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泰戈尔简介及作品花的学校(文案90句)

时间2023-07-10发布admin

泰戈尔简介

1、泰戈尔诗选最美的十首诗

(1)、“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

(2)、与以前的演讲相比,泰戈尔在这次演讲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中国的物质主义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非常婉转地予以讽刺,而且语气里多了一点惆怅、一点无奈、一点欲言又止的伤心。他似乎不再直接指责他在中国所看到的他认为丑恶的东西,虽然他那如炬的目光早就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态度与语气的改变,与他听在耳里的一些不和谐的反对的声音有关:这对抱着满腔热情而来的诗人来说,未免让他感到伤心了(同前)。

(3)、第二篇书评是对《飞鸟集》的理解和个案的分析怀揣其个人独到的思考。走进了泰戈尔的精神世界而有所感悟,同时可以分享给大家,正是达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4)、5月1日下午3点至5点,为了使清华师生更好地理解泰戈尔当晚的演讲,梁启超在清华演讲“中印文化之关系及太氏之介绍”,虽然内容与在北京师大的演讲大致相同,但也许是因为这次是为当晚泰戈尔的演讲造势,所以“梁先生精神奋健,其气概诚令人钦佩,同学听讲后,受益良深”(《太氏介绍》,《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泰戈尔对梁启超的此次演讲非常欣赏,并请他将此次演讲及之前在北京师大的演讲译为英文,自己带回国。

(5)、传略、年谱及著作表、各种照片、乐谱,请谭云山、周达夫撰述和设法搜集。

(6)、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这种生命哲学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7)、诗圣莅临,清华师生“不独争欲观其风采,且以能与彼接谈为快”。因此,经学校协调,并经泰戈尔许可,5月2日、3日两天下午五点至六点,泰戈尔专门接见学生。一天傍晚,泰戈尔在后工字厅接受了十余位同学的采访。泰戈尔背着栏外的荷花池,同学们则环坐席上。同学们首先询问如何解决西方文明“迫成之饥窘问题”,泰戈尔表示,自己因不熟悉中国的具体情况,所以就只能介绍了西方文明与印度的贫富差别的关系。同学们还问了其他问题,如:“他所信仰的上帝究竟是否与耶稣教的上帝有分别?”“人们的生存在世,是不是特幸?”“‘自由’与‘爱’之确凿的界说及其相互的关系”……“太氏温蔼可亲,且善为青年劝导。是以聆其谈话者莫不叹佩。”(《哲人谈话》,《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不知不觉,已是6点半,比约定的时间多了半小时,同学们恐老诗人太辛苦,遂道谢告别而去。

(8)、1924年4月11日,《清华周刊·书报介绍复刊》(10期)还介绍了龙今吾的文章《太戈尔的恋爱观》(原刊于《妇女杂志》,1924年2月1日),并表示“我们望穿眼的太戈尔先生将于四月中来华。此老的作品我们拜读过的很多,然终少见有人拿他的哲学,作分析之研究,”此篇文章综合泰戈尔的诸多作品,概括出泰戈尔的恋爱观。

(9)、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

(10)、领读人讲座过程中的观点和言论不代表主办方立场。

(11)、与人口众多的泰戈尔家庭相比,拉叶乔塔利家庭的地位更低下,姑娘长得也不大漂亮,而且,仅仅读了—年的孟加拉课程,几乎是个文盲。这位最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的毫无浪漫色彩的婚姻,就这样草率地定下来了。就当时的社会习俗传统来说,这样做是不足为奇的;泰戈尔默许这门亲事,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尽管他在文学创作中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和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但他在父亲面前是个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孝子。

(12)、尽管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忍受痛苦,但痛苦并不因此而减轻。在他妻子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对她的爱做出充分的估价并进行偿还,这种遗憾,格外加重了他的痛苦。他们是按传统习俗结合的,不是—个爱情的婚姻。当妻子第—次进入他的生活时,泰戈尔与其说欢迎她,还不如说是容忍了她——这种情况是完全不能排除的。

(13)、永远的遗憾1878年,18岁的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加尔各答,来到了孟买。经兄长介绍,泰戈尔住进—位医生的家里,而医生的女儿安娜,—个与泰戈尔年纪相仿的姑娘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14)、如此你们虽则眷爱地上实体的事物,你们的精神还是无伤的,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来给人间,拿灵魂来给一切的事物。

