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文案大全 >

精选苏格拉底之死油画高清(文案110句)

时间2023-08-20发布admin

苏格拉底之死油画

1、最后的晚餐

(1)、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通过他独有的谈话方法(即之前说到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方式)让很多人都深受折磨,有些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他提问太多但回答太少,使得人们的思想比从前更加混乱。苏格拉底又通常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只是通过一套辩证法来引导对方逼近真理。

(2)、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汉译本也译为《苏格拉底之死》)。

(3)、苏格拉底的智慧使得当时那些被他质疑愚蠢的雅典政治人物转而报复他。公元前399年的春天,三名雅典人——诗人米利图斯、政治家阿尼图斯和演说家莱昂对苏格拉底提起诉讼,罪名是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了雅典的社会构成,唆使年轻人反对父辈。

(4)、坐在右侧、抓着苏格拉底的腿的,是门徒克利托——仿佛还在希冀老师改变主意。其他人物则难以抑制悲伤的情绪,据记载,这是使苏格拉底不喜欢的,他已命人把哭泣的妻子、孩子和亲戚打发走了。在画面左侧的远景,一些亲戚正从台阶处离去。

(5)、(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

(6)、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还是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7)、我希望你们能意识到我的控告者有两类:那些最近控告我的人;还有那些老早就传播谣言的人。我想我必须首先回应后者来为自己辩护,因为你们首先听到的就是他们的控告,何况这些控告更加凶狠。

(8)、苏格拉底说:“克利托,你提到的那些人在按他们自己意愿这样行事时,他们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相信那样做是有益处的。而我不像他们那样做也是对的,因为我觉得推迟些喝毒药并没有什么益处。如果我死抓住生命不放,企图苟延残喘,那我就会瞧不起自己。我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我不愿意躲避。来吧,按我说的去做。”

(9)、慷慨就义殊为不易,从容赴死则更加困难。所以,画家把哲学家的死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

(10)、面对第二项指控,毒害青年,苏格拉底说,我来来往往所做的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在他看来,美德不是由金钱产生,反对过分重视金钱,轻视自己灵魂的风气。他所做的只是把这一切告诉了青年人而已,又有何罪?

(11)、 第三层,也是这幅画真正的内核。画中的人数类比达芬奇《最后的晚餐》里面的12个人。但是多出来一个,这个坐在床尾沉思的人——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是当时唯一不在场的人,他也是解释画中哲理的关键。

(12)、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这样的方式回答了当时雅典人认为很重要的两个问题。但他却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尤其是当时的雅典民主政府。

(13)、李清照的词在我看来是宋代最美的词,她的词细腻、生动,永远都是把她的感情抒发的淋漓且含蓄,让人品了又品,方知其中深意。由于出生在书香门第,清照自幼便学习吟诗作赋,常常出口成章。前两年很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便是李清照的诗句,少女时期的她便已写下许多著名的词作。

(14)、“谁呢?”我说,“他来自哪里,要收多少学费?”

(15)、第四种就是受到爱的启迪,能够让人超越自我,更多比例地考虑他人的利益。

(16)、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58年父亲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之后于1766年和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

(17)、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

(18)、作品名称:苏格拉底之死-TheDeathofSocrates

(19)、此画也给后世留下一个疑问,苏格拉底究竟犯了什么罪要被判处死刑?事实上,苏格拉底一生就是通过不断思索来追求真理。思索就会要提出疑问,他思索希腊城邦制度并发表见解和言论,所以被视作威胁,被判处死刑,犯的是“说了不该说的”罪。

(20)、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得以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影响。回到法国后,他接受了狄德罗的思想,反对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

2、苏格拉底之死油画高清

(1)、  当时的柏拉图只有29岁,他不在场却又出现在这个画面当中。并且他是以一个老者的形象,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门洞,对应着画面中唯一一个有纵深感的时空。这里代表着时间,这个舞台剧般的场景是在他的脑后迸发出来的映射。我们从左往右看那很长很长的时间以后,柏拉图的一生都在还原和勾勒出他错过的场景,也是他这辈子逃过的最重要的一课。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世界是由外张望的、缺乏信念扭曲的人们和向内审视充满了勇气抗争的老师,这两种人构成的。

