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文案81句)

时间2023-06-07发布admin

道家静心三诀

1、身上有道家缘分的反应

(1)、    丹家把静坐时之妄念称之为“心猿意马”,打坐时要“时时锁心猿,刻刻拴意马。”如何才能做到?那就是心如走,以气纯之,气易走,以心细之,心守丹田,意随息走,心息相依而同行。张三丰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不思无欲,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为修心炼性之效。”丹诀云:“心走既收回,收回即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打坐时,发现意念不集中,思想有杂念,可用数息法和念诀法,数息就是数呼吸,念诀是默念词语,如“太乙救苦天尊”,“玄天上帝”。“大慈大悲”等,这样能使心收回,除去杂念。这就是“心走既收回,收回即放下。”

(2)、当今许多人学习道教静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

(3)、定中观照内景,才若意到,其兆就萌动,就感到一息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以诚存之,以心听之。六根安定,胎息凝凝,不闭不数,任其自然。静极而嘘,像春沼里的鱼;动极而反,如百虫蛰,氤氲开閤,其妙无穷。这样不久,就需要忘气合神,一归混沌,致虚之极,守静之笃,心不动念,无去无来,不出不入,湛然常住。这叫做真人之息以踵。踵是其息深深的意思,神气交互相感,这是它的征候。前面所说的元所产生的地方,真息起来的地方。这种意思达到的地方,就会发现造化;这种息起来的地方,就会发现玄关。不高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人一身天地之中,正在这一地方。采取在这儿,交媾在这儿,烹炼在这儿,沐浴在这儿,温养在这儿,结胎在这儿,脱体在这儿。现在如果不分明说破,学者一定会忘意猜度,不是太过就不及了。”紫阳说:“饶是您聪慧超过颜闵,不遇到真师不要强猜,即使有丹经没有口诀,教您在什么地方结灵胎?”但这窍阳舒阴惨,本来没有正形,意到就开。开閤有时,一百天树立根基,养成气母,虚室生白,自然见到它。黄帝三月内视,因为这一道。自脐下肠胃之间,就称为酆都地狱,九幽都司,阴境积结,真阳不居。所以灵宝炼度各种法,存想这是幽关,岂是修炼的地方?学者试想一想。

(4)、身静则生阳,心静则生慧,气静则生神,神静则生精;

(5)、《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

(6)、   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

(7)、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8)、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

(9)、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

(10)、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11)、            ------付理一道长

(12)、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

(13)、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

(14)、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15)、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

(16)、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

(17)、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8)、    练内丹功,最好找一静室,如果条件不许可,在卧室中也可以,关闭好房门,防止有人突然闯入,室内空气要好,练功时可以采取站式,坐式,卧式等,练功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放松,气血畅通。     站桩有无极桩、太极桩,形意桩,八卦桩等。坐式分正坐和盘。坐,正坐就是我们平时坐在凳子,但腿不要高过凳子,比如象武当山张三丰祖师和真武祖师的坐像,盘坐就是自然盘坐、单盘坐、双盘坐等,睡姿可仰卧、侧卧均可,如武当山南岩宫太子睡龙床的太子睡姿,佛教卧佛的睡姿都可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身姿和什么样的手式,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不能昂首挺胸塌腰,也不能低头弯腰,一切要自然放松,头颈正直,下巴微内收,不能故意挺直,两眼微闭,也就是丹家所说的“垂帘”,垂帘是为了防止练功时,出现昏沉和心魔的干扰,口微张,舌自然放松,盘坐时臀部要垫高一二寸,以减轻对腿部的压力,保持上身的安稳端正,身姿调好了,才能有利于气血流通,放松入静。此为调身。­

(19)、修行功夫,当初入手,静心最难。在静坐中,有时万念并发,此灭彼起,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之概。欲收拾愈不能收拾,有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墙外出秋千」者是。欲斩截愈不能斩截,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者是。故吕祖有「炼心至静」,达摩有「制心一处」之教,均以心机难息也。是故静心之要,首须「息心」。禅宗有「牧牛图」,道门有「收马图」,(注参上乘修真大乘集。)均息心法也。经谓「心为贼王」,故擒贼先擒王,修行先擒心。如何降服其心?三教圣人,均以此为首要。将心觅心,了不可得。将心遣欲,遣欲心是心;将心止念,止念心是心;将心断缘,断缘心是心;将心简事,简事心是心;将心参禅学佛,参禅学佛心是心;将心了生死大事,了生死大事心是心。总之,凡有所事,

