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文案大全 >

精选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文案121句)

时间2023-10-01发布admin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

1、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50篇

(1)、其中陶爷爷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2)、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是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3)、“万物皆有道”,教育也不例外。只有深谙教育之道的人,才能办好教育。关于教育方法,我所知甚少,也不敢妄论。

(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也就是实践出真知,这是先生的一贯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获取智慧。只有在实践中得出的知识,才是真知识,由此而积累的才是真智慧。拿我们教学实践来说,出去学习是好事,可以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更新理念。但将学到的东西不加分辨与筛选就运用于教学,这就是学到了假知识。我认为学习也要质疑,包括我们看到的别人已经运用得很成熟的做法,因为别人的做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的理论也未必适合自己的实践。因而我们学习的仅仅只是一个思路,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摸索,根据自己教学实际,师生乃至学习的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读书也是这样,琳琅满目的书籍需要抉择,读精华弃糟粕;书中的知识要辨别,不可全盘吸收;书里的理论要在实践中检验,不可盲从……我们应该读精书,求真知,学真理,干实事,创佳绩。

(6)、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

(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8)、  那么“活的教育”要用什么材料,也就是“活的教育”的要求是什么?陶先生提出了三点:“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9)、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10)、我们的幼儿教育已基本普及,还是谈谈我们的幼儿教育吧。

(11)、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2)、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13)、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15)、富贵不能淫,盆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陶行知

(1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7)、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18)、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19)、考试当然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环节,可学校教育不能只有考试一件事。陶先生说他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九三九年,陶行知先生开办了一所收容难童的学校——育才学校。他确定了二十三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中初级能力有十六种——

(20)、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虽然不容易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至少要看重变化。

2、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1)、先生所提之新教育,是“一种新的国民教育,拿来引导他们,造就他们,使他们晓得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共和的国民,适合于现在的世界”。可见,先生所要培养的是适合当时世界的、具有共和精神的学生。

(2)、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

(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

(5)、第四是:要有恒心。当老师,有的人是凭一时心血来潮,干干再说。有的人,是作为一个中转站,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立马改行。当一年或几年老师或许不难,如果,不把教师这职业当职业,而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来追求,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那要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然从教之路就会半途而废,走不长远!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7)、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9)、陶行知在书中谈到: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10)、“一个人,一个时候在一个地方干一件事”,我的理解是我们做事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去做事,不要贪多,也不要好高骛远,专心搞好一件事,再做其他事。

(11)、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2)、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13)、“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的弊病之一就是不学习,不更新知识层次,不吸收接纳新知识。要想教育生活充实而幸福,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若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那教育生活注定是疲倦而无彩的。在坚持学习中更新知识结构,每天都能给学生新的知识,每天的教育生活都是崭新的。这样的教育生活才会幸福而完整、充实而快乐。

(14)、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6)、当前在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由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是对先生新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庆幸的是,我们全市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成为新教育实验区,并承办了一届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我参加了2018年在成都武侯区举办的新教育第十八届研讨会,多次参加了新教育开放周活动,并在工作中推行新教育实验,本人还荣膺2014—2015学年度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

(1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19)、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0)、在制定规矩、运行规矩中教师的雷厉风行是必须的,在全班大声而严厉的告诉大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犯错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前期要交代清楚。教师严格的形象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3、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摘抄

(1)、“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力的表现,力的变化”。先生站在国难当头的时代,寻找救国救民之道。也唯有通过教育,给人以思想上以启蒙,行动上以力量,行为上以指导,来实现强国富民之道。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3)、我认为社会是本大书,富含人生哲理,需要细细品读;生活是本天书,蕴含着无尽的知识,需要用心品味。生活即教育,我们身处社会,每天的生活就是教育;换言之,就是把教育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让我们在生活中体会教育,即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时时在生活。正如先生所言,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

(4)、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5)、“一个人感到不足,他便要向高处追,向深处追,是不会有止境了”。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到自我不足,发现自身缺点,才会有上进心,有前行的动力。

(6)、就目前来看,新教育研究院研制了各阶段、各人群阅读书目,很多教育家、名师也推荐了各年段的阅读书目。关于儿童用书选择标准,我以为先生其时的标准对今天还有指导意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教人做事类书籍;“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教人做人类书籍;“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教人创新类书籍。我认为,当今我们的儿童读物能朝这三个方向(做事、做人、创新)引导孩子,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陶先生认为,“活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是有好奇心、有需求、有能力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本能去支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他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点,也是可以去锻炼的,本领是锻炼出来的。因此,他说:“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天进步,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进步,把它束缚起来。”

(9)、读完《无锡小学之新生命》,感受最深的是两点:

(10)、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仪。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

(11)、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2)、今天的新教育实验,在为中国教育探路;先生当时的教育理想,正在新中国的沃土中变成现实;现实的教育追求,我们仍在探索中……

