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文案127句)

时间2023-05-25发布admin

老子的名言

1、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6)、《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1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老子向我们阐述了细微积累、认真踏实的重要性,只有踏实付出、积极行动才能把事情做好。

(19)、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20)、(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2、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1)、《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的励志名言经典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2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老子最经典的六句名言

(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9)、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1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9)、堵住欲望的出口,隐藏锐利的锋芒,消解纷扰的争论,和光同尘,大隐隐于市,有点“深入人民群众内部”的意思,这样才能做成大事。反之,高高在上,只在乎自己的欲望,过于锋芒毕露是很容易遇到挫折的,这是玄而又玄的道理。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老子的名言名句及出处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诉人们,凡事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应用于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回复平和。

(4)、《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1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3)、由此可见,孔子拜见老子,在孔子心中老子是不受世间任何事物羁绊的君子,像龙一样的君子。

(1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5、老子名言100句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2)、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10)、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7)、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9)、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的名言警句篇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1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1)、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8)、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0)、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1)、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2)、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