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顾宪城简介(文案150句)
顾宪成简介
1、顾宪成怎么读
(1)、人物介绍: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家、道学创始人。以荫为分宁县(今江西修水)主薄。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著作有《周子全书》。
(2)、而据美媒披露,在白宫幕僚长对FDA局长发出“疫苗必须11日当天内获批”的“威胁”后,该机构立刻就完成了批准工作,两起事件在时间点上果真重合。
(3)、熊廷弼主持江南学政的第一次岁考,在江南学子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个熊蛮子,刚硬,无情,一切都是来真的。蓝衣大王们,平时蛮横,欺行霸市,横行乡里,动辄聚众闹事,打过地方官员,赶走过县丞,但是在熊廷弼面前,他们横不起来了。聚会,抗议,打上门去?都是自己找死。这个熊蛮子,在辽东三年,辽东的巡抚、总兵,那些守边官员,被他拿下的有多少?镇辽几十年的老将李成梁,连皇上都器重仰仗的将军,都被熊蛮子弹劾,要不是皇上保护,早已人头落地。
(4)、2012年清明是顾野王墓修复后的第一次祭祖,顾建新(江阴陶城支,宗亲会副会长)在网上发布祭祖消息,定于3月30日组织祭祖活动,或许是有关人员的失误,宗亲会没有收到通知。而宗亲会已经提前半个月通知各副会长,在3月30日召开年度总结会议,一场误会由此产生。当年4月2日,宗亲会组织60余位宗亲去祭拜野王墓、顾雍墓。
(5)、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6)、人物简介:陆贽(754--805),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大历进士,登博学宏词科,历任县尉、主薄等。中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著作有《陆宣公翰苑集》。
(7)、顾宪成罢官后家居。家乡原有东林书院,乃宋朝“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落成”。
(8)、和乍浦路桥一样,为了配合苏州河两岸年底42公里贯通,河上既有33座桥梁都在全面分析评估后,提出了针对性改造方案。到今年年底,东段从外白渡桥到成都路桥的11座桥梁将完成“微更新”,另外22座桥则在紧锣密鼓地设计及改造进行中,预计明年内会完成全部施工。
(9)、“公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每得佳篇,辄浮大白,用志赏心之快。遇荒谬者,则舞剑一回,以抒其郁。凡有隽才宿学,甄拔无遗。”
(10)、第二句: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11)、《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描写夜雨的古诗诗句有哪些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12)、 (薛敷教)祖应旂,字仲常。嘉靖十四年进士。由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大学士严嵩尝为给事中王晔所劾,嘱尚宝丞诸杰贻书应旂,令黜晔。应旂反黜杰,嵩大怒。应旂又黜常州知府符验,嵩令御史桂荣劾应旂挟私黜郡守,谪建昌通判。历浙江提学副使。应旂雅工场屋文字,与王鳌、唐顺之、瞿景淳齐名。其阅文所品题,百不失一。以大计罢归,顾宪成兄弟方少,从之学……②
(13)、10月5日,原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南河支介康与宗亲会德新、建明、顾斌共同探讨顾氏文化的传承,宗亲会的发展等工作。宗亲会聘请介康担任名誉会长。
(14)、李三才“亦力请罢,疏至十五上。 久不得命,遂自引去”。其免官命令的正式获得,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关于李三才的争论,加深了士大夫中两派党争的对立情绪有人评论说:“从此南北党论,不可复解。”
(15)、顾宪成小时候家境十分清贫,他的父亲顾学开了爿豆腐作坊,但因家庭人口多,常常入不敷出,要向人借贷,他家住的房子很破旧,不蔽风雨。但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反而激发了顾宪成奋发读书的决心与向上进取的志向。他6岁就进私塾读书,既聪明,又刻苦,而且怀有远大抱负。
