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文案大全 >

精选木心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案81句)

时间2024-01-02发布admin

木心先生

1、木心先生经典语录

(1)、九月十日,尹庆一王淑瑾二位作陪,我们上海街头慢慢走。先生大概抽掉两包烟,说了一百个笑话。我说讲慢点,刚记住一句,三句五句接上来,笑也笑不及。

(2)、有人烦我不画画,在下敬告:我画画为什么要告诉大家?谁规定我非要画画、只能画画?我讨厌现在的艺术学院,只谈画画,画也烦得很呢,所以如今艺术学院弄不出什么好画。哪位嫌烦,市面上画画的人多了去了,请找画家聊画画——好吗?

(3)、这群访客,是当时上海一个文学社区“小众菜园”的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地位”,兴趣相投,相互间默契非常,结伴而来探访先生,在先生面前居然像个小学生一般。陈村曾在“菜园”有文字写到:依我私见,读过木心先生的上海,其他人写的上海都是伪作。明珠姐姐写到:木心先生是一个儒雅/整洁/完美主义的老先生,他讲普通话,也会讲上海话,常有英文单词蹦出来,声音轻软妥帖。没聊多久,就发现他老人家很幽默。我说:我们见你很紧张。他说,你们紧张,我也紧张啊。

(4)、⊕ 黑格尔: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5)、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6)、人有一种失落,也有一种理解,有多少不辜负,藏着多少祝福,有多少眼,隐藏着一种委屈,隐藏着一种善良,回首着对时间的感知,隐藏着太多的委屈,但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寒冷,一种生命的感觉,回望着失去。冷漠的心,隐藏着一种理解,迷失了表情,抹去了最好的倾听。

(7)、福楼拜说:唯物唯心,都是出言不逊。我就接说:有神论无神论,都是用词不当。

(8)、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

(9)、他走后,我总是反反复复回味那句「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觉得那是他留下的通关暗语。十年来,每每遇到生命或艺术上的困惑,便翻开《文学回忆录》,好像他就端坐面前,给我犀利恳切的答案。 

(10)、接下去贴上的三篇评论各有角度与份量,以到手的先后顺序排列,将有北京文艺出版社编辑李春阳同志的《木心:长途跋涉后的归真返朴》,北京日报编辑李静同志的《木心散论: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还有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同志的《木心之旅》——但请眼界娇贵的哥们儿姐们儿别烦躁,我会夹三夹四自己出来唠叨,兼发几幅解闷的图片,与大家闹着玩。

(11)、2015年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

(12)、他最悠远的俳句:「希腊的夕阳至今犹照着我的背脊」。旷野一棵树,冬日黄昏中至死沐浴着美的光辉,此番图景,刹那永恒。 

(13)、《云雀叫了一整天》是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木心。该书由第一辑(诗歌)与第二辑(短句)组成,收入了《火车中的情诗》《女优的肖像》《伏尔加》等一百余首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

(14)、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木心先生最擅小诗或汉俳类诗体,语言浸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这首《从前慢》,便是他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15)、三联生活周刊:好多人在您的推荐之下,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但读过后觉得您对他的评价太高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6)、隔三差我还会请智商高的朋友帮我在博客上和大家聊几句,再见!

(17)、明显而急骤的衰弱,始于2010年秋,先生虽无触目的病象,但已极度衰老,形销骨立。他瘦伶伶盘踞着他的座椅,默然不动,不再如过去那样悉心打理自己;勉力启唇,出声轻哑,惟目光灵动潮润,如孩子般来回仰看我们。稍有起坐走动,是必须两位侍护的青年,小代,小杨,左右搀扶了。

(18)、他不再留我。有时住一夜我便离去。二楼客房,开窗即是西邻的竹梢。前年来时,车近东栅,但见先生满头白发候在宅院大门口,到去年,仅在客厅门帘处站着迎我了,如在冬日,他会当胸抱一枚老式的暖水袋;到今年,先生艰于起立,就坐在沙发上等我进屋趋前,俯身拢他一拢:他日益像个小孩。翌日我要走,便跟随他缓缓行到小门沿,待他颤巍巍立定——周身很轻很轻——给我抱抱过,朝我微微颔首,我就撒开步子走了。

(19)、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20)、安德烈·纪德说:“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

2、木心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2)、灵堂不放哀乐,放的是特别剪辑的先生生前最爱听的交响曲。在殡仪馆就被媒体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采访。说句大实话,丹青老师是以“敢说话”出名,当天的采访,回答记者问题还是犀利的,然而,媒体就是喜欢他的率直回答。以至于我怎么想打断采访都没有办法做到,因为依照风俗,送葬人要回乌镇家中吃过饭才算事情结束。乌旅人,就像陈主任说的:我给三千乌旅人接了位爷爷回家照顾。陈主任,说到也做到了。

