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木心美术馆(文案89句)
木心
1、木心经典语录
(1)、康定斯基Yellow-Red-Blue,1925
(2)、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3)、他的字,他的画,或许你们都略知一但木心还有一个隐藏属性:“精致时尚idol”。
(4)、陈丹青不回家,深夜就住在医院陪着木心, 凌晨两点多的时候,老人家声音虚弱,开始不断说胡话。
(5)、“生命的本质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等你知道了生活将要到来的一切,那就不是生命了。”
(6)、多年后,梁文道看到木心50岁照片时,啧啧惊叹:
(7)、不可能有真理,仅只是热情,无所谓思想,至多得到些感觉。
(8)、读书人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不低下勇敢而高贵的头。
(9)、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10)、一天,当木心刚刚回到办公室。几个警察在等他,问了一句“你就是木心”,然后上来就要给木心戴手铐,木心转身就跑。
(11)、别人看来是所谓的无底深渊,而对于木心来说,下去深渊,也是前程万里。
(12)、年月即久,忘了浪漫主义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深夜闲谈,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木心《素履之往》
(13)、文学是脑的艺术,无声无色,和感官没有关系,却感动你,魔术性最大的就是文学,你感动了——就几个字啊!
(14)、但凡去年来过的鸟,清清楚楚,一看就认得。那是我更大的幸福。——木心《灯塔中的画家》
(15)、那天,木心穿着花色衬衫,外着一白色马甲,穿牛仔裤,戴着精致的戒指,笑起来眼睛里“很清澈”,像一个“满头银发的大男孩”。
(16)、人们心灵深处的诗意,仿佛早已被各种有形的物质欲望塞得满满的。再也回不到从前的那种“慢”,再也找不回那裹在淡淡的烟火里的诗意平凡。木心先生其人本身,就象一首意境优美的辽阔诗篇木心先生80年代初期,孤身一人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直到2006年9月,79岁的他才返乡安居,于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病逝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7)、后面的锁是动作,锁是很隐秘很低调的动作,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低头,知己或爱人就能心领神会。
(18)、在这本书里呀,我们收录了国内一线作家连岳、鬼脚李筱懿、韩松落、杨熹文、周冲等原创作品,封面是十点君特别喜欢的插画师卤猫的作品。
(19)、时代的大浪打过,无数理想碎成齑粉。木心既没有被毁灭,也没有自我毁灭。“他是少数能够保全自己的人。”
(20)、李商隐是唐代唯一直通现代的诗人。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偶尔硬起来,评古人,非常刻毒凶恶。
2、木心美术馆
(1)、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现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
(2)、被捕入狱后,别人想见他落魄的样子,他偏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狱中笔记》(ThePrison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如他自己所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3)、雪下得越大,木心就越干净。文字是那一盏灯,心便是那一束照亮人间的光。
(4)、此话一说,等待木心的就是牢狱之灾。木心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逼着“歌功颂德”。
(5)、第二件事,木心晚年遗稿中有一句话,后来被陈丹青老师择出来贴在美术馆墙上:“土,非中国。中国雅,雅之极也。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国最雅。”
(6)、母亲惊讶不解,木心说:“我写诗词是为了写出新意,老师说我的诗词和唐宋人并无区别,说明我还只是模仿,与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烧了。”
(7)、河海小楼,窗下芦苇萧萧,友谊的长谭,艺术的小弥撒
(8)、虽然当下许多人热衷谈论“木心”,但其实除了《从前慢》之外,许多人对他并无太多了解。
(9)、凡是应该的,都会消失似的。凡能存在的,都是不应该似的。
(10)、“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11)、他自幼好读书,尤其爱诗。母亲聘请“一代词宗”夏承焘给他上课。夏承焘读完木心的诗集十分惊讶,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的诗词功力。夏承焘夸奖他:“这要是混入唐诗宋词里,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木心听完默默把诗集烧了。
(12)、1989年1月15日,在画家高小华的寓所内,木心开始了他的第一节文学课。那天,他穿深灰色西服,皮鞋擦得很亮,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上。
(13)、第三件事,80年代意大利“新绘画”翘楚桑德罗·基亚说:“除了艺术,大街上什么都有了。”
(14)、他带了一大箱克宁奶粉,冷了就冲一杯喝,然后继续读书,饭菜则由一个乡下姑娘定时送来。
(15)、40多年,木心一直节制着自己的苦难记忆,他在心里埋得很深,不与任何人提起。
(16)、大家终于能够阅读木心先生的书。但我们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被深深包围并浸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经常谈论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自己的阅读——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胆以简略的方式陈述这种阅读经验,那就是: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
(17)、过了一会儿,木心突然张开眼,紧紧拉住陈丹青的手,清楚地喊出了七个字:
(18)、木心谈到自己的小说时,曾讲到我们这个时代:
(19)、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20)、不管人世间多么嘈杂,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足。
3、木心
(1)、一天夜里,木心正在屋里写文章。忽然听见老虎用利爪抓挠木门,惊出一身冷汗。
(2)、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3)、1980年代,很多画家、音乐家、舞蹈家、历史学家赴美留学。当时,这帮人经常和木心在一起闲聊,并请他开课讲世界文学史。1989年1月15日,众人在画家高小华家聚会,课程正式启动。62岁的木心,身着整洁的浅色西装,一脸欣喜地坐在沙发上。
(4)、是的,最好的艺术其实就是生活本身,不管吃了再多苦头,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
(5)、这篇文章,将他传奇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常说“艺术无用”,但对一个人一生的精神来说,艺术怎么可能“无用”呢?
