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文案99句)
王阳明名言名句
1、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传习录》
(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28)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6)、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7)、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9)、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10)、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1)、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12)、骄傲自大是人生中最大的毛病,它足以影响你的人生。
(13)、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落日如人老更赤,初日如人少方艳。
(14)、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1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16)、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17)、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9)、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20)、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2、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1)、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3)、“我思故我在”,前一个“我”与后一个“我”的概念就不相同。前者是现实的存在,后者仅是意识的存在。逻辑上,“我不思我不在”是成立了,但现实是“我不思我仍在”。这里的后一“我”,却是物质的存在。前一个“我”仍是现实的整体。这就是同一词有不同的概念。同理“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同样是现实存在与思维存在的关系的意义。
(4)、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5)、三但议论之际,必须谦虚简明为佳,若自处过任而词意重复,却恐无益有损
(6)、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7)、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学习知识也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去专研与打磨。
(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9)、朱熹怎么看格物致知?朱熹认为道理散在事物上,人做不到一理通便万理皆通,故需要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格尽天下万物,大道才能贯通。但,朱熹“只有穷理后知才能尽道才能明”的观点其实是有违儒家之道、孔孟之训的。儒家正统观点是良知天赋。孔夫子虽然很少言天道和性,但他的言行是绝对支持后来的孟子的良知天赋说的。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坦陈他并非生而知之者。可为何一问便知,并非他事先花了很多精力储备了无数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有“一以贯之”的道,即良知。故,入太庙,每事问。孔夫子有一颗尊崇周公的诚心,所以,遇到祭祀周公这类事情,他会主动去学习祭祀周公的礼仪。农夫问他事情,因为他有良知,能就着事物的本末,逐步启发农夫,自己便也逐渐明白了事理。
(10)、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1)、夫学贵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虽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於孔子者乎?
(12)、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13)、如是何患于四夷?何忧于御侮?斯之谓折中于尊俎。
(14)、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痛苦、最需要时,出现在你的面前,帮助你,安慰你,和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误入歧途时,可以不考虑自身去开导你,对你知无不言的人。
(15)、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1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8)、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最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19)、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20)、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3、王阳明四句
(1)、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3)、专制政府的死穴就在于其治下民众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对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欢执政党没关系,下次投票选在野党就行了。而专制政府的执政党承担了民众所有的不满,发展到最后连某人家门口的路没修好他也要骂上政府两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的动荡?
(4)、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5)、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
(6)、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7)、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0)、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1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15)、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17)、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18)、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9)、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20)、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王阳明全集白话文
(1)、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像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2)、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4)、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5)、传授知识不追求数量与速度,只以使人精通与熟练掌握为贵。
(6)、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7)、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2)、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13)、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14)、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1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6)、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17)、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9)、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20)、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5、王阳明经典语录100句
(1)、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2)、为其思想理念的践行,如果真以意识决定物质,存在若是由自我认为存在的话,又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战争中保持常胜。而他所以能保持常胜的原因不过于能准确地分析客观现实作战的各种因素天时、地利与人和,从而推演出可能产生的变化,掌握与操控的完整客观条件进行指挥而立于不败之地,正是用心学理念正确地去除了意识对物质的主观感觉,保持了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整体,并展开分析与联系。不是凭主观臆断来决定指挥的纸上谈兵,这就是实践者与理论者的差别,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而不是夸夸奇谈亦或诡辩式的论战。
(3)、人生难免有得意失意的时候,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条件,同样会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就像王阳明所说的一样,荣辱得失也都是相辅相成的,世上也没有绝对的事情,如果非要有的话,那只是你的心态问题,把你的心态放平,比什么都强
(4)、“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6)、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8)、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9)、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但上述定义阳明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论的学者们却套用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用西式的哲学理论来演绎中国传统思想的是非,用理论思维来解释现实事物,其实质才是主观的,唯心主义论。
(12)、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下八句话,是王阳明毕生心血总结,句句开悟人性。认真读一遍,或能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15)、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6)、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8)、你不需要真正的站立,但在精神上要站起一个真正的人来 --王阳明
(19)、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