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文案63句)

时间2023-07-06发布admin

范仲淹最著名的十首诗

1、欧阳修最著名的十首诗

(1)、范仲淹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他的词意境阔大,气势磅礴,音调豪迈。但他的词作中也不乏柔婉绮丽的抒情佳作,例如这首抒写秋夜离人相思的《御街行》,全词柔词丽句,立意高远,融景入情,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洋溢着词人的缕缕愁思。纵观全词,全词情中有景,景中透情,愁意、愁态、愁容,层层翻出,将词人怀人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反复吟诵,只觉回肠荡气,久久难已,以致许昂霄曾在《词综偶评》中评价为“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

(2)、(简析)望不见故乡的痛苦之情。但诗人却不直说,而是先写“山映斜阳天接水”之景,以苍茫辽远的意境衬托“更在斜阳外”的“无情”芳草更为辽远,从而借“芳草”喻故乡,由芳草的“无情”反衬诗人对故乡的“有情”。

(3)、范仲淹在应天府读了五六年书,成绩优异,便有了一个远大的人生理想。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范仲淹应试前,特到祠堂求签,咨询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暗中祈祷:“如果不能当宰相,希望能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恼火了,掷签于地,慨然长叹:“男子汉大丈夫,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还有什么活头!”这就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名言的来历。

(4)、最有人生况味的哲理——“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译文: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6)、渔家傲·秋思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李清照咏秋名作甚多,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

(9)、别看范仲淹厉害,他的诗词带有一些杜甫的风格,但是又别具一格,范仲淹的诗词是务实派的,始终是关心底层老百姓的,写诗写词都是用自己的心去关怀需要的关怀的人,这样的范仲淹还有什么理由不爱呢?刚好这首《江上渔者》就把范仲淹的这些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读起来感觉自己都在忧国忧民。

(10)、当时诗人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金陵是六朝故都,可在诗人的那个年代,金陵已非曾经的江东繁华之地,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一组共五首咏怀古迹的诗篇。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真是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1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出自宋·范仲淹《渔家傲》。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点评: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结尾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14)、许多人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心情愉悦,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诗的美好意境之中。其实,已经有研究表明,诗词的吟诵特质能让人将内心郁积的闷气发泄出来,抑扬顿挫的诵读也有助增强肺活量,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从而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

(15)、在诗词的发展历程上,流传下来很多的流派,其中豪放派的词有着很大的特点,也有着一些赏析的技巧,以及其特定的规律。豪放派的诗词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气势,这些词在言语的应用上有着很大的讲究。

(16)、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17)、(简析)诗句描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时洞庭湖水天一色、宽阔无垠的景象。前句写蓝天映于湖水之中,使水天一色;后句用夸张修辞手法,极言湖面的开阔广大。两句八字所构拟的广阔气象,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

(1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9)、(简析)跃金,金光闪动。沉璧,指月影像沉入水中的宝玉。诗句描写夜晚月光照在水面波光粼粼、明月映水犹如玉璧沉水一般的美丽景象。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20)、译文: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2、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

(1)、译文: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2)、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一日无事,范仲淹来到江边亭台中饮酒品鱼、观赏风景之时,远远地望见一只在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感慨万千,作诗一首。

(5)、张九龄是唐开元年间的尚书丞相,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三年后被罢相,这首诗就写于诗人被贬荆州长史以后;是诗人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构思巧妙,意境幽静。

(6)、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7)、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果没记错,下面这首是在初中课本里的:

(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人远望,看到一叶扁舟颠簸在风波之中,被风浪卷裹着,时而涌入浪尖,时而跌入谷底,或许这一秒尚在人世,而下一秒就人世两隔。此情此景,诗人禁不住一声叹息:人人都知道鲈鱼味美,又有谁能体会渔者的辛苦呢?

