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文案61句)
陀思妥耶夫斯基
1、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顺序
(1)、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本书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2)、他想要消灭所有的异能力,却又是DA中唯一和自己的异能力关系融洽相处友好的异能力者,他能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你的想象,让人看到他偏执和疯狂的表象下又似乎隐藏着让人惊讶的坦率和通透。
(3)、B、人物关系及其意识结构上的全面对话性——复调性。
(4)、对于这类小人物,契诃夫的态度是同情怜悯,并通过小人物苦闷的精神世界的展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隔膜,表现出人类的精神危机意识。
(5)、陀氏说:“人们叫我心理学家,不,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
(6)、苏珊:迷失于母性和妻性中的人,被男人使用过了。
(7)、尽管现在的苦役劳动对于苦役犯说来是毫无兴趣和枯燥乏味的,然而就劳动本身来说,它还是有意义的:囚犯们烧砖,挖土,抹灰泥,盖房;这样的劳动还是有意义和有目的的。苦役犯有时甚至醉心于这种劳动,希望把活干得更巧妙、更迅速、更出色。但是如果强迫他,譬如说,把一桶水从一只桶里倒进另一只桶里,然后再从另一只桶里倒回原先的一只桶里;或者让他把沙捣碎,或把一堆泥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搬回去,——我想,几天之后,这个囚犯就会上吊,或者宁肯犯一千次罪,宁肯死掉,也不愿忍受这种侮辱、羞耻和痛苦。不用说,这样的惩罚也就变成了折磨和复仇,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达不到任何实际的目的。但是,由于一切强制性劳动都带有这种折磨人、无意义、使人感到羞辱的成分,因而苦役劳动也就远比任何一种自由劳动更加令人痛苦,因为它是强制性的。
(8)、《胖子和瘦子》中的胖子和瘦子是小学时的同学,多年之后二人意外在车站相遇,均喜出望外,聊得甚欢,然而当瘦子得知胖子比他的官职高时,和谐轻松的谈话就戛然而止了。
(9)、人与人之间完全合乎道理的东西,发生在客人与仆人之间就完全不合。
(10)、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Михайлович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
(11)、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一条色欲的虫子在兴风作浪,使人动摇于上帝和魔鬼之间。
(12)、在《关于〈陀氏小说中的诗学〉一书的修改》一文中,巴赫金指出,陀氏在小说艺术上有三大发现:
(13)、“俄货”不知道买什么好?囤货必备!收下这份的俄罗斯零食种草清单!
(14)、要知道,对自己的渺小和软弱的认识中,耻辱也是有极限,一个人决不能超出这个极限;一超出这个极限,就会在自己的耻辱中感到莫大的享受……
(15)、值得注意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塑造了一类具有性格复杂、身份特殊的青年思想者“小人物”。
(16)、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17)、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的沮丧和悲观成分加重,从而使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
(18)、他自诩神的使者,目空一切,却又以僕自称(我一度以为他的自称是私),就连自己安静地想事情都会使用敬语。他可以看着因自己的计谋而死的人像看着墙上的污渍,却也会在亲手终结少年的性命时面色凝重为他祈福。他可以将人玩弄在股掌之间叫对方就算惨死也无法安息而沦为他的棋子,却也能向对方展露出柔和与理解的天使的面孔,施以鼓励的话语。他会像个网瘾少年一样发丝散乱蜷缩在椅子上咬手指,却也会在演奏大提琴时流露出不逊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优雅气息让地下室也仿佛被光芒照耀。
(19)、即便已是21世纪的今天,这种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正在向现代人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契诃夫在一个世纪以前塑造的小人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成了当下生活的一面镜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他把所有这些“好东西”都放在桌子上以款待访客。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别喜欢吃蜂蜜坚果。他爱吃美食,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吃甜食,或许他需要甜食来补充体能。
2、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
(1)、*叶莲娜·斯塔肯施奈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常光顾的沙龙的女主人,多年好友。
(2)、例如《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科夫、《胖子和瘦子》中的瘦子、《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等等。
(3)、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那么完美,仿佛是上帝恩赐的一般,你甚至不敢设想他们有朝一日会变坏。
(4)、其实,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喜欢吃美味的食物,有时对食物还非常挑剔。
(5)、就错综复杂而言,其名词常常自鸣得意地坐在句尾 、其主要力量不在于陈述而在于从句的俄语,是极其便利的 。这不是你们那 “不是 /就是 ”的分析性语言 ——这是 “尽管 ”的语言 。如同一张钞票换成零钱,每一个陈述的意念在俄语中立即蘑菇似的迅速扩散 ,发展成其对立面,而其句法最爱表达的莫过于怀疑和自贬 。俄语的多音节特性 (一个词平均有三至四个音节 )所揭示的由一个词覆盖的现象所包含的自然 、原始的力量 ,远胜于任何理性分析所能揭示的,而一个作家有时候不是发展其思想,而是撞见并干脆陶醉于那个词的悦耳内容,从而转变话题,朝着一个意料不到的方向运动 。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们目睹题材的形而上学与语言的形而上学之间一种非同寻常的摩擦力,其强度近乎施虐狂 。
