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祝寿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文案118句)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一声二声
(1)、对联不会平白无故的乱写,每个字都是经过慎重决定的,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2)、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寿)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对左、右哪个为尊的定位不同。在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文官尊左,武将尊右;秦、唐、宋、明是尊左;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是尊右。
(5)、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寿)
(6)、 看平仄:对联要求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以上二联,分别是岁(仄声)和来(平声),意(仄声)和安(平声)。
(7)、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8)、早在秦汉之前,每逢过年,中国民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两个神人的名字。
(9)、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10)、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
(11)、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对联的横批也指示了对联的方向,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左手侧,横批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在右手侧。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3对联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1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13)、例如:小院栽花香四季(“季”是仄声),大门结彩乐全家(“家”是平声)
(14)、横批贴门楣,上联和下联分别贴在大门两侧,传统春联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15)、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
(16)、那我们就从对联的要求来说起,通常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去声和入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17)、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18)、如今人们写对联已经不是那么严谨,意思对了,大体工整即可!上下联也不严格执行平仄关系,以意思表达为主!
(19)、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20)、听着好像有点绕口,可以举个例子说一下。“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上联就是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事”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歌”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
2、祝寿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上联最后一字“满”三声,下联最后一字“兴”一声。这些就符合上面的区分法。
(2)、三是按事情的大小分。大在后,小在后,先有家后谈国,所以范围小的是上联。
(3)、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4)、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方法:一是根据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5)、对联,是只有中国才有的一个传统特色的文化,到了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对联有着左右之分。为大家分享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6)、看语言习惯。遵循常规说话区别上下,如江河奔流、湖海相连,不会说河江奔流、海湖相连。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7)、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8)、从时间上区分上下联,时间的先后关系,时间靠前的为上联,时间靠后的为下联。比如有的对联会按照属相排列,那么就根据十二生肖属相的排列先后。
(9)、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年”比“月”长,所以“年年过年年年好”是上联,“月月赏月月月圆”是下联。
(10)、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11)、现在的春节对联或者结婚对联的横批,他们的写法可能是从左到右的顺序,那么根据对联横批的左右顺序来贴对联的话,左手边帖上联,右手边贴下联。而传统的对联的横批的写法通常是从右到左顺序,那么贴对联的左右顺序则是右手边帖上联,左手边贴下联。
(12)、上联一般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
(13)、要想贴好直联,不引来人们的笑话,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14)、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5)、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16)、看内容因果。事情发生是上联,产生结果为下联。如“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17)、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你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18)、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19)、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20)、(编者按)抑扬顿挫,自己体会。因为古人很注意韵律、语感的!
3、古代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面对大门分左右)。因为古人的书写习惯是右起竖写,且以右为上;况且横批也是从右向左写(比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
(2)、x x 都是错误解的了?
(3)、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4)、以人面对门的位置来说,古人写字通常是从右往左的,因此横批的字也往往是从右向左,所以对应的右侧通常是贴上联,左侧通常贴下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家里都不是现写春联了,而是买现成制作好的,而这时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书写习惯,横批的字的顺序也变成了从左向右写,这时候贴春联也就改为左侧贴上联,右侧贴下联了。
(5)、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6)、看时间先后。时间在前的是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7)、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8)、现在对联左右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但在此处还要给大家提两个小建议;
(9)、过春节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国人必须有的节日习俗!对联一般是表达喜庆和快乐的气氛!当然有些文人骚客也喜欢将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写进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10)、看时间:如果对联上下联存在时间顺序,那么时间靠前的是上联,时间靠后的是下联。这个时间顺序,不单是"旧岁‘’、"新春‘’这样的,也包括"鼠‘’、"牛‘’这样的生肖排序。
(11)、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12)、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
(13)、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14)、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15)、至于,空间大小是否可分上下联,这个不一定,要看具体情况。
(16)、“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17)、看空间大小。空间维度大的是上联,空间维度小的为下联。如“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18)、春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9)、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20)、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扩展资料: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4、五福临门四季平安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这个区分办法,主要是遵循人们面对对联时的读、写习惯,与左右哪个为尊没有直接关系。