(2)、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正面临着社会激变,这正是英雄主义盛行的时代,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先哲,因为他的慷慨赴死中饱含悲壮和激昂,被这个呼唤英雄的时代重新记起。

(3)、结果,苏格拉底被判处了死刑,大多数人都厌恶他这种傲慢的态度,也希望这个不容于众的人永远的告别雅典。

(4)、《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马尔曼松皇家博物馆藏

(5)、馆藏处:法国巴黎罗浮宫/MuseeduLouvre,Paris

(6)、1787年,法国画家雅克·大卫为鼓舞人民的革命精神,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7)、当然,如果雄辩家的意思是讲真话的人,那我就真是一位雄辩家——但绝不是他们那种。我跟他们不同,他们很难说出一句真话,但你们从我口中听到的则会全部是真的。他们说的话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我则是临场发挥,直截了当地说出心中所想,把我认为正确的话语及其证明告诉你们。

(8)、画中的苏格拉底和罗马时代的苏格拉底雕塑头像,画家的还原程度是相当高的

(9)、英文名称:TheDeathofSocrates

(10)、上高中时,当我读到这句诗“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便深深被她的文才所吸引,于是也喜欢上了独一无二的她。这句诗写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遇到赵明诚之后害羞的神情,因为不好意思所以她只在门边偷偷看未婚夫婿,还装作在闻青梅掩饰自己的小动作。生动形象地凸显出少女的懵懂可爱。我便也是从这里的可爱开始了解一个全面的她。

(11)、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只有苏格拉底一人保持平静。他的妻子桑娣帕和三个孩子被带来看他,桑娣帕哭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苏格拉底让人把她带走了。

(12)、我想,这句话作为对苏格拉底的评价就差不多够了。

(13)、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描绘的是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临死前的画面。画中的苏格拉底右手准备接过毒芹,左手食指朝天,四周是一些不忍他死去的人,有的掩面,有的皱眉。

(14)、上面的方块内是雅典的城徽猫头鹰,象征智慧,而处死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大概是雅典最不智的决定,真是有些讽刺的意味。旁边是希腊文写的“雅典”。下面L.David是画家的签名

(15)、狄奥多罗斯说,指控苏格拉底的人最后被雅典人私刑处死;

(16)、如果有那么一个诉状,我想会是这样:“苏格拉底因为他的错误行为而有罪,他忙碌于研究天上和地下的事物,使糟糕的论证变成强的,还把这些东西教给别人。”你们在阿里斯多芬的喜剧中也能看这些,那里面的苏格,说自己能在空中行走,谈论一些我们一无所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我并不是说要轻视这样的知识,如果有人对这些事物很内行的话,也免得梅勒图斯来指控我。但先生们,我与这些事情是完全无关的,这点我请你们都给我作证。

(17)、苏格拉底遭受了人生最悲惨的命运:行善而被判为恶。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终结。公众的情绪很快就逆转了。伊索克拉底写道: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帕拉米德》上演时,苏格拉底的名字一出现,观众就哭了。指控苏格拉底的人的结局有不同的说法:

(18)、第二种是受到酒神俄尼索斯的启迪,这个时候的人和神之间的界限消失,方便进行一些神圣的仪式;

(19)、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来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努力完成,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来源——《网易云热评》

(20)、法国大革命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大卫,以他的死创作了名作《苏格拉底之死》。

3、苏格拉底最有名的一句名言

(1)、但在两个问题上,苏格拉底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一个是“美德意味着什么”,一个是“最好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在当时的雅典青年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一个人自身的心灵问题,还关乎国家的发展问题。

(2)、不太了解李清照的人,总觉得她只会写一些闺中的小情小爱,关心自己的心情。但其实,李清照也是一个有格局的君子,是一个坚韧顽强的人。

(3)、他说:“就是把它喝下去,然后在屋里走,直到两腿发沉,然后躺下,它就会自己发作了。”

