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有哪些(文案76句)

时间2023-12-14发布admin

苏霍姆林斯基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里得到表现,以树立自己的尊严,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自豪感:我所创造的东西,我在某一件事上表现了自己某方面的力量,我能够克服困难,我能够在最艰苦的斗争中成为胜利者。”

(2)、《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作品,2009年3月1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3)、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91页)

(4)、▪ 父母之间道德高尚的爱情是孩子们健康的、生气勃勃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

(5)、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6)、因而,“教学——这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精神价值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相互同情的赠与,整个学校生活应当渗透着人道精神。”“教师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唤起孩子具有情绪的敏锐性、注意的深刻性、情感的精确性。”

(7)、2009年,我开始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写了一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来,我又写了这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大量中国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案例,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

(8)、那么这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的著作有哪些呢?例如《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等等,苏霍林斯基总共有五十多部专注和小册子,六百多篇论文,大约1500篇文艺作品,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是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发展教育理论的卓越典范!

(9)、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10)、没见过我的人,大都以为我是个男的。  在我的身边,大多是女老师,我站在女性的角度,经常给她们讲,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要知道,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的,因为人生是不可逆的。我自己在写作时,孩子在旁边写作业,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把许多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对子女的教育更是身教重于言教。

(11)、孩子,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育人三部曲》第28页)

(12)、◆ 《论语》中竟有115个成语典故,完整解释,值得收藏!

(13)、当然,前提是苏霍姆林斯基有权作出这些规定,也就是说他拥有校长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如果苏霍姆林斯基在今天的中国当校长,他敢这么“随心所欲”地作出这些规定?想得美!

(14)、在这两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书中内容丰富,语言平实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明了方向。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15)、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

(16)、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35页)

(17)、绝对不能把儿童同成人一样看待,既能衡量成人,又能衡量儿童的统一尺度是没有的。

(18)、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单行本《爱情的教育》7页)

(19)、每次看到这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我都会想:这是教育吗?这样的教育真的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吗?这当然不是教育,这是作秀。

(20)、赛诗会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师歌颂的太伟大了,蜡烛之类的语言不绝于耳。我告诉孩子们,别人的老路不要紧跟着,要有自己的创新。学生王悦满脸喜悦地举起了手,她说《老师,生日快乐》这首诗是她为老师专门创作的,诗中写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齐刷刷地绽开笑脸,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说声:老师,辛苦了!虽然同学们总惹您生气,当您看到我们的作业进步时,您一定会为我们自豪!

2、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有哪些

(1)、我想,如果中国老师读到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的这些话,将会怎样地感动——

(2)、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3)、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话,我估计当时苏联的中小学教师负担也不轻,虽然未必有今天中国教师的负担重。所以,作为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也面临一项工作:为教师“减负”,即让教师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4)、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很有超前性,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都可以在他的书中找到相关论述。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5)、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6)、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7)、他伟大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

(8)、我这样的担忧是有依据的,的确有老师连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愿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还要求教师一年写两份计划呢——一份是教育工作计划,一份是授课进度计划。可见应该反对的是过量且没有实际意义的公文,而不是排斥一切应该有的写作,但有的老师一听学校要求交材料,便大叫“负担重”,对他们来说,就连备课写教案都是不应该的,不是前段时间还有人呼吁废除手写教案吗?

(9)、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的艺术》第9页)

(10)、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11)、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32页)

(12)、只有能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的人,才配称为善良的人,才有权力当学生的导师。善良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细微含义之就是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决不妥协的态度。(第四卷71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13)、我是在一种很苦闷的心情下“邂逅”苏霍姆林斯基的——

(14)、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15)、读到这些文字,我感到是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对学生爱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把难题当课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最重要的启发之一。当时我就一种冲动,如果我也有一批这样的“科研对象”多好!