(16)、⑤(明)郑鄤:《明文稿汇选序·唐荆川》,见《峚阳草堂文集》卷页二。
(17)、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18)、2013年1月9日,应兴生宗亲的邀请,在常务副会长德新的带领下,部分骨干到苏州北桥镇顾家角,共商修谱事宜。一年前,在苏州市创业的兴生从生意伙伴高松处了解到其岳父正明是无锡南河支的,并从正明处看到了《顾氏文化》,才知道有个江南顾氏宗亲会,于是他委托正明联系。9日那天,兴生召集了村里的长辈们回忆,终于想出他们的堂号叫杏春堂,惜老谱已毁于十年浩劫,目前,他们正在寻找线索。兴生热心宗族事业,除了捐款5000元外,凡是去苏州的宗亲他都热忱接待。他现任宗亲会副会长,正在为组建苏州分会作努力。
(19)、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员,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会员,地方文史研究者。
(20)、堵胤锡(1601年-1649年11月26日),又写允锡,又名锡君,原名灵授,字仲缄,一字牧子,号牧游。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兴市屺亭镇前亭村人。明末大臣。
2、顾宪城简介
(1)、江南生员的岁考开始了,熊廷弼亲自拟题出卷,熊廷弼亲自主考。那些忌惮熊廷弼的富家子弟,想送礼贿赂督学而无门可入,他们知道自己的灾难来临了,但又无法可想,只有硬着头皮顶上,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2)、 笔者根据上述郑鄤、俞长城、龚笃清对唐顺之八股文的评论,小结以下几点:
(3)、--------------------------------
(4)、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察,吏部尚书孙蛖、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顾宪成当时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顾宪成不阿权贵,因而仕途很不顺利。
(5)、两派形成不同名目的集团之后,相互间以空前的激烈程度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截止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其中重要的有王元翰案、淮抚李三才之争、辛亥京察荆熊相争、韩敬科场案、李朴上言等。
(6)、其意为读书人仅仅将书读好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天下事,都需关心思索,唯有用心体会世间百态,方能活学活用,不至于死读书、读死书。
(7)、 后来薛应旂在浙江做提学使。他在慈溪批阅到向程的卷子,对他说,今年这一科你会成解元。他到余姚,批阅了诸大奎的卷子以后,就对向程说,你不可能得第一了,因为有诸大奎在。乡试的结果,果然如薛应旂所料⑰。
(8)、听雨声嘀嗒,观世事喧哗。读贤书千万,论浮沉天下。
(9)、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时逢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不徇私情,拒绝请托,根据品望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请神宗亲裁。不料,顾宪成他们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神宗不由分说,指责吏部有“徇私”做法,在吏部的奏疏上批了“司官降杂职”五个字,就把顾宪成文选司郎中的职务给撤掉了。陈有年作为吏部尚书,上书引咎自责,认为有责任也在自己身上,不能追究下属,恳请恢复顾宪成的文选司郎中职务。其他正直的大臣也纷纷上书申救顾宪成,奏疏共达几百封。不料,神宗一意孤行,将有些上书申救的官员外放、降调、削职,顾宪成则被革职为民。从此,顾宪成结束了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以“忤旨”罪回到原籍无锡。
(10)、我国和此国即将建交50周年,一起让这位宜兴女杰上热搜!
