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文案大全 >

精选木心先生介绍(文案149句)

时间2023-06-19发布admin

木心先生介绍

1、木心先生介绍 进过三次监狱

(1)、语言仅仅是文学的呈现形式罢了,我们评价文学价值,不能仅看话说得漂不漂亮,还要考虑叙事,考虑主题,考虑二者结合的程度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因素,从这些维度来评估,木心显然是够不上大师的。《温莎墓园日记》或许是一本值得读,并且能带来许多阅读快感的故事,但从创作技法上看,过多的抒情成分、不断的跳脱让它称不上一本大师级的作品。

(2)、陈丹青说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3)、7)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4)、当我蹑手蹑脚离开病房时,已看惯这张床。早经排定的种种事等着我:21日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桂林社庆,22日回京布置我们的展览,25日开展,之后连续两天讲座,满目年轻人,其间,浮现垂病的先生和那间病房。每日与小代小杨通话,月底,院方为先生动用了吸痰的气管镜。小手术,几乎无痛,据说先生全程服从,奏效了:我心里泛起轻微而自欺的宽慰,念及还有多久,还会怎样,似也并不格外沉重,但日子就此严肃起来,严肃的核心,是在桐乡。

(5)、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6)、11)许多事,如果是杜撰的,就立刻索然无味。——木心《即兴判断》

(7)、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8)、    木心的画视野开阔,取消了传统山水画视点的游动和起伏。他的风景画多以俯瞰视角描绘,仿佛置身空中观看。这是一种超然的、世外高人的眼光,这种山水景物,并非现实之物,而是心造之境。木心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

(9)、五十年代后,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文革初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成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平反,任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同期,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并巡回芝加哥美术馆、夏威夷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随展出版精装画册。新世纪木心应家乡乌镇竭诚邀请,于2006年回乡定居。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逝世。同年,乌镇为之起建“木心美术馆”。

(10)、4)西谚曰:人人知道荷马,谁读过荷马?这层象征很有意义:人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11)、什么是我们的“阅读经验”?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我曾在访谈中说过几句粗暴的、涉嫌冒犯众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话,我的意思是说:当代文学家,甚至六七十岁的作者,你看不到他们的语言和汉语传统有什么关系。绝大部分作者一开口,一下笔,全是1949年以后的白话文,1979年以后的文艺腔——如果情形果然如此,那么,这就是我们几代人的书写习惯与阅读经验。

(12)、木心美术馆是在桐乡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先生(1927-2011)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美术馆坐落于木心的故乡乌镇,为木心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文献。

(13)、8)这样一种人,很不容易道破。试道而破之——只有正义感,没有正义。

(14)、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

(15)、旅途中的少年,探访山水时,胸膛中大多嵌了一颗敏感跳动的心。在那样的天气里所认识到的江南,当然不仅仅是湖光潋滟,水色熹微,不仅仅是烟雨朦胧,行人迟迟,山水清音之外,还有一团温热的炉火——木心纪念馆。

(16)、谵妄的先生。当我初时目击,惊痛无措,现在我高兴起来:近年那个衰颓缄默的老人,消失了,或者说,在病榻上生动起来,他又是早先与我调笑说话的木心,而且撤除了他的精明的理性,也不再字斟句酌。此后五六天显得漫长而凝滞,那是我繁忙生活中一段孤立的时光。除了夜里回乌镇休息——西栅景区桨声灯影,游人如织——白天一到医院,一进病房,我就满怀兴致接续他时而被痰咳阻碍的倾谈。其间,我很快学会动用床侧那枚启动升降的开关,学会和俩小伙一起迅速更换尿湿的棉裤(木心早与我戏谑过这老来的失禁),或者竖起活动小桌板,哄他喝水、吃饭,目睹人的口唇可以这般无力,以至难以吮入清水。

(17)、台湾旅美文学家郭松棻先生称木心先生是“喜剧家”。他引戴卫·达契斯评价乔依斯的一段话,说“乔依斯的文学事业是要逐步把自己跟生活绝缘,然后达到一个喜剧的境界。”写作者为什么要“与生活绝缘”,可能正是我们集体性阅读经验中的一个盲点。

