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文案119句)

时间2023-08-06发布admin

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杜牧最有名的诗

(1)、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2)、创作背景: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3)、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4)、他不仅写出了《马说》、《师说》等著名文学作品,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被后代评价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5)、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6)、《礼记》,《孔子家语》、《史记》等典籍都记载了这首诗,具体情形大同小异:孔子早上起来,背着手,拖曳着手杖,在大门外缓步徐行,边走边唱"泰山其颓乎?……"唱完就走了回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

(7)、上联“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下联才堪称经典,千古绝对!

(8)、以文入诗,故意打破诗歌的传统节奏和圆润和谐之美。

(9)、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0)、王夫之:穆宗在位四年耳,以君子,则裴度也、李绅也、韩愈也。

(1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12)、五月盛开的榴花红似火,绿叶掩映着初结的小果。

(13)、狄水在赵国境内,孔子途径狄水要去晋国,听说赵简子杀了两位贤大夫,于是临河而叹,打消了去晋国的念头。

(14)、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5)、“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

(16)、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不但登高,还在日落时登高,其思乡之情,特别深刻。

(17)、当然,朱熹喊着“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可不是回家钓鱼。他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宣导自己的理学思想去了。

(1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9)、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0)、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蓋优哉游哉,維以卒岁。

2、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罗大经:韩、柳文多相似,……韩如美玉,柳如精金;韩如静女,柳如名姝;韩如德骥,柳如天马。欧似韩,苏似柳。欧公在汉东,于破筐中得韩文数册,读之始悟作文法。东坡虽迁海外,亦惟以陶、柳二集自随。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

(2)、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3)、《孔丛子》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樵於野而获麟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曰:麇身而肉角。岂天之妖乎。夫子往观焉。泣曰:麟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乃歌云。〗

(4)、什么原因呢“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都不是,而是因为“徭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

(5)、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

(6)、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

(7)、狄水衍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

(8)、可以说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看完会勾起你想家的心。

(9)、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他的诗很少表现传统诗歌常常表现的悠然心会、含蓄冲淡的中和之美,而是着力追求一种新奇险怪的艺术效果,意象的选择和使用独巨匠心,往往不同凡响。

(10)、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11)、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孔子适赵,临河不济,叹而作歌……"

(12)、这是一首著名的琴曲,东汉蔡邕在《琴操》中记载"《龟山操》者,孔子所作也……"

(13)、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

(14)、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5)、千古名句: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6)、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17)、千古名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8)、看来孔子和宰予谈话时引用了自己作的诗歌,意思是说:鲁国纷乱,为政在于慎听力行。蟪蛄,蝉的一种,体型稍小,善鸣,喻百姓有苦会呐喊,如同蝉鸣一样。

(19)、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0)、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

3、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2)、王诜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烟江叠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溪山秋霁图》(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等。

(3)、赏析: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

(4)、千古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创作背景: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

(6)、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7)、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子儿长成。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8)、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9)、李觏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梁元帝》、《王方平》、《忆钱塘江》、《关僧还庐山》和《璧月》五首绝句,被王士真称为“风致似义山”。

(10)、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11)、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2)、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

(13)、为神讵(jù)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cuàn)下馀(yú)。

(14)、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15)、此诗写于唐元和10年,即公元814年。当时,韩愈正在朝中任史馆修撰,因此这首诗写的是长安春雪。全诗看似写雪,其实写的是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诗作的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先从人们对春天的感受写起,也为后文写雪作了铺垫。

(16)、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17)、东门黄犬、华亭清唳,是古代两个不懂进退、丢掉性命的反面案例。东门黄犬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写了李斯的故事:

(18)、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19)、如范仲淹《苏幕遮》里“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欧阳修《踏莎行》里“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都是这种写法。

(20)、千古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春江花月夜》全诗

(1)、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2)、在诗歌风格上,他学习唐朝的韩愈、皮日休等人,和宋朝其他人学习杜甫不同,他的诗歌在意思和词句上往往都很奇特,是宋代在语言上最有创新的一个。

(3)、诗人在作品中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

(4)、高棅:今观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经,搜罗百氏,其诗聘驾气势,崭绝崛强,若掀雷决电,千夫万骑,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

(5)、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及酬和之作,但也写了不少有着充实的现实内容的诗篇。”“根生但为松,翼飞但为风。王侯尚可轻,道义本来重”(《寄怀》),字句质朴,语出自然,而重道义爵禄的情操,跃然纸上。

(6)、《史记》云"鲁之衰也,洙泗之间,盖龂龂(yin)如也,即恶哗之意。"

(7)、他在《哀老妇》诗中,写一个有儿有孙的老妇人还要改嫁。

(8)、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9)、“唐宋八大家”这个组合的名号非常响亮,我们也都非常熟悉,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0)、这是一首教子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11)、沈德潜:①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学间才力跨越李、杜之上,然恢张处多,变化处少,力有涂而巧不足也。独四言大篇,如《元和圣德》《平淮西碑》之类,义山所谓句奇语重、点窜涂改者,虽司马长卿亦当敛手。 (98)  ②善使才音当留其不尽,昌黎诗不免好尽。要之,意归于正,规模宏阔,骨格整顿,原本雅颂,而不规规于风人也。品为大家,谁曰不宜? (99) 

