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季羡林《听雨》原文(文案61句)

时间2023-09-09发布admin

汪曾祺人间草木

1、汪曾祺人间草木经典句子

(1)、从云南汽锅鸡到高邮咸鸭蛋,从朱砂豆腐到王世襄引以为豪的闷葱。纵使时代如何变迁,五味始终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最深处,譬如蔡澜先生这等老饕餮,纵然尝遍天下美食,但内心最爱的始终是那一壶马蒂。

(2)、读他写的植物让人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让人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3)、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4)、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5)、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6)、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

(7)、汪曾祺对绘画的热爱源自其父亲汪菊生的影响,“我画画,没有真正的师承。我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我小时爱看他画画,看他怎样布局……”(汪曾祺《画文》)汪菊生的画以工笔花卉为主,后来改画写意,用笔略似吴昌硕。

(8)、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9)、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10)、《人间草木·人物篇》分四部分,分别是人间草木、西南联大中文系、星斗其文、往事如烟。

(11)、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12)、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13)、他知道“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木的生长就显得更慢。因此,对花木要倍加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他还记得家里靠墙处秋叶形的小花坛,那里有两三棵秋海棠,花色苍白,样子可怜。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总要想起他的母亲;当他在寂寞的羁旅之中,几片绿叶曾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使他感到欣慰,让他“获得过一点生活的勇气”。所以,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所说的“草木无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会同意的罢。

(14)、他的散文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并不为过。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

(15)、“新散文”作家张锐锋获奖作品:迷境(节选)

(16)、在读《人间草木》之前可谓是对汪曾祺先生毫无所知,如果搜索记忆中姓汪的名人大概只能说出汪精卫来。读罢此书想出两个字最能代表我的感受“用心”和“生活”。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

(17)、“食色性也”这句话语出《孟子·告子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18)、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19)、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20)、生活因美食而有味。一顿美食,可以放大你的快乐与喜悦,消融你的忧愁与困扰。汪老先生绝对是一个美食家,他会吃,更懂吃。他在写美食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回忆与故事。如他写鸭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不大高兴”和“瞧不上”,应该是不少高邮人内心所想吧,口语化的表述把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表露无遗。

2、季羡林《听雨》原文

(1)、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2)、终于,这个灼热的夏日,我还有幸品读了他的《人间草木》。

(3)、如果说小花园是汪曾祺先生童年的回忆,那一缕绣球,就是对亲人的深深情谊。

(4)、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5)、意思是: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与人相互亲爱,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6)、他的笔下,葡萄、秋花、腊梅、甚至蝈蝈、蝉、蜻蜓都跃然纸上,他从生活的细微处寻找意趣与哲思之美 。              

(7)、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冬日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8)、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9)、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夫妻间一定不会为柴米油盐、儿女婚嫁而吵嘴。

(10)、《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的随笔体会,是细腻的生活。看花鸟看虫鱼,看的都是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的都是情怀。平平淡淡的文字里面,流淌着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简单也深刻。

(11)、在文革的浩劫中不忘本心,燃烧对生活的热爱抵御内心的寒冷,在文革结束恢复原来生活后也不敢忘记那段黑白岁月,才能更好地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温暖生活。

(12)、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13)、“文章杂事”收录作者一组谈小说与散文创作的得意之作,既是汪曾褀先生的夫子自道,又是经验之谈,无论对一般读者写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很有参考价值。汪氏散文晚年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并不为过。这本散文集,更是汪曾褀先生一生创作的各类散文精品的分类集成,可以说是一般读者和散文爱好者阅读的经典范本。

(14)、五味不是五味。是人情世故,是喜怒哀乐,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15)、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16)、《人间草木》是2009年5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汪曾祺系列的图书还有《打渔杀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饮食篇》、《人间草木·人物篇》。

(17)、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18)、让我们一起走进“夜读”模式,感受小文趣事的魅力,释放身心的疲惫~

(19)、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20)、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3、汪曾祺

(1)、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我本想把这棵山丹丹带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铁锹,把老堡垒户的开满了蓝色党参花的土台上刨了个坑,把这棵山丹丹种上了。问老堡垒户:

(3)、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4)、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

(5)、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的纠在一起。

(6)、四月二日。月光清极。夜气大凉。似乎该再写一段作为收尾,但又似无须了。便这样吧,日后再说。逝者如斯。

(7)、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8)、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9)、今年暑假,闲来无事读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10)、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的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

(11)、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2)、“师友相册”记录沈从文等几位师友的音容笑貌,故人已去,但在作者的文字里却栩栩如生;“平淡人生”是一组写父母家人的文字,情真意切,可以看出汪曾褀人生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3)、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14)、李鱓有一幅《大葱鳜鱼图》,上题“大官葱,嫩芽姜,巨口细鳞时新尝”,现世的欢乐呼之欲出。1986年,汪曾祺仿李鱓画了一幅《大葱鳜鱼图》,所不同的是,他在鱼鳞上点了嫩黄,大葱上抹了青黄,这样一来,鱼、葱就从原作的“墨戏”趣味中挣脱而出,它们不再是“三昧”的载体,它们如此生动,它们就是它们自身,仿佛随时可以烹饪,然后端上餐桌。

(15)、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汪氏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人间草木》从汪曾祺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

(16)、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唱歌的歌星就更不会知道了。

(17)、这本散文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人间草木”,主要描写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文辞华丽,美不胜收;“四方食事”从故乡食物到各地美食,在素有美食家之称的汪老笔下,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18)、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招待我们的老堡垒户看了看,说:“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

(19)、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20)、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4、汪曾祺人间草木摘抄

(1)、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