(18)、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19)、“海盗在哪里……”他认真地问。完了。先生与我二十九年的剧谈笑说,就此永逝,他变成满口胡话的老人。

(20)、木心也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作家,他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讲稿就是作品,还必须经过认真的构想与价格,才能成为他放心的作品。

2、木心先生介绍

(1)、稍早,九月间,纽约华人建筑师林兵与先生商议木心美术馆事宜,我在侧;更早,七月中,镇方领导陈向宏先生面告美术馆方案年内启动,我也在侧,当天并与向宏陪了先生探看场地。

(2)、木心(1927-2011),画家、文学家、诗人,原名孙璞,字玉山,又名孙仰中,成年后,以“木心”为笔名。乌镇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习练钢琴和谱曲。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

(3)、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1927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跟随林风眠先生学习绘画,毕业后迁居上海。

(4)、我不确定他是否终于确认这是他的美术馆:他最后牵记的事。“先生!明年开馆,我轮椅推你去!”我高声骗他,毫不愧疚。我所全神贯注迹近享受的事,是他糊涂了:倘在早先,先生的独断无比挑剔,但七月与设计师面对面,他已放弃了毕生的精明,“去弄吧……弄好了,吓我一跳。”

(5)、自2001年起,由乌镇旅游开发公司出资,耗时五年,晚晴小筑得以落成。2006年九月,木心先生以七十九岁高龄,返乡安居,直到2011年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6)、1950年,木心的母亲被迫交出祖产,前往上海与木心同住。1958年三月,乌镇手工艺生产合作社在孙家花园开设铁钉厂。1961年改建为东栅铁器社。据乡邻回忆,当时中堂老厅、楼房尚完整,后屋建造了十个铸铁“冲天炉”。1977年,东栅铁器社并入乌镇五金轴承厂。1995年年底,该厂破产,孙家花园逐告荒芜。

(7)、……想象那些诗的价值,心里非常开心……再想想,到底不行,还是小孩子……那些诗、短句,是和大家一起玩呀(他的双手缓缓舞动起来,牵连输液管,旋即被护士止住)……基督徒。我们这里后来才知道基督的教导……(忽然他分明哼唱巴哈的旋律,力气不济,止了声,呆呆看我)

(8)、4)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9)、“记得。”他望着天花板。“上帝弄错了……我不是写这种类型。”

(10)、“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是木心最有名的一首诗,诗中用从前的慢节奏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木心的诗近乎古典趣味。对蒙田和纪德的激赞我也是心有戚戚。他读书涉猎广泛,不动声色中用典极多,常建构在其他作品语境上再行延展。很有几分本雅明「引言写作」的味道。如果趣味正好投契,会非常过瘾,反之亦然。木心写作风格讲究字义结构,常常用很简单的文字达到令人称奇的余韵,书的装帧也和他的语气惊人一致,足见设计者匠心。再看这首《毋与哥德言》

(11)、在家里,在图书馆,在旅途中,我又读了木心先生的几本书,《云雀叫了一整天》、《西班牙三棵树》、《文学回忆录》(上、下)等等。越读,越觉得他有趣,可爱,值得敬重,以至于自告奋勇,申请了美学课的课前演讲,战战兢兢地在五百人教室里介绍木心,希望听者能去读他的书。

(12)、木心难以闯过今冬。看着他由壮及老,老而弱,弱而衰,我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时光。只是,还有多久?

(13)、陈丹青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陈丹青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2006年,木心著作《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配有《关于木心》小册子一本。

(14)、明显而急骤的衰弱,始于2010年秋,先生虽无触目的病象,但已极度衰老,形销骨立。他瘦伶伶盘踞着他的座椅,默然不动,不再如过去那样悉心打理自己;勉力启唇,出声轻哑,惟目光灵动潮润,如孩子般来回仰看我们。稍有起坐走动,是必须两位侍护的青年,小代,小杨,左右搀扶了。

(15)、   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狱中,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65万字的《狱中笔记》。 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1982年起,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16)、我急电《上海文学》的朋友,补齐2001年的另外两期,贪婪地读。并从此开始遥远的搜寻。