(4)、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的青年中有位名叫克里同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它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

(5)、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体现了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6)、1787年大卫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

(7)、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8)、  它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9)、先生们,这些传播谣言的人才是我最危险的控告者,因为他们的听众倾向于想象这类研究者不信神。而且,这样的控告者不仅数量很多,针对我的指控也开始得很早。在你们很容易受到影响的童年、少年时期,他们就已经去跟你们说那些话,就已经轻松地赢得了这场官司了,因为那时根本就没有人为我辩护。

(10)、“我们将努力地按你说的去做。但是我们该怎样掩埋你呢?”克利托问。

(11)、当他在得罪人的道路上一骑绝尘之时,他毫无意外的被送上了法庭,罪名是腐蚀青少年与亵渎城邦神灵。

(12)、要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消除在你们心中存留已久对我的诽谤,但愿我能够做到,因为那样无论对你们,还是对我而言都是很好的。我的辩护或许会成功,但我想这将会非常困难,而我也完全意识到这困难来自哪里。尽管如此,让神的意愿决定结果怎样吧,现在就让我根据法律来进行我的辩护。

(13)、最近没有特别想维持的关系,没有特别想努力的动力,也没有特别想得到的东西,一切都很平淡,走近的人不抗拒,离开的人不挽留,吃点亏也懒得计较。这应该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现状吧我们没有理由说辛苦,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为坚持的事情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正因为这些辛苦,才让人察觉白驹过隙,才知道自己没有浪费光阴。来源——《人生哲思录》

(14)、近来,我了解到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从帕罗斯来的智者。恰巧我也碰到一个人,凯里亚——希波尼库的儿子,他花在这个智者身上的钱比其他人花费的总和还要多。

(15)、依据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的学生们已经准备好贿赂监狱守卫,帮助他逃离雅典。在大卫的名画《苏格拉底之死》中,苏格拉底的床下有一块地砖,描绘的可能就是逃跑计划之一。苏格拉底却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而且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这都啥时候了,苏格拉底还想着哲学和使命。

(16)、后世有人认为,苏格拉底是惧怕衰老,所以一心求死。而他也明白,彼时的他如果死了,将给后世留下多大的震撼,尤其是在雅典这么饿一个以言论自由为名的地方,他将用自己的死讽刺这个自由之地。

(17)、他并不相信雅典城邦是由宙斯、雅典娜这些神守护的,在现在看来这当然是常识,但在当时这便被认为是不敬神,这可是大罪。

(18)、法治要求慎用死刑。在大卫的著名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中,主人公裸露的瘦弱身子衬托出坚强的意志,一边高举左手对弟子们谆谆教诲,一边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酒杯,老师的淡定无畏和学生的聚精会神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本是恐怖的死亡场面,震撼人心。

(1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20)、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不朽,而死亡不过是灵魂离开了肉体而独自存在。

4、苏格拉底之死油画周围的人是谁

(1)、《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于公元1510—151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该作品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园为题材,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据说是他的体育老师见他体魄强健、前额宽阔,就把他叫作柏拉图。在希腊文中,“柏拉图”是宽广的意思。他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曾想致力于政治。但柏拉图亲眼看见了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加上苏格拉底之死让他深感震撼,是雅典的民主制杀害了他的恩师,他也领悟到当时社会和理想社会之间的冲突。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让柏拉图非常厌恶民主制,从此决心研究哲学。他想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这样才能够使国家至善。

(2)、活不下去的时候,平等是与别人一样吃饱穿暖,吃饱穿暖的时候,平等就是同旁人一样有尊严,尊严也有了的时候,又闲得蛋疼,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怎么也要比别人多一些什么才甘心,不到见棺材时,哪有完?

