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萨特名言存在即合理(文案112句)
萨特存在主义名言
1、萨特存在主义名言他不是
(1)、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3)、存在主义作家反对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他们指出,人并无先天本质,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个人的行为来造就自我,演绎自己的本质。
(4)、1943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5)、如今在巴黎,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无感慨地怀念着当时那个人文荟萃的左岸,怀念着咖啡馆里咖啡飘香,烟雾升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年代。
(6)、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以研究西方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神秘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同时又继承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即无神论背景下的存在主义思想。
(7)、我知道再也遇不到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人或事了。你知道,去爱人可不是小事,需要毅力、慷慨、不顾一切……在开始甚至还得跳过一道深渊。要是深思熟虑,我不会这么做。而现在,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跳了。
(8)、 康德:哲学大师,完成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型。
(9)、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及科学的集大成者。
(10)、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清算账目。
(11)、萨特,1905年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他幼年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家。中学时期,萨特开始阅读哲学著作,这对其后来的哲学生涯有重要影响。他同时对文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12)、 萨特出生于巴黎,父亲是海军军官,在他不到两岁时去世。萨特的童年是在外祖父母家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家中拥有大量藏书,使儿童时代的萨特受到了良好教育,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1915年,萨特考入亨利中学,学习成绩优异,期间接受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1924年到1928年间,萨特在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并结识了一同应试、获得第二名的西蒙娜-德-波伏娃。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1933年萨特赴德留学,悉心研读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切从人、人的意识出发来研究人和这个世界,把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二战爆发后,萨特应征入伍,次年被俘虏,在战俘营中度过了10个月的铁窗生涯。战争与现实使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战前的个人主义和纯粹个人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波伏娃创办了《现代》杂志,这份杂志成为存在主义的重要论坛。从此,萨特辞去教职,成为一位职业作家,活跃在法国和世界政治、文化舞台上,开始利用文学干预生活,直到1980年逝世。 萨特主张“介入文学”(或译献身文学),即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对各种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文学作品要干预社会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他主张写真实,不讲究艺术雕琢和浮华的辞藻,但求文字朴质自然。在他的小说中,作者叙述往往和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互相交织;在作品时间的处理上,讲求同时性。例如在长篇小说《缓期执行》中,他同时描写了约20处的人物活动情景。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文学有重要影响。
(13)、相互的追逐成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其苦状若身陷无间地狱。最终加尔森悟得地狱之中并无刑具的道理:“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剧作以加尔森无可奈何地说:“好吧,让我们继续下去吧”一言收场。
(14)、最著名的十五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
(15)、在这个基础上,后面的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
(16)、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因为一个人是由他的行动来定义的。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
(17)、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马上我就把它们忘了。
(18)、他们指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19)、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感恩珍惜的名人名言感恩与孝敬的名人名言感恩励志的名人名言精选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20)、“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的第一根本原则。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自由即是人。萨特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认为除了人以外的世界统称为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一种自在的存在,但不是显现的存在,因为外部世界在没有人对其认知之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只有人存在,世间万物才有真正意义,本质都是人总结出来的,由人认知并加以定义,人本身就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自在的存在,人通过实践对外界世界进行认知,探寻外界世界的本质,而被人实践的对象,即外部世界也是一种存在,人由此变为外部世界和本质的中介,外部世界通过人对其进行实践而产生认识,这种认识就是本质。既然人是自由的,存在本身也是自由的,那么人即自由,人即存在,人不存在,一切也就都不存在。
2、萨特名言存在即合理
(1)、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2)、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3)、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4)、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5)、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即使得到了自己的最爱,也依然会感到空虚。
(6)、萨特说,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了不选择。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什么根据和标准。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
(7)、“他人即是地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它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之一——自我與他人的关系,强调个人要摆脱他人的定见和偏见而通过自由选择去造就自我。萨特在考察人的问题时把人放到人与人的关系中,指出:人与人的关系的不可超越性是人必须面临的关系。处在关系中的人之间的冲突消解了人是实现自由的可能性或者至少使这种可能性大打折扣。因而在自由是人的绝对需求的前提下,为了克服人与人之间关系对自由的压制,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改变这种状况。因而人的活动成为克服矛盾的钥匙。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他人就是地狱。因为他人的意见只能属于他自己,不能够运用到除了他自身以外的任何个体身上。
(8)、萨特深爱波伏娃,同居51年,却一直未结婚:透过波伏娃与萨特一生一世的爱情契约的誓言,如常人所能理解的只是萨特身边不乏女人,而波伏娃也有几个肝肠欲断的恋人。他们这种独特的爱情宣言,允许两个鲜活的个体呈现出开放、自由的性爱观,但彼此又非常明了他抑或她都是第一位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他们终于险些闯过外界的种种诱惑,而最终又回到彼此的灵与肉的交流中。
(9)、萨特要用悲剧主人公俄瑞斯忒斯自我选择的英雄气概,扫清处于战后苦难荒诞之中人们的悲观失望情绪,号召人们积极介入现实生活。《苍蝇》创作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是一部利用古典题材影射现实的杰出作品。
