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摘抄(文案89句)

时间2023-07-31发布admin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

1、王阳明经典100名句

(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2)、知行合一就是告诉你:不要因为走了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3)、《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4)、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其为周遭大小事操碎心,倒不如专注于眼前所热爱之事。

(5)、人生天地之间,五谷杂粮,吞风饮露,如能致其良知,复见心之全体,尽己之性,则亦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知往察来,由此及彼,无所不悉。最终既无内外之分,也无人我之间,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能够“参天地,赞化育”。

(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7)、就在夫子庙旁,阳明的学说开始走俏,以至于秦淮河上的妓女在完成了本职工作后也能和顾客探讨一下“朱陆异同”。然而,酒逢千杯知己少,在这个平庸的时代,人皆以奇谈怪论吸引眼球,外在的信息不辨真假,但以猎奇为乐,谁又能真懂阳明之心?

(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9)、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11)、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1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3)、▲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内乱,江西剿匪,战功赫赫,有“大明军神”之称

(14)、首先,王阳明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承认客观存在。王阳明的 "心外无物 "并不是否认客观存在,而是说如果这些东西与我们没有联系,那么它们对我们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当它们被联系起来,才会有很大的意义。

(15)、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1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8)、阳明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9)、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0)、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2、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1)、都说医者仁心,其实医生的确是最仁慈的,但也是最残忍的。

(2)、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于每个人都能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价值判断。

(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苏东坡心里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7)、10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3)、生老病死是自然演变的过程,本身没有痛苦可言。真正的苦,是人不愿去体悟生老病死背后所隐藏的心性命题,从而使其承受了精神与肉体的巨大损耗,永远无法离苦得乐。

(1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5)、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1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7)、当像狗一样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时,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或许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反抗意识并不那么强烈,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任何一种选择都要强于继续忍受剥削,更何况来人的说辞那么具有诱惑力和煽动性,不走何为?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9)、谁也不想生活在一个毫无底线的比坏型社会里。独裁者没有资格以道德和文化来回避法治建设、政治改革,而每一个公民,亦没有权利因制度之恶,便纵容姑息人性中的残酷和冷漠。

(20)、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3、王阳明10句精选名言

(1)、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粪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粪。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价值的,看到别人的短处,会给自己增加负能量;看到别人优点,能给自己增加正能量,长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2)、阳明心学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它提倡人格独立,不盲从权威,人人都可成王成圣。悍然独往却随机转化,变而通之又岿然不动。心有主,我制外;心无主,外制我。心为本体,万物在我。

(3)、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4)、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

(5)、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8)、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9)、人如果厘清自己生命的意义,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实践生命意义的斗志里,那种酣畅纯粹的美,就是心学。

(10)、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11)、真正的随心而动,不过分执着,不局限条条框框,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随机而动,不过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12)、(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可以真实站得住脚;才可以做到于静中能稳定,在动中也能稳定。

(13)、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4)、这四句话出自王阳明,称为“心学四诀”。王阳明认为人性本身是无所谓善恶的。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受到后天的影响,思想发生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人的心性。因此,一个人只有通晓事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走上善道,而不至于误入歧途。只有知行统存善心,做善事,才是真正的善。

(15)、源于《静心录之外集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16)、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17)、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1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19)、▲王阳明书法成就很高,有种说法:王羲之是以书掩其人,而王阳明是以人掩其书。

(20)、▲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4、王阳明经典励志语录

(1)、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

(2)、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3)、不要被历史故事所欺骗,伯乐相马这样的美谈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其少见,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我们在说王阳明从小立志要成为圣人,曾说出人生第一等事就是做圣人,所以这情爱之事,对于他来说不过微末小事耳。这次得遇娄谅。娄谅也不摆谱,很有大师风范,单独接见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和他聊了起来。王阳明垂手请教“怎么样才可以成为圣人”。娄谅用很确定的语气告诉王阳明“圣人必可学而至”。王阳明一听高兴坏了“我就是一个很努力学习的人,我要为万世开太平,我每天都在研读兵法,这是不是就是成圣之路”。娄谅听了后,摇了摇脑袋“大错特错,你这叫外王之路,而内圣才能外王,你不能做到内圣,外王都是虚的”王阳明接着请教“那怎么样才能内圣?”这个时候的王阳明是激动的,他瞪大了双眼,想要得到成为内圣的道路。娄谅也瞪大了双眼,只说了四个字,这四个字是朱夫子的名言,即儒家成为内圣的方法“格物致知”。娄谅的这番话让王阳明恍然大悟。

(5)、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6)、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

(7)、多少个不眠之夜,当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他的脑袋里总是充满疑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生弹指一瞬间,譬如朝露,生若蜉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每当这个时候,死亡的恐惧总是会涌上他的心头,使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8)、▲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9)、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0)、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1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2)、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14)、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15)、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16)、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恶莫深於袭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8)、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9)、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20)、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5、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2)、“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3)、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由此整个国家成为一台高速运转的、君主的个人电脑。

(5)、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7)、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8)、我医人,也杀人,若国公以医者仁心认到发名,将眼如而我可看个伪君子,假善人,恕难是出命。----《扶摇》

(9)、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