(17)、抵达乌镇之前,我住在杭州。记得那是元宵节,一点冷雨裹挟着碎屑般的雪花洒下,一副姗姗来迟又将尽未尽的模样。

(18)、这才是我们寻常单刀直入的话语。我用粗口高声夸张我的兴奋,不愿错过这片刻的虚妄。果然,刚才的醒豁瞬时用尽了他的气力——自孩子们告诉他下午我将到来,他便聚集神志,等着我——床头摇落了,他又开始漫长的昏睡……第三天,遗嘱、委托,诸事停妥,他睡去,醒来,显然完全忘了午间的签署,喃喃开腔:

(19)、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爱默生家的恶客》;2001年,YUArtGallery出版《TheArtofMuXin:TheLandscapePaintingsandPrisonNotes》畅销全世界,一直列为五星级;2011年,首部英译小说集《空房》在美国出版,获美国出版人周刊等书评机构好评。2012年底,木心在纽约为华裔艺术家讲授五年世界文学课的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2015年,《文学回忆录》补遗《木心谈木心》出版。

(20)、从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木心作品

3、木心为什么失去三根手指

(1)、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2)、    木心的绘画和他的文学一样别具一格,属于“现代中国画”。突破了传统中国画对宣纸、笔墨效果和文学性的依赖,主要通过造型和空间来体现中国画特征。

(3)、从1982年秋,初到纽约的陈丹青意外在地铁上结识木心开始,两人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便持续到了木心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尊木心为“先生”。木心对陈丹青有传授知识之恩,一直以言传身教影响着陈丹青;而陈丹青也尽己所能完成老师的夙愿:归乡、出书、安葬、为人所知,让木心晚年有所安慰。两人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

(4)、14)树啊,水啊,都很悲伤的,它们忍得住就是了。——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5)、因此,我们可能会承认:古典大统、五四传统,在整整两三代人的知识状况与阅读习惯中,已经失传,很难奏效了;第三项,尤其是第四第五项传统,则全方位的构成了我们的话语、书写、阅读、思维与批评的习惯。

(6)、   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7)、9)爱情,人性的无数可能中的一小种可能。——木心《素履之往》

(8)、木心看到自己19岁元旦画展的照片,泪流满面

(9)、21)爱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木心《素履之往》

(10)、但木心却说:“我喜欢冷冷清清地热闹一番。”

(11)、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我们或许会说,几代文学家都在寻索实践同样的命题,但现在有了比较的机缘:一端,是我们历来所见的庞大的中文写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书。 

(12)、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木心先生的名字不在其间。我相信在这几天之前的数十年内,除了可数的大陆作家听说过他,绝大多数文学读者不知道这个名字,更没有阅读过他的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表上,木心先生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在空间上,他密集写作与出版的地点不在本土。总之,在他的祖国,他之所以未被淹没,是因为他尚未被认知。

(13)、倒叙:我是在《上海文学》杂志邂逅木心文章的。这杂志上,陈子善先生主持一个栏目,发表一点旧文字。我家的杂志太多,常常翻都不翻。有天无聊了翻看旧刊,竟读到《上海赋.只认衣衫不认人》,一读之下,立刻晕眩昏迷。我真没想到,有人将我日日生活的城市,将我熟见的衣衫写到如此如此。生活中王×卫这样的赝品太多了,令人对艺术毫无信心。

(14)、11号病房里外,人多起来:先生唯一的亲属,外甥王韦,与我是同辈的老知青,从北京赶来侍护。江苏的诗人兼画家仲青,沉溺先生诗书,在我十一月下旬离去的翌日,自行赶来,昼夜不离。2006年被镇方派在先生身边的第一位女孩黄帆,去岁辞职回长沙谋事,闻知先生病危,也来了。小代,小杨,轮流值更,隔天会有一夜通宵不眠,明显消瘦了,仍然耿耿忠心。在门口走道匆促握手,我们一个个走向先生床前,有如小小的家族。

(15)、8)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16)、墙上有一行行方块小字,诗句灵动,话语精警俏皮,逗人发笑,也引人深省。