(1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1)、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12)、萨特的出发点,是要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而辩护。在此基础上,他充分论述了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几乎所有萨特研究者赞成,在他身上,“一直表现出对穷人的关心以及对各种被剥夺权力者的同情”。
(13)、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密室》
(14)、最好的工作不是做你认为最难的,而是你最擅长的。
(15)、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6)、其次,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然而有两个问题,第海德格尔过于强调自我,这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第海德格尔曾经很有影响,当上了大学校长,可是在希特勒纳粹掌权以后,他很快臣服于纳粹政权的淫威下,还率领一些大学教授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不仅令人们对海德格尔侧目,也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微词。
(17)、让萨特更加出名的是他和另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波伏娃的关系,他们是终生的伴侣和情人,但却不受婚姻的束缚,他们达成默契,那就是不拒绝“偶然爱情”,还彼此开诚布公地分享这些爱情经历。
(18)、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19)、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20)、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3、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名言
(1)、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2)、《主体性的“自由”与“禁闭”:萨特戏剧创作的现代性悖论》史永霞。《四川戏剧》,2015年第2期
(3)、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自由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4)、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5)、本质主义(康德、黑格尔的哲学核心点之一)认为:人的本质先于经验中所遭遇到的历史存在,而存在主义则认为人所遭遇到的历史存在是人的本质得以形成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形成的。“人,不外乎是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进入社会,后来才说明自身,体验人生,感觉生命。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要变成某种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自身”。显而易见,萨特强调“存在”是在与“本质”的比较中提出来的,他所确立的存在主义是与“本质主义”、“工匠主义”的对立中形成的。何为工匠主义呢?比如铁匠,正是在头脑中先有了对斧子的本质性认识,或者说在把握了斧子的本质以后才打造出斧子的,这在思想实质上和本质主义完全一致,或者说后者只是前者的具体表现。
(6)、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7)、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8)、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9)、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10)、“自在”与“自为”萨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并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想要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必须首先弄清这两个概念的涵义。
(11)、打完两次世界大战,大家不再认同黑格尔了,萨特站出来了,他说,你不要把这些苦难,这些战争说成是通向未来的道路了,我们都活在当下啊,你不能站在未来人的那个时间点上说,曾经的苦难是历史的必经之路,问题是我现在就在这个战争中啊,邪恶一旦发生,就无法救赎,我们要对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负责。每个人都不能推卸自己选择的责任,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的选择,我们不能推卸责任给历史的理性。
(12)、存在主义者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反映现实,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人的心灵的冲动,给人以“享乐”和感受的能力,使人的“非理性的感觉清晰、明确起来”。
(13)、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4)、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密室》
(15)、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16)、 《存在与虚无》: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因为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到住所附近的一个咖啡馆,用乙炔照明来写作。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7)、“色不异空”,物质本性是空的,色和空是一样的。“空不异色”,世间物质都是由空组成,空和色也是一样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8)、人有选择的权利,人通过选择获得自己的本质。
(19)、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20)、在书中,萨特论述说,必须真正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人的真正存在价值,是对个体的最大尊重和包容。
4、萨特存在主义名言英文
(1)、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2)、我知道再也遇不到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人或事了。你知道,去爱人可不是小事,需要毅力、慷慨、不顾一切……在开始甚至还得跳过一道深渊。要是深思熟虑,我不会这么做。而现在,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跳了。
(3)、《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3年。
(4)、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象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得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5)、人有压抑他人的天性。而且人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选择的自由
(6)、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7)、萨特的思想,在二战期间就发生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几乎完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这很可能与他经历的二战有关,纳粹的残暴罪行和普罗大众的痛苦促使他发生了这一改变。
(8)、 马克思: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极大的影响了历史。
(9)、自由理论萨特认为自为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同时人的自由亦先于人的本质,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为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10)、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恶心》
(11)、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无到有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
(12)、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3)、 《什么是文学》:是他纲领性的文艺理论著作:什么是文学?萨特以为写作就是揭露,揭露即变化,当你写一对象,即说穿了这对象,并改变其性质了。如果这对象还安于现状,那就是佯装不知,就是在明知故范。故对象呗揭穿,不安于现状,就该去改变。
(14)、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15)、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16)、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7)、《恶心》用形象的人和物展示抽象的哲学思考,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图解,是萨特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书也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现代小说的演变,无论在哲理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堪称现代小说的先驱。