(11)、整组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群布局完整、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为一组典型的四进江南民宅。
(12)、他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13)、展拍地点:济南蓝海御华大饭店六楼御华厅(济南市经十路20591号)
(14)、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15)、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一作颍叔。北宋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嘉祐二年(1057)考“春秋三传科”中了进士。官太常博士,后又考中“贤良方正科”,升为监察御史。宋神宗即位,转为殿中御史。
(16)、简介:郭尚先(1785-1832)字元闻,又字兰石,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大理寺卿。精鉴别,书似欧阳询,以骨力胜,间作小楷,颇深别趣。与林则徐、梁章钜同为闽人,而书绝相似。
(17)、纪念馆共五开间四进。第一进为序厅和顾毓琇先生的生平简介;第二进为顾毓琇先生的学术成就陈列;第三进为顾毓琇先生成才之路、爱国情深介绍;第四进为纪念馆的资料研究室。
(18)、吴式芬(1796-1856)海丰吴氏双虞壶斋印存
(19)、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20)、⑫(明)郑鄤:《明文稿汇选序·归震川》,见《峚阳草堂文集》卷页六。
3、顾宪成的儿子
(1)、 从源流上说,唐顺之的八股文取法唐宋,师承王鳌。由于唐顺之对古文和八股文皆有精深之揣摩,作法极为纯熟,故能神明王鳌之炬矱而自出变化。大抵制义时文,体气至王鳌而正规模至唐顺之乃大,因其将时文作法与古文相融合⑪。
(2)、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万历四年(1576年),中应天乡试第一名;八年成进士,被吏部分送本部办事。他一进入仕途,即表现出了对朝政极为关心的积极态度。当时,同榜进士魏允中、刘廷兰也在以前的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三人号“榜中三解元”,相互“以名相期许,慷慨论列”,“日评时事,居然华衮斧钺一世”,被称为“三元会”。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这句话出自明朝时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做的一副劝勉读书人的对联,全联为:
(5)、周忱抚吴—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明江西吉水人。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任刑部员外郎二十年。著作有《双崖集》。
(6)、万历十五年( 1587 ) 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被排在拾遗之列,辛自修因不对执政大臣之意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旨意,主张把何起鸣、辛自修一同论罪,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
(7)、款识:一九九一年冬,陆俨少并记。谢鑫同志雅正。
(8)、惠山古镇景区内人文集萃,其闻名遐迩的古祠堂文化,历经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经久不衰,118家祠堂祭祀着从西周到民国的历代贤达名人、清官廉吏。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既给无锡输送了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文化滋养,又为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别开生面的示范教育课堂。
(9)、⑧宋志强:《俞长城制义批评研究》,第38页。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10)、馆内设有顾宪成故居“端居堂”——5间两侧厢仿明建筑,馆院中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钱绍武教授创作的顾宪成石像一尊,像背面刻有顾宪成生平简介。
(11)、礼仪是一张人交往的名片。今天的寻访让我体会到了很多。在那里,我们穿着蓝色的长衫,在悠长的游廊里和礼仪先生学“揖礼”。立正站好,双手相叠放在胸前,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鞠躬为九十度。拜完师,我们写好祈福木牌,挂在祈福架上,盼望未来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通过这次寻访,我懂得了这么多知识。春节快到了,我要尊敬长辈,好好地对长辈拜年,不辜负长辈对我的关爱。
(12)、坐在“再得草庐”内,剪纸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设计虎年剪纸,用阴剪的手法学习了锯齿纹、牙牙纹等简单剪法。整个学堂里热闹非凡,我们先是起草设计,然后动手剪纸,最后装裱成品,互相点评,带着作品一起回家,我们要把它放在书桌上、茶几上或者玄关处,欢欢喜喜地迎接2022年虎年的到来。
(13)、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 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14)、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宋志强的硕士论文《俞长城制义批评研究》,从“义理识养”、“坚老”、“师古风神”三方面来分析俞长城对唐顺之制义的点评⑧。