(3)、  画者和苏格拉底的精神融为一体,坚硬平坦的石墙前面接过毒酒的一刹那定格为画面的中心,预示着人生不是一场悠长的漫步,而是战斗。是无处不在的挑战和抗争,是生与死、坚强与软弱、卑微与伟大的斗争。这种迎接挑战的暗示和后来尼采的悲剧酒神精神(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如出一辙。

(4)、听着,也许你们中有人认为我在开玩笑,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所说的那是真的。什么导致了我的名声,无非是一种智慧。什么样的智慧呢?应该是人类的智慧。也许我真的拥有这种智慧,而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人的智慧则是超人类的。我无法解释那种智慧,因为我不曾拥有它们。那些说我拥有的人是在说谎,是在诽谤我。

(5)、画作名称:自画像/Self-Portrait

(6)、泰奥多·杰里柯(1791–1824),著名艺术品:美杜莎之筏(1818-1819)。

(7)、背对苏格拉底坐在床端的老者垂首闭目,从他身边的手卷,我们知道他是另一个弟子柏拉图。实际上,据柏拉图记载,由于生病,他并未在场。不过,他还是给后世留下了经典著作《对话录》,他记载的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他的活泼与深刻,令后人惊叹向往。其中的《斐多篇》,再现了已七十高龄的苏格拉底是如何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天,也成为大卫及其同时代画家们描摹苏格拉底的重要参考。

(8)、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9)、雅典人啊,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受。在听了原告的控诉后,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他们雄辩的语言使我都差点忘记了自己是谁,尽管这些话甚至都没有一句是真的。

(10)、到了这里,苏格拉底便不仅仅只是革命者、英雄这么简单,他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

(11)、(法)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局部

(12)、最好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苏格拉底用一种略带嘲讽的口气说道:“没有什么制度比一个为盲众所操纵、为冲动所指挥的民主更加滑稽的了,没有什么比让一群争论不休的人组成政府更可笑的了,没有什么比匆忙选举、革职或处死将领更荒唐的了。”《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在公元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

(13)、 这幅画中70多岁的苏格拉底强壮如青年,而身边20多岁的青年却垂垂老矣,甚至画面中还有一个本不该出现的人。画中充满着对生命复杂的思辨:勇于承担还是逃避现实;坚持信念还是随波逐流。

(14)、在如今,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是柏拉图的师傅,是亚里士多德的师祖。但实际上,苏格拉底从不直接的传授知识,也不收一分钱。

(15)、在监狱期间,苏格拉底的学生去看望他,并极力劝说他逃走。苏格拉底不接受赎罪也不会潜逃,他说:“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

(16)、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和坚强的意志,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毫无畏惧。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

(17)、我想把事情的经过详尽地告诉你们。在前些日子里,我和其他一些人养成了每天拜访苏格拉底的习惯。我们总是拂晓时分在法院相会。因为这儿离监狱很近,每天我们都一边等待一边谈话,直到监狱开门。一看见监狱开门,我们便来到苏格拉底身边,并陪他度过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那天,我们去得更早一些,监狱看守告诉我们说:“因为11人陪审团正在为苏格拉底除去脚镣手铐,同时向他宣布,今天应该如何死去。”随后我们见到了苏格拉底,他的脚镣手铐已经被除去了,桑蒂比——你们都知道她是谁——抱着他们的小儿子坐在他的身旁。看到我们时,桑蒂比哭了起来,还说着那些女人们都会说的话:“噢,苏格拉底,这是你的朋友最后一次来与你交谈了。”苏格拉底看了一眼克利托说:“克利托,找个人把她送回家去吧。”克利托便让他的随从把她扶出去了,她嚎哭着并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胸部。苏格拉底仍然坐在床上,并且将两条腿蜷了起来。他说:“多么不可思议,我的朋友们,这简直就是人们称之为欢乐的那种东西!欢乐,它奇妙地与自己的对立物——痛苦相联,它们本来是不可能在同一时刻降临到同一个人身上的,但假如他能执著地追寻其中的一个,并且牢牢地抓住它,那么他很可能同时感受到另一个的存在,它们两个就融入了他的头脑中。我想,”他接着说,“如果伊索思考这个问题的话,他肯定会写一篇寓言来描述它们两者先是如何进行激战,然后神又是如何使它们重归于好的;若是它们不愿意和睦相处,神就会将它们的脑袋捆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当它们中的一个来到任何人身上时,另一个便会接踵而至。我所感受到的正是这一情景,当痛苦跟随着镣铐来到我身上时,欢乐很快也降临了。”