(1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不把他的功课排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5)、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16)、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17)、  鼓励。孩童时期,人都喜欢假想,然而不少家长、老师却对他们的想法嗤之以鼻,严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读完书后,我认为对于孩子们的假想应该鼓励,应该给予支持,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着更多的追求目标,你怎知未来的他们中不会出现爱因斯坦式的人物?结合国情而言,目前我国的科研队伍日益庞大,但创新的能力还远远不及世界强国,需要更多的创新式技术、理论、人才。创新是一种思维,不能说有就有,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如此来看,对孩子的鼓励是多么的重要。敢探于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愿亲爱的小朋友们将来都具备这种精神。

(18)、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先生“每天四问”,可谓对是对曾子“自省吾身”的继承与发展。先生对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每天四问”,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警钟,倘若能坚持不懈“每日四问”,我们一定成能为一个大写的人。

(19)、第有理想。他有着“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君之难”的理想,并为之花费十几年的时光去追求。我不知道现在的师范生是否有自己的理想,单就我们教师来说,试想我们是否有着自己的理想?哪怕最基本的理想!比如成为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做一名专业过硬的老师,这个理想不够高大上吧,可是我们有没有这些最基本的理想呢?扪心自问,我们会为这一理想坚持不懈奋斗十几年吗?我想,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新上岗教师,应该给自己订个短期目标,更要有自己的理想,并坚持不懈地奋斗。

(20)、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4、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摘抄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虽然在线教学不会迎来教育的大洗牌,但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这一点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是勿庸置疑的。这就像学开车一样,虽然不会开汽车将来也能正常生活,而不会开车却无法享受未来高质量、快节奏的生活。因此,教师要想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创造更高的教育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补课:

(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

(4)、这就又回归到了教育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对学生还是管的太死,其中安全是首要因素(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嘛,再者出了安全问题谁都担待不起)。正是在安全这把悬着的剑的压力下,别的姑且不说,单就《安全管理一日流程》就把孩子在校每个时段无缝隙管理了。我不知民国时期安全怎样管理,而今的安全高压线压得教育工作者喘不过气,不敢有丝毫松懈。孩子没有自由空间,每个时段都有老师具体负责,这样的环境孩子何来创新意识?

(5)、先生主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而且这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也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在思考中验证知识,这样学到的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6)、陶先生认为,活的教育与死的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对待书籍的使用态度和方法上。 他说:“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怎样是活的书籍?我觉得书籍所记载的,无非是人的思想和经验,那个人的思想、经验要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的,那就算是活的书籍。若是那著书的人思想、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与人生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书籍。”这里的“书籍”我理解为我们的教材。

(7)、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教学十几年,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8)、字里行间流露着先生对农民的情感,情系农村,关注农民,如何让农民出头,是先生的期望与心结。帮助农民出头,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科学种田,规范管理,提高产量,这些都需要依靠教育来实现。先生想让农民执工商业的牛耳,以农民入股的方式兴办企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可能不好实现!我想,现在农村的合作社不就是这个思路吗?新时代的合作社是否也受其时的影响呢?如何让学生出头,是老师的期望。以前途理想带动,交给科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健全人格,养成良好习惯。德行合做最好的自己。

(9)、二问学问有没有进步。“学问”一事我认为不仅教师,社会上每个人都该追求。拿教师来说,学问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科基础知识,学科衍生知识,学科教学法,个人教育技能……需要进步的不仅这些,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颗追求进步之心。李镇西老师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那个自己不认识的自己”。因而,每天都将成长作为主题,点滴进步、狭小进步,只要坚持不懈,都是成长。

(10)、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11)、我认为,教育者的责任在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关注家庭贫困学生,让每个孩子在校园里健康成长;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在于依据实际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督促督查各级各类学校依法依规办学;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谋划学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成长;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指导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品格,为孩子幸福一生奠定基础。

(12)、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将学生的精神大致分为三种:学生求学需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什么品质的学生,即我们的教育最终目标。就如同我校教学楼上悬挂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的宗旨不是教出一批做题的机器,而是真实的社会的人。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应对挫折的精神。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偏激叛逆,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的确任重道远。

(1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1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5)、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陶行知

(16)、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4《陶行知教育名篇》这部书很早就买了,当时只是草草的略读。这个寒假,我又从书架里拿出这本书在家重新拜读。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会都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7)、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18)、“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是一些人的通病。整天想着做大事,却连身边的点滴小事都做不好。须知做大事者,都从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最基本的事情干好,这是做大事的出发点。

(19)、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的教育要以幼儿为本,有一颗宽容的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0)、   我想,首先教师和学生是地位平等的,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其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而没有歧视、辱骂,更不会有体罚及变相体罚;再次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与众不同”的学生,要尊重其个性特点,让“闪光点”更闪亮,“亮丽点”更亮丽,其缺点要适时引导,得以纠正。

5、陶行知教育文集摘抄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6)、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

(7)、至于,种园、修理、急救等等似乎就望尘莫及了。因而,“育才二十三常能”看似简单,却有着很高的要求,今天读来,仍觉得有点“够不上天”。我们现在要做的,仍是不断提高自我,将学习、成长作为主题。

