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屈原的佳作名句(文案135句)
屈原名句及赏析
1、屈原经典名句解析
(1)、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2)、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3)、《涉江》是屈原在顷襄王时遭谗逐放江南时所作,这是一篇屈原的南行记,也是《九章》中最精美的篇章。
(4)、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楚辞·渔父》
(5)、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6)、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7)、端午节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挂艾草、吃龙舟饭、吃粽子、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8)、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
(9)、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
(10)、译文:沧浪的水如果是清的,可以用来洗我帽缨;沧浪之水如果是浑浊的,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11)、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久些。
(12)、译文: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13)、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14)、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15)、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16)、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17)、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18)、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屈原《九歌》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解读)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2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屈原
2、屈原的佳作名句
(1)、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世道浑浊不清,把蝉翼当成重物,千钧当作轻的。黄钟被砸烂并被弃置一边,却把泥做的锅敲得很响。有才德的人名声不显,谄媚阿谀的小人却居高位。
(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6)、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的.简单名句篇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7)、悲伤莫过于生而别离,快乐莫过于新相交知己。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10)、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屈原《楚辞》
(11)、(屈原《离骚》) (解读)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2)、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志向)之所惩(受创而改变)?”表现其忠贞不渝。
(15)、“日月忽(迅速)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更替。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6)、归来兮!不可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17)、10云团忽聚忽散兮,翻滚变幻色彩。乌云翻滚,暴雨将至。
(1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19)、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20)、意思是: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3、屈原 名句
(1)、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3)、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归来兮!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6)、我和天地一样长寿,与太阳和月亮一齐放出光芒。屈原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他坚信自己的品德和治国理想是正道,内心坚守而忍不住赞美它。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9)、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1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九章 涉江》) (解读)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11)、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2)、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心远地自偏”,身的距离并不是心的距离。屈原身处虽远,但品德端正、心系国家,始终未变。
(13)、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1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5)、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16)、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1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18)、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19)、“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其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20)、在亲子朗读中,爸爸或者妈妈读书给孩子听的声音,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光,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增加温度和厚度。不仅如此,亲子朗读还可以培养孩子独自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表述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情操,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爱好和习惯。此外,亲子朗读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使他们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
4、屈原名句精选带解析
(1)、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2)、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6)、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
(7)、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人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里,心想着,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还有的人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迷醉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8)、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9)、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11)、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远游》
(12)、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来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屈原《楚辞》
(1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16)、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17)、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1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19)、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军,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了汨罗江畔,抱石自沉,把一颗爱国之心永远地,留在了南楚大地。当时他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20)、心里抱怨公子(还不来赴约),我因此而忘了要回去,可能是您思念我却没有空闲。此句将女子的心思描摹得细腻真切,深一层意思是屈原借山鬼以自比,以失约的情人来比喻楚王,哀叹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5、《屈原》名句
(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解读)(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2)、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跟班。夜深后突然刮起大风。
(3)、(可参考原文第1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是否应该译为:路狭窄险阻多兮,人先过车后行。)
(4)、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5)、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屈原著名的诗作《离骚》。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8)、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10)、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11)、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12)、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屈原《九歌》
(13)、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1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15)、(古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当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外国文学)考研《通关秘籍》(文学理论)考研《通关秘籍》(古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语言学纲要)考研《通关秘籍》(比较文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通关秘籍》(西方文论史)考研《通关秘籍》(民间文学)考研《通关秘籍》
(16)、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
(17)、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贾谊《楚辞》
(18)、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卜居》
(1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0)、因其懂礼貌、讲文明,表现突出,被评为2018年度“礼仪之星”;在英语口语竞赛、语文学科素养等多项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运动赛场上和颁奖台上也有她飒爽的英姿。
(1)、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解读)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4)、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5)、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6)、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9)、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10)、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1)、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12)、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14)、“思公子兮未敢言”写得颇为微妙:女主人公的怀思,本有千言万语埋藏心头,但要启齿倾吐,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所谓“未敢”,不是不敢,实在是难于为言呢。令人伤心的是,无论女主人公走到哪里,见到的依然只是浩渺烟波、“潺湲”流水,何尝有湘夫人的倩影!
(15)、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16)、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的诗《楚辞》
(1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18)、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的.简单名句篇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19)、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0)、意思是说: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
(1)、《离骚》里说:“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悟。”
(2)、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3)、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4)、因为楚怀王昏庸贪婪,对外则亲齐亲秦摇摆不定,对内则宠任奸佞,听信谗言。屈原虽系贵族,并非近亲;虽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没得到长久的重用。
(5)、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6)、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7)、《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9)、屈原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但他遭到了陷害,在长期的流放迫害中,屈原没有屈服。他拿起笔,将满腔的悲愤写进了《离骚》:
(10)、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解读)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11)、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12)、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1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14)、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15)、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