(6)、“鱼肉怎么不嫩了,鸡蛋怎么炒老了,从前的味道不是这样的。”
(7)、 童:可是有一天你会写回忆录。那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8)、西装第一要讲料作,要纯羊毛,细软的头发要梳得一丝不苟,精美的皮鞋要擦得一尘不染。
(9)、当木心在他乡异地又开始新的一轮创作,写出洋洋洒洒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的时候,他在内心中却又回到那个被毁灭了的图书馆。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终于能够出版自己的作品了。这一新的现实使他增加了一种加速创作的紧迫感。从“记忆中的图书馆”获取大部分的灵感和素材,他争分夺秒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作品。
(10)、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11)、好多次,陈丹青送木心回住处,仍然觉得聊得不尽兴,又上楼热了牛奶继续聊。
(12)、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3)、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扩展资料: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14)、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5)、弥尔顿说:“每一行都要表现自己的性格。”木心的语录(2)佛教吸引中国最有学问的人去研究,说明佛教的文学性,哲理性之丰富。近者如章太炎,鲁迅,都涉入。章的学说就是以佛经与老庄哲学的融合。研究佛经,是东方智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底。今天的中国学者就缺这个底。
(16)、有口蜜腹剑者,但也有口剑腹蜜者。——木心《素履之往》
(17)、1991年,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时木心六十四岁
(18)、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三者难平均;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19)、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20)、曾有人说,最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按照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在《木心谈木心》一书中,还提到了他面对来访者时的态度,比如听到那些不愿回答或愚蠢的问题时,木心一再说回答时“可以刺他,骂他,但是要给面子,要忠厚”,话语间一副老牌绅士派头。
4、木心的《从前慢》全文
(1)、木心小时候,家里佣人清洁厅堂,换下案上宋瓷,摆上明代官窑。
(2)、遗憾的是,木心生前未能去过委托自己的学生、著名画家陈丹青出任馆长,并操心打造的“木心美术馆”。
(3)、1982年开始,整整二十年,木心缺席了中国,同样中国也缺席了木心。
(4)、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木心先生最擅小诗或汉俳类诗体,语言浸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这首《从前慢》,便是他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5)、甚至,连从前的月光也很慢,流云也很慢,雨水也很慢……一切都慢得有点闲, 有点懒,慢到可以躺在高高地谷堆旁边,消磨整个黄昏,在睡意朦胧中枕着爷爷的胳膊,看星星眨眼…… 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烟火里,日日年年 “清早上火车站”,随之勾起的是当时的记忆画面,“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6)、一个理着寸头的年轻画家低头赶路,远远看见在涌动的人群中,有一张无比干净、高傲的脸,这是木心。
(7)、时代发展,“从一生只爱一个人,到所谓只在乎一时拥有的一夜情”,很多人在向往着随时准备着去爱一个人,但也同时准备着,随时换了那个人。
(8)、2006年,在阔别家乡24年后,木心回到乌镇。晚年的木心住在乌镇,不参加任何文学活动。
(9)、这句诗似乎不可解释,钥匙与锁在爱情中的意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0)、战后荒山寂寥,不想竟有猛虎袭来!然而木心居然任由老虎“撕拉撕拉地抓门”,而他则“恬然不惧而窃笑”,还嘲笑老虎的智商不够,“不懂得退后十步”而借力撞门,直到四周回复寂静之后,才猛然回味:“这倒是可怕的。”