(17)、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

(18)、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谓“老作家”。大家应该记得,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增琪、废名、胡兰成……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淑溟、钱穆等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单。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大陆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

(19)、小说:《临街的窗子》、《婚假》、《夏狄的赦免》、《危险房屋》、《石佛》、《克里米雅之行》、《伐哀尔独唱音乐会》、《罗尔和罗阿》、《木筏上的小屋》

(20)、他说:“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对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4、木心

(1)、二十多年前,当大家忽然发现中国曾经有过譬如沈从文、张爱玲这样的作家,我们惊异的是什么呢?正是另一种我们所不熟悉的阅读经验。这种被长期中断、遗忘的陌生经验立即征服并动摇了我们的阅读经验——这种征服动摇的过程还得加上八十年代西方新文学带给我们的新经验(譬如昆德拉、博尔赫斯、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大家想想看,近三十年来如果我们的写作实践与文学观发生了变化,正是起于阅读经验的变化。

(2)、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钟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

(3)、   木心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

(4)、那个冬天过去后,木心下山时,挑夫的篮子里多了几册木心写出来的书稿。

(5)、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

(6)、现在大家终于能够阅读木心先生的书。但我们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被深深包围并浸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经常谈论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自己的阅读——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胆以简略的方式陈述这种阅读经验,那就是: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

(7)、我们如果将周氏兄弟定义在五四时代,将沈从文、张爱玲定义在三四十年代,将建国后的著名作家分别归入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然后据此规范他们的文学观、时代性与写作立场,相信不会遭遇太大的异议。可是我们如何定义木心先生的文学归属? 

(8)、他不再留我。有时住一夜我便离去。二楼客房,开窗即是西邻的竹梢。前年来时,车近东栅,但见先生满头白发候在宅院大门口,到去年,仅在客厅门帘处站着迎我了,如在冬日,他会当胸抱一枚老式的暖水袋;到今年,先生艰于起立,就坐在沙发上等我进屋趋前,俯身拢他一拢:他日益像个小孩。翌日我要走,便跟随他缓缓行到小门沿,待他颤巍巍立定——周身很轻很轻——给我抱抱过,朝我微微颔首,我就撒开步子走了。

(9)、22)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已岂是“拟人”、“移情”、“咏物”这些说法所能敷衍。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挠下来大概有鉴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绝妙好辞已被用竭,懊恼之余,便将花木禽兽幻作妖化了仙,烟魅粉灵,直接与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10)、他也不再费心维系我俩勉力合谋的欢谈。如我母亲,他耳背了,羞惭而无辜地看看我——这是他老迈后新的神情——听我扬声对他叫。今年夏秋的两次来,我眼看他半碗汤,勉强几口米饭,就点起烟看我们吞吃,满桌江南菜是本镇沈师傅做的。饭后,七点刚过,先生便轻声而断然地说:“好了,上去睡了。”这在早先从未有过。回京通话,交代琐事一过,他温静地说:“油尽灯枯了。现在想的都是死事。”我沉默,不知该说什么。我久已听惯木心说及死亡:他人的,或自己的。他惟不去医院,也不谈起病与治病。

(11)、我不想过于理论化地谈论木心先生,这也非他所愿。他曾说:“文学、哲学,一入主义便不可观。”

(12)、木心一生命运坎坷,青春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狱中度过。

(13)、7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15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14)、10)他明白我的痴情,悄然一瞥,如讽嘲似垂怜,偶尔对我有亲昵的表示,我决然回避——知道自己的爱是绝望的,甘心不求闻达,也无福获得酬偿。爱在心里,死在心里。——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15)、自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结课,五年内,木心为客居纽约的华人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课程。

(16)、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17)、28)悬崖必得撒手,悬崖不撒手,姿态是非常难看的。剃刀边缘怎能起造伽蓝。——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18)、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19)、1993年左右,木心摄于纽约皇后区杰克逊高地82街旧居正门。

(20)、这本散文集的首篇《九月初九》,写在1985年左右,可是在文字上可能会给予我们“五四”的、“老派”的、非常“中国”的错觉,而在域外而回望家国,叹自然而审视历史,在五四时期并没有人取用这样的角度与写法。再看《明天不散步了》和《哥伦比亚的倒影》,用粗俗的话说,则显得异常“洋派”而“现代”,我不知道从五四直到现在,中国的散文可曾出现过类似的篇章?至于《上海赋》,我想,凡是读过的朋友都会承认,不但上海不曾被这样写过,更重要的是,我们遭遇了一种异常丰沛而娴熟、但全然陌生的文体,这堂堂正正的文体好像早就存在,可是谁曾在我们的写作生态中见过同样的文学“物种”? 

