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菜根谭是一部什么内容的书(文案76句)
菜根谭是一部什么内容的书
1、菜根谭
(1)、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坐下来,反思自己内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从这个“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趣味。人应自我救赎,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智慧来源于承认无知,自省来源于直面自己。只有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在错误中成长。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在观察自己,让我们加深对当前状态以及过去状态的感知,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马上修改。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思维不够敏捷,或者情绪干扰没有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想不到足够多的选择,或者甚至想不到还有其他选择。但是在事后通过自省,下次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看到有很多选择,而不是再次被情绪控制,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2)、如论及修身:“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又:“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3)、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4)、所以,对于一件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乱说。一旦被揪住错误,功劳就会被掩盖过去,失误会被无限放大,很容易遭到冷遇。
(5)、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以告人的;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家知道。
(6)、“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人。”
(7)、《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8)、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9)、意思是说“不要在高兴时,不加考虑,随便对人许诺;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不要在疲劳时,放任疏懒,做事有始无终。”
(10)、如论及畏大人与畏小民的关系:“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11)、大体上说,《菜根谭》的主旨乃在说禅劝世。纵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对今天广大读者最有积极意义可供启迪思考的,恰恰正是作者洞察入微的慧目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与透辟剖析。
(12)、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现在我也将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大家在读过本书后,可省许多苦心思,可得许多真趣味。
(13)、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14)、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15)、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
(16)、2020年10月30日(以邮箱收到日期为准)。
(17)、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362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18)、(释义)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19)、《菜根谭》作为一部清言集,其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贯穿于书中的作者的思想也并非某种纯粹的、前后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碰撞。书中的每一条目都非常短小精悍,然而就在这惜墨如金的笔触中却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谚语、鄙语、典故、传说、名言警句无不由作者信手拈来。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精粹。
(20)、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祸从口出或者出口伤人。只有心态平复下来,内心安静下来,才能把纷乱复杂的局面处理好。
2、菜根谭是一部什么内容的书
(1)、在如何处理人我关系上也有精到之论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又:“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2)、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3)、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不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4)、(读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04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是的自己
(5)、此外,君子在社会中行事,便离不开应酬。《菜根谭》中的应酬讲的不是酒桌上的你来我往,而是泛指一切与人交往所应当秉持的原则和态度。最难能可贵的是,《菜根谭》并不是一味教人莽撞,为了某个道德原则和底线而与小人撞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菜根谭》中关于应酬的道理具有可操作性,有一种圆而不滑,从容练达的艺术感。譬如,《菜根谭》中谈与人交往:“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这句简明的箴言教人为人处事不可太精明,这符合儒家追求中庸的价值观,儒家的中庸并非是“庸俗”的“庸”,而是反对过于极端的做法,凡事过则废,即便再美好的品质,如果追求过了头、实践过了头也会变味。因为人总要生活在凡尘俗事中,我们做事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中庸追求的就是与人同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思想,取最合适的分寸,让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行事和应酬才是艺术的。
(6)、(释义)自己虽帮助过人,也不要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头,但若作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反之如果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恩惠却不可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则不可不立刻忘掉。
(7)、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8)、黄岛区灵山湾路(原胶南市人民路)198号三楼新华书店
(9)、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得好,超过大家的平均水平很多,就容易招人嫉恨,一旦失利一次,很容易就会被落井下石。
(10)、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11)、《菜根谭》一部传世名作,被誉为“史上最治愈的书”,曾经为无数迷茫中的人拨开云雾,堪称一奇书。《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思想家洪应明,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12)、如论及忠诚处事:“簪缨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节致忠;庙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烛理。”又:“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13)、《菜根谭》是明朝的儒家学者洪应明编著的一本关于为人处事道理的书。从它身上能看到《论语》的影子,作者将短暂的灵感或宏大的道理编织成短小精悍的箴言,虽然不如《论语》蕴含的儒家思想那样宏广深刻,为生民立命,但它着眼于一个人处在社会中的个人角色和地位,从个人的角度探讨如何言行合一地践行儒家风范,成为道德高尚、人情练达、有风有骨的真君子。
(14)、《国学经典:菜根谭全集》中国古代哲学畅销书,青少年为人处世智慧书,自我修养励志书。
(15)、《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16)、《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17)、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其代表作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4卷。
(18)、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鹅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19)、(释义)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20)、《菜根谭》这本书读起来跟嚼菜根儿很像。笔者初读,感觉书中简洁精炼的语言有点涩口,不太好理解,恍惚是知道了一点意思,于是翻回去再读,或是查询其他书籍,看看注解,反复琢磨才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时就品味出书中甘甜的味道了。这个过程不正与“嚼菜根”的先苦后回甘相似吗?
