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戒的名言警句(文案95句)

时间2024-01-25发布admin

戒言古语名句

1、古代警言名句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4)、译文: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5)、有无妇科病,一眼就知道,你也快来测一下吧!

(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9)、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1)、(背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3)、刚正不阿,如墨线过木曲也正;清正廉洁,似明矾入水浊亦清。

(14)、       自解: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6)、“一念开明”即思想上有真诚、善良的念头;“反身而诚”是说,反躬自问,自己是真诚踏实的人。

(17)、(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尔不凡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18)、切勿出言不逊,一旦骄傲的言辞冲口而出,就不易把它们追回。

(19)、       自解: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戒的名言警句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慎友。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当你觉悟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然可以彻底戒掉,所谓水到渠成!

(5)、很多事成也是嘴,败也是嘴。平时一定要把好门,不想说话了可以适当的沉默、不吭声、忙自己的、说自己有事情/工作要忙、各种敷衍的理由、暴走等都可以,以回复自己不喜欢的人、爱管闲事、瞎操心的人,这不是不礼貌,这只是适时的保护好自己而已,这也是正当防卫的一种,因此不要有负罪感。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7)、有两种伤人的方式,一种是立竿见影的伤害,比如打你;还有一种就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伤人方式,比如手淫、熬夜久坐、抽烟都属于这类。

(8)、(解读) 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1)、       自解:动口不如动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亲自去办。

(1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13)、       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14)、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15)、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6)、·小心谨慎,不但可以防备别人侵犯自己,也可自防任性的放纵和腐败。 ——巴克

(17)、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荀子·非十二子》

(18)、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9)、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20)、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戒言古语名句大全

(1)、多言不可与谋,多动不可与久处。——明·薛宣《读书录》

(2)、(背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情景。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6)、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五十六章》

(8)、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9)、(解读)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10)、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2)、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13)、       自解: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4)、       自解: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5)、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16)、      0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17)、(解读) 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8)、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19)、       自解:如果嘴严了,一切都会保险的。

(20)、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4、古代警句格言

(1)、       自解: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庄辛谓楚襄王》

(4)、“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你知道为什么吗?

(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6)、(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7)、       自解: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9)、       自解: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0)、      自解: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12)、夫妻致命风水,很多人都不知道,赶紧戒了吧!

(13)、       自解: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能够太亲。

(14)、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15)、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18)、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19)、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20)、(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5、戒言古语名句摘抄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解读)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3)、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4)、        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5)、       自解: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6)、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9)、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2)、相见两无言,愁恨又还千叠,在懵腾双睫。——《好事近·相见两无言》宋 李之仪 译文:相见又没有话可以说,惆怅满满,眨着眼睛不知所措。

(13)、(解读)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14)、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

(15)、慎欲。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气节,从而享有堂堂正正和幸福快乐的人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