5、木心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1)、10)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关于作家木心先生精彩语录1)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

(2)、11号病房。空寂的长廊。可有治愈的希望么?如若不然,先生还有多久?“多久”,难以启齿的词。十九日,木心读者樊小纯请到上海方面三位会诊的中年医师,各事心脏、呼吸、神经科。江南午后阴冷,他们进入病房,轮番诊视,事后分文不肯收取。事毕,与本院大夫聚在面北的大间详细陈述:关键是左肺淤塞,必须动用器械吸取积痰,期间,心脾肾肝出现任何异常,便无可救——多久?大量病例固然可以援引,一说是三个月,一说可能半年。所有词语回避死亡,同时,指向终结。

(3)、~8年前,艺术家木心先生决绝的走了,木心的去世,是这个世界不可弥补的损失。身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和不自觉的思念。2005年的新年,彼时木心先生身在美国,大陆还没出版木心先生的书,上海作家陈村先生就开始在网上发文介绍木心先生。14年过去,这篇文章的重量依旧无人超越。今天,我们就一起重读这篇文章来缅怀木心先生,愿先生在天堂快乐安康。

(4)、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5)、诞生于情人节的树心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美妙诗。分享木心先生的10部作品、10部经典语录,静静领悟文学达人的魅力。

(6)、19)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木心《即兴判断》

(7)、24)你问人问题,她若答非所问,便已是答了,毋需再问。——木心《素履之往》

(8)、木心一生作品很多,我以为他的代表作是《狱中笔记》。这部作品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他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单独监禁的地牢里写成的,竟然是用本作为“悔改书”的薄纸、正反面写下,达65万字。

(9)、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至于业余爱好写作的文友更知道得无边无际。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一不留神,堆积在我们周围的“大师”太多了,时不时还要诺贝尔一下。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木心吧,他们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我日前破例看电视,拍的是上海的作家。看的时候不由叹气,如果木心仍在上海,哪里轮得到我等说嘴?

(10)、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寄件人处理;

(11)、“来……丹青。”29日初进病房那天,先生已然起坐,是我第一次听他如从前那样扬声唤我,轻拍床沿,示意近前,满脸是有如发狠的自嘲的笑,说出他唯一一次完全醒豁的话:

(12)、他的一生离开故乡又走向故乡,目光由凌厉逐渐变得柔和,其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嬉、笑、怒、不骂。”

(13)、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14)、木心先生一生命运多舛,几次入狱。他心态平和,在狱中用写检查的纸写了65万的文字,画钢琴键盘,无声地弹奏肖邦等音乐大师的钢琴曲。出狱后,似乎不愿意触及那些往事。他说,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15)、有几次,他的目光毫无指望:“回去……送我回家。”但神色不再急切执拗,甚至不很认真,又说起别的胡话。上一回入院,春阳说他吵着回家时仍然清醒,仍有难以违抗的意志。我们从来听从他,此刻我只能看着医师的嘴,怀抱可疑的希望。他们先后沉吟着,熟练而公正地陈述我所不懂的术语。

(16)、“文革”囚禁的记忆显然苏醒了。他在想什么?大部分时间先生昏睡。醒来,床头摇起,先生似乎不知他曾睡过,被周围好几只手勉力扶正时,用眼睛找我,继续说话。他好像认得我了。到达翌日我取出本子记录他的胡话,忽然觉得有事可做。待他说得累了,合眼欲睡,我就赶紧画他——他不喜自己的老相,从未允我画——猛抬头,他又睁了眼,目光移动,显然转了什么念头:

(17)、木心,一个流浪的旅人,一个行吟的诗人,与东西方先贤的精神对话。

(18)、2006年木心归国后,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先生为木心拍摄的一张照片

(19)、25)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木心《文学回忆录》

(20)、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1)、这就是我的叙述的困难:木心先生与我们同在一个时代,但是他出现得太迟了,我应该怎样介绍他?