(16)、同学们通过活动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点,他通过各项活动展示了自己,获得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赢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学习成绩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终于扔掉倒数第一的交椅,当他开心的向我汇报这一消息时,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因为如果当初我只以学习成绩论成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阳光男孩小健。

(17)、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18)、在学龄初朋,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

(19)、对于这种名声在外的历史名校,我们内心的疑问之是苏氏的教育理想、教育模式真的能保存下来吗?今天,它的办学特色、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充满乌克兰特色的欢迎仪式之后是参观学校。校园面貌依然是苏霍姆林斯基时代的,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当年苏氏手植的树苗具已成参天大树。道路两侧的花园摆放着各种卡通造型的动物装置,成为了儿童的乐园。当年苏氏时代的教学楼,走廊里放满了学生充满童心和创意的手工作品,真的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学校没有任何标语口号、办学业绩、教育理念的宣传介绍,教室里没有投影仪、电子白板或多媒体等等。而且,学校似乎也没有四百米跑道和操场。

(20)、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是

(1)、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2)、如果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么,“教师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不学习,这对于个人(教师本人和他教的孩子)是真正的威胁。”这是我说的。

(3)、1995年,机会来了。当时我刚刚送走高95届一班,因为这个班高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辉煌成绩,所以我也就被许多人认为是抓“应试”还“有两下子”。学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安排我教初一“实验班”——其实就是由全年级成绩最拔尖的学生组成的“重点班”,然后将这个“重点班”一带六年,送到高三。但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实验,于是我给学校提出:能否在同一次分班考试中,将最差的学生编一个真正的“实验班”,以集中精力“因材施教”,探索教育“困难学生”的规律?最终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组建了一个集中全年级“差生”的“实验班”。那几年,我一个人同时担任两个分别由“优生”和“差生”组建的“实验班”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学生总数131人。

(4)、本来我是满怀郁闷打开苏霍姆林斯基这本小册子的,但当我在那个夜晚(其实已经是凌晨)合上这本书后,我的心中已曙光初露,霞光万道!

(5)、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6)、答:非常难非常难。难的原因,还不仅仅是时代和国情的不同,而主要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还有我们对教育自由的宽容,让我失望。这让我想到了今年四月四日清明节那天我在陶行知墓前的感慨。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残酷,太不人道,教育的自由度也太小。当今中国,除了在教育规模、教育普及和教育硬件方面,远远超过陶行知时代之外,其它方面全面退步!现在媒体在宣传“辉煌六十年”,可是在教育方面,我个人认为,六十年来实在乏善可陈,不说其它的,就说现在我们公认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师,哪一位不是民国教育的成果?陶行知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我们今天读来简直就是梦一般美好而遥远。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依然没有放弃苏霍姆林斯基,继续在自己的实践中,尽可能地践行他的教育思想。

(7)、教师的素质是年轻人的精神支柱:年轻人的道德面貌、行为以及对待善恶的态度是由他们的精神支柱所决定的,而这种精神支柱牢固与否,取决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思想是否丰富和他对我们生活的真理是否忠诚。

(8)、另外,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超前性”,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不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有什么多高深的理论,他的好多思考都源于教育实践,源于常识。比如,当苏共中央提出批判儿童学心理学的时候,他公开反对,而反对的理由就是基于这样的常识:我们教育儿童培养儿童,和儿童打交道,怎么能不够研究儿童学心理学呢?如果作为教育者居然不研究儿童心理学,是不可思议的。

(9)、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ID:pep-weixin)

(10)、帕夫雷什学校最突出的特点,是苏霍姆林斯基创设的一系列与自然和生命有关的校园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开展自然课、生物课、各种种植养殖的活动,因应时节举行种类繁多的春天节、面包节、母亲节、女孩节、歌咏节、鲜花节、苹果节、云雀节、“诗歌节”、故事节、冬天节、庄稼节、铃声节、音乐欣赏节、森林运动会、户外旅行等等。这些活动延续至今。在这个秋天,我们赶上了庆祝丰收的“面包节”,看了形形色色的面包展示,以及围绕面包的学生歌舞。苏氏另一个重要的关注,是家校互动,是教育家长,让家长参与辅导、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校长告知,苏氏创立的高中的《家庭道德》课也仍在开设,家长可以参加。