(15)、1994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沉默地读书修行,不显山不露水,只在溪里做只无人闻津的游鱼,只待某朝风雨大动,那只鱼儿跃过龙门,变成真正的巨龙,俯瞰着整个大陆,名声显于天地之间……
(17)、穿过牌坊,走上石拱桥,桥的两边是泮池,池塘中的锦鲤穿梭其中看似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喜。再往前走,就是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东林精舍”,进门正中的红色大匾写有“佑文翊运”四个大字,匾额下面是书院的简介,墙上是“东林书院历史沿革及修葺简表”。露露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书院的历史和创始人杨时的故事,原来成语“程门立雪”便是讲述了杨时先生拜师的典故。
(18)、窗外是风雨世界,尽管雨滴一点一点地拍打门窗,窗内却是个人的自由天地。于是,手握一本好书,再有一杯清茶,就足以令我逍遥了,根本不去管他室外的淫雨霏霏。
(19)、徐致靖(1844年~1917年)清末维新派。清末民初江苏宜兴(今宜兴市)人。字子静,德宗光绪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至内阁学士、署理礼部侍郎。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顾宪成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1)、它最初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日趋空疏衰败、尤其是阳明“心学”的禅化而提出,至明代后期而蔚然形成了一股内容深刻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术思潮——“明清实学思潮”,将中国儒学由宋明理学而推进至又一新的阶段。
(2)、节抄剽盗之人不过根据讲章节选,抄录一番而已,胸中实无经世济民之才,一旦当官,不过多半虚应故事而已。
(3)、“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这一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积极“经世”、务实革新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今天,自应继承发扬。
(4)、钱钟书故居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米),为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
(5)、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6)、现在顾宪成被诬告,天下将因此作为讲学的惩戒,闭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耗减,不是小事情啊!” 奏疏上后,皇上不予回答。嗣后攻击顾宪成的人没有断绝,等到他死后,还有人攻击。
(7)、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仅以八股文传世,更以道德和功业名留青史。唐顺之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军事家,为抗倭保国做出了贡献。薛应旂则是经学家和史学家,且可以看做顾宪成讲学无锡东林书院的先导。他们二人是同乡,且生活在同一时代,并有交往与友谊,以各自的专长和贡献名留青史,可谓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8)、李三才,字道甫,顺天通州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山东司道,颇有政绩。万历三十七年(1599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时矿监税使横行恣睢,李三才与之作斗争,“甚有保障功,内珰辈惮之,不敢肆,淮民赖之”。官衔屡加至户部尚书。 另外,当沈一贯当权之时,他还经常上疏“攻其短”;“冠盖往来淮上者”,他必与之谈论“时政得失,无所讳避”。
(9)、 其唐顺之是八股文所要阐发的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10)、大学士叶向高上言:李三才已杜门待罪”,为漕政计,应速定去留。对于上述奏疏,明神宗皆不作答。不久,邪恶派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徽、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等,又连章弹劾李三才;而与之相对立的给事中胡忻、曹于汴等,则“交章论救”,“朝端聚讼,迄数月未已”。
(11)、顾宪成在居家讲学的同时,还经常到苏州、常州、宜兴等地去讲学,经常与苏州、松江、常熟、太仓、嘉兴、宜兴等吴中学者聚会于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畔研讨学术。在讲学活动中,顾宪成迫切感到必须具备一个固定的讲学场所,从而将分散的讲学活动变成一个有协调组织的统一活动,从而对吴地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作用。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共用了1200多两银子。作为首倡发起人之一的顾宪成捐银最多,又去策动吴地官员和缙绅捐资助修,出了大力。顾宪成又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这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顾宪成首任东林书院的主讲。顾宪成的讲学活动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辉煌时期。
