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道德经原文全文pdf下载(文案119句)

时间2024-01-30发布admin

道德经原文全文

1、道德经原文全文朗读

(1)、(对应通行本第十五章)注:古时善修道的人,定不弱于玄妙通达,深邃的难描述,勉强形容为:谨慎(怕恶造因)如冬天踏着薄冰(过河)一样;畏惧(恶果成熟)不让邪魔有机可乘;尊重规律(顺从因果)知身为过客。(顺道而行)就像冰雪消融于水,就像本源一样淳朴,就像浊水一样(无分别心,融而为一)。谁又能够将浑浊的世间烦恼静定,(他)将智慧澄明;谁又能安于无住,为而无为,动而未动,(他)将生而无生。得此道的人没有办法言说。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3)、(翻译):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虚,恐怕要裂开了;大地若不安稳,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显灵,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干枯了;万物若不生长,恐怕要灭绝了;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恐怕要跌倒了。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家、寡人、不善。这不正是以贱为本体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恰恰没有荣誉。所以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坚硬如顽石。  

(4)、枉则直(大的弯曲则象是一条直线), 洼则盈(身置低洼处才会获得盈满), 敝则新(鄙弃旧观念才能推陈出新), 少则得(爱好越少越容易获得感悟), 多则惑(爱好越多反而会感到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所以圣人悟道会专一致志), 为天下式(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榜样)。 不自见故明(不自持己见反能明白事理); 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显);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负蛮干反能获得成功); 不自矜故长(不自认圣贤反能成为首领)。 夫唯不争(正因为你与世无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与你相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古人所言“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怎么会是虚言呢)? 诚全而归之(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 

(5)、(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6)、(解释) 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应诺与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怕的,就不能怕。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还没有个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疲倦啊,象是无家可归!

(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8)、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0)、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

(13)、(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5)、《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惜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7)、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对应通行本六十四章)注:有所为、则所为必败,有所执、则所执必失(一切皆不可得)。因此圣人善行而不执着,无得故无失。(圣人)面对事物时,不忘初心,始终如不会失败的。圣人不为众生欲牵引,心不滞与外物,行不言之教,从众人过错中吸取教训并替其分担。因此圣人能教化万物如万物自然如是,而实无所为。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道德经原文全文pdf下载

(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那样,不能经常搅动它。按照道理来治理天下,那些鬼就会失去灵验。不只是鬼失去了灵验,神也不会再去伤害民众,圣人也不会伤害民众。鬼神都不去伤害民众,民众则会受益于他们的恩泽。

(3)、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做起。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4)、谷神不死(掌握采集大道能量的方法就可以长寿),

(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善言无瑕谪(善于言谈不会留下话柄),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算术不用筹码工具), 善闭无关楗则不可开(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 善结无绳约则不可解(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制约也无法解脱)。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常善救人(常常善于拯救世人), 故无弃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 常善救物(常常善于拯救万物), 故无弃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 是谓袭明(这是传承大道之明)。 故善人者(所以善于拯救世人的人), 不善人之师(是不善于此道者的老师); 不善人者(不善于此道者的人), 善人之资(是善于此道者的资源)。 不贵其师(不尊重这样的老师), 不爱其资(不爱惜这样的资源), 虽智大迷(虽有智慧却身在迷中)。 是谓要妙(这是善人之道的要妙)。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9)、《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10)、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2)、《老子》提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政治理想,不免失之消极,但其思想中确也包含了深刻的智慧。它曾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与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起着互补的作用。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5)、是谓玄牝(就好比掌握了复制生命的方法)。 玄牝之门(复制生命的不二法门), 是谓天地根(是与天地同寿的根本)。 绵绵若存(绵绵不断的生命形式就是这样存在的), 用之不勤(大道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1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0)、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义词。

3、道德经原文全文及译文豆瓣

(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2)、善于建树的没有力量能动摇其意志,,善于保持的没有力量能改变其信念,子孙凭借这种意识,可以使对祖先的祭祀永不断绝。用这种意识来修养自身,个人品行就会变得纯真;用这种意识治理家庭,美德就会感化全家;用这种意识来管理乡里,美德就会推及乡里;用这种意识来整顿国家,美德就会遍及全国;用这种意识来治理天下,美德就会普及天下。所以要通过掌握自己的行业来了解他人的内心,通过认清自家的处境来了解别人家的冷暖,通过观察所处的乡里了解其他乡里,通过观察自己的国情了解他国,通过观察今日之天下了解过去和未来的天下。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原则并以此来观察天下的事情呢?就凭借这样的原则。