(3)、树木苍苍成一炬,十年南冠不改节。我受益他最深的,便是他的植物战略论,所谓“含命守义”,不止是提一口气而已。 

(4)、我惯以树的眼光看他,我是小树,他是大树,情志相近,亲切欢喜得很。却忽然读到他不知散落在哪里的一段话,好像在跟我发牢骚:“自然界的鸟兽从来不工作,也不受其同类的管辖,独飞独奔,随心所欲,所以成为“植物人”未免太沉闷,做了“动物人”,此生志愿毕矣。”意思是你看做树多无聊,我不干,我要用飞的!好吧,依你,你是飞鸟,是飞鸟。 

(5)、可我最喜欢的就是他那几年的诗:「窃念野隐不得,朝隐不欲….今作奇隐,隐于异国,息交绝游,晏如愚如也。」自称海外孤露,埋头沈溺创作,击异域之壤而歌“知名度于我何有哉”?一派嵇康的风范。 

(6)、第一次见先生是在乌镇东栅景区内传统手工作坊区,是陈洁陪同的。

(7)、文化奢侈品重新成为必须,一定要等闲得无聊真正能成气候之时。而木心又不是文化奢侈品,文化奢侈品产生于松弛而非紧张,他的大半辈子吃了太多的苦,苦大仇深的人大约一辈子都超脱不得。

(8)、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9)、之后的漫漫洪流,只能咬牙挺过。“不太积极,也不太落后,尽量随大流,保全自己”。国庆十周年时,举国欢腾,他哪都没去,“在家自己写意识流的东西”。那一年的诗作中道:频年金屋常寂寂,老去玉树犹临风。 

(10)、关起来读书写书。书桌上贴着字条,是福楼拜说的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

(11)、《木心为自己未来画册设计的封面》纸本-5X102cm年代不详

(12)、  我把我所经历的有关木心先生的故事挑选三则成文,入编在王士杰老师汇编的《那些人、那些事》(第五辑)一书,今已出版。

(13)、如果没有网络,没有博客的走红,这些战争也许都没有打起来的可能。

(14)、……目前的恶评家显然还没有足够挑剔木心之弱点的知识准备和文学准备。说木心“冷”、“俗”、“做作”的,是没看懂他。说木心“国学根底差”的,天可怜见,不知他的国学根底在哪里?有些讨厌木心者,是受不了他的精致和超然。这与中国“知识分子”长期以来的泛政治化心态、草根情结和高调道德主义有关。一些道德紧张感过强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喜欢木心的……在这可怜而苦难的人间,还有人这样“无动于衷”地“贵族”地生活和思考着?太不道德了。因此,木心需是超越狭隘的道德感才能看懂的。

(15)、“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出自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云雀叫了一整天》的创作背景:

(16)、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铺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两面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共计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后来,他将手稿缝在棉裤里,偷偷带出监狱,交给朋友妥善保存,直到一九九一年,友人将手稿完整无缺交给在纽约的木心。可是,纸张被光阴侵蚀,字迹模糊难辨,先生耐心辨认抄录,只录出几篇散文《路人》《小流苏》《幸福》《谁能无所畏惧》等。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那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17)、木心难以闯过今冬。看着他由壮及老,老而弱,弱而衰,我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时光。只是,还有多久?

(18)、先生的心是孤独的。读他的作品,听他喃喃自语,空灵,低沉,晦涩,把柔软而孤独的内心敞开给其他柔软而孤独的内心。因孤独,才写。因孤独,才读。他不管你读得懂读不懂,只是在角落里自弹自唱,写他的内心。

(19)、我在这个博客希望的不是大家注意我,而是注意我希望大家注意的人物。

(20)、梵乐希的说法与我同调:艺术与梦正相反,梦不能自主,不可修改,艺术是清醒的,提炼而成的。

3、木心先生一生结过婚吗?