(6)、《动物农场》里那头残酷的猪就叫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实在有太多的象征意义。我们没有读过拿破仑传,但我们读过的好几部书,背后都有拿破仑的影子。你还记得《双城记》吗?还记得《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吗?还记得《红与黑》吗?包括《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些东西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拿破仑的身影在那里。直到后来呼儿嗨吆一下西方出了个希特勒,人们才开始用希特勒来指代那种人。而在没有希特勒之前,人们都是用拿破仑这个符号来代表那种人的,就是人神,就是为了权力和欲望不停杀人、但却有很多人崇拜的这种,假冒上帝的人,纯粹的魔鬼。所以陀就预言,这些人(魔鬼和拜魔鬼者),这些群魔,是最可怕的。当拿破仑们开始决定用暴力,用他自己编出来的一套理论碾压别人、碾压一切的时候,他就是以自己为神。
(7)、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这位年轻的“幻想家”真是做到了一位备胎的极致。如果这样接着发展下去,顺利接盘,完美。确实,情节如此的进行着。
(8)、年轻的幻想家幻想破灭了,再一次对眼前的事物陷入无感的境地,估计在房客出现的第一时间,“幻想家”杀人的心都有了。
(9)、“我一定要离开我的敌人,为的是能从最远的地方更猛烈地攻击它。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敌人就是农奴制度。在这个名字下,我搜集了我决心为之斗争到底的一切东西,我立誓永不妥协。”
(10)、迪尔西:19D:洞察一切的爱,历经沧桑的慈爱。
(11)、不过,我是在冬天入狱的,那是在十二月间,当时我还不知道夏季的劳动比这还要艰苦四倍。冬天,我们要塞监狱里的活计一般说来并不多。囚犯们常常到额尔齐斯河上去拆卸公家的旧驳船,在作坊里干活,打扫公房周围的积雪,烧制并捣碎建筑用石膏等等,等等。冬季天短,劳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大伙便早早地回到牢房来,如果不做点私活,几乎就无事可干了。
(12)、从普希金开始,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等,一代代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小人物群像, 以绚烂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点缀了19世纪俄国文学长廊。
(13)、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
(14)、自此,昔日与文学几乎绝缘的穷苦百姓、贩夫走卒、失意小官, 纷纷走进俄罗斯的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
(15)、社会上神秘的东西太多了,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神秘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有许许多多的谜压在世人的头上,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卡拉马佐夫兄弟》
(16)、由于陀氏把将哲学术语和都市俚语一口气裹进他啰嗦复杂的语言漩涡中,情感的传递往往需要借助于喘不过气来的阅读效率,他的幽默感也显得神经质和歇斯底里。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算不上愉快的体验,但抬头,人们总会看见一个明朗的世界。以至于到今日,总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他的灵柩,都来歌颂他的伟大与深刻。
(17)、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到的苦难。
(18)、1991年苏联刚刚解体的时候,那时候的社会调查显示,有意愿移居到苏联以外国家的人,占整体人口的5%,即二十个受调查的人里,就有一个想要移民。此后,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其境内居民的外移大潮逐步形成。2011年,同样的民意调查显示,企图移民到俄罗斯以外国家的俄罗斯公民,占全体公民的22%。即二十年内增长了五倍。来自全俄公众舆论调查中心的这些数据还显示出,在年龄18~24岁的被访者中,有39%的人想出国发展。在打算移民海外的俄罗斯人中,有29%的人受过高等教育、33%的人是因特网的积极使用者。而另一个权威机构——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在2011年所作的统计称,自2008年到2011年3年中,已有120万俄罗斯公民移民海外,其中40%的移民受过高等教育。120万人口,占当年全俄罗斯总人口43亿的0.83%。《中国青年报》在2011年的报道中认为,俄罗斯出现移民潮,无非五个原因:为了孩子,为了事业,为了安全,为了学业,为了理想。为什么俄罗斯人显示出远远超过全球均值的移民率?在苏联解体后,这个国家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满怀希望,甚至认为那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那么他会不会不顾一切的远走异国他乡?
(19)、丧失了诉说希望的姚纳回到马厩,只好把“儿子怎样得的病,怎样受苦,临终以前说过一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喃喃地向拉车的小母马诉说。
(20)、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想得到一点人生的乐趣。——《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3、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读
(1)、旧的悲愁,由于人生的伟大的神秘,会渐渐转化为宁静的,感人的欢乐,而年轻的、沸腾的热血将由驯顺的、明朗的暮年所取代;我祝福着每天的日出,我的心也依旧对它歌颂,但是我现在却更爱日落,爱它那长长的斜晖和随之而来的宁静、温驯,动人的回忆,整个漫长而幸福的一生中各种可爱的形象。——《卡拉马佐夫兄弟》
(2)、“Ура(乌拉)”竟是来自德语?盘点俄语里那些颠覆你认知的外来词!