(12)、“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一句写春雨连绵,“润如酥”就把小雨的细滑润泽描绘出来了,蒙蒙细雨,打湿了空气,滋润万物的成长,真可谓“当春乃发生”,而且“润物细无声”。韩愈的这一句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写出了春雨的湿润,写出了春雨的蒙蒙质感。

(13)、朱熹可不是一个小人物,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宋朝理学的主要派别是程朱理学,程,即程颢、程颐兄弟,朱,就是今天要说的朱熹。

(14)、新年到了,还没有见到盛开的鲜花,二月初时才能惊讶地见到初生的草芽。白雪嫌春光来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样在庭中飞舞。

(15)、干泽而鱼,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凤不翔留。惨予心悲,还原息陬。

(16)、“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

(17)、叶燮:①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96)  ②举韩愈之一篇一句,无处不可见其骨相棱嶒,俯视一切,进则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独善于野,疾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③杜甫之诗,独冠今古。此外上下千余年,作者代有,惟韩愈、苏轼,其才力能与甫抗衡,鼎立为三。韩诗无一字犹人,如太华削成,不可攀跻。若俗儒论之,摘其杜撰,十且五辄摇唇鼓舌矣。

(18)、电影《孔子》主题曲,根据韩愈《猗兰操》改编,王菲主唱。改编后的词不失古韵,赞美之中多了喜气和希望。

(19)、这首诗是韩愈在任吏部侍郎时候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此时,韩愈已经五十六岁了,但是他的心情却是很好,这是他这辈子当的最大的官了。虽然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但是仕途到今天才能让他有点满意吧!

(20)、但终宋一代,并没有荒废诗歌,而是走上了另一条路,那就是崇尚义理。

5、韩愈的诗

(1)、(赏析)万里无云,银河隐没,夜风阵阵吹拂,明月流泻银波。月夜景色写得优美清丽。

(2)、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3)、薛应旗:陆贽、韩愈不久于朝,唐之所以杂夷也。

(4)、有风骨之人,永远是为不为可之事。韩愈即是如此,在诗中,他将自己想要为国为君的感悟写得凄楚恳切,十分动人。千百年来,无人不为韩愈的风骨而感动。

(5)、徐钧: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6)、它的精彩之处,便在于全诗四句,分为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从而将李觏对家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发挥到极致。

(7)、这种写法,有用在一联中的,如杜甫《夜闻觱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8)、蔡启:退之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9)、很庆幸这些牡丹花开时,枝叶俱茂,所以花朵隐约依稀,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以轻盈相比。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对着赏花的宾客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

(10)、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过一层,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11)、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2)、(凤皇一作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13)、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14)、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

(15)、乾隆帝: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诗亦卓绝千古。论者常以文掩其诗,甚或谓于诗本无解处。夫唐人以诗名家者多,以文名家者少,谓韩文重于韩诗可也,直斥其诗为不工,则群儿之愚也。……其生平论诗专主李杜,而于治水之航,磨天之刃,慷慨追慕,诚欲效其震荡乾坤,陵暴万类,而后得尽吐其奇杰之气。其视清微淡远,雅咏温恭,殊不足以尽吾才,然偶一为之,余力亦足以相及。……今试取韩诗读之,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峻嶒,腕力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

(16)、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17)、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

(18)、据《东周列国志》记述,七十一岁的孔子埋葬麒麟之后感情难以控制,抚琴悲歌,即是本作。

(19)、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书要多读,还要多思,要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读书不能满足,要学以致用,要重实践。

(20)、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1)、千古名句: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2)、(赏析)“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让人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力量,凄楚、苍凉而又激愤的情绪。

(3)、创作背景: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俩诗人孤独的心境。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陈普:杨墨蛇龙本一区,大颠便是恶溪鱼。退之也是无操守,一贬便陈封禅书。

(6)、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金缕衣》唐代:佚名

(8)、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

(11)、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12)、荠麦不是荞麦,也不是荠菜和麦子的合称,荠麦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蓼科,荞麦属,别名花荞,药食两用的植物,生命力很强。

(1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14)、韩愈同时引入了荠麦的形象来自况,荠麦不畏严寒苦况,守正强生,有君子固穷的节操,和兰的扬扬其香不被世用相互激发。真是时穷节乃现,要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茂茂而生,我怎能看到荠麦的君子之风呀。

(15)、才女出上联: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书生巧对下联,结良缘!

(16)、春日郊游,百花斗艳,草木为了留春,纷纷施展浑身解数,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韩愈总是爱赋予草木以人心,让人觉得草木有知,十分可爱。

(1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创作背景: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19)、歌词的大意是:那些女人的甜言蜜语,足以让我这个治国之才离开父母之邦;那些妖冶女人的到来,能够使我们鲁国败亡。我无能为力,只能无所事事的苦度光阴。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