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荀子名言100句(文案87句)
荀子名言
1、荀子名言英语翻译
(1)、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5)、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6)、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8)、战国·荀况《荀子·议兵》。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这几句大意是:凡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一定在于恭谨小心;它的失败,一定在于怠慢疏忽。所谓“敬”,就是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一丝不苛;所谓“慢”,就是敷衍了事,马虎大意,怠慢疏忽;“敬”.显示出对事业的追求,“慢”,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贪图;“敬”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慢”表现了消极被动的心理。很显然,“敬”与“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态度,自然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前着将使事业兴盛发达,后者势必导致衰落失败。可以此二句说明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将带来不同后果,勉励人们勤于事业。
(9)、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1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1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2)、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4)、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15)、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16)、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7)、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18)、凡是利益少,但道义却多的事情,一定要多多去做。反之,利益多却违背道义的事情,一件也不要去做。这就是君子对利和义的取舍态度,甚至在关键时候,宁可舍弃生命,也要维护道义。
(19)、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0)、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2、荀子名言100句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2)、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3)、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4)、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1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荀子
(8)、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9)、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0)、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11)、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2)、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13)、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1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5)、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6)、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8)、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20)、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荀子名言警句及释义
(1)、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3)、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4)、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天:天体,自然。行:运行,运动。常:规律。尧:传说中上古贤明的帝王。桀:夏朝末年的暴君。这几句大意是: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灭亡。~体现了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荀子认为:天有运行规律,人有能动力量。天的自然力量和人的能动力量有各自作用的范围。天无意识、无情感,对尧对桀均无爱憎。天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干预、主宰人事;人可以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无法改变天的客观规律。荀子的这一精辟思想激扬千古,启迪后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用以批判’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唯心主义学说。
(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8)、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11)、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1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3)、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1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笑得爱敬多外样文,年民外道然滋成成用才过义多外样美也。
(16)、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17)、鸟被逼急了,就会用嘴啄人;野兽到了困境之时,就会用爪子抓人;人到穷困潦倒的时候,往往就会设计欺骗别人。
(1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经典语录
(19)、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20)、我们普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到细枝末节的东西,而看不到整个大局。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
4、荀子名言
(1)、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荀子·解蔽》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3)、 ——《荀子·劝学》
(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5)、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6)、1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荀子
(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
(8)、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译文:音乐,就是高兴,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发抒于声音,手舞足蹈,表现于动作,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手舞足蹈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10)、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11)、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
(13)、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14)、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5)、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1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17)、(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译文):圣人一样的人,以仁义为本,是非分明,说到做到,不差一毫一厘米,没有其他的窍门。
(18)、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9)、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20)、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5、荀子名言名句经典十句
(1)、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3)、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4)、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