(3)、《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5)、《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

(7)、物壮则老(事物发展到壮盛则是衰老的开始),

(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10)、(翻译):翘著脚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从道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累赘的事,只会让人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  

(11)、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 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 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 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 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 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 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导), 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 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12)、真是宇宙的根基,善是万物的能量,美是未来的生命,所以,真理是根基,善良是道路,美德是未来。

(13)、无之以为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

(1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6)、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17)、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愉。

(18)、总之,所以老子要写《道德经》,其实就是老子对中国文化源头六经中的《周易》用《道德经》作了一个很完整的解释!也完全合符老子从“道”的思想本意。这是老子对中国文化一个伟大的贡献!《道德经》值得传承发扬光大!

(19)、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20)、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4、道德经原文全文阅读

(1)、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2)、(翻译):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毫无离隙呢?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第十一章)  

(3)、当其无有器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器皿才能容纳)。

(4)、(翻译):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信实的人,以信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孩看待。  (第五十章)  

(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6)、复归于婴儿(这样就能回复婴儿般的纯真自然)。

(7)、《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8)、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9)、《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10)、《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12)、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3)、《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翻译):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15)、安平泰(是因为她具备了安详、平和、舒泰的条件)。

(16)、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德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17)、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18)、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19)、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20)、三十辐同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shān)埴(zhí)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道德经原文全文拼音版

(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3)、(翻译):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轻浮就会失根,骄躁就会失控。

(4)、余食赘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七章)注:道本来就无所得,觉悟的人如果能坚守道,则万事万物能自化。事物幻化而欲迷失本心,将观其本质归于本真。晓得心本具足,知足则乱求之心歇以静,如幻万物自然安定。

(7)、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8)、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以清将恐裂,谓地毋以宁将恐发,谓神毋以灵将恐歇,谓谷毋以盈将恐竭,谓侯王毋以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11)、《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懵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2)、(翻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13)、(解释)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5)、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弗厌。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翻译):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著,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贵的啊!  

(17)、(解释)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18)、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总计多少个?《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7个,其中出自原文的43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

(19)、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

(20)、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朴散为器,圣人用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2)、强为之名曰“大”(勉强为它起了一个名叫“大”)。

(3)、有生于无(而有形的运动开始于无形的积蓄)。

(4)、(解释)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7)、《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8)、大曰逝(它可以说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和未来),

(9)、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jiàn)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眇(miǎo)要。

(10)、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

(11)、融和就是常,知道融和就叫明智。(消融差别)利益慧命是真吉祥(执着于寿命、分别取相是假吉祥);(心和柔软、广大无住是真强大,)心若使气、着形着相是假刚强;事物发展到假刚强、假壮大则难以进取,背道而亡。

(12)、故贵以身为天下(所以重视自身为天下的人),

(13)、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4)、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15)、《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恒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恒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16)、不出大门,也可了解天下的大事;不望窗外,也可明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只知赶路,走的越远,知道是事理却会越少。因此,圣人不去远行,也能知识渊博;不去观察,也能有所明白;不去亲自动手,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7)、天的运行规律不是很像张弓拉弦吗?高了就压低一点,低了就抬高一点;紧了就松一点,力不够就再补上一点。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去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剥夺不足的去供奉给有余的。谁能够把富余的东西奉献给天下人?只有懂得道的人才会去这样做。因此圣人帮助了万物而不凭仗它们,居功而不自傲,并且他也不愿张扬自己的美德和才能。

(18)、(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五章)注:德行深厚的人,像刚出生的婴儿,毒虫毒蛇不蜇它,猛禽凶兽也不搏击它。紧固柔弱而拳头紧握,不知男女交合小阴茎自动勃起,是生机和精气充沛,整天哭嚎也不沙哑,是元气柔和之至的缘故。

(19)、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