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孝的故事100字至200字(文案63句)
关于孝的故事100字
1、有关孝亲敬老的故事100字
(1)、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2)、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3)、当然了,里面也有很多光明的正面的故事,也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比如后汉陆绩的“怀橘遗亲”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好吃的要想着父母;后汉江革的“行佣奉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也要好好奉养父母等等!
(4)、于维明无奈地摇了摇头,对老伴说:“随它去吧。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从未见过如此重情重义的小驴啊。”
(5)、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6)、 于维明以为毛毛在同自己撒娇,就没有理会。毛毛急了,张口咬住他的衣角,使劲朝前拖。他意识到,毛毛肯定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于维明丢下毛毛,快步走进了附近的驴群里,只见两只小驴正欢欢喜喜地跪乳,而驴群中独独不见桑桑,他猜想毛毛八成是为此而着急。 桑桑去了哪里?于维明的心里打起了鼓。这时,毛毛嘶鸣起来,撒开四蹄,向前狂奔。因年龄尚小,它步伐不稳,一路踉踉跄跄的。 于维明追上前去,很快就到了1000米开外的那片红柳丛,看见了躺在地上的桑桑。多年的放牧经验告诉他:产后体虚的桑桑,误食了有毒的食物,一下子病倒了,并且病得不轻。 见桑桑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样子,毛毛伤心极了,伸出两条前腿,突然跪在于维明的面前,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他。于维明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扶起毛毛,说:“可怜的小家伙,我一定会尽力救治你的妈妈的。”说着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兽药,用手掰开了桑桑紧闭的嘴巴,把一粒粒兽药灌了进去。
(7)、(晋) 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8)、于维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随后,他又想出了一个点子:也许把羊群、驴群都赶来,就能让毛毛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它就会离开这里。于是,他和老伴把所有羊儿、驴儿都赶了过来,还特意把两头驴妈妈赶到毛毛的身边,让它们像桑桑一样舔它、哄它。然而,毛毛对此并不领情,只是围着妈妈僵硬的尸体不停地转啊、舔啊……
(9)、记得有一次,妈妈干完家务坐在床上,我过去找东西时,发现妈妈脸色苍白,嘴唇发灰,活象一位死者。当我问妈妈怎么了时,平日她说话时,好像要震破楼房,但这时说话像蚂蚁说话,我听不见。我想她一定是生病了,正当我摸妈妈的头时,大吃一惊,因为妈妈的头如正午时探汤一样。我问妈妈:“您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我给你测量体温呀?”
(10)、20元的小蛋糕,并不是价值不菲的高档礼品,但在妈妈眼里却弥足珍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不在于价值与数量,千里送鹅毛,礼物看似轻贱,一文不值,但从千里之外而来,重的是情深义重。当礼物的动机变了,钻石也不如那根鹅毛珍贵。真正的爱是心底的一泓清泉,它深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它很普通,很寻常。只要有一颗孝顺的心,每天都是母亲节。
(11)、 积极响应的就包括常年在新疆经商的洪继华。今年春节,11年没有返乡过年的他回到家乡,亲身参与到走访慰问高龄老人的活动中。见到许久不曾碰面的家乡人,目睹了家乡因宅基地改革带来的改变,他感慨道,“能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们的荣幸,只有家乡建设得好,老家人过得好,我们在外的才倍感自豪。”
(12)、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3)、 距敦煌绿洲100多公里、玉门关20多公里的大漠古道,是前往罗布泊探险的必经之路。2001年5月底,古道旁竖起了一座不同寻常的坟墓,墓里埋葬着一对生死相依的驴母子,它们生前曾演绎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墓前一块高大的黑色大理石石碑上,刻着三个遒劲的大字:驴子孝。 今年64岁的于维明家住敦煌市郊七里镇,两儿一女长大后不在他的身边。他和老伴一辈子以放牧为生。1998年春节后,他与老伴一起搬到30公里开外的疏勒河古河道附近扎营放牧。经几年辛劳,他有了86只羊儿、32头驴子,还有一间遮风避雨的土屋和几大间驴羊圈。2001年4月9日中午,于维明看着羊儿和驴儿悠闲地晒太阳、啃青草,就找了一片阴凉坐下来,心满意足地打起了盹儿。 就在这时,一头名叫毛毛的幼驴气喘吁吁地来到了他的身边,它伸出可爱的小脑袋,直朝他身上拱。驴群里有3只欢快的驴宝宝,浑身如绸缎般光滑。它们刚出生3个月,是“同父异母”兄弟。于维明特别喜欢这3只驴宝宝,分别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最大的那只叫毛毛,它的妈妈叫桑桑。
(14)、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15)、妈妈话音刚落,我便走出房间,走到茶几前把热气腾腾的水倒入妈妈的杯子里,并小心翼翼地送到妈妈跟前,准备给她喝,对她说:“小时候您不是常对我说发烧时要多喝水才能退烧吗,现在你就多喝些水吧。”
(16)、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17)、周剡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18)、23刻木事亲 丁兰,东汉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9)、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远古时期的帝王,也是身为五帝之在历史上我们称他为虞舜。
(20)、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关于孝的故事100字至200字
(1)、在打听到更多关于毛毛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的感人故事后,乐荣华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觉得,毛毛与桑桑之间的这份别样亲情可以给好多人作镜子。他考虑着要为这对驴母子做点什么。在于维明的帮助下,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专门去敦煌找到一家石碑店,订做了一块黑色大理石石碑。他借来了铁凿、铁锤等工具,亲自在石碑上刻下了“驴子孝”三个大字,还亲笔写下了墓志铭。
(2)、医曰:“欲知瘥(chái,病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sāng,磕头礼拜)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3)、《驴子孝》靠什么打动众人?它的背后是一段怎样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可每次一提起心中还是会隐隐地痛……
(4)、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5)、从幼儿园起,每个母亲节,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张贺卡;有时是陶泥挂件;有时是折纸作品。记忆最犹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妈妈的生日和母亲节离得很近,就相差一两天,一个念头从心底油然而生:送妈妈一个蛋糕,在她生日那天,提前过一个母亲节!