(15)、人们对他的评价远不仅于此,只有深度了解,才能体会泰戈尔在诗中的思想和美感。

(16)、你明白你自己的心吗?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吗?你们史乘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你们必得知道,如其你们想要自免于最大的侮辱,遭受蔑视,遭受弃却的侮辱。拿出你们的光亮来,加入这伟大的灯会,你们要来参与这世界文化的展览。

(17)、现在我是在中国。我问你们,我也问我自己,你们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东西你们可以从家里拿出来算是你们给这新时期的敬意。你们必得回答这个问题。

(18)、比如在诗歌成就之外,泰戈尔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印度与孟加拉国国歌都由他谱曲作词。而泰戈尔对自己的定义是“年轻的巴乌尔,疯狂的巴乌尔”。

(19)、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和孟加拉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都使用了泰戈尔的诗。威尔弗雷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印度本是一个崇尚宗教的国度,千百年来人们孜致以求努力在宗教的神秘世界之中寻找人生启迪和慰藉。泰戈尔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科学思想与印度传统宗教相融合,潜心汲取印度各种教义中的积极因意,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

2、泰戈尔简介及作品花的学校

(1)、清华与泰戈尔的结缘,始于1917年4月26日、5月31日出版的《清华周刊》(第101111期)开始连载《印度诗人塔果尔传》。虽然在这之前,欧阳仲涛于1916年2月在梁启超等主办的《大中华杂志》发表了《介绍太阿儿》,且文末注明“未完”,但直到该杂志终刊,未见后续。所以,《清华周刊》上这篇文章,应是国内较早最全面介绍泰戈尔生平与思想的传记。文章将泰戈尔一生分三个阶段,即“幼年时期”、“办学时期”、“学说”。文章介绍了泰戈尔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观点:“一言以蔽之,西洋文化为都市文化,东洋文化为森林文化。西洋之格致,仅及于物质形下之格致也,以此征服天然界,不綦难哉。东洋之格致,直将吾心灵扦外物,外物不必皆为有形之物。”文章也指出了泰戈尔以印度文明代表东方文明。但作者认为,最古老的东亚哲学,“莫古于易,今之通儒”。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并不相悖:“咸谓易理与佛经多相通。”文章持论客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的比较,也中肯有据。1918年夏,《清华周刊·第四次临时增刊》(第4期)又发表了宋春舫的《国运与文学》,其中将泰戈尔的作品与“国运”相联系:“对于唤起人民爱国之天良,而慰其琐尾流离之困;对于世界使吾人油然而生民胞物与之心,而祝其有恢复自由之一日也。”他希望中国也出现泰戈尔这样能以文学拯救国运与衰颓之势的作家。

(2)、“当佛陀沉思使人类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的途径时,他已经达到了这种真理:即当人类通过把个别融合于普遍而获得最高的目标时,人类就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由于如此,泰戈尔对佛陀推荐备至,诗作无处不体现着这种从一切处去体会个体和整体的联系。

(3)、4月12日上午9时15分,泰戈尔一行抵达上海。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代表及一些知名人士都到黄浦江码头欢迎泰戈尔。在泰戈尔到来之前,中国的报刊杂志就开始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了,所以中国的文化界对他已经有所了解。当时中国正处在大革命时期,学术界正值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中,因此,对于泰戈尔的来华访问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持欢迎的态度,另一种是持怀疑批评的态度。持欢迎态度的主要是新月派等一大批文学家,如郑振锋、王统照、徐志摩等人,他们大都是泰戈尔的崇拜者和他作品的翻译介绍者;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主要是当时中国的左翼文学家和革命的政治家(典型的代表为鲁迅),在他们看来,泰戈尔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落后保守部分,对于中国的革命青年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泰戈尔本人并不知道这一切。  

(4)、原来他已经喜欢上了安娜,可是却不知道怎样向他表白,而泰戈尔不知道的是这个美丽的女孩儿也早已喜欢上了他,两个人谁都没有捅破这层情愫,就在泰戈尔准备告白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家中的消息,他必须马上返回家中,可是他没有想到这是他们两人的永别。

(5)、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6)、因此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万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7)、你们懂得那个秘密,那事物内在的音节的秘密,不是那科学发明的力的秘密,你们的是表现的秘密。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实,因为只有上帝知道那个秘密。

(8)、3日晚,学生会开全体学生大会欢迎泰戈尔。这次欢迎会原定10日举行,因为泰戈尔原定在清华园驻留23天(4月28日至5月20日),但因泰戈尔“不日离校,恐不克亲受欢迎”,所以才提前至3日(泰戈尔在清华园的实际停留时间为6夜5天)。