(2)、-------------------------------------

(3)、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4)、就在同年年初,阔别故乡五十二年的木心先生从纽约回上海,独自踏雪寻访老家,这是他少年离家后第一次归返乌镇,但见故园荒败,老人百感交集,日后写成散文《乌镇》并同名古体四言诗一首,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

(5)、9)艺术的神圣也许就在于容得下种种曲解误解。

(6)、1994年元月九日,木心讲毕“文学回忆录”最后一课。六月六日,启程造访英国,抵达伦敦当天,即步出旅馆,走向街头。木心的诗,写遍了欧洲各国,但他从未到过那里。居停纽约的二十四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跨越大西洋的远行。同年十二月,木心回到阔别十二年的中国,1995年元月,独自寻访暌违五十多年的乌镇。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正式开幕,仪式上放映了这段由陈丹青当年手持家用DV拍摄的短片,取名《1994》。

(7)、陈丹青说自己画的,只是眼前平凡的生活、原原本本的一些男人和女人们。这一席语气谦卑的告白,正是日后国内画坛”生活流”创作最早的宣言。

(8)、但语言不是文学的全部。人文艺术修养好也不代表文学创作就一定好。

(9)、5)世界乱,书桌不乱。——木心《文学回忆录》

(10)、木心去世当天,陈丹青写了一副木心先生自己拟好的对联作为挽联:此心有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11)、20)生活不由人,帝王将相也都是生活的奴才。——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作家木心先生精彩语录摘抄1)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就不由自主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人老去,美貌衰败,就是这种表情终于疲惫了。老人化妆、整容,是“强迫”坚持不疲惫,有时反显得疲惫不堪…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唯有极度高超的智慧,才足以取代美貌。也因此报偿了年轻时期不怎么样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老了,像样起来了,风格起来了,可以说好看起来了——到底是一件痛苦的事。——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12)、这世上,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13)、23)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木心《即兴判断》

(14)、多年之后,面对书架上几本薄薄的诗集,Bingo将会想起,第一次走进木心纪念馆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5)、现在我要试着写出这份记忆:今年,十一月中至十二月下旬,我几度守在木心病榻前,之后,是他的葬礼。谁曾守护亲属挚友走向最后的路,或对人的殒灭的真相,不惊讶,不陌生,但这是我第一次目击垂老的人,病危,衰竭,死。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

(16)、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17)、11)我憎恶人类,但迷恋人性的深度。已知的人性,已够我惊叹,未知的人性,更令我探索。你们都是我探索的对象——别害怕,我超乎善恶。——木心《文学回忆录》

(18)、但以文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包括过去甚至将来,衡量它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中国作家有长篇的情结,这个标准几乎是心照不宣的,你能写出一部不错的长篇小说,那是很了不起的。

(19)、年迈而无子女,临老起病是怎样心情?闻知长辈危急的一刻,晚生的心绪又是怎样?木心不是我的父亲。父母倘若病危,我会放下所有事,迅即赶去的。差异便看这一层么?当春阳料理先生入院时,我想,是我赶去的时候了。北京诸事走不开,可以是理由,当春阳说先生回家了,他还好——复检的数据确是好的——我于是坐下。其时正筹划与两位老友的联合展事,日日盯着做一本随展的画册。

(20)、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1)、18)都有一份纯真,激情,向上,爱美,生动憨娈的意境,亦即是罗曼蒂克的醇髓,几乎可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艺术家的坯,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木心《素履之往》

(2)、14)少年儿郎的贪睡是珍贵的,无咎的,因为后来求之不得。——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3)、1927年二月十四日,孙璞出生在浙江乌镇东栅栏杆桥,五岁时,举家迁入本址,东栅财神湾186号,旧称孙家花园。孙璞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曾就读本镇私塾与植材小学。抗战爆发后,一度避居嘉兴,1943年,十六岁的木心离开乌镇前往杭州,两年后转赴上海艺专求学。