(11)、海外人士一定会诧异,纸本的未经装裱成轴的画,等于是张薄纸,一百张一千张,也有地方可以匿藏,只有亲身经历过“文革”的受难者,才知道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红卫兵、造反派轮番搜查抄,手段之横蛮泼辣,方法之刁钻精到,却是史无前例,墙壁凿破,地板撬开,瓦片翻身,连桌上的一盆菜也倒出来用筷子爬拨,是否有罪证混在菜里,要想保存一幅画都不可能,何况十幅百幅,海外人士虽然看过很多“文革”史料,知识分子如何关入牛棚,强迫劳动,艺术家如何受尽侮辱,精神失常,但难于想像一个画家会轮到不得不亲手毁掉自己毕生心血的结晶,这比消灭自己的肉体更其惨痛酷烈,因为“自杀”是一种选择,放弃生命万事皆休也可说得到了解脱,而当一个画家正处于成熟期,创作欲如火如荼,前景无限辉煌,突然,他的画即是他的罪,要生存,必得将画毁去——人人都是第一次遇到“文革”,中国的历史经验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的文字狱,西洋的历史经验是中世纪的宗教裁判庭,二次大战德国法西斯,这些过时的平乏的常识,根本不能应付“文革”的险恶暴乱,愈想愈觉得这些画必定会致自己以死命,本来林先生在家中画,晚上画,外界不明底细,到了这个举国疯狂的时刻,破四旧,清算洋人古人,打到反动学术权威,有海外关系的,叫做“里通外国”,间谍特务,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林先生的画,单是一张,就可以罗织多种罪名,我以自身的体会,完全理解林先生当时恐惧心理的压力,全上海市到处是游行的锣鼓声,口号声,人潮汹涌,马路和街道里弄火光烟气弥漫,批斗、示众、游街、押赴刑场、各派系争权、流系之中内讧,真枪实弹、血肉横飞……在这样的时空中,再看看自己的画,如果暴露在红卫兵造反队的面前
(12)、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
(13)、自左至右:父亲、孙璞、小姐姐、母亲、大姐姐
(14)、木心写下的每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打动人心。
(15)、木心感觉天都快要塌了:“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16)、金字塔太重,强盗搬不动永恒太贵,谁也买不起我独揽你粗犷中的秀媚——木心
(17)、说实话,余华的评价虽然有失尊敬,但与陈丹青相比,的确一针见血,在大多数人看来陈丹青对木心不够客观,毕竟他是木心的学生,他对自己老师的作品总是带着一层滤镜,他的做法可以理解,
(18)、人的快乐,多半是自以为快乐。植物动物,如果快乐,真快乐。——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19)、当陈丹青请教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时,木心如此回答。
(20)、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十点读书的支持,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世间一切,都是遇见》期待与每一个美好的你相遇,用美丽的心情与安静的时光重逢。
5、木心什么字
(1)、△ 木心常用的帽子、挎包和皮鞋,款式到现在看来都不会过时
(2)、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木心的《从前慢》中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歌曲《从前慢》灵感源于我国诗人木心的同名小诗。
(3)、“画在人亡,人画俱亡,画亡人在”三种可能,必须立即作出判断而定抉择,第一种其实就是第二种,人因画死,画不会留下来,所以,什么“只求画能保存,宁顾牺牲性命”,此种迂腐之见是自欺而已,当时也会蓦然记起中国古谚:“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林先生辞教授之职而退隐申江,庶几不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训),唯有放弃画,减轻罪名,人才有望活下来,才符合为艺术殉道的精髓,林先生当时的决策,不外乎上述的原委,他说得简明:“只要人活着,还可以再画。”——这是明智的,大无畏的,艺术家下了最沉痛最激烈的狠心,他独自在南昌路寓所的浴室里,用火,用水,烧毁和冲走了十年十五年累积下来的杰作,在中外古今的美术史上,没有比这件故实更悲催的例子,而悲惨的事,还在后面。
(4)、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钟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
(5)、最近几年,网络读者,尤其是年轻一辈开始期待木心先生的登场,上海青年作家尹庆一与王淑瑾夫妇是其中之一。这些读者仅从极有限的转载文字,便意识到他的唯一性与重要性。
(6)、“你不遇到木心,就会对这个时代的问题习以为常。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你跟他对照,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
(7)、 木:我也在等待那一天。我必须等到能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的那一刻,等到自我消散的时候。那将会让我非常喜悦。
(8)、木心像是听懂了陈丹青的话,永远闭上了眼睛。陈丹青看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9)、即使生活经历着大风大浪,木心依旧从容面对。年轻时的木心穿着粗线半高领毛衣,一脸的青春洋溢。但圆脸大头脖子短的直男千万不要模仿木心这样穿,会秒变大头娃娃。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