(12)、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3)、本次新版《条例》修订后,还对越站乘车,无票乘车或使用假票、废票等无效车票乘车,以及持伪造、变造的优惠乘车票证或冒用他人优惠乘车票证乘车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做到有错必究,有错必罚。
(14)、昨天,成群的红嘴鸥和白鹭在蠡湖渤公岛觅食、嬉戏,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晚报记者陈大春 摄)
(15)、 张溥的出头更多的是东林党人士背后支持,用来和魏忠贤争斗。看上去全国各地书社遍地,其实就是江南世家大族反抗魏忠贤执政的政策而已,虽然阉党确实做了很多坏事,但还是有些政策是不错的,就像天启五年提出的暂复榷税,这些是加收官绅勋贵手里的商业税的,可惜被东林党利用王恭厂大爆炸加上民间团体的舆论给逼停了。斗败魏忠贤张溥名声在崇祯年间更加壮大,甚至比当年顾宪成还厉害。
(16)、顾宪成,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
(17)、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为我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
(18)、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19)、线路:导引馆(游客中心)→范文正祠→陆宣公祠→李忠定祠→顾端文祠→惠山寺→交流馆(德水茶楼)
(20)、来源:综合各大故居官网官微、惠无锡、无锡头条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5、顾宪明简历
(1)、是谁陪伴她寂夜长谈,听雨煮茗,焚香读书,流年真的似水,一去不返,看过的风景也许还可以重来,而是去人却再也不会回头,任由你千思万想,他除了偶然在你的梦中彷徨,其余的时间都只是恍惚的印象。
(2)、 唐顺之是个文武全才的读书人,打仗时亲自挥刀冲锋在前,《明史》称他在战场上“意气自如”。他的官职最后做到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以抗倭英雄而彪炳史册。
(3)、人物简介:顾可久(1482—1561),字舆新,号前山,别号洞阳,明常州府无锡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清官海瑞的老师,有名的刚直之臣,后世将其列明代“锡谷四谏”之首。著作有《洞阳诗集》。
(4)、人物简介: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江苏无锡锡山大李墅(今无锡长安大李墅)人。两宋之际抗金名将,一代名臣。著作有《梁溪先生文集》。
(5)、 他认为唐顺之虽然是明代古文的唐宋派,但“名义上是唐宋并尊,实际上独宗宋学”,“说到底是宗奉的宋代理学”。他认为“曾巩之文,邵雍之诗,即便在宋人中间,文学气味也最为淡薄,而道学之气却是浓郁难化的。所以唐顺之虽在评说诗文,其评价的标准却是道学”。龚笃清的分析,解释了唐顺之为什么不论是仕途坎坷还是身为高官,都能做到“生平苦节自励”思想基础⑩。
(6)、经过一段争论,最后明神宗以孙玮所主张者为是,“令廷弼解职(此时熊廷弼的政治立场属楚党,站在了邪恶派一边,万历末再出投身辽事后,则发生了根本转变)。
(7)、在这朝中争论不下的时候,身居家乡的顾宪成也参加了进来。他写信给大学士叶向高,“力称三才廉直”,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为李三才“力辨”。御史吴亮素善李三才,即将顾宪成的来信“附传邸报中”,由是攻击李三才的人“益哗”,乔应甲“复两疏力讦,至列其十贪五奸”。
(8)、顾图河生性非同一般,年少时就自负,不同凡响,他好学,嗜好古书擅长作诗,颇为当时人们所称道。顾图河出身官宦人家,他是顾九锡的儿子。康熙三十二年,顾图河参加顺天乡试,得中举人。康熙三十三年,顾图河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四十四年六月,顾图河为日讲起居注官,值南书房。十二月,提督湖广学政。康熙四十五年,顾图河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一年,再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五年春,顾图河出任湖广学政。仅三个月即卒于任所,享年62岁。
(9)、昨天,无锡“文联大讲堂”第一讲开讲,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以“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跟你有多亲!”为题,给全市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代表,上了生动一课。姜昆通过讲述自己的艺术人生,鼓励文艺工作者要练就真本事,文艺创作要永远扎根人民,为了人民。
(10)、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仼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仼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五百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三十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11)、据介绍,新谱中,泾里顾氏人员从1575人扩展到2500多人,其中,女性442人,是一份泾里顾氏详尽的人口历史档案。
(12)、题签:周器矦驭方圆鼎。陈簠斋藏器,雪园藏拓,己卯八月十一日,孙壮装藏。
(13)、华孝子祠是老街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祠堂,祠中祀奉的是东晋时期无锡人华宝。据载,华宝幼年丧母,父亲华泰于在他8岁那年戍守长安,临行前告诉年华宝,待自己卫戍期满回乡便为儿子行成人礼、娶亲。然而多年过去了,华泰始终没有回家。华宝恪守与父亲的约定,直至70多岁仍未戴冠成亲,以大孝闻名于世。齐高帝特赐“孝子”匾额,后世帝王又为他在故居之上修建祠堂。