(18)、在第一次申辩中,苏格拉底直言无罪可认,并且说自己是雅典最聪明的人,也是上天派来拯救大众智商的人。熟悉奥斯卡·王尔德的人一定会对苏格拉底这句话露出会心的微笑,王尔德也曾当众夸自己聪明与才华。

(19)、到了最后的时刻,他的学生们围拢过来,心情十分沉重地看着即将死去的老师。太阳落山之前,苏格拉底服下毒酒受死,享年70岁。

(20)、  文章会从三个层次来分析这幅画,诠释它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心灵的震撼。

5、苏格拉底之死油画作者

(1)、在当时已经变了味道的雅典民主政府看来,苏格拉底是非死不可的。原因正是他的言论主张与雅典民主体制存在着根本冲突。苏格拉底上法庭时,雅典早已不再是“黄金时代”,战争的失败和寡头政治的崛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动荡不安、血腥、暴虐和社会的腐败,让喜欢哲学沉思的苏格拉底痛心疾首。他想做一个牛虻,去螫醒雅典这匹昏睡的纯种马,即通过哲学的思考、通过对话的艺术去探明真理。雅典的民主制核心是全体公民人人参与政治,即参与对城邦的管理。但苏格拉底发觉,随着时间流逝,雅典民主已经失去了精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显赫一时的雅典民主制也就成了徒具躯壳的累赘。苏格拉底认为的政治不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参与的,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统治,其他人只需听命便是。

(2)、苏格拉底申辩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实际上,结合前面的辩词,苏格拉底至少肯定他本人知道,他本人的前程更幸福,因为死亡不过是灵魂从卑微之处迁往高贵之处,那里有正义、有真正的法官、有生前正直而死后成为神的诸多英雄,能在这样心仪的环境与高贵人士促膝谈心、朝夕相处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死也值得。这是苏格拉底的复杂心态:激昂不掩盖无奈、雄壮不遮蔽悲戚、果敢散发着丝丝悔意、机智暗藏着片片狡猾、无念包含着点点杂念,单纯得并不单纯,死还要想着死的好处,苏格拉底对自己既高度欣赏又稍微同情。他伟大得超凡脱俗,激昂、果敢、机智、无念等非凡的珍贵秉性富聚其身,熠熠发光;他再伟大也是人,无奈、悲戚、悔意、杂念等人性弱点也如影相随,只不过是在前者照耀下略显暗淡,这贵贱两面性同时融合在苏格拉底身上,看不到这一点,对苏格拉底的认识是偏颇的,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法律解读也是肤浅的。此时的苏格拉底已经别无选择,如果他选择逃生,固然不是一件难事,历史如何评论他,他又如何面对自己执著的信念?凡夫俗子好死不如赖活,高贵名士岂能苟且偷生,我们应尊重他们的选择。但苏格拉底不仅追求生的意义,也追求死的意义,他的那种死亡方式:对轻薄指控者、无良审判者、不义判决书的嘲弄和对死亡世界神话仙境般的素描,是一部轻松的喜剧,那是在揶揄置其于死地的法庭;对偿还邻居一只公鸡的临终嘱咐、对正义法律的至死追求、对儿子求善戒狂的殷切期望,是一部沉重的悲剧,那是在警醒以之为镜鉴的历史。

(3)、画家在塑造人物面部的时候,还是相当写实的,苏格拉底的脸与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头像非常相似,只是显然经过了画家的美化。不仅是脸,还有身体显得如此健壮俊美,也都是画家有意的设计。

