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曾国藩最经典名言十句(文案118句)

时间暂无发布admin

王阳明心学20句

1、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1)、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3)、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4)、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5)、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6)、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7)、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8)、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9)、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10)、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11)、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12)、佛洛依德认为,人类绝大多数的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的目标所能制约,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命于潜意识的追求,潜意识是我们观察不到的非理性意识动机,受生物本能的驱动力,和幼儿时期性心理事件的控制。

(13)、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14)、结论就是:王阳明这个人是儒释道兼修,以道家功法为修行要义,用儒家的方式说禅宗的心学大师。

(15)、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6)、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17)、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8)、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19)、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20)、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2、曾国藩最经典名言十句

(1)、粱启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2)、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

(3)、关于怎么认识理,朱熹说;去格物,格物穷理。王阳明受朱熹的启发,开始了格物之旅,开始去格竹子,格了好几天没有各出理来,反而病倒了,留下了一个典故;亭前格竹。

(4)、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5)、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6)、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7)、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8)、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9)、〔明〕冯梦龙*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10)、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11)、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12)、“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13)、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

(14)、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15)、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16)、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

(17)、《文汇报》1911:“从晓庄师范到山海工学团,陶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是‘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力求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驾驭知识的能力。”。关于专心的诗句有什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8)、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9)、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20)、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王阳明知行合一四句话

(1)、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3)、译:如果白天做事情时觉得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懒得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4)、大意: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5)、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6)、 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8)、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9)、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0)、〔战国〕荀况*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韩非*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1)、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2)、关于龙场悟道,当时王阳明读的只要是《周易》,练的是道家的“真空炼形法”,思考的是儒家的“圣人之道”,而他的语言表述借用了禅宗。

(13)、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14)、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15)、“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6)、王阳明所提出的“持志如心痛”的观点,比喻的手法用得非常形象,意思是说心怀着一个志向,一日未曾实现,一日便会感觉到它刺得人心头发痛。以心痛为喻,这是一种何其强烈的紧迫感,也正因这种紧迫感,王阳明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行动中去。

(17)、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18)、王阳明生自与书香世家,也是早早的就进去了学堂。一天一个晃头晃脑不知所以背诵的孩童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问了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是他以后要走的路。这也为他以后的圣贤之道奠定了基础。

(19)、大意: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20)、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4、王阳明经典名句

(1)、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2)、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4)、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5)、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6)、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8)、大意: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9)、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0)、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

(11)、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12)、大意:唯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

(13)、大意:人只要喜好善行如同喜爱美色,憎恶恶行如同讨厌恶臭,他就是圣人了。

(1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关于教与学的诗句有哪些*志当存高远。

(15)、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16)、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17)、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18)、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9)、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20)、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5、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2)、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

(3)、〔唐〕白居易*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4)、你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不了对方,他们还会不断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看来王阳明也是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闭嘴吧。

(5)、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6)、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7)、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8)、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20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真切智慧。

(9)、大意: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0)、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11)、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12)、译:人必须经历各种事情的考验、锻炼,才能够立足社会,才能够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理。

(13)、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14)、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5)、佛洛依德认为,人和世界上的事物一样,都是处于矛盾的状态里。生与死的力量从相反的方向同时作用于人类。人的肌体之中同时具有生与死两种本能。人是本能的奴隶,人生的目标就是死亡,人生不过是朝向死亡过程中一条曲折的路而已。

(16)、在贵州龙场的,他住了一年多。当时的龙场,是一个位于“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的地方,阳明和他的仆人一度只能在山洞中栖身。这让他本来就不算健壮的身体,遭受寒冷、潮湿的侵袭,无疑更加损害他的健康。当时他正值壮年还好说,年纪一大这种损害就会显现出来。

(17)、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

(18)、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9)、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20)、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1)、大意:人应当知学。求学讲论无非是涵养德行。不求学讲论,只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够真切。

(2)、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3)、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4)、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

(5)、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

(6)、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7)、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8)、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9)、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10)、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

(11)、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12)、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阿拉伯谚语)

(15)、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16)、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7)、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18)、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