(2)、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仄声:一般指三四声,平声:一般为一二声。
(3)、联尾是仄声的为上联,一般为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
(4)、大家都知道,古人无论是写字还是书籍的排版,都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前,古人要先将字写在竹简上,然后再穿起来,无论是为了穿竹简方便,还是写错了替换方便,都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最为实用。而且在竹简上写字,右手要写字,左手自然只能拿着。这样长期发展下来,古人就养成了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书写和阅读顺序。
(5)、过去由于很多人不太懂,往往贴错了,还闹出了笑话。
(6)、首先,春联是也叫对联,对子,它是由一对工整对偶的句子组成的,通常分为上联和下联。区分上联和下联的方法大多数按声调就可以区分,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多为三声和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多为一声和二声。
(7)、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指第二声)。
(8)、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9)、看横批的写法:现代人的书写和阅读顺序,大都是从左到右(与古人相反),但是,对联的书写习惯仍然是右起竖写,只是横批常常是从左向右写了。因此,现在贴春联,要根据横批的写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横批如果是从右向左写的(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那就还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二是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如:横批写成“辞旧迎新”),那就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10)、从意境上区分上下联,上联一般会比较委婉或者作为铺垫,而下联通常会比上联更有意境,或深刻远大。
(11)、例如: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因为劳动才得以丰收)
(12)、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13)、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4)、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的时候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15)、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16)、一般来说,右手侧贴的是上联,左手侧贴下联。
(17)、(个例)有些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毛泽东手书的柱联,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对偶句,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
(18)、古代读书和写字习惯,是从右朝左的顺序,从这个理解就是右边为上、左边为下。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
(19)、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
(20)、第分清上下联,到底是左为上还是右为上。(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先读的贴在哪边的问题)
5、天地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分辨上下联,可以按对联内容的时间,空间,范围,事件大小分辨,上联为大,下联为小,由大见小。
(2)、比如,“只有……,才……”,“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再如“如果……,那么……”,“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3)、从平仄上区分上下联,上联最好有一个字为仄声,即是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则为平声,即是汉语中的一声、二声。
(4)、对联是汉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上下联可不是随便写的,两者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表示“因”的为上联,也就是左联,“果”为下联也是右联。
(5)、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6)、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7)、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8)、选择春联一定要根据门的大小来选择,不要一味求大,就像人穿衣服,合身的才是最好的。
(9)、上联一般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
(10)、要想分清上下,第一要根据横联文字顺序,也就是看横联上的字,到底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
(11)、过春节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国人必须有的节日习俗!对联一般是表达喜庆和快乐的气氛!当然有些文人骚客也喜欢将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写进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12)、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13)、如果横批是古法,从右往左,而对联贴成了左上右下,或者横批是新法,从左往右,对联却遵古法右上左下,这都属于贴错了对联。
(14)、按因果关系分。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15)、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16)、那应如何判断买回来的对联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
(17)、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律通则》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声调是上声、去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声调是阴平、阳平)的是下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庆”是仄声,“春”是平声。
(18)、要分清门口的上首和下首,面对大门右手方是上首,左手为下首。
(19)、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20)、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联、春联、堂联、寿联、婚联、丧联和开业联等。
(1)、既然已经确定了哪边是上联所在位置,那就要把正确的上联放上去。可是对联本就是从骈文演变而来,又借鉴了诗歌传统,讲究的就是对仗工整,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分清,确实有点困难。
(2)、但也有特例,主要是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普通话是没有的,但在粤语、闽南方言(包括潮州话)等方言是保留的,入声算仄声。
(3)、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4)、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2对联怎么贴
(5)、大部分的平仄可以用普通话的四声判断,一般来说,一二声多是平声,三四声多是仄声。
(6)、对联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如果要区分上下联,我们可以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7)、看转折:如果对联上下联存在转折关系,比如上联表达了一个意思,下联却转到了另一个或相反或相异的意思。
(8)、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9)、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10)、对联有着严格的对仗要求,上联和下联是绝对不能对调位置的,且须遵循“仄起平落”的要求,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字,可以此来区分上下联的顺序。
(11)、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12)、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14)、如今人们写对联已经不是那么严谨,意思对了,大体工整即可!上下联也不严格执行平仄关系,以意思表达为主!
(15)、总的来说,对联分上下联比较简单,就相当于一句话以前,前半句和后半句要衔接。
(16)、按照古法,应该是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横着的横批应该是从右往左的顺序。但是今天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那么横批的几个字如果是从左往右,上下联应该跟随横批方向进行改变。
(17)、对联即为讲究平仄,押韵,对整。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这是对联分辨上下的一大特点。"仄声"指三四声,“平声”指一二声。
(18)、联尾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是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