(14)、齐、楚,浙三党是科道官按籍贯形成的集团,“齐则亓诗教、周永春、韩浚、张延登为之魁而燕人赵兴邦辈附之;楚则官应震、吴亮嗣、田生金为之魁,而蜀人田一甲、徐绍吉辈附之;浙则姚宗文、刘廷元为之魁,而商周祚、毛一鹭、过庭训等附之。”三党与“宾尹、天峻声势相倚,并以攻东林排异己为事”。
(15)、星沅实政--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今为汨罗)人。清道光进士。曾任兵部尚书、陕西巡抚、陕甘总督、江苏巡抚、云贵总督、云南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参与禁烟与鸦片战争抗英,并有文才,时号位湖南“以经济而兼文章”三君子之一。著作有《芋香山馆诗文集》、《李文恭公奏议》、《李星沅日记》。
(16)、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7)、题跋:周器矦驭方圆鼎,(文略)。壬午新秋雨窗,录簠斋释文并改订原稿,北平孙壮记于雪园。钤印:伯恒(朱)孙埙鈢(白)
(18)、⑬(明)郑鄤:《明文稿汇选序·薛方山》,见《峚阳草堂文集》卷页三至四。
(19)、 其薛应旂的八股文以认题准、语句雅、用词简、出新意而著称。
(20)、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四十年,卒于家。
(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⑯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第310-313页。
(3)、在封建士大夫中涌现出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包世臣等一批远见卓识之士。魏源和龚自珍都是常州今文经学派的奠基者刘逢禄的学生。龚自珍、魏源等思想家,在政治上是封建士大夫中具有近代启蒙色彩的开明派,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又是站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分水岭上的文化巨匠。
(4)、按此说法,顾与淳这次考试末等,要么是顾与淳考砸了,要么是熊廷弼故意压制东林子弟。
(5)、岁考的所有试卷,熊廷弼全部置于提学署院,亲自批阅。清代文人钮琇的笔记《觚剩》一书中,是这样写熊廷弼当年在江南主考阅卷的。
(6)、士子但知速成,并未脚踏实地从本经着手,其害等于焚书,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的坑儒。
(7)、2011年4月2日,宗亲会首次组织无锡、苏州、常州、上海、靖江等地宗亲50余人去苏州祭祖。原是土坟的顾雍墓已被当地文管部门用水泥封为圆形。位于苏州职业大学校区的顾野王墓也已基本修复,整个墓区占地40余亩。此前,为修复野王墓,马盘支已捐款10000元,建明捐款2000元,当然这只是表示一种心意。遗憾的是,5月21日顾野王墓落成庆典仪式竟然没有通知江南顾氏宗亲联谊会。后来才知道其中的原因之竟然是有人认为宗亲会的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都是马盘支的,其实这种地域观点是欠妥的。宗亲会成立时第一次捐款共31100元,其中马盘支19400元,时至今日,马盘支的贡献还是最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马盘支的加入,宗亲会不可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8)、简介:孙壮(1879-?)直隶(今河北)大兴人(原籍浙江余姚)。字伯恒,号雪园,室名读雪斋、玉简草堂、澄秋馆、抱朴斋、埙室。国子监学生,肄业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后任北京商务印书馆经理,中国营造学社校理等职。为考古学社社员。
(9)、“实证求是”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乾嘉时期低落阶段的特征表现。这种崇实求真的“实证”方法和科学精神,为近代科学思想提供了思想启迪。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和学风,对于当代的“科教兴国”事业,也将有所得益。
(10)、11月11日,江南顾氏宗亲联谊会、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顾氏分会在无锡市洛社镇翠竹大酒店召开本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会,秘书长顾斌向到会宗亲汇报了2012年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方向。会长顾智杰、常务副会长顾德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同时来自各地的本会会员、特约嘉宾也踊跃发言,建言献策,会场气氛一片热烈祥和。会员们针对宗亲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提案,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指导性意见和帮助。宗亲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弥补不足,深化改进,为继承顾氏优良的文化传统做出新的贡献。
(11)、所以,他们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这样一来,东林书院形成了一个舆论中心,对朝臣发生不小的影响,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此“东林名大著”,朝廷内外正直的一派士大夫,便逐渐被政敌称为东林党。
(12)、简介:翁同龢(1830-1904)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
(13)、还有接受黄正宾贿赂,这些话没有丝毫根据。光禄丞吴炯上奏为顾宪成一一辩白,他说:“顾宪成送信救李三才,是有些出格,我曾经责怪他,顾宪成也后悔。