(9)、我听得有人说,你们自己也有人说:你们是实利主义的与唯物主义的;你们不让你们的梦翅飞入天空去寻求辽远的天堂或是未来的生命。

(10)、从5月9日开始,泰戈尔按照计划作系列演讲,来听讲的人主要是青年学生,其次是文化界的人士。下面是泰戈尔在清华的演讲,译者为徐志摩。

(11)、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你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动都应得折中于那唯一的标准。

(12)、保持那凡事必求完美的理想。你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动都应得折中于那唯一的标准。

(13)、她是一个十分美丽聪慧的女孩,一直在英国生活,不仅英语十分的优秀,而且对于英国地区的风俗和习惯都有着很好的了解。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一见如故,本来学习的过程是十分顺利的,可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泰戈尔却陷入了忧郁之中。

(14)、时间就这样一路飞驰而过,它不会等我。我一个人呆呆地站着,拼命挥舞着双手却始终什么没有抓住。我多想完完全全地把握一样东西,或者把它永久地珍藏在心底,或者干脆把它抛弃。一分一秒,我的梦想藏在裙子的每一个口袋,时间就这样流失,那些梦想还在那些口袋里。

(15)、第一篇书评对泰戈尔著作《人生的亲证》具有独到的见解,这位同学走进泰戈尔精神思想维度中享受着自我发现,书评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真情实感。人生就是需要亲证的,魏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泰戈尔对我们人生的意义。

(16)、你们也许说“我们要进步”。你们在以往的历史上有的是惊人的“进步”,你们有你们的大发明,其余的民族都得向你们借,从你们抄袭,你们并不曾怠惰过,并不是不向前走,但是你从没有让物质进步,让非必要的事物,阻碍你们的生活。为什么在进步与圆满间有那样的阻隔?假如你们能把你们美化的天赋关联住那阻隔,那就是你们对人道的一桩大服务。

(17)、诗一般的语句,从长髯白发的诗人口中缓缓流淌而出,听者莫不沉浸其中。

(18)、他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9)、“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

(20)、人类的文明是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他的灵魂的纯美的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

3、泰戈尔简介100字

(1)、我听得有人说,你们自己也有人说:你们是实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你们不让你们的梦翅飞入天空去寻求辽远的天堂或是未来的生命。如其这是实在的,我们正应得接受这个事实,更不必申辩,我们正应得认定这是你们特有的天赋,你们正可以从这里面设法你们的贡献。但是我却不能相信你们是纯粹唯物主义的,我不能相信在地面上任何的民族同时可以伟大而物质主义的。我有我的信条,也许你们愿意叫作迷信,我以为凡是亚洲的民族决不会完全受物质主义的支配。在我们天空的蓝穹里,在太阳的金辉中,在星光的广漠里,在季候的新陈代谢里,每季来时都带给我们各样的花蓝,这种种自然的现象都涵有不可理解的消息,使我们体会到生存的内蕴的妙乐,我不能相信你们的灵魂是天生的聋窒。

(2)、泰戈尔的演讲是即兴的,但他的内心就好像有始终畅流不息的泉水,只要有一个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所以他的演讲就像是在把一棵小树苗在听众面前慢慢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样神秘,而听众也就在他变魔术一样的语言的急流中沉醉于这棵大树的绿荫的阴凉,忘记了自己周围喧闹的世界。实际上,他的很多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他不是像一些作家那样在开始创作之前都有很详细的规划,至少要打好腹稿,而是至多抓住一点点灵魂的火花,或心灵里一朵云彩飘过时投下的阴影,他就可以用诗神给他的“灵感”,变幻术般变出一首小诗或一段故事或一出戏剧。 担任他的翻译的徐志摩有一次奇怪地问他:“你这样永远受创作的冲动的驱使究竟是苦还是乐?”听徐志摩这样问,老诗人笑着反问道:“你去问那夜莺,他呕尽他的心血还要唱,他究竟是苦还是乐?你再去问问那深山的瀑布,他终年把他洁白的身体向深谷里摔个粉碎,他究竟是苦还是乐?”(同前)

(3)、当此人群道德濒于颠覆之际,吾人所可希望者,只有曾经在全人类历史过程中产生过两大伟人如佛陀与基督教者之大陆,仍能荷担其护持人类最纯洁善良天性之责任,而与彼科学化之无耻恶性反抗。此种期望,非已于经过数世纪屈辱之历史地平线之中之甘地其人者,而表现其最初一线之光辉乎?然而日本却愤然以否认其自身之伟大可能性,暴其所传承之光荣武士道精神,并使吾人从其卑鄙投机与冒险之行动中,获得一深刻沉痛之觉悟。由于此种投机与冒险,即其显然已得之几许成就,亦必坠于污泥尘涂,而满载以无可逃避之失败重负。

