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有关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文案117句)

时间2023-08-05发布admin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几首

1、描写中秋节的古诗10首

(1)、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这首词的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然稍伤纤巧,亦颇见匠心。

(3)、中秋起源的说法较多,小编为大家整了其中三种:

(4)、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珮,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7)、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给人以明朗阔大、安详宁静之感。

(8)、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9)、说起中秋诗词,大家耳熟能详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但其实在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中秋诗词,譬如我最喜欢的中秋诗句之一便是唐朝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10)、尾联两句不仅点明题旨,令人感到中秋明月,毫无欢乐意趣,反而令人感到一片惨淡;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想到的,这是诗人立意高明之处。

(11)、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12)、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13)、首联诗人便以过来人的姿态,给人们泼点冷水,告诫人们,在中秋节来临的时候,不要面对明亮的圆月胡思乱想,团圆啦,欢聚啦,该尽情乐一乐啦,这样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愁恨来。

(14)、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15)、万里无云,夜空晴朗,银河浅淡,只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高空中。想到国家至今仍是山河破碎, 忧国之心油然而生。

(1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18)、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0)、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

2、有关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1)、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6)、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7)、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8)、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9)、《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0)、全诗的结构很是紧凑:首联告诫人们“万里清光不可思”,颔联和颈联举四种失意的事例,佐证首联的说法,尾联总结全诗,亮出主旨,一气呵成,真乃天衣无缝。

(11)、意思是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采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3)、这是白居易在八月十五写的一首诗,通俗易懂,犹如大白话,首联描写去年中秋节,颔联是今年中秋节,只是地点发生变化,从曲江池畔的杏园,到了偏僻荒芜的江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心境已经大不同,可谓是物是人非。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被贬到江州,暂时住在浔阳城。

(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5)、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7)、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18)、《月夜》 (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0)、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3、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几首

(1)、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3)、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很多人都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吧,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实体书上,因为阅读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那么大家都知道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吗?不知道的话一起来看看吧。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4)、这首五律,语约义丰,结构紧密,上下承接自然。

(5)、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清冷、寂寥的中秋之夜图。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清幽,哀而不伤,韵味无穷。

(6)、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8)、中秋之夜,人人把酒问月,家家思念之时,李峤却提笔写下这首诗: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9)、由此开头,不难看出,诗人的这首写中秋的诗,不是写团圆欢庆的,而是一反常态,另辟蹊径,专写失意不愉快的。颔联诗人在这里举了两个中秋时失意的事例:一个是在边塞之外防守边塞的离人,他们长期戍守边疆,难得与家人在一起,不要说中秋时节不能欢聚,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一定能跟家人欢聚一次,这是久别的事例;另一个是新别离的事例。

(1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1)、《阳关曲·中秋作》宋朝·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

(1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5)、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16)、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19)、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20)、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中秋节最佳10首古诗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2)、《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宋朝·陈著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

(3)、南宋失半壁山河,诗人对月长叹,甚至,他寄希望于吴刚,说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

(4)、金飙乍歇,冰轮欲上,万里秋空如扫。一年十二度团圆,甚恰限、今宵最好。

(5)、《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8)、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为他修治,桂树枝恐怕会撑破月亮。

(9)、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1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2)、八月十五桂花香,看月赏桂是中秋节的重要民俗活动。闽台地区还有“待月华”的习俗,传说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间,便把月宫中的一些宝贝撒下,谁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因此“好事者或竟夜露坐,以待月华。”诗人将古老的神话传说、生动有趣的想象与桂花飘落的眼前实景,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中秋之夜民俗画。据说此诗为诗人高中进士一年之后的作品,诗人此时正在东游之中,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联系古人用“蟾宫折桂”来比喻应考得中的说法,再读此诗,便觉诗人别有情味。桂花的飘落非但不令人伤怀,而另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轻松,或许也暗藏了作者未曾言明的志得意满。那犹待露水的桂花,似乎也芬芳了读者的齿颊。

(13)、“满堂唯有烛花红”中的“唯有”二字,衬托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愁绪无法诉说,只能自斟自饮,装作从容的样子。当时辛弃疾因反对偏居一隅,建议朝廷对金国用兵,结果被罢官,空有一身抱负,却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这首词看似描写中秋,其实是壮志难酬的无声呐喊。

(14)、中秋夜,人人都说四海皆是一片圆月,可李峤说:不一定哦!你哪知道千里之外,就没有狂风暴雨呢?

(15)、60《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宋苏轼)

(16)、说起中秋诗词,大家耳熟能详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但其实在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中秋诗词,譬如我最喜欢的中秋诗句之一便是唐朝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1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8)、《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唐白居易)

(1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1)、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2)、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几乎无人不知,甭管经历多少苦难,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这首《西江月》词调非常低沉,字里行间充满哀怨,开篇就说“世事一场大梦”,感叹人生的虚幻缥缈,如同做梦一般,以及时间太过短暂,转眼间青丝变白发。

(3)、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4)、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5)、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6)、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便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7)、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9)、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10)、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2)、——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

(1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很多人都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吧,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实体书上,因为阅读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那么大家都知道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吗?不知道的话一起来看看吧。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16)、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后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松露重,月烟深。祥云捧玉到天心。金波动是经年别,为酌金荷醉碧琳。

(17)、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2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3)、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4)、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6)、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众所周知,中秋节有很多别称,例如祭月节、月亮节、月娘节,根据这些名字不难发现,中秋节与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文人墨客,一言不合就写诗作对,有关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多如牛毛。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五首,每一首都是上乘之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8)、流景去难縻。浮世危如拍浪埼。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最怕晴明未可涯。人月本相依。果是今朝恰背违。孤负楼台多少醉,堪悲。何忍滂沱与毕离。

(9)、这个中秋夜,诗人用诗词寄相思,那么你呢?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是什么寄托相思呢?

(1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1)、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这一年的中秋节,苏辙与苏轼终于团圆。

(12)、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1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15)、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1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7)、这个中秋之夜,张养浩说:良夜长,不如一醉方休。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