(14)、熊廷弼阅卷子的形象很生动,一条长案,把卷子摊放其上,廷弼一目数行,每看到一篇好卷子,就喝一大杯酒,以表述发现一个人才的喜悦之情。当读到陈腐荒谬的卷子时,则拔剑舞之,以出胸中郁闷之气。这样辛苦的工作,熊廷弼一天能阅二百余份卷子。好卷无遗漏,劣卷难混入,熊督学乃火眼金睛,优劣一目了然。
(15)、3月30日,宗亲会组织去苏州祭祖,在光福寺下车时只见人头攒动商贩云集,原来今天是农历二月传说中的观音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行庙会。上午十点钟,我们离开了光福寺,去祭扫小王山先祖墓和苏州职业大学内的顾野王墓。
(16)、值得一提的是,《记住乡愁》海外版已通过国家地理频道的《华彩中国》栏目面向全球观众播出,希望唤起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一抹乡愁,从而凝聚起亿万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同时也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再开一扇窗。
(17)、说明:原装旧裱。上款人为庄严。庄严,字尚严,原籍江苏,迁居北京。历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故宫古物馆第一科科长等职。1948年押运故宫文物抵台,后定居台湾,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馆馆长、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18)、王元翰字伯举,云南宁州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万历三十四年(166年)改吏科给事中,寻进工科右给事中。 在谏垣四年,力持清议,摩主阙,拄贵近,世服其敢言,是属于正直派的官吏。他曾直言不讳地向明神宗指出:“近更有二大变。大小臣工志期得官,不顾嗤笑,此一变也;陛下不恤人言,甚至天地谴告,亦悍然弗顾,此又一变也。有君心之变,然后臣工之变因之。”
(19)、孙玮奏疏一出,在科道官中引起尖锐的争论,正直的一派,如给事中孙振基等持勘议甚力;而邪恶的派,如给事中官应震、吴亮嗣、亓诗教、赵兴邦等则接连上疏相驳。
(2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郡(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
(2)、此联为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为《东林书院门前对联》,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3)、薛福成故居很大,占地约2公顷,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整个故居分为三根轴线:中轴线由照壁、门厅、正厅、房厅、转盘楼及后花园组成;东轴线为花厅、戏台、仓厅等;西轴线为偏厅、杂屋及藏书楼等。主要建筑为木结构楼阁、厅堂。
(4)、简介: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尤擅楷书、行草,在用笔上无论起笔、收笔,都做到了认真严谨,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笔有力度。每件作品,从开笔到收笔都进入佛教禅理之境界,平和之气韵,布局气度大方自然,风格统篇一致。
(5)、祠堂,作为中国乡土社会中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被视为中国人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属地。它是传统社会人伦道德、家族凝聚、社会安定的基石。虽历经千年,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6)、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号泾阳,出生于无锡泾里(今锡北镇张泾)一个书香门第,因复建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为“东林先生”。据了解,《泾里顾氏宗谱》自顾宪成晚年创辑400多年来,历经七次修谱,此次续修距离上次民国癸酉谱(1933),已过去80多年。此次修谱自2011年开始,历时十年终结果。
(7)、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缙云李铽以吏部侍郎兼署都察院,他则为“浙党所推穀”。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比较正直的首辅叶向高离职而归,方从哲成为首辅。到这时,邪派官僚的势力可说是已经彻底压倒正直派的官僚了。
(8)、 笔者根据上述三者评论,总结以下几点: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0)、顾宪成回到家乡后,从事讲学活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无锡有一所颓旧的东林学院,是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地方。顾宪成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得到许多地方人士以及常州府、无锡知县的资助与支持。
(11)、●东林书院从始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由北宋知名学者杨时创建,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所倡导得"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学者的普遍响应,一时间“东林书院”声名大噪。几经数代,书院于2002年全面修复,院中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了明清时期布局与鼎盛时期的风貌。