(8)、可见,先生主张的“生活即教育”,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里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做是中心。同时,在教学做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也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学相长。

(9)、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10)、马上到六一儿童节了,读着先生《民主的儿童节》,想着我们的儿童节。他们生活在当今时代是幸福的,不会遭受先生所述的那些情况。但现在的儿童也是不幸的!长期以来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使他们的肩上的书包越来越沉——来自父母的殷切期盼,来自老师的谆谆教导;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还在课外给他们报了各类补习班、兴趣班……我在想,孩子稚嫩的双肩如何能撑得起这些沉重的包袱?这样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11)、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12)、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合一”

(13)、违“法”必究。班级里所有成员,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违法”,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凸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如一位科任老师迟到了几分钟,那么监督小组就会提供几项“惩罚”措施:为班级学生朗诵一篇文章;为大家讲个故事;背一篇课文;为班级做点义务劳动等等。有同学迟到,监督小组提供的“惩处”措施有:为大家打一周开水;为同学唱一支歌;和后排的同学换一周座位;擦一周黑板等等。通过“强制力”,保证班里每个成员遵守约定,并将《班级约定》座位自己的共同行动指南。

(1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15)、学生精神:我认为先生所提求学具有科学精神,就是求知精神、求是精神、求实精神、探究精神、掌握方法;改造社会委婉精神,就要有带头精神、循序渐进、方法技巧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精神,首要是信仰和民族气节,名大体识大利,为了大义用于牺牲自我精神;明辨是非、坚强拼搏精神。

(16)、“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人类;也唯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我认为,干什么事都要动脑、动手。在做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用心思去指挥力量,想好最佳方案,然后奋力去做。也就是先生所提之“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而现实中我们总有人只管做,而不动脑子想,以致有的事情做砸了;有些事尽管做成了,却耗时费力,没有想到有捷径可走。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劳力上劳心的不是很多。大多教师仍是沿着以往的老路实施教学,多年墨守成规,没有丝毫变化。对学生,对自己都没有收益。而善于在教学中思考的老师,则可以发现和梳理教学中的成功及疏漏,并在工作中反思和改进,教学大有气色,师生都有收获。教师收获了教育旅程中的幸福,有的还成了名师;学生学到了活的、感性的知识,体悟到了成长的力量。

(17)、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8)、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于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19)、会查字典:包括中文字典和外文字典等。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在国语课、外语课,课前准备工作中学习。

(20)、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1)、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2)、“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3)、而今,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人的地位都是自由而平等的,人民还享有各项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5)、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6)、读完本章,我的第一感觉是“活到老,学到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加上我们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可以说一天不学习,就感到落伍了。正如先生所言“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八十岁的青年”,坚持学习,可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好心态的人自然年轻;而不能坚持学习的人,思想僵化得快,认识世界和事物的能力非常有限,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虽有十八岁的身体,但却是八十岁的心态。

(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8)、《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2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得了一种,方才可以为第一流的人物。

(9)、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10)、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要与素质教育转轨。以前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前我们是课堂的主人翁,课堂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加强实践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带来了一些教具——不同种类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玩起了角色扮演,请一些孩子充当售货员,我提前把各种货物标上了价钱,然后让孩子去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买东西的同学要思考你所需要买的商品的价格,你该怎么去拿钱?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拿法?而售货员则需要检验付给自己的钱对不对?我则维持着整个“卖场”的秩序,最后让孩子们自己总结1元5角、2元7角到底有几种拿法。整节课井然有序,热闹非凡。孩子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知。

(11)、现实中确实不乏先生所说的政客教育家、书生教育家与经验教育家,他们都不会带来教育教学的点滴变革,只会给师生徒增负担,甚至给教育带来灾难!我认为先生所言之教育家,应具备如下精神:

(1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

(13)、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老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14)、现在的教科书国家有专门的编制委员会和审定委员会,已然不存在先生所说的那些问题。而且国家还提倡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对应产生了三级教科书。

(15)、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16)、   要“教会学生学习”,老师不是传输机,不是把知识以“运粮”的方式从书本中运送到学生的脑子里。世界之大,没有人能将所有未知的东西悉数搬走。但人是最具有潜能和创造力的,教师的意义在于能够在知识和学生之间建一架桥梁,使学生能够以此为纽带获取学习知识的途径,能沿着这条途径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宝藏。总之,教师要有效地实施“教学做合一”策略,就要转变观念,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既培养学生的行知合一素养又提高自身素质,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17)、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征服自然,用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18)、先生还多次提到一个主张,“教小孩联合大众起来自己干,才是真正的儿童教育”。先生其时的环境,除了让学生之间互教外,还让孩子回家教父母,教周围的人。现在已今非昔比,但我认为让学生当小老师的作法还是值得提倡。学生互相教,更可以以儿童的思维和视角看待问题,更接近儿童的接受能力,教的效果也将更佳。

(19)、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

(20)、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尊重学生。

(1)、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