(11)、学校奉行的教育哲学是:“人——是最高价值”,“教育学——是人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手段。针对五六十年代苏联关于“科技时代”、“数学时代”、“电子世纪”、“核子世纪”等流行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鲜明地提出,当今首先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卡娅说“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苏氏夫人说,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

(13)、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帕夫雷什中学》第263页)

(14)、工作的第一年,我出手打了一个欺负我班孩子的高三学生之后,校长狠狠批评了我一顿,叫我“好好想想”。那几天,我心里十分难受。

(15)、你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给教师的建议》第129页)

(16)、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7)、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一个共产主义新人,并非所有良好特点和品质的机械堆积,而是他们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18)、考察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特别是他们的思维,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育人三部曲》第18页)

(19)、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拨开了当下教育的迷雾,回归了教育的本质。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终点也是人。而人是复杂的、多样的,不管一个人的生命起点是怎样的,教育都有责任帮助他找到自己热爱的美好领域,让他带着感激的深情离开学校,走上自己的生活道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主张。

(20)、三年后,和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成了我《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中最吸引读者的精彩篇章。25年后,这几十个曾让我头疼更让我心疼的顽童长大了,成了公务员、军人、教师、医生、足球教练、摇滚歌手、钢琴师、企业老总……他们又成了我的新著《教育的100种可能》中的主人公。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1)、    在他的努力下,怕夫雷什学校形成了全体教师重视和关心学生健康的好风气、好传统。

(2)、一个人的个人需要越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利益,则他的动机就越高尚,他的道德水平也越高,其行动也越自觉。崇高的思想动机,是形成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尚道德的人的重要前提。(第二卷36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3)、孩子喜欢那些喜欢孩子的人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哥哥,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4)、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5)、不能把教育简单地归结为教师下命令和学生的盲目服从。

(6)、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7)、重复一遍:“为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创造环境和条件,使他不要白白地耗费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去做那些琐碎无用和妨碍他的创造性努力的事。”——这话可真是说在今天中国教师的心坎里啦!

(8)、这时候,我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中,作者对自己带着学生去探险的一段描述——

(9)、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08页)

(10)、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11)、把学习当成一种苦事和沉重的负担――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缺乏和谐的教育的直接后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话的核心,把我们所谈到的个人对环境的态度的丰富多彩和多方面性集中体现出来,才有可能克服这种现象。

(12)、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第一卷796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13)、▪ 我们做父母的,应首先以自己的相互关心的行为来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14)、十多年后,这愿望部分地实现了。1998年,我应邀去北京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八十诞辰学术大会”时,见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奥莉佳·苏霍姆林斯卡娅,从此成了朋友。2008年秋天和2018年秋天,我分别应邀赴乌克兰和俄罗斯,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90周年诞辰和100周年诞辰,并发表演说。

(15)、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明确了为师的本分,找到了为师的幸福感。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走上教师岗位,之后他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获得中学教师资格。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他应征入伍,后因伤返回教育岗位,先后当过教师、教务主任、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等。1948年,苏霍姆林斯基主动要求从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来到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此后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勤奋耕耘,直到1970年他离开这个世界。

(16)、从1938年到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中学担任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又兼任了该校的教导主任。卫国战争爆发后,苏霍姆林斯基于1941年7月应征入伍,1942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后经过治疗,他重返教育岗位,1943年他在乌瓦工作时被接纳为苏共党员。在第二年的春天,苏霍姆林斯基回到了家乡,他在该区担任了四年国民教育局的局长,并在中学里上课,他担任局长的期间,他大力恢复本区的教育机构,安排孤儿的物质生活保障选拔和培训教师,在1948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此后他在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科学研究与创造,一直到1970年病逝,年仅五十二岁。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