(12)、钤印:王文治印(白)曾经沧海(白)柿叶山房(朱)
(13)、 顾野王:南朝梁陈时,训诂学家、史学家。著龟占侯,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连环》周邦彦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15)、经过沃盥礼,我们洗净双手表示尊重,依次进入“于燕居庙”。在此,我们礼敬先师和东林先贤,集体诵读经典儒家作品《大学》,了解圣贤先师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儒学对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16)、人物简介:邵宝(1460--1527),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明常州府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许州知州,历户部员外郎、郎中。历为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著作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
(17)、通过这次东林书院红领巾寻访之旅,我品味到了江南文脉,探秘了东林中轴线,重温了历史,体验了传统礼仪,感受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来到了东林书院,我们换上学士服,老师带我们参观并讲解了东林书院背后的一些老故事,通过故事,我们了解了传统礼仪。接着,老师给我们做了沃盥礼,还教我们作揖礼拜,女生右手在前,男生左手在前,鞠躬90度。诵读了《大学》,理解了其中的礼仪之道。最后我们制作老虎窗花。这次寻访之旅,我不但看到了书院之美,而且还学习了传统礼仪,真是受益匪浅。
(18)、顾毓琇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世纪文化老人顾毓琇先生的出生地。
(19)、葛邲,南宋左丞相,字楚辅,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生,江阴青阳人,葛必阝 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而授建康上元(今南京江宁)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 邲高中进士,当上了国子博士。
(20)、《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居,在无锡旧城区的中心(崇安寺),即为原雷尊殿道馆,他不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
(1)、今天我们到东林书院进行礼仪文化寻访。我们穿上学士服,整理好仪容,洗净双手,恭恭敬敬学习古代拜师礼仪,在燕居庙对着孔子像诵读《大学》片段。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尊敬师长、读书受教的重要性,在读好书的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吧!
(2)、简介: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3)、《明史》对薛应旂的记述,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其薛应旂敢于和奸相严嵩对着干,所以屡遭贬谪,仕途坎坷。其薛应旂的八股文和王鳌、唐顺之、瞿景淳齐名。其东林领袖顾宪成兄弟年轻时曾经跟着薛应旂学习。有了这三点,薛应旂足以青史留名。但薛应旂还是一个史学家,这一点《明史》没有写。《毗陵人品记》这样记述:“应旂骯髒(读kangzang,高亢刚直之意)拔俗,为文亦磊落,所著有《宋元通志》《宪章录》《浙江通志》等书。”③
(4)、接下来,我们换上蓝色“学士服”,穿上衣服,我们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古时,下一个古迹体验是什么呢?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由“当下世界”、“吾国吾民”、“在商言商”和“虚拟访谈”等部分组成的《论天下》一书,便是李华平先生悉心研究思考数年的结晶。扩展资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句话的作者简介:
(6)、海瑞罢官--海瑞(1514--1587),字汝贤,自号刚峰,明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琼山区)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著作有《海瑞集》。
(7)、11日,走进第四届“无锡好米”品鉴活动现场,阵阵米香扑鼻而来。当天参评的地产大米都是南梗苏香粳南粳5055等“优良食味稻米”品种。35个“优中选优”的品牌大米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评委、省农业农村厅唐明珍总农艺师对“无锡好米”给出了如此评价:精选品种、精耕细作,走入全省优质稻米第一方阵。
(8)、谈允贤 (1461年-1556年) ,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其祖母对医药也十分精通。
(9)、⑨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第282页。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
(10)、毫无疑问,岁考和科考是决定生员能否朝科举之路上攀登的关口,而提学官又是掌握着考试判等级的人。如果提学官易通融讲情面,事情或许好商量。恰恰熊廷弼是个不讲情面,毫无通融余地之人,这对江南士子来说,是福音也是灾星。他是那些守正苦学有才有德的士子的福音,也是那些学问稀烂混入士子队伍里富家浪荡子的灾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