(4)、1940年9月26日,泰戈尔突然病倒,完全失去了知觉。9月29日,诗人被送回加尔各答治疗。1940年9月29日,《中央日报》发表了从孟买传来的电讯:“泰戈尔病重。”10月24日,《中央日报》以“泰戈尔病已脱离险境”为题,报道了七十九岁的泰戈尔病渐痊愈的消息,告慰国民。

(5)、唯物主义的倾向是独占的,所以偏重物的人们往往不让步他们私人独享的利权,攒聚与占有的习惯。你们中国人不是个人主义的。你们社会本身的基础就在你们共有不私有的本性。你们的不是那唯物主义的利己心的产物,不是无限制的争竞的混淆,你们不是不承认人们相互的关系与义务。

(6)、我是倦了,我年纪也大了。我也许再不能会见你们了。这也许是我们最后的一次集会。

(7)、你们懂得那个秘密,那事物内在的音节的秘密,不是那科学发明的力的秘密,你们的是表现的秘密。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实,因为只有上帝知道那个秘密。你们看见在天然的事物里都有那表现的灵异,看园里的花,看天上的星,看地上的草叶子,你不能在试验室里分析那个美,你放不到你的口袋里去。那美的表现是不可捉摸的。你们是多么的幸运!你们有的是那可贵的本能,那是不容易教给人家的,但是你可以准许我们来共同分享你们的幸运。

(8)、因此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万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9)、我们已经出来,我们不更在墙圈里躲着。我们现在应得在全世界的面前辩护我们的价值,不仅在我们容宠的家人前卖弄能耐。我们必得明证我们存在的理由。我们必得从我们各家独有的文明里展览普遍的公认的成分。

(10)、贪心的成绩你们不曾见过吗?上海、天津、纽约、伦敦、加尔各答、新加坡、香港——这类奇丑的鬼怪世界上到处都是,都是巨大的丑怪。只要他们的手一碰着,有生命的就变死,柔润的就变僵,上帝的慈恩变成了魔鬼的播弄。

(11)、我的心伸展到你们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我羡慕你们。我做小孩的时候,那时仿佛是东方不曾露白。宇宙暗森森的,我们不曾充分的明白我们自己已经出世在一个伟大的时期里。

(12)、188O年,诗人回到了祖国,他听到安娜的死讯,内心极度悲伤。泰戈尔后悔极了,他痛恨自己当初没有—点男子汉的勇气,大胆地向安娜吐露纯真挚爱的心迹。但—切都晚了。现在,他想说,他—直怀念着她,他永远没有忘怀她那令人心醉的形象,—直对她的爱表示感激。他来到安娜的墓前,将他深深的忏悔告慰他所爱者的灵魂:“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体。”

(13)、在教育方面,泰戈尔赋予音乐和戏剧表演很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教育正是为了达到教育对个人最深层次的影响,即“从内心唤醒他们”。泰戈尔重视积极的娱乐和节日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并秉持“坚持理性爱国精神,注重个性自由、情感培育和人文精神”的办学理念。

(14)、你们也许说“我们要进步”。你们在已往的历史上有的是惊人的“进步”,你们有你们的大发明,其余的民族都得向你们借,从你们抄袭,你们并不曾怠惰过,并不是不向前走,但是你们从没有让物质的进步,让非必要的事物,阻碍你们的生活。

(15)、晚餐时分,清华附属高中的同学皆在清华大学聚餐,饭前高唱中英文校歌,“精神为之大壮”。饭毕,同赴新礼堂静候泰戈尔莅临。不久,“吾人望眼欲穿之诗哲由工字厅从容来矣”。全体同学起立致敬。泰戈尔落座后,首先由学生会干事部主席致开会辞。辞毕,同学们同唱校歌。歌毕,冀朝鼎代表全体同学致欢迎辞,“辞中意气壮巍,道东方之文献;情意虔恳,言欢迎之热诚,为该会之最精彩者”。会上,同学们还表演了两出哑剧、国乐、昆腔等节目,“皆极一时之盛”。泰戈尔对国乐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曲完毕后,意犹未尽,请同学们再弹奏一曲(《欢迎太戈尔》,《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

