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端午古诗四句(文案110句)

时间2023-10-25发布admin

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节的古诗名句

(1)、写在端午节,礼部尚书房内的端午习俗。从端午节相互祝福、长命百岁到写衣服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都在写端午节风俗。转而写到尚书省空寂无人的感触。这首诗运用典故写出了礼部尚书的端午风俗,进一步体现出了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特点。

(2)、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出自周紫芝的诗《永遇乐》

(3)、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5)、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6)、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8)、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9)、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0)、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2)、古诗里也描述了很多古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的风俗和热闹的活动的。

(13)、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4)、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15)、龙舟竞渡:每年到了端午这日,各地的龙舟竞相争渡,为节日带来无上的热闹。

(16)、箫鼓哀吟乐楚臣。牙樯锦缆簇江。调高彩笔逞尖新。

(1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8)、白话文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释义:端午节将临夏日,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

(20)、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2、端午古诗四句

(1)、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出自钱琦的诗《竹枝词》

(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3)、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8)、白话文释义: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9)、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10)、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1)、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

(12)、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3)、——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15)、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是这样描写端午的:

(17)、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8)、在元代诗人袁易的《重午客中》中是这样写的:

(19)、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出自苏轼的诗《浣溪沙端午》下阕

3、端午节最著名的一首诗

(1)、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2)、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3)、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4)、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7)、食棕:最简单的不过一片青叶环抱着一团米饭,带入淡淡清香,却是人将自然融入生活的诠释。

(8)、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9)、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10)、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海角逢时伤老大,莫辞卮酒话情亲。与君同是异乡人。

(13)、《竞渡诗》 (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4)、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5)、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出自苏轼的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7)、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18)、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19)、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20)、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和端午节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1)、4)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3)、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4)、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的诗《生查子·元夕》

(5)、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9)、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1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1)、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12)、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1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6)、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17)、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8)、条脱闲揎系五丝。——出自李清照失调名的诗《端午》词断句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20)、幸自不须端帖子,闲中一句如无。 爱他午日午时书。惟应三五字,便是辟兵符。 久雨石鲸未没,小风纨扇相疏。 邀朋一笑共菖蒲。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壶。 适满城无酒酤,去年此日,初卖官酒。  

5、端午节的古诗20首

(1)、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2)、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4)、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7)、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0)、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1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3)、在唐代诗人卢肇笔下端午节赛龙舟的景象,《竞渡诗》:

(1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5)、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6)、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17)、这首诗的意思是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18)、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出自刘禹锡的.诗《竞渡曲》

(19)、宋代诗人张耒在《和端午》中是这样缅怀屈原的:

(20)、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3)、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5)、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6)、第二首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沉江而死但诗文传千古的感慨和惺惺相惜之情。

(7)、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8)、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9)、楚江南望见脩门,灵鼓声沈蕙捲樽。五日长蛟虚望祭,九关彫虎枉招魂。兰苕猎翠凄寒露,枫叶摇丹啸暝猿。贾谊扬生成感后,沈沙投阁两衔冤。

(10)、《端午日》是唐代诗人殷尧藩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端午日的意思就是端午节,作者写端午节的热闹场面,流露出了作者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的感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