3、菜根谭全文原文
(1)、(释义)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2)、心里特别乱的时候,哪怕身边十分安静,内心也是十分混乱的。心里特别平静的时候,哪怕外面十分混乱,内心也是十分平和的。
(3)、(释义)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
(4)、人的嘴巴是心灵的大门,人要表达的意见、秘密、想法都是在嘴里说出去的,如果这道大门防守不严,那么内心的秘密就被悉数曝光,这样会惹大麻烦的。
(5)、对个中道理,书中亦剖析精深:“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又:“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处得他好,他益你反深。”正因作者洞察细微,剖析精深,故而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有强烈的说服力。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7)、在狂风暴雨的天候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当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8)、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9)、《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10)、电子邮件投稿:发送至yuedufuwu@1com,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征文”字样。
(11)、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12)、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13)、《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道家风骨,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
(14)、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15)、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16)、《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以语录体的形式编撰而成,内容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文辞优美,对仗工整,意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喻“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17)、十句话里说对九句,也不一定有人称赞你,但是如果你说错了一句,就会被别人指责。十次谋划有九次成功也不一定能得到奖励,但是一旦有一次失败,埋怨责备就会接踵而来。
(18)、《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19)、《菜根谭》以佛教的丰富智慧,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洞察与剖析,对人们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人与事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但它毕竟宣扬了不少宗教教义。宗教自身的局限,比如不能对现实从总的方面做出正确反映等,必然带给本书以同样的局限。这是我们在大力肯定此书的许多长处的同时,不能不着重指出的。故而如何披沙拣金,善于吸取,则就不能不成为本书读者阅读此书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了。
(20)、《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篇篇内容短小精悍,句句简明扼要。虽然《菜根谭》是一本古书,但是书中的内容对应到今天依旧具有普适性。这本书就像是是一位懂得处世的艺术家,有“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的世间人情冷暖,有“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风流,有”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的豪迈,也有“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诗情画意。
4、菜根谭100句经典
(1)、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2)、征文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传递正能量。
(3)、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4)、年轻时,洪应明热衷于世事,追求功名利禄,但到了晚年归心事仙佛。洪应明过得比较清苦,一生中不如意时占多数,但却能坚守节操和品格,于困境中秉承原则。
(5)、读书不在厚薄,一句箴言能道数年人生寒暖,千张废文不过如食鸡肋。《菜根谭》就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薄到你可以在一个上午读完,但是其言语的优美练达,其人生道理的厚重朴实,却足够我们用一生去践行和体会。
(6)、评议部分谈论的是关于世人的评价,这里面有很多广为流传的箴言小句,譬如“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处得他好,他益你反深。故贪商羽而恋金谷者,竟被一时之显戮;乐箪瓢而甘敝缊者,终享千载之令名。”君子应当爱惜羽毛,名誉是君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一个懂得维护名誉的人才是知廉耻、有道德感的人。当然,这里的名誉不可凭沽名钓誉获得,世人都有眼睛和心灵,雁过留痕后,自有世人的评判。这一部分讲了许多如何看待名誉与富贵的道理,篇章虽短,足用一生去品,道理虽浅,足够获益一生。
(7)、(读书)遇见未知的自己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 ──吸引力法则
(8)、《菜根谭》是明代学者洪应明所撰,以“菜根”命名,意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阅读此书定能深受其教化。可以围绕“阅读《菜根谭》,参透哲理,感悟成长”这一主题,讲述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真切理解与认知,亦可结合现实和自身体会等对《菜根谭》一书展开评论。
(9)、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是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连一时一刻也不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西沉,可见日月昼夜都在旋转。然而宇宙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日月的光明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机智的君子,平日就应该效法大自然的变化,当闲暇时心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因应意想不到的变化,当忙碌时也要能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应享受的乐趣。
(10)、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11)、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12)、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13)、如论及好名与好利的关系:“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14)、大千世界各类事物不减恒河沙数,无慧眼洞察,难知其底蕴。书中对此论述,最见功力。
(15)、政治家能够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能够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
(16)、一日,好友于孔兼到访,洪应明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桌叫好。于孔兼问其中的道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