(4)、说完这番话,他站起身到另一间屋子去沐浴。克利托跟随着他,但却要求我们大家等在这里。我们边等边讨论刚才的谈话,接着又为降临到我们身上的这个巨大的不幸而悲哀,因为我们都将他视为慈父,失去他会使我们像孤儿一般无依无靠。当他沐浴完毕后,他的孩子——两个小儿子和一个较大的儿子——就被送到他的身边,他的妻子也来了。克利托陪着他们。苏格拉底向他的妻儿说了一些临别的话。接着,他让女人先离去,他本人又回到了我们中间。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因为他在隔壁的房间呆了很长时间。他坐了下来,但没再多说什么。这时,11人陪审团的随从走了进来,他站在苏格拉底面前说:“苏格拉底,我绝不愿意因为你曾咒骂过我而找你的碴儿,因为我发现你在这里所有的日子都显示出你是最高尚、最仁慈的。现在,你已经知道我带来的是什么消息了,我们即将永别,我希望能像你一样轻松地面对这一噩讯。”但他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只得转身走了出去。苏格拉底抬头看了看他说:“我也向你道别了,朋友;我将按你所说的去办。”接着他又对我们说:“这是个多么好的人啊!自从我被关进这里之后,他就时常来看望我并与我交谈,他是那些人中间最善良的一个。你们看,他是多么真诚地为我而哭泣!但是克利托,请你过来,让我们来执行他带来的命令吧,如果毒药已经准备好了,就让他们把它拿来吧;如果还没准备,就让他们快些。”克利托说:“但是我想,苏格拉底,现在太阳还未下山呀!我知道有些人是很迟才喝毒药的,他们一直要拖到最后时刻。同时,他们总是先大吃大喝一顿,甚至还要享受一下他们最喜爱的活动。请你别太匆忙,现在还有时间啊。”

(5)、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来源——《网易云热评》

(6)、你要客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7)、苏格拉底请求他的朋友平静下来,然后站起来在牢房里走动,让毒性发作。他觉得两腿发沉时便去仰卧在床上,腿脚开始失去知觉;毒性向上发展,他逐渐失去了意识,呼吸缓慢。克里托见到哲学家的眼睛不动了,就走过去将它闭上。

(8)、“伊文努斯,”他说,“苏格拉底,他来自帕罗斯,收五个米纳。”

(9)、一切都结束了,埃切克莱特,我们的朋友,这便是我要说的一切,这个我们熟悉的、最好的、最聪明的、最正直的人离我们而去了。

(10)、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追随者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11)、画面左侧是一个拱门,一个年轻人扒在门边,表现出伤心不已的样子。据说这位就是阿波罗多斯,他一直在策划让老师出逃,但老师却坚定不移地留了下来接受死亡。

(12)、最终,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加诸误导青年、对雅典神祇不虔诚等罪名,事实上,嫉妒和毁谤才是迫害他的主因。雅典当局要他在放弃原则与饮鸩而死之间做选择。然而从此保持缄默,或逃往其它城邦,都不是苏格拉底的选项。

(13)、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二十六年,赵明诚在前往建康赴任的途中发病去世,李清照便开始了后半生里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流亡的路上,她携带了好几车的金石器具,但因为过江水流湍急最后几乎所剩无几,那段日子是最阴暗的日子,也是国破家亡的日子。但可贵的是她的胸襟不仅限于自己的悲惨遭遇,还为国家的安危时时牵挂着,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雄伟名句。

(14)、△苏格拉底之死:他喝了里面的东西,好像是一瓶葡萄酒,WalterCrane绘制的插画

(15)、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在战后组成三十人僭主集团(ThirtyTyrants)在雅典执政。这个集团在执政期间处死了1500人,致使人民大量流离逃亡。三十人僭主集团仅仅执政八个月就倒台了,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被处死。苏格拉底事实上受到牵连。