(20)、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

2、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1)、筑基坚牢,房子才能造得稳固高大,喻之丹功,先要坚固自身形体,充实本元,然后修到高深层次,才有足够的保障。

(2)、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很平静,对什么都看的很淡,连天塌下来都不担心。万变犹定、神怡气静意思是说无论发生多少变化或不顺都能妥善处理,精神怡然,不急不燥,不动怒。虚空甯宓、浑然无物,甯宓是指安静。

(3)、道教神咒主要用于祈禳、治病等场合。并要求念诵时,身心洁净,虔诚、存心诵之而往往灵验。修炼之人诵之,有助于入静炼养。

(4)、神没有方,气没有体。所谓玄关一窍,不过是使神识气,使气归根,回光返照,收拾念头的方法罢了。玉溪子说:“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说得对啊。所谓药物火候,也都是比喻罢了。因为大道的关键是自然而然、不假造作,凡属于心思意为的都不是。只是要知道人身中自有个主张造化底。且说说现在什么是主呢?如果能够知道这是以静为本,以定为机,一斡旋顷,天机自动,不规中而自然规中,不胎息而自然胎息,药不求生而自生,火不求出而自出,没有不是自然的妙用,难道是等待我存想持守,像已经劳形,心知之,意为之,然后为道的吗?究竟到这儿可以忘言了。明眼的人以为怎样呢?谨再记在篇末。

(5)、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须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能存心於内而不离腔子裏,返居神室,而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寂然不动,方可谓之守静之功笃也。心能静定虚寂,内守无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则自可彻见先天之灵明真心矣。道家习静,首在求此真心为用。真心之用,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气真神之三品大药,均从此而生者也。

(6)、练功之中,将身体内的阴气、浊气、病气排出体外,平阴阳,调气血,通经络,归本还原。

(7)、总上十二法,虽未能概道家静坐心法之全,然大要者皆已简述无余。惟於静坐做工夫时,十二法无须全体采用,亦不必循序渐进。择心性资质夙根之所近,任取一法修之,均可使心入於“虚极静笃”之大定境界,而得顿超圣地。在修链过程中,有不少神秘经验、神秘现象、与神秘境界之产生。有者不必惊惧,无者不必灰心。一味平平常常,默然静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怠无荒,无忘无助;自是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月有一月之功,一年有一年之功,日积月累,自有进境;不用功而不达者有之矣,未有用功而不达者也。惟须因其自然,不加丝毫勉强,不着丝毫意念,久久纯熟,则妄心自息,妄念自除,昏气自清,俗染自净,而得与天理相应矣。

(8)、六祖有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息一切心,即无一切念。我无种种心,即无种种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动念头,即可得正道。古德云:「诸人心心不息,念念无住。若能於不息处息,於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云:「凡俗多於事碍理,境碍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

(9)、清心诀(道家):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10)、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11)、盘腿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不是为了盘腿。所以我们提倡自然的方法,两条腿可以单盘(即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可以便盘(即两腿交叉),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如果盘腿太痛苦,也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   

(12)、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13)、此功正宗原本,自然为主。练即有,不练即无,不出偏差,学者可以放心。练功后受益无穷,激发潜能得大智慧。

(14)、玉虚子诗谓:「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有有观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这是彻了语。此意通三教,万法无二门,入者有得!

(15)、本净禅师有云:「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又云:「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此时彻了语。若再向上一着则是:「莫谓无心即是道,无心还隔一重关。」以著有著无,住有住无,两俱不是也。前者破有,教汝莫执有;后者破无,教汝莫执无。故永嘉禅师尝谓:「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即堕非。」以两俱不可堕也。

(16)、    一日三餐以清淡食物好,多食稀、少食稠,少吃和不吃生阴气之物,如水里生长的大米、莲藕、鱼类等,多吃生阳气之物,如旱地生长的物种玉米、大麦、小麦、小米等。早晨尽量吃好,中午不可过饱,晚上少吃和不吃最好。切忌暴饮暴食,“食饱者而伤于精血也,故止饮食而神身自轻”,饮食过饱,不仅伤胃而且阻塞气窍,不利于气血畅通,饭后最好在半个时辰后,感觉到腹内没有饱食现象再练功。­

