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及用法(文案70句)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道理
(1)、解释:语言所可贵的是(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意义自有它指向之处。意义的指向之处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而世人因为注重语言而(记载下来)传之于书。
(2)、解释: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
(3)、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庄子·天地》
(4)、(名句赏析)如果一个人嗜好和欲望太深,他就会缺少智慧与灵性。
(5)、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6)、(感悟)再有才华和天赋的人,总要经过磨练才能展现光彩!
(7)、解释: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仙,皮肤白的像冰雪,像是处女一样风姿绰约,不吃人间五谷杂粮,吃露水。能腾云驾雾,有坐骑是一条飞龙,经常在海外游玩。
(8)、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9)、“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10)、(名句赏析)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做顺应,给人以爱或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伟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做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因此持守自然赋予的禀性就叫纲纪,德行形成就叫做建功济物,遵循于道就叫做修养完备,不因外物挫折节守就叫做完美无缺。君子明白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容藏了立功济物的伟大心志,而且像滔滔的流水汇聚一处似的成为万物的归往。
(11)、解释:同类相互汇聚,同声相互应和,这本是自然的道理。
(12)、(名句赏析)手巧者辛劳而智高者远忧,无能者无所希求,饱食终日,闲而遨游,无所羁绊,才是虚通大道的人。
(13)、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14)、(感悟)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让听者飘飘欲仙;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
(15)、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6)、(译文)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
(1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1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19)、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20)、这句话强调自劳自获,不受干扰的自然生活。这种生活也是小农经济理想追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也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2、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及用法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10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7)、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8)、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庄子·人间世》
(9)、“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庄周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其思想超越了时代。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
(10)、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2)、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13)、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4)、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5)、(名句赏析)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
(16)、解释: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1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庄子·人间世》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20)、(感悟)如果能把外在的钱财、权利、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3、庄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1)、(名句赏析)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2)、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庄子·山木》
(3)、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5)、(释义)知道没人办法奈何,就安心点,听从命运的安排
(6)、(名句赏析)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语录
(8)、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9)、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0)、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1)、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人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就像老汉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老人却对他说了上面的话,表示不是不知道他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隔了一会儿,种菜的老人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人说:“你不就是那具有广博学识并处处仿效圣人,夸诞矜持盖过众人,自唱自和哀叹世事之歌以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人吗?你要抛弃你的精神和志气,废置你的身形体骸,恐怕就可以逐步接近于道了吧!你自身都不善于修养和调理,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的事情!”
(12)、解释: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里跑过一样,很快就结束了。
(13)、1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14)、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庄子·外篇·天地》
(15)、(释义)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
(16)、(名句赏析)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受世人的驱遣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
(17)、感悟:世事无常,人心险恶。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人心比山川还险恶,要想了解人的内心,比了解天象都难。
(18)、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19)、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20)、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4、庄子名言50句带翻译
(1)、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名言
(2)、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4)、(名句赏析)不把长寿看作快乐,不把夭折看作悲哀,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把穷困看作羞耻;不把谋求举世之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作是自己居处于显赫的地位。显赫就会彰明,然而万物最终却归结于同死与生也并不存在区别。
(5)、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予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6)、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8)、在庄子之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都有独断论倾向,如墨子持经验论的独断论,孟子持唯理论的独断论。庄子对任何形式的独断论都表示反对,用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走向了一个极端。但它打破了独断论对人们的束缚,从而构成了中国哲学辩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有着巨大贡献。
(9)、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