(16)、也许有人会问:苏格拉底呀,你不觉得可耻吗?过着这样一种很可能会不得善终的生活。对这些人我可以坚定地说:你错了,任何一个有一点价值的人不应该总是计较生死,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他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是邪恶的人。……因为不管一个人的岗位在哪里,他选择了什么,或者神圣的命令把他放在了什么地方,他都应该在任何危险来临的时候留在那里,他只应该惧怕屈辱,而不应该是死亡或者其它任何东西。这些,雅典人啊,才是至理名言。

(17)、在法庭上,苏格拉底拒绝认罪,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我的言行一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法庭不仅不应该审判我,而且应该赐给我荣誉,让我到卫城的圆顶餐厅上免费就餐。”

(18)、斯人已去,今人凝思。法治要求慎用死刑。在大卫的著名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中,主人公裸露的瘦弱身子衬托出坚强的意志,一边高举左手对弟子们谆谆教诲,一边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酒杯,老师的淡定无畏和学生的聚精会神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本是恐怖的死亡场面,震撼人心。但这是艺术,感染性有余而真实性不足,面对死亡,我们看见英雄脸上的大义凛然,却不见其内心深处的惊涛拍岸,说到底,谁不留恋生命而恐惧死亡?苏格拉底不过是凭其英雄气概镇住恐惧而表现得淡然,确实很淡然但也是看起来很淡然。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法律也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而生命是生活的依托,生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雅典,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够好。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击败斯巴达,10名海军将领因为阵亡战士尸首未及时收回而被起诉,担任公民大会轮执主席的苏格拉底认为审判不公,投了唯一的反对票,但没能挽救海军将领的性命,反而和民主派结怨,埋下其后来死亡的伏笔。考虑到雅典当时的人口较少而被判死刑的人相对较多的情况,就算“亵渎神明”、“腐化青年”、“阵亡战士尸首未及时收回”等指控成立,今天看来也不至于死罪吧,但那时是死罪,雅典法律的问题是相当突出的,而在废除或慎用死刑的今天,苏格拉底之死是不可能复制的,法律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19)、他当众要求雅典政府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并且余生可以享受雅典市政厅提供的一日三餐。而对于自己的“罪责”他认为一点金钱就可以完全抵过。

(20)、馆藏处: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NewYork

(1)、雅克-路易·大卫(法语:Jacques-Louis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在1780年代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当时的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他是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之有大量学生。

(2)、在你们面前,像我这样年老的人做讲演,再表现得跟年轻的讲演者一样是不大合适的。所以,如果你们看到我在申辩中的说话方式,跟我往常在市场上、钱庄里或在别的什么地方惯用的方式一样,请不要惊讶,我也恳请你们不要打断我。

(3)、△锡拉库扎的雅典军队遭到袭击,1900年的插画

(4)、到底是什么东西引起了人们对我的诽谤,使得梅勒图斯信以为真而来控告我?当他们诽谤我时,到底诽谤我什么?我必须看看他们的诉状,就如同他们真正是我的原告一样。

(5)、据记载,在苏格拉底临死前,他和柏拉图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这些谈话内容被柏拉图体现在他的著作《斐多篇》中。

(6)、在二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遭遇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冤案,但他用生命捍卫了思想的尊严,在监狱中演出了一场令后代人心灵震撼的生离死别。他的忠实学生、门派传人柏拉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哲人临终前的言谈举止,令我们瞻仰到这位著名知识精英面对死亡时的优雅和高贵。

(7)、他最著名的弟子柏拉图坐在床头,他的袍子呈灰色,和苏格拉底的颜色相近,画家有意用这种用色来表达二人的师承。

(8)、这幅油画是法国著名画家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

(9)、他也总有办法将你给出的答案进行否定,然后以吊打的方式动摇你的认知。比如你说,偷窃是恶,这基本上是一个标准式的回答。但苏格拉底会说:那我偷盗了一个准备自杀者用来自杀的武器也是恶吗?

(10)、……所以啊,我的裁决者们。高兴一点看待死亡吧,并且记住一个真理:没有什么坏事会危及一个正直的人,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他和他所有的一切都不会被神所抛弃……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