(16)、“泰戈尔是歌颂自然的诗人,也是改革现实的健将;是东方精神的号兵,也是国际主义的旗手;是印度的儿子,也是亚洲文化的卫士、世界文明的前驱;他曾为印度不合作运动而忿怒,他曾为中国反侵略战争而呐喊,他曾为东方兄弟的命运而忧思,他曾为西方朋友的学术而奔驰。”

(17)、                    ——泰戈尔 《吉檀迦利》

(18)、迷人的安娜给诗人带来过青春的快乐。无论在个人的交谈或私人书札里,还是在墓年生活时期,泰戈尔—直以深情和十分尊敬的心情提到她:“有些年头,在加尔各答,—些奇异的鸟儿飞来,在我们那棵榕树上筑巢,我还没有很好地学会它们展翅的舞姿,它们就飞回去了,但它们是带着遥远森林里的异常奇特和迷人的音乐飞来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旅程中,不知从什么陌生的方向飘然而至的女神,向我们倾诉自己心灵的语言,开拓我们心灵力量的界域。她不经召唤而来,最后当我们开始召唤她时,好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是,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

(19)、民族运动爆发时,他毅然加入了这个运动,并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来激励人们。但是他与民族运动的领袖之间意见不同,有些人并不能接受他的观点。他退出运动后,他隐居起来专心文学创作。之后几年,他常常出国访问其他国家,给他的创作带来许多灵感,并写下了许多相关的作品。1941年,他在家乡平静离世,有许多市民都来为他送葬。

(20)、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怀有特殊的友好感情,控诉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为,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4、泰戈尔简介资料50字

(1)、1923年,泰戈尔即将访华的消息传开后,清华同学以“望穿眼”来表达欲一睹诗哲风采的心情。为使师生更好地了解泰戈尔的作品与思想,《清华周刊》特约请毕树棠撰文《太戈尔研究指南》,“将近几年来中西书报上关于太戈尔的论著,作一个选择的编纂,和简单的介绍,以为读者研究太戈尔的学说与文艺之助”。《指南》收集从1913年至1923年十年间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摘录的有关泰戈尔传记、戏剧、诗歌等的介绍、评论等文章74篇,并介绍其大意。同时也收录此一时期美国杂志为主发表的83篇英文论文索引。这是当时国内最全面的泰戈尔论著目录,堪称当时泰戈尔研究指导手册(毕树棠:《太戈尔研究指南》,《清华周刊》,第293期,1923年11月9日)。

(2)、泰戈尔(187-194),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24年,泰戈尔访华,于5月在清华学校发表了这篇演讲。

(3)、但病魔无情。1941年8月7日12点13分,诗人逝世。

(4)、《戈拉》:是泰戈尔编写的一本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5)、你们是好施与的,你们充裕时亲族都沾恩惠,你们是重人情的,你们亦不过分的营利。这又是你们不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凭证。

(6)、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实际上也是泰戈尔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时期,可即使在病痛中,泰戈尔对中国的声援与支持依然如故。这让中国人无比感动。而对泰戈尔的健康,中国各界也一直非常关注。

(7)、《园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共收诗85首。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它融入了诗人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了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在回味青春的同时,又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8)、我也听说,不与旁人一般见识,你们并不看重军国主义的暴力。这又是你们不是唯物主义者的证据。固然你们是异常的沾恋这个现实的世界,你们也爱你们的地土与实体的事物,但你们的占有性并不是无限度的,你们不把你们的产业包围在独占的高墙里面。

(9)、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10)、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1)、“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12)、然而,上帝似乎为了考验新信徒的虔诚和力量,又把巨大的痛苦降临在泰戈尔的头上:妻子默勒纳莉妮·黛维患了重病,19O2年11月23日辞世。在回忆那个悲痛的事件时,他的长子罗梯德拉纳特写道:“在医生丧失希望之前,母亲心里已经明白,她的死期将临。当我最后—次到她的床边时,她已经不能说话,但看到我,泪珠突然从她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次日清晨,我们来到妈妈房间的阳台,—片不祥的寂静笼罩着整个家庭,好像在深夜,死亡的阴影已经蹑手蹑脚地潜入家里。傍晚,为了保存温馨的缅怀,父亲给我妈妈穿上—双拖鞋。父亲心里的平衡,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沉浮、痛苦和惶惑而被破坏过,任何不幸都没有动摇过他内心的平静,不管它是多么深沉的痛苦。后来儿子证实,他的父亲“……以非凡的毅力忍受了肉体的折磨。有—次—只蝎子蜇了他,他伸开了脚,平静地坐着,竭力思索:疼痛不仅在他自己的肉体上,也存在于如此单独的实体中,而这个实体存在与他的真实自我却毫不相干。这种实践的成功赋予他—生同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作斗争的力量。”

