 卫灵公第十五篇第19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想起襄阳孟浩然,几乎一生未仕,所以又叫“孟山人”,却是很想当官的,专门给宰相张九龄写信:“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不仅想当官,还想千古留名,登岘山时:“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只是因为羊公羊祜,在孟浩然登山四百多年前,也登此山时说了一句“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当然,官虽没怎么(张九龄任荆州长史时,浩然做过他几天幕僚)当成,却也留下千古诗名,当含笑九泉了。按孔子此章的观点:“君子担心自己缺少能力,而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孟浩然是不入君子之列的。当然,学而优则仕,也无可厚非,人嘛,总是得有点追求。康有为也是儒者,偏好“身后之名”,否则便是与草木同朽,说宋儒以名为不肖,致天下人不好名而好利,是否因宋儒而致天下人求利,宋之商贸发达、市井繁荣,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便是明证,但有多少儒生参予其中,尚待考察。曾仕强也强调千秋之名而不争一时之名。好友余爱民年轻时便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挂在嘴边,并付诸实践。近看刘致的《山坡羊》,“…天风鹤背三千丈,浮生大都空自忙。功,也是谎;名,也是谎。”一语看破红尘。
(7)、生活的禅法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或者理解为面对生命中得失、荣辱、爱恨、沉浮的一种心理素质。谁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不要埋怨幸福有多么的遥远,向着幸福跑过去,或者说幸福已经跑远,但是你把幸福放在心底。
(8)、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人生短短几十载,能看破人生的人有几个呢,所谓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的相关内容。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人永远不知道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
(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0)、有人说,如果你很想要一样东西,就放它走。如果它回来找你,那么它永远都是你的。要是它没有回来,那么不用再等了,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你的!
(1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12)、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4)、尖角煞:房屋格局、装修带有凶险尖角,正对卧室房门。
(15)、(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16)、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1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9)、上厕所看报纸等同于大便完了擦屁股,是一个流程,否则不叫完工。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1)、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2)、无为法是大道修炼之巅峰,是上古时代一切真人证悟之道枢。秦汉以降发展起来的丹道,则是有为法的巅峰;大道家园传承的净土法,则是有为法里面最具普度精神的典范。有为是无为的基础,而无为法又是一切有为法的基础;无为法像太极之中央原点,根据离原点距离的远近,可以判断此有为法的高低正旁;无为法的原理,是所有有为法都要遵循的根本原理;一切有为法,最终都要归于无为法。
(3)、追求自我本真的道路上,找寻精神上的指导。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的是学法律的人写的诗。我自己因为年少的经历,导致自己在青春年少时胆怯无比,别人多看我一眼,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我自己总是在寻求突破,可总是不得其法。
(4)、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胡侃乱说,往往后悔。清代山阴金先生言:“为人行事勿猖狂,祸福渊潜各自当。”猖狂还是谦下,这是直接关系着个人的祸福的。人展现在他人面前的无非言与行,言语又最直接,所以说话切忌狂言。狂则惹眼,狂则招恨,很容易惹来祸事。
(5)、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8)、我渴望随着命运指引的方向,心平气和地、没有争吵、悔恨、羡慕、笔直走完人生旅途。
(9)、化解方法:可在路冲前面栽植矮灌木丛,或开辟小水塘,减缓煞气冲击,严重路冲无法根本化解,如上图中所示,太过危险。
(10)、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1)、 人身,乃是缩小版的天下,修身之道,无非是将此“天下”治理到极致从而达到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下王”。天下,乃是放大版的人身,其中先知先觉、不生不死者为元神,后知后觉、有消有长为精气;完美的天下,乃是先知先觉者带动后知后觉者,让物质和精神同步丰富,最后进化为大同社会的终极——小国寡民式的理想自治社会。大同社会是人类集体进化为神类的坚实深厚且不可或缺基础,人类借助大同社会之基础,运用之前真人留下之正法为利器,才可以“愚、智、贤、不肖”皆可“合于道”——这是人类必然要经历的终极阶段。
(12)、 真正的《易经》,包括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及周易,其中,连山、归藏、乾坤合称三坟,连同周易,共有四易,“三坟四易”方是《易经》之全体。其中“三坟”是主干,是描述大道全体大貌及运动规律之语言符号,内中蕴藏证道核心技术,是本体之学,是悟证合一之绝学,它有体无用,以周易为用。
(13)、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14)、猪有猪的思想,人有人的思想。如果猪有人的思想,那它就不是猪了—是八戒!
(1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6)、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17)、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8)、它是一本书信集,却向我们讲述了一群爱书人的故事。二战后,身在纽约的H.H.小姐(本书的作者)嗜书如命,在和伦敦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往来通信的20年中,古道热肠的H.H.小姐用鸡蛋、面包等物品温暖了物资匮乏的英格兰书店员工,书店的F.D.先生也为爱书人寻找她所匮乏的精神食粮。
(19)、站在往圣的肩膀上,老子集无为法之大成,并为后人开创出从无为法转为有为法之道术。
(20)、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1)、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
(3)、 有人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美好,但也不能像你想的那么糟糕。世界本就不是完美的,但我们要善于用心去观察领悟生活中的美好部分,这样才能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在这本书中,毕淑敏以其细腻而不失力度的笔触描绘人生种种细端末节,从生活中的微笑处寻找感动,温暖我们心底最冰冷的地方。
(4)、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你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5)、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6)、在埃及,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那得多累啊,还是zg好。
(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 第20章的“君子疾没世而不称焉”中的“称”我以为当“衡量、评价”解,即名声经不起衡量评价,李译为“名称不符合实际”,其它多译为“自己得不到名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朋而不党”,朋党就是结党营私,在历史上发生在庙堂的朋党之争、党同伐异、党锢之祸甚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实人性使然,现代民主政治的多党制,实际上是符合人性的设计,以各党之私而成民主共和之公,以私攻私,如中医的以毒攻毒,疽患竟除,这是孔子在那个时代万万有没想到的。
(9)、(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1)、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
(12)、其实,现代都市居家生活,犯煞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不在乎、不了解而已,有心的朋友们不妨买个明咒葫芦,安置于卧室、阳台,既美观大方,又逢煞而化,岂不美哉。
(13)、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14)、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的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15)、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多仍是在有为法上面打转;宗教是社会大系统之中内在的升华生命、改造生命之有为法极致,因其有为,故其不兼容性及极端性日益突出;科学,则是社会大系统之中外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之有为法极致,因其有为,故永远无法达到真理的终点;哲学是西方文化之基础,它的本质是二元对立的逻辑思辨,因其有为,故无法给予人类普世的终极的关怀。
(1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7)、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18)、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节。
(1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0)、我从不会虚伪的善良,我从来就没被教养过,我不懂什么叫做道德,我只关注我自己就够了
(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也会引起麻烦。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3)、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人永远不知道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
(5)、伏羲、女娲、广成子、神农氏、黄帝、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等不同时段证道真人,他们的法有极大差别,但背后的本质都需要共同遵循一些不变的纲领,是什么呢?课堂上直指根本。
(6)、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7)、(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8)、谗言就是背后说坏话,挑拨离间或者恶意诽谤、贬低和侮辱别人。谗言之人,皆是小人。东汉哲学家王充说:“谗言伤善,青蝇污白。”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背后说人坏话,会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