(18)、其次,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认为主观性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永远都是不可避免的,认为残酷的战争、丑恶的罪行这些种种都是造成人类冲突的因素,而这些都是荒谬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是极其痛苦的,如此的世界反映出来的现象和表象只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悲伤、失望与苦闷,而人生注定是一场苦痛交加的旅行。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如此。
(19)、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0)、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5、萨特存在主义名言有哪些
(1)、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2)、《恶心》是萨特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用小说来表现“存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全书以第一人称日记体写成,由两页没有日期的日记和1932年1月19日~2月25日的日记组成,整个故事平淡、缺少情节。
(3)、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有一句存在主义的名言:“他人就是(我的)地狱。”但存在主义并不是只顾自己一己之私,而主张对世界承担责任,对社会“介入”。
(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禁闭》主要描述了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罪人,邮政局小职员伊内丝,巴黎贵妇艾丝黛尔,报社编辑加尔森以及属过场人物的地狱听差。当他们在地狱密室初始相遇时,彼此之间设防戒备,相互隐瞒生前劣迹:
(6)、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7)、《肮脏的手》(1948)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观念戏剧的代表作品之它是继《死无葬身之地》(1946)、《可尊敬的妓女》(1946)之后又一部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9)、在年老的人看来,青春美妙,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光芒万丈。但是,年轻如我们却不知其中的美好,总是在无病强说愁,或者颓废消极地殒磨青春只有待到青春不再,方知其中的可贵。
(10)、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11)、《景观社会》(法)居伊·德波著;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13)、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发明创造吧。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你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天降标志。
(14)、首先,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然后才有“本质”。“自我”的存在是存在的前提,自我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前提基础,存在就是自我存在。
(15)、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什么都不能使他挣脱自己。——《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6)、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种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后限定自己。因为,人在开始时一无所有,只是后来才成为什么。
(17)、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8)、一旦暴露,便无顾忌,三人间形成了一向相互追逐,另一向相互排斥的双向型三角关系:加尔森希望得到伊内丝拒绝艾丝黛尔;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黛尔拒绝加尔森;艾丝黛尔希望得到加尔森拒绝伊内丝。三个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永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逐不到的“境况”中,
(19)、学会怀抱感激,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
(20)、“人就像是骰子一般,把自己投掷到人生之中去”。
(1)、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2)、这个学说啊,是有缺陷的,就是他确实说历史将必然的展开,但是具体怎么展开呢,能不能推理呢,能不能推理出来下一步展开成什么样子,这个他没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学说的终点问题,历史会不会终结呢,历史的终点会是什么样子呢,
(3)、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4)、萨特所说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自由”;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自由的。
(5)、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具有三大基本原则,分别为:
(6)、会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会珍惜的人,才能够快乐。
(7)、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8)、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9)、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萨特经典语录对于过去我无能为力,但我永远可以改变未来。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死无葬身之地》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自由之路》奇怪而感人的是,这段时间竟如此脆弱。任何东西都无法使它中断,然而任何东西都能使它破碎。《恶心》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存在与虚无》人是被判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存在与虚无》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存在与虚无》我可以帮助她,但她得有能力提出要求。我慢慢从她面前走过,眼睛瞧着她。她盯着我,但仿佛看不见我,她痛苦得不知身在何处。《恶心》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清账。《文字生涯》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文字生涯》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不该触动人。我们使用物体,将它们放回原处,在它们中间生活,它们是有用的,仅此而已。然而它们居然触动我,真是无法容忍。我害怕接触它们,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野兽。《恶心》要感觉到它们,只须稍微孤独一点就够了,孤独到正好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摆脱那个可能是真实的事情就够了。《恶心》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的人,他的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之中,他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讲得那样去生活《恶心》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密室》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觉得孤独得那么可怕,以致想去自杀。把我克制住的是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人,绝对没有人会对我的死而感动,我死后会比生前更孤独。《恶心》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恶心》感恩的名言名言感恩的名言名言
(10)、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11)、《密室》。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戏剧中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
(12)、我活着,是因为我诞生了。我诞生,是因为我的父母孕育了我。我自己并没有要求诞生。但一旦我诞生了,活着,就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追求尽可能好的结果,并尝试着给一开始就被扭曲的自由以正确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去做的。我说自由被扭曲了,是因为父母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他们设想我们将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等等诸如此类的希望或寄托。我们的自由被扭曲,也受教育的影响,受新闻和媒体每天提供的信息影响。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