(9)、(简析)诗句描写边塞关城日暮时分的情景:千峰壁立、烽烟直上的远景之下,一轮红日冉冉西下,秋风萧瑟,马鸣萧萧,号角四起,一座边塞孤城的城门徐徐关闭。其所勾勒的边塞晚景,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有声有色,虽然格调有些苍凉,但意象却阔大悲壮,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10)、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词三大家”之这首词作于中秋时节,这年春天,纳兰妻卢氏病故。词的下阕表达了对于昔时情爱的思忆,有对“只影而今”的孤单失落的伤感悲叹,而“总茫茫、不关离别”一语又顿使全篇升华。

(11)、秦观(1049—1100),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北宋文学家、词人。

(12)、最昂扬的志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3)、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14)、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5)、晏殊(991-1055),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被后世称为宰相词人。

(16)、这首词只能说范仲淹开创边塞词豪放之风。它抒发的是苍凉悲壮的感情,意境开阔,具有明显的豪放风格。这样的风格对后来的苏轼和辛弃疾都有明显影响。

(17)、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都是来饮酒品鱼、寻欢作乐的人们,因为此时“正是鲈鱼欲上时”。

(18)、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9)、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0)、你看那江上起伏的波浪中,打鱼人和渔船正随着惊涛骇浪飘摇颠簸,忽隐忽现,如此艰辛,如此危险,与死神共舞。

3、范成大最有名的十首诗

(1)、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2)、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而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词却以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壮丽秋色和高远境界,来反衬征人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和怀念家园的深情。笔力沉郁雄健,愁思低回宛转,展现了范仲淹诗词柔媚的一面。难怪有人颇为诧异地说:没想到镇边将帅也能够写出如此消魂之语来。

(3)、翻译:潇洒的桐庐郡,打开门窗立刻就面露喜色;辛劳一生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能够每天面对绵绵青山。桐庐郡本来就是一处多山的丘陵地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智者乐山,平民百姓又何尝不乐山呢?

(4)、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6)、《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7)、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8)、再看词作《苏幕遮·怀旧》,里面很著名的两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读完自己都要潸然泪下,几字几句仿佛有了千斤重量,所以范仲淹诗词的魅力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是真大师也。

(9)、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0)、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11)、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待了写词的过程,词人与胞弟苏辙已经七年没见了,正值中秋佳节,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着一轮明月,怎能不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旷世佳作。难得的是,词人还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13)、秋天里万物的成熟,大地上到处充满了收获的气息,

(14)、这首词是范仲淹跟欧阳修诉衷肠。虽然遭受了打击,但是范仲淹在贬谪之地却没有一直惆怅,而是关心民生疾苦,为百姓做实事。

(15)、这首诗歌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16)、翻译:潇洒桐庐郡,春季来临,漫山遍野多半是茶树,新雷轻发仿佛做了好事,惊起沉睡一冬的茶树在春雨来临前抽出新芽。好山必定有好茶,桐庐郡各县均产优质春茶,桐庐县更是主要产茶区。

(1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8)、萧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19)、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在月色来临时望着天边的月色,我们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4、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1)、范仲淹,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当时诗人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金陵是六朝故都,可在诗人的那个年代,金陵已非曾经的江东繁华之地,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一组共五首咏怀古迹的诗篇。除了这首,还有我们熟悉的名篇《金陵五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略大宋。两年不到,宋朝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元昊气势嚣张,扬言要灭了大宋。国难当头,范仲淹立刻忘了那个“桃花源”,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强烈要求上前线。大宋朝廷对这场战争措手不及,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赵祯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危难之际,赵祯匆匆召见了范仲淹,先给他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再荣封一个“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康定元年(1040)秋天,五十二岁、满头白发的范仲淹,紧急挂帅,风尘仆仆地赶往西部战场。秋天的边塞,与繁华似锦、车水马龙的京都宛如两个世界:万物凋零,到处都可见断壁残垣、尸骸废墟、难民流离。范仲淹登高一望,但见斜阳下,寒霜满地,孤城默然矗立,长烟寥寥,连大雁也不想停留,呜咽着向南飞。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深夜失眠,挑灯填了几首《渔家傲》,寄给在京城的欧阳修,开头都是“塞下秋来”,现流传下来的却只有下面这一首: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