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论语十二章原文朗读(文案109句)

时间2023-11-25发布admin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论语经典语录

(1)、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3)、(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6)、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8)、(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9)、(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译文)司马牛问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问:“不忧不惧,就能叫做君子吗?”孔子说:“问心无愧,何来忧惧?”

(12)、(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14)、译文:人如果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很少有怨恨了。

(15)、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6)、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8)、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9)、(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2、论语十二章原文朗读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允许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5)、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8)、(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9)、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10)、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11)、译文: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要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12)、(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3)、(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6)、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7)、(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18)、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19)、(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论语十一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4)、(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5)、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6)、(译文)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7)、(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9)、(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1)、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2)、(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

(13)、(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6)、(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夸耀自己的才能。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17)、(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18)、(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9)、(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20)、(译文)子张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种?”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拥护,诚实就会受到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

4、七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译文)走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6)、(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档裂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7)、(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8)、(赏析)这里讲对待知识的态度。对于一门知识学问,我们只有从内心里热爱它,才可能百折不挠地去学习它、追求它。孔子的话告诫我们,如果我们要做成什么事业,一定要从本心出发去追求,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因为“兴趣是的老师”。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0)、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4)、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5)、(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哀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9)、(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20)、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5、论语二十篇全文朗读拼音版

(1)、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2)、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4)、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6)、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7)、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8)、(赏析)这句话所说的就是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于知识和学问,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它、喜欢它,才能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去探索,不断地去追求。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要从自己的本心出发,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因为乐趣才是前进的动力。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20巧言令色,鲜矣仁。

(9)、(释义)诚信是自然万物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10)、(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11)、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4)、(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15)、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17)、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9)、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0)、(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5)、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6)、(译文)用不仁前闭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7)、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