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不正确的是背信弃义(文案124句)
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
1、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和造句
(1)、一言为定,抱诚守真,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推心置腹,
(2)、(成语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关于诚信的经典成语5立木为信
(3)、(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4)、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5)、同学们肯定听说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但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吗?
(6)、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7)、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8)、当今社会,各种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弄虚作假、尔虞我诈的现象都是缺乏诚信意识的具体表现,学生群体中的考试作弊、实验数据造假、学术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申请奖助学金造假的现象也经常出现。
(9)、诚实劳动要求人们在工作中,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辛勤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信守承诺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遵守诺言和契约,反对违背诺言的行为。诚恳待人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真实不骗人,反对虚伪和欺骗。
(10)、(举例造句):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11)、师: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诚信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壮大还是国家的兴盛,都有重大的作用。那么诚信的现状到底怎么样呢?
(12)、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13)、(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14)、●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朱镕基)
(15)、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16)、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17)、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得有骨气的穷人。
(18)、(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19)、不轻然诺: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20)、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2、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不正确的是背信弃义
(1)、说话算数,守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信:信用。
(2)、高考期间,各招考办纷纷发布“高考诚信图解”,提醒广大考生们诚信应考,小编为此整理了几则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小故事,和广大考生们一起分享。
(3)、《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4)、一诺千金(拼音:yī nuò qiān j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6)、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7)、(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8)、(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生 13:我感觉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强,做生意只考虑赚钱,没考虑对别人是否有伤害。
(10)、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11)、(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12)、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3)、魏武侯时吴起担任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但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和住宅。”起先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吴起照例行了赏。不久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一个早上就攻下了哨亭。
(14)、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15)、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就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1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17)、意思是: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18)、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
(19)、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20)、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3、关于诚信 成语
(1)、2014年春节,温州商人谢岩斌独自从温州出发,经厦门赶到汕头,只为偿还自己17年前欠下的债务。
(2)、任何一个话题,深究起来,可以聊的东西都是无止境的。
(3)、 需提供与班会课相关的视频、音频、PPT等资源。
(4)、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5)、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6)、声动丁香|丁香2号书院“维护国家安全你我共同责任”专题线上集体点名
(7)、声动丁香丨丁香2号书院“爱情观”专题线上集体点名
(8)、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0)、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11)、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并且冒着九族被灭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1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13)、生 12:惩罚力度太小了,像瘦肉精抓到后罚款的力度明显不够啊,这样没啥效果。
(14)、我们生活的杭州就有这样鲜活的例子,大家一起看下边的材料:
(15)、自知之明。《词典》解释自知为自己了解自己;明为看清事物的能力,对自己能做出正确的看法和评价的能力。在《老子》一书中,这是阐述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成语,意指要修养到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做一个明白人。出自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王弼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注云:“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16)、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17)、译文: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哪有反悔的道理!
(18)、《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19)、魏武侯时吴起担任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但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和住宅。”起先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吴起照例行了赏。不久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一个早上就攻下了哨亭。
(20)、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和出处
(1)、(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2)、西汉时期,有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3)、闲邪存诚: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4)、师:下面进入我们身边诚信问题大检讨环节,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找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诚信缺失的现象,同时自我检讨你犯过哪些诚信缺失的问题。(留 5分钟,分组讨论)
(5)、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6)、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7)、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8)、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9)、始终不易〖解释〗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10)、写在纸上的欠款要兑现,存在心里的约定更不能背弃。谢岩斌千里寻人只为还债的诚信事迹引发了众人的强烈共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谢岩斌的感人事迹;温州市委宣传部授予谢岩斌“最美温州人”称号。一时间,谢岩斌成为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面对记者,谢岩斌说:“做人要讲诚信,这是我的原则,我只是做了自己理应做的事情。”十七年时光流转,谢岩斌用他的实际行动留下金子般的承诺。
(11)、如何上好“诚信”这节班会课,且看这篇班会设计!
(12)、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13)、声动丁香|丁香2号书院“学习方法”专题线上集体点名
(14)、驷马难追 ( sì mǎ nán zhuī )
(15)、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16)、生 15:我觉得应该从小时候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小就要有诚信的观念。
(17)、(举例造句):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18)、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19)、声动丁香|丁香2号书院“做诚信大学生”专题线上集体点名(下)
(20)、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出自《弟子规》.
5、关于诚信的成语或词语
(1)、一言为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yánwéidìng,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改变。
(2)、 文字1500-2000字,主题不限,内容不限。
(3)、《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4)、(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5)、说一不读音shuōyībùèr,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指人独断专行。
(6)、言而有信,读音:(yán ér yǒu xìn)释义: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7)、慎终如始。《词典》解释慎为谨慎。谨慎到最后,也像开始时一样。即始终如一谨慎从事。在《老子》一书中,这是阐述人对待工作、事业态度的一个重要成语,意指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始终如一;后来泛指有始有终,以免功亏一篑。出自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慎重对待事情的终结,就像对待开始一样,就不会有失败之事。
(8)、生 3:诚信是一种德行,一种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美德。不守信,你会失去朋友,最终会失去很多很多。
(9)、比而不周:比:勾结;周:忠信,相互忠诚信义。指小人只是相互勾结,而不是赤诚地结交。
(10)、言信行果,拼音yánxìnxíngguǒ,说出的话一定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成。出自梁启超《进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言,言信行果。”
(11)、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1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被认为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每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然而,现实中诚信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而在学校这方净土中,学生个性中也暴露出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因而亟须引导学生认识并坚守诚实守信的重要品质。
(13)、始终不易::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14)、师:当今中国,将诚信置于 24 字核心价值观来大力提倡,我们不禁要问,诚信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值得我们如此重视它呢?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诚信到底有何作用呢?
(15)、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16)、(信以为本)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17)、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18)、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19)、开心见诚、传守不渝、口血未干、披肝沥胆、披心相什、剖心析肝
(20)、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1)、抱诚守真、抱柱之信、达诚申信、表里如诚心诚意、襟怀坦白
(2)、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3)、(出处):《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4)、生 9:我们身边确实存在不讲诚信的事,比如有同学因为作业完不成而去抄别人的作业,这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就是不讲诚信。
(5)、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6)、生 1:诚信,就是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
(7)、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8)、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9)、师:总结得真到位。诚信缺失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除了上面提到的价值观的淡薄、失信成本过低外,应该还和以下原因有关:历史剧变的影响,使原本互信的社会人际关系逐步走向冷漠,甚至走向猜忌,使我们的优良传统遭到破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强调经济建设而对于文化建设有所忽视等等。我们通过以上讨论找到了原因,那么怎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10)、而“信”是“人”字旁加一个“言”字,从字型上看,“人”+“言”=“信”。说话要守信用,不失信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1)、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2)、●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3)、意思是: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出自《孟子.离娄上》
(14)、我西海素与世外无交,但凡有朋友来,必是赤诚相待,从未少了礼数。
(15)、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16)、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17)、说一不读音shuōyībùèr,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也指人独断专行。
(18)、出处:《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9)、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20)、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1)、●独立、客观、公正执业是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天职,我们既然选择了做荷花,就要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郭晋龙,深圳注协)
(2)、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3)、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4)、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