(1)、“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2)、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3)、他喜爱的古希腊诗人Pindar有此诗句:时间的房门开了,美丽的植物看到春天。

(4)、贯通中西的文学气脉,全自年幼战乱时,在乌镇茅盾的私家书屋,“四野炮声隆隆,俄而火光冲天,读这许多夹新夹旧的书”所承袭而来。空荡的世纪中叶悠悠不忘,及至暮年在异国他乡,手头无资料,也能凭肚子里的存货洋洒开讲,真真“满腹经纶”。 

(5)、随之而来是漫长的关押收监、看管劳动。“先是什么都断了,什么都想不起来,几个月捱过,才知道寂寞的深度竟是无底。”某夜于木栅栏的缝隙间,竟窜出了头去,见月亮上升,皦皦其光辉,心下颤抖。想了想,出去了又如何?就又把头缩了回去。 

(6)、他好像始终都是个局外人,永远生活在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这一刻,他好像就坐在我的面前,给我讲课,与我说话、谈心。

(7)、好了。现在承蒙有几位读者读我的书,我便请大家读读我的老师的书,得个“书托”的恶名,也好,书托就书托。

(8)、留住一個執念留住淺眠留住星離和雨散留住夢幻似流年留住片刻歡愉的祭奠留住可原諒的騙留住懵懂的真心和自由的羈絆留住不傷悲的羨留住緘默的忠誠留住溫柔的謙卑和苦澀的淡然留住前世與今生的容顏留住故我今我的癡戀留住陌生的臉啊,可你說似曾相見

(9)、潜行者同志评价木心先生的段落,可圈可点,正是近期我编辑“木心专辑”的意外的礼物——自木心文章问世,便有读者斥为“冷漠”、“无情”,多篇木心评论于此均未说到,今有潜行者同志中肯厚道的评析,终于说清、说对、说透了。我向“潜”同志立正敬礼。至于何以会有这种指责,原因很细,原因很大,我知道,“潜”同志亦必知道,只是不宜说,也不屑说吧——没关系。我今专意绍介木心先生的文学,外人看来,或不明白,或以为厌烦,究竟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原因也很细,原因也很大,我仅就最低限度说:数十年来,成百上千作家艺术家被成百上千的机构、人物、方式推介给读者与社会。本人小小博客的读者大抵是读书人吧,在这密密麻麻被介绍,被阅读,并已知名,或正在知名的作者中,我大约有权力伸出自己的手指,指着我以为可珍贵的作家,对大家说:请看!请看!请看!不是吗,我有这样的权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权力吧。

(10)、                                             ——香港作家梁文道

(11)、那年,我退还了杭州教师的聘书(当时还是聘书制),上莫干山。这是在听福楼拜的话呀,他说:

(12)、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1927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3)、他二十二岁,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14)、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今年同里古镇景区精心准备了各种中秋活动,赶紧收藏这份清单,来同里开启一场中秋欢乐游吧!

(15)、今年春天,本该犯春困的时候,没想到大家比什么季节都清醒,一场场以吵架为开端,以法庭为目标的漫长战争,轮番上场,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电影圈里的"馒头案"有点开天辟地的味道,相声圈有汪洋告郭德纲的"同仁案"也纷纷扰扰。文坛这边也不甘示弱,白烨与韩寒两代人之间的"老少战"逐步升级,少年人把老年人的博客都骂关张了,但双方还算克制,没有对簿公堂。

(16)、有一天,陈瑜总给我信息,让我做一个接待计划,上海的作家陈村一行要见先生。我还挺诧异的。

(17)、连情感,爱,也不在乎了。爱也好,不爱也好,对我好也好,不好也好,这一点,代价付过了。唯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把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

(18)、从前的说法,考秀才要“清通”,举人下笔是“才气如江河”,状元的文章呢,叫做“丝竹之音”。我没上过学,如今混成个业余写作者,不过想混成及格的“秀才”,这在科举时代,也就高中生水准吧。而国中文学家的文章,不消说,当然是“才气如江河”,只是我读来读去,好像“丝竹之音”不听见,也不曾听见过——木心先生的文章是“丝竹之音”么?

(19)、 这本书讲的非常深刻,木心先生写了很多珍贵的句子,这本书中的哲理还说到那些飞扬跋扈的年轻人,多半是以生命力浑充才华,我就想到了很多像叶芝一样的人物,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接替了生命力,一直不断璀璨到了晚年,这就是优秀的年轻人,所以思想上的健康足够支撑我们走完很多路。这本书还讲了很多要用朴素之心做人处事,只有这样干净纯粹的人,才可以永远的明哲保身,但是这样的人又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探究生命的意义时,要懂得不要浪费功夫,要寻找与自己生命和灵魂契合的意义,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你的出现,才赋予了它很重要的意义。

(20)、然而读至「悲伤是重量,我怎样也轻不起来」,方体会到他这样自比的又一层意味:贴地横飞的伊卡洛斯,悲悯绝望,兀自缓行,振翅以翔,落地始亡。

4、木心先生的画

(1)、“人,还是有待觉醒,蒙,亦不知怎样才启。”而在一片衰败文明游丝散尽的虚弱气脉里,我看到他,就是看到生机,就是看到艺术的无期限,与生命的种种可能。 

(2)、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中国的文学史怎能绕得过他?