(6)、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7)、18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山水
(8)、桑桑的泪水快要被舔干了,也没能站起来。驴是连睡觉都站着的动物,长时间躺倒不起,说明它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毛毛从中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舔干了妈妈的泪水后,它开始流起泪来。
(9)、15尝粪忧心 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父亲,并守制三年
(10)、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11)、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12)、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和他的继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设下阴谋陷阱想要害死他。他们叫舜去修补坏了的谷仓仓顶时候,便在谷仓的下面放火想要将舜烧死在谷仓上面,舜察觉到火热的之时便赶紧从谷仓跳下,这才逃脱一死。
(13)、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4)、第六天,毛毛快迈不动步了。它站在妈妈的尸体旁,不时地低下头,伸出舌头,无力地轻舔几下。
(15)、除了学习,邱炳强还是该校中国青少年毽球推广中心的代课老师,上好文化课、坚持毽球训练、表演赚钱、照顾母亲,邱炳强事事安排妥当,2012年7月,他顺利被武汉体育学院单招录取。
(16)、其实,孝敬父母很简单。只要在父母下班回到家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在父母工作劳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哪怕只是对父母嘘寒问暖,讲讲学习的近况,都能体现出孝敬父母,都能够让父母心满意足。
(17)、桑桑去了哪里?于维明的心里打起了鼓。这时,毛毛嘶鸣起来,撒开四蹄,向前狂奔。因年龄尚小,它步伐不稳,一路踉踉跄跄的。
(18)、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一直在宣传的品格。
(19)、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20)、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3、尽孝故事100字
(1)、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有耐心听父母唠叨。 理解父亲的沉默。
(3)、在乘车时,不是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标语;请为老人让座。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原因在于人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已经薄弱,没有这个意识了。
(4)、历届中国感动人物山西女孩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她孝顺母亲的事迹不仅感动中国,也感动天下人的心。当养父走后,在她八岁的时候养母又生病瘫痪在床,伺候照料养母的重任就压在她稚嫩的身上。
(5)、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6)、一年之后,恩格斯的母亲身体逐渐康复,恩格斯才写信给母亲说:“如果不是因为您,我很难决定走这一步。亲爱的妈妈,为了你,我克制住了这一切以及许多其他事情。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丝毫不能使我让你在晚年因家庭遗产纠纷而黯伤。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
(7)、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8)、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9)、(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10)、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11)、于维明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扶起毛毛,说:“可怜的小家伙,我一定会尽力救治你的妈妈的。”说着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兽药,用手掰开了桑桑紧闭的嘴巴,把一粒粒兽药灌了进去。
(12)、家里的两位老人都瘫倒了,我们子女的责任更重了,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婆婆连吞咽都很困难,我们就想着法子煮有营养又好下咽的食物给她吃,一勺一勺寄托着每个子女的一片孝心。一次,大伯哥要出差一个月,他提前把一个月要值的班都值掉才放心去出差。三姑姐是医院的护士长,她主动负担起所有的护理工作,还教会我们兄弟姐妹如何给病人换药、翻身、打针。在她的培训下,我们都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方法,公公婆婆在大家的细心照顾下,虽然在床上瘫了十几年但干干净净没有褥疮。
(13)、准备停当,褚氏就趁丈夫回房的光景,把头吊进了绳索。谁知宋河正要回房,又想起家庙要打扫,就转了出去。等他打扫好家庙回房,褚氏已遍体冰凉,无一丝气息。
(14)、有空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讲故事或讲故事给他们听。
(15)、12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14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16)、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7)、也因为刘恒这种高尚的品德,国家在他的治理之下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将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8)、(吴)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19)、初步学会和父母沟通,懂得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批评。
(20)、(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4、关于孝心的故事100字
(1)、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2)、而她的养母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准备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小佩杰发现了,哭唤着把妈妈从死亡的阴影中拉回,使妈妈放弃自杀念头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与女儿相依为命。
(3)、鲁迅先生对这种虚伪的孝道曾经给予无情的批判和揭露,他说这类故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甚至回忆起小时候读郭巨的时候怕自己父亲会把自己埋了,看来是留下了童年的阴影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