(4)、8)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木心《鱼丽之宴》

(5)、前年,大前年,先生尚能自己行走,夜饭后必是转回客厅,作状长谈,各人沏一杯绿茶。临窗的英式写字台,靠墙的古董立柜,居中的皮沙发,诗经体《乌镇》的手书条幅,都是从纽约寓所运回。如今是在真的乌镇的故园,我们对坐着,先生一支烟,我一支烟,边旁俩小伙子,江南的粉墙、木梁,暗沉沉,日子还会很长。

(6)、7)不可能有真理,仅只是热情,无所谓思想,至多得到些感觉。

(7)、   陈丹青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陈丹青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2006年,木心著作《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配有《关于木心》小册子一本。

(8)、我忽然明白为什么纪念馆不允许拍照了。不拍照,游客才能将足够多的注意力放在参观本身,去聆听、去对话。

(9)、陈丹青将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成厚厚的两册《文学回忆录》,严格说,这不是一本著作,是木心先生讲课的记录,或者说讲义,上下两册,50万字。对于阅读者来说,这是木心解读文学的方式。不是对世界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华。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木心作为文学的布道者,他有自己的追求,有所不为,在时代的喧嚣中逆流而上,寂寞的眼神中,看穿了千年的繁华。就像一部介绍木心的专题片中,他形单影只在雪地里前行的背影,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10)、后来,我读他的诗《少年朝食》,有这样的句子:

(11)、木心一生作品很多,我以为他的代表作是《狱中笔记》。这部作品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他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单独监禁的地牢里写成的,竟然是用本作为“悔改书”的薄纸、正反面写下,达65万字。

(12)、▲ 1987年,木心(右一)与众艺术家在聚谈中。两年后,世界文学课正式开始。

(13)、陪伴先生度过纽约最后十年的黄秋虹女士,也从美国赶来了,拖着行李箱。我挽她立在床前,忽又不能自抑:纽约老友来了——昔年每去先生借宿的秋虹的独幢宅院,必是远远望见木心等在门首阶前——如今先生浑不知秋虹来到,自顾沉睡着,因气管镜用过,鼻腔横着浅蓝色塑料管,看去如在颓然赌气。

(14)、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15)、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16)、如此想来,最好的纪念方式,就不是歌颂,而是——重温他的诗,重温他的文,重温他的画。

(17)、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真的文学总算公道的!可是我的阳谋同时也就被点穿,我今天索性说说破:什么阳谋呢?请大家原谅: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18)、《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19)、阿城为此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木心先生其实是在为五四文学那代人“背过”。 

(20)、但阿城正确地指出: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当我最初接触先生的文学,面对他开阔渊深、左右逢源的国学与西学根底,痛感自己没有知识,没有准备。

(1)、“我是丹青啊!”我冲他吼叫,因这声叫而发急,另一念同时到位:完了,先生要死了……他微微一愣,神色转而舒缓。我仍不能确定他是否认出。片刻,如他交代自以为要紧的意思时,悠然转用浙沪口音的普通话,平静而清楚地说:

(2)、木心美术馆是在桐乡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作家木心先生(1927-2011)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美术馆坐落于木心的故乡乌镇,为木心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文献。

(3)、13)各有各的音,各有各的知音。甲与乙斗,丙支持甲,丁支持乙。后来甲乙议和,第一条款:诛丙、丁。——木心《素履之往》

(4)、“喔哟……这次是祸闯得大来!”他现出我好久没见的老男人的憨笑:“原来弄成这样子……难为情!难为情!……你坐,你坐。”

(5)、前天,当我接到印刷厂送来的第一册木心散文集,翻阅那些我在20多年前就阅读过无数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在五十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

(6)、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7)、13)美学是我的流亡。——木心《文学回忆录》

(8)、19)母爱是一种忘我的自私。——木心《素履之往》

(9)、春阳每日与我通话,报告病情,最后说,先生回家后已能起坐饮食,谈笑如故。为之操劳十余天,春阳夫妇回了北京:那是十一月初的事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