(3)、Страстиповаренойкурице
(4)、五卷本陀氏传的浓缩精编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
(5)、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这样,只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6)、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7)、你看里边他攻击讽刺的那些,都是报纸编辑评论家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这帮人,他们每天就在那儿出谋划策怎么救俄国。所以你有没有发现,中国整个从辛亥革命到今天,其实是差不多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比俄国更low一些,就是各种嘴炮,文人清谈。当时俄国就这样,有的说引进外资,把这个俄国的土地都卖给英国资本家,再分成一块一块的让农民承包。有的说得把这个什么什么制度引进来,有的就工业党,要造铁路。就是各出各的招,急切的想要进入到世界主流国家之林,要实现俄罗斯民族的崛起和腾飞。这种俄国版巴别塔之梦催逼得他们已经不顾是非,谁能给我带来力量就支持谁。就这个范儿一直在诅咒俄罗斯。于是陀这种的声音就被淹没了,人们都不顾他的警告,就这么一代一代的作下去。直到今天的普京,还是这个范儿。他说我最痛恨的两个人就是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不是爷们啊,不敢承担权力和责任,我最痛恨这种放弃权力的人。普京倒是耿直,因为他的确不会放弃权力。
(8)、但是,干私活的也许只不过占囚犯的三分之其余的人都吊儿啷当地在各个狱室里闲逛,互相咒骂,勾心斗角,惹是生非,如果能弄到几个钱,就去喝酒;夜里则把最后一件衬衫输在打牌上;这一切都是由于苦闷,由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后来我才明白,在苦役生活中,除了失掉自由,除了强迫劳动以外,还有一种痛苦要比其他一切痛苦都更加强烈,这就是:被迫过集体生活。当然,在别的地方人们也过集体生活,但监狱里往往有些人并不是谁都愿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而且我确信,任何一个囚犯都感受到了这种痛苦,只是大部分人当然是不自觉地感受到这一点罢了。
(9)、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10)、大多数俄罗斯人就是大卡那样,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纯粹的战斗民族,用酒瓶子和下半身思考问题。但话说回来,这个粗人虽然很但他反倒会真的信基督。所以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伊凡,满脑子欧洲进步思想,满脑子无神论,所以最后其实是他的思想指导斯麦尔佳科夫去杀了人。
(11)、毫无疑问,这是所有语言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信息最为丰富,这一点更不必说。它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12)、在我看来,食物也是相当充足的。囚犯们都要我相信,在俄国内地的一些军犯连里也没有这样好的伙食。关于这一点我可不敢下断言,因为我没有到过那里。此外,许多囚犯还能自己搞到吃的东西。我们这里的牛肉半戈比一磅,夏天也不过三戈比。但是,能够自己搞到食品的,也只是那些经常搞得到钱的囚犯;大多数囚犯则都是吃公家的伙食。不过囚犯们赞扬监狱伙食的时候,他们指的只是面包。他们感激的是我们这儿的面包是敞开供应的,而不是定量分配。
(13)、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14)、他的奴性已经成了维护庸朽的旧事物的工具,最后在“一推”“一摔”“一笑”中忧郁、恐惧而死。
(15)、《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Униженныеиоскорблённые ,18
(16)、在拿到几部小说的预订款后,陀氏又开始了寻欢作乐的生活,对朋友好心的忠告充耳不闻。在小说《白夜》后,就像把还没出生的孩子卖到工厂里做苦工,他把写的每一行都抵押出去。他将自己与债权人之间的缠斗比作是“拉奥孔与毒蛇之间的缠斗。”这种旷日持久的缠斗使得陀氏原本就脆弱的神经更加错乱,陀氏此时的作品被斥做“迂腐不堪和毫无心肝的”。人们对陀氏的兴趣开始消减,甚至曾经赞誉他的人也开始对他猛烈抨击。
(17)、玛丽·彼得鲁塞维茨(MaryPetrusewicz),俄语文学博士,斯坦福大学俄国文学和历史讲师。
(18)、流言蜚语是无所不在的,否则世界便不成其为世界,千千万万的人会闲得发慌像苍蝇一般大批大批死去。
(19)、标题配图为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IlyaYafimovichRepin)的油画
(20)、每一个人的意识流都在音乐主题的变奏中展开延宕。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1)、是说,我描写的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切。”“在小说里我要把所有的问题翻掘遍”,其目的在于表现“人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感受”,并“靠着最充分的现实主义在人身上挖掘人”。鲁迅先生称陀氏是“残酷的天才”,“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了灵魂的深。”在这“最高的写实主义者的实验室里,他所处理的是人的全部灵魂”。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