(3)、25年前,是我们蒙蔽之眼刚刚睁开,觉得这世界原来这么丰富的一个时代。因为混沌为开,所以自沈从文、张爱玲、废名、周作人到外国几乎所有文学家、哲学家,我们曾一个个为新发现而激动过。现在25年后,该见过的都见过,该吃过的都吃过,再大的权威也不成其为权威了,大家最普遍的反映是,不过如此,谁都一样。 

(4)、我也属于这类“群众”。我的趣味是铁杆儿“现实主义”。当初遭遇木心先生,欢喜极了,可是说不出缘故。那年听郭松棻先生一番话,这才豁然明白。《哥伦比亚的倒影》特意附赠1986年木心散文座谈会文本,来自台湾的文学家郭先生就“此岸与彼岸”、“生活的退息”、“形上生活”各方面剖析了木心的书写,从目前回馈看,郭先生的评语不奏效。

(5)、每天上班,都看到在三联书店门口的大招牌——2006年是木心年。我想这招贴设计者多少是不高明:如果2006真成为木心年,意味着是什么景象?我想,在信息传播如迅疾的年代,一个老人所代表的文化只在文化的过去。  

(6)、临终前他在病床上也是叨唠这句:“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这一句被印在他的诗歌集《云雀叫了一整天》的封面上,可见他对它的喜爱。

(7)、北京一降落,上海一降落。飞临上海已近夜里十一点。引擎关闭了,飞机缓缓缓缓低下去,倾斜,转弯,平正了,又倾斜……“真慢啊。”先生说:“苍蝇一停就停下来,看飞机降落,苍蝇真要笑煞:这样娘娘腔。”

(8)、九月五日,一周前,海运公司大货车运走了先生归国物件的大小粗细,屋里空荡荡,我与先生坐在厨房灯下抽烟说话,外面也在下小雨。

(9)、平心而论,本人不憚犯忌而高调介绍先生在先,读者的反感,原在情理之中。惟朱兄出面,颇令我惊宠:万想不到他竟肯亲自捧场,诚哉难得。 

(10)、也许你要问:为什么艺术家一定要有所牺牲呢?我可以彻底地说: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

(11)、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画《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里。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说: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12)、有几次,他的目光毫无指望:“回去……送我回家。”但神色不再急切执拗,甚至不很认真,又说起别的胡话。上一回入院,春阳说他吵着回家时仍然清醒,仍有难以违抗的意志。我们从来听从他,此刻我只能看着医师的嘴,怀抱可疑的希望。他们先后沉吟着,熟练而公正地陈述我所不懂的术语。

(13)、待打开“孙家花园”大门进去,眼前一片残垣断壁,墙体坍塌,唯梁架尚在,有一进的墙壁上尚留文革时的标语。来客不停且不同角度拍照,我跟随在侧,于是,闲聊天。问我:知道木心吗?我很实诚回答:不甚了解,但是,他的生日是2月14日。来客突然变了态度,不再是之前非常的客套和隔膜,变了语气对我说:你居然知道他生日?太好了,我要回去跟他讲,有人记得他的生日啊!从这一刻开始,来客与我说话多了起来,他和我讲了木心,讲是王安忆找到他的。于是,我又告诉他:王安忆获茅盾文学奖后游览乌镇恰是我接待的,当时下雨,我还把我自己的一把雨伞借给她用。于是,我们说话又多了题目。

(14)、今天,上午,先生又开始与我絮絮说话,是昔年对谈时的熟悉目光,忽然,“你是谁?”我永难忘记那一瞬。

(15)、“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换作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我雇人挑了书、电唱机、画画工具,走上莫干山。那时上山没有公车的。

(16)、展览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一楼

(17)、木心说:“反抗不是直接的反抗,是人从根本上,你要我毁灭,我不!”

(18)、一个酒鬼哼着莫扎特踉跄而过,我觉得自己蠢极了。

(19)、“喔哟……这次是祸闯得大来!”他现出我好久没见的老男人的憨笑:“原来弄成这样子……难为情!难为情!……你坐,你坐。”

(20)、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5、木心先生的故事

(1)、一上来听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你会淹死。一开始听《圣母颂》、《军队进行曲》,很好。我小时候听这些,后来到杭州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居然完全不懂。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