(13)、尘世上那些爱我的人,用尽方法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那样,你的爱比他们伟大的多,你让我自由

(14)、你们使事物美好的成绩是什么?我是从远道来的,我不懂得你们的一切,在理岂不是你们各样的事物,单只单纯的事物,就够我的为难不是?但是因为你们能使事物化美,所以就在你们的事物里我也看出一种款待的殷勤。我认识他们像是我自己的东西,因为我的灵魂是爱美的。

(15)、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因为它只给我几个快乐的日子,我把它们同我的爱人一起分享,如果让一个人的生命里只充满辛苦的工作和劳动的话,那生命倒是变得无穷的冗长了。

(16)、在他的作品中,泰戈尔用他特有的笔法将印度神话、古印度教义以及佛教文化相互交融,有湿婆舞天的故事,有所罗门的生活,也有佛陀菩提下的禅茶。

(17)、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各级学校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英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8)、5月1日晚八点半,清华大学师生在清华旧礼堂为泰戈尔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并邀请泰戈尔演讲,由徐志摩翻译。清华教授王文显描写诗人演讲时形容是:“其状高矍,其鬓灰白,其体从容而尊严,其音和平而甜美,其举动不用矫揉造作。”(陆懋德:《个人对于泰戈尔之感想》)泰戈尔的言辞,徐志摩的诗人气质和翻译,成为中英双语最美修辞的双壁,让清华师生大饱眼福和耳福。

(19)、讲座正式开始后,魏老师首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提及泰戈尔的名字,人们通常会联想到他的诗人身份,但是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的泰戈尔在各个领域均成就非凡,可谓是一位千古难逢的智者。

(20)、泰戈尔访问清华,与梁启超等人的热情邀请有关。作为讲学社的核心人物和泰戈尔访华的主要邀请人与接待者之梁启超对泰戈尔在华的行程安排细致入微,并希望借助清华的力量。3月7日,梁启超致信蹇季常,商讨泰戈尔访华住所问题时说:“独太戈尔房须别觅,真是一问题,渠不过一个月后便来,非赶紧设法不可。我想城里找适当的很难,最好是海淀,其次则香山……”并特别提出要时任清华教务长张彭春帮忙料理(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10页)。

5、泰戈尔简介及作品

(1)、1938年4月12日,泰戈尔亲笔致书蒋介石,另外还“写了一篇很长的‘使音’(Message)”,请准备回国实地了解抗战情形的谭云山呈蒋介石“转致中国人民,以表示他老人家的同情与敬意”。

(2)、函电,函请国府文官处、委员长侍从室、戴季陶及张君劢、陆小曼代为搜集。

(3)、我的心申(伸——编者注)展到你们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我羡慕你们。我做小孩的时候,那时仿佛是东方不曾露白,宇宙暗森森的,我们不曾充分的明白我们是已经出世在一个伟大的时期里。

(4)、现在我是在中国。我问你们,我也问我自己,我们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从家里拿出来算是你们给这新时期的敬意?你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5)、我相信现在在世界上有的是人们,他们已经听着这时期的感召。

(6)、接下来小编来带着大家来一起去泰戈尔的诗中感悟和飞翔:

(7)、我相信现在在世界上有的是人们,他们已经听着这时期的感召。

(8)、泰戈尔对死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他说:“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贮藏并相爱。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

(9)、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0)、遗憾的是,泰戈尔来时的中国,正处于思想混乱、国势衰弱的时代,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正闹着饥荒,所以对任何外来的思想家,包括在泰戈尔之前到中国的罗素、杜威和杜里舒等,欢迎者或反对者都希望他们能带来一种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带着这种先入之见欢迎或反对这些外国思想家时就都会具有某种盲目性,而对他们的思想学术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所以,中国思想文化界虽然出过“罗素月刊”、“杜威五大讲演”、“杜里舒讲演录”,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所欢迎或反对的都谈不上是思想和学术。当时对泰戈尔的态度也是这样。泰戈尔本是为了恢复和发展中印两国的友谊而来的,是为了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和谐而来,并非要分出东西方文明的优劣或只取一端,但在当时纷乱的中国文化和政治环境下,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无问”态度,很多欢迎者和反对者都故意或无意忽略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