(17)、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为午诀。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无名指指根处为子诀,其余四指合抱在外)。   

(18)、此言常诵此咒能使人智慧开朗,灵台明净,摒除杂念,心道合神明安宁。不染六尘。

(19)、  道佛门中上乘人士,均讳言神通,以此亦碍道也。静则定,静定则超脱净尽,而心海性天,亦平静无波,朗照无遗,故可得入神明之境。故古真谓:「静能通神,定能入化。」昔伊川入嵩山访王子真,子真早候於松下。问其何以知之,曰一年前即已知之。盖伊川先一年亦动念访王,而以事未果耳。后又入高山访董五经,五经便先为之务茶果以候,程问何以能尔,曰:「只是心静,静而后能照。」此等告知神通,以及其他更大神通,道佛门中俯舍皆是,惟常被一般人目为怪异耳,实则潜修之士,有之亦讳莫如深,不肯以炫人。

(20)、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须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能存心於内而不离腔子裏,返居神室,而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寂然不动,方可谓之守静之功笃也。心能静定虚寂,内守无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则自可彻见先天之灵明真心矣。道家习静,首在求此真心为用。真心之用,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气真神之三品大药,均从此而生者也。

3、玄学自学入门零基础

(1)、盘腿的方法,一般人认为五心朝天”的坐姿最好,其实这种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固不倒,坐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倒。

(2)、静心诀(道家):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3)、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

(4)、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5)、清心诀(道家):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6)、七魄为:尸拘,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7)、玄关秘论曰:「心牵於事,火动於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旨哉言乎!凡俗心被物转,圣人心转却物。心役於物,则神动於中。识神既动,真神不生。或於役於事物,或沾染於名利,或痴迷於生死,或执滞於道法,有一於是,便即生心。有住生心固非,无住生心亦非。一有所生,便有所用;一有所用,便有所失,而非真心矣。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凡心死则圣心见,尘心死则真心见,人心死则道心见,法心死则天心见。寻著汝父母未生前本来心住处,返本还源,归根复命,便是汝大休歇处!在息心处!此正达摩祖师所谓:「心本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窦持禅师不云乎:「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盖山。」能得息心妙用,则自有境无碍,所谓:「蝉噪林逾静全,鸟鸣山更幽。」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者是也。

(8)、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

(9)、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胎光主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三魂为阳,易上升,故应常守三魂。

(10)、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三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合气於淡,则不二心不二三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11)、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

(12)、       所以饮食调理的好,能使体内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身心处于平淡之中,少生和不生各种妄念,能使练功者迅速进入练功壮态。(以上所讲只适合丹功专修者,如不是专修者,可根据生活与工作条件作为参考。)­

(13)、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14)、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

(15)、道家用功心地,有“存想”一法。存想与观不同,犹回光与回机之有别。心不可动,亦不可失;妄心不可有,照心不可无。欲心不可有,定心不可无。存想即所以存其本心也,恐人之放其本心而失之,或泯其本心而失之也。孟子曰:“无失其赤子之心。”亦即说:本心不可失也。存想之法多端,其大要有“九存想法”,最上乘之诀,即为存想谷神法。此亦称存想黄庭法,存想泥九法,存想崑仑法。其位在头脑九宫中之中央一宫,中虚而灵明,为元神所居之地;谷虚而其应无穷,能神而其用不竭;存想於斯,可大开慧悟,并能神化无极,而有意想不到之妙用。庾信诗谓“虚无养谷神”,高义方清诫谓:“智虑赫赫尽,谷神绵绵存。”其言得之,盖此实乃以神养神法,而存想实亦即存神法也。一心存想不动,即能生神。惟切忌太过。过则火炎;宜若有想,若无想,若无无想;若有存,若非存,若非非存;想而无想,无想而想;存而非存,非存而存。圣凡同泯,物我一如,浑浑默默,杳杳冥冥,而入於真体之绝对境界,又称虚无境界,亦即佛家之究竟湟盘境界,斯为诀要。

(16)、「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觐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作乐,男儿到此是英雄。」盖人生无论处任何境况中,能静观万事万物,则不但可无入而不自得,且亦得见「道心」与「天地之心」於无形也。

(17)、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多种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如在眼前。

(18)、即是心在;欲得无心,总非易事。此须渐修,非可一蹴即就;此关功夫,非可顿悟即得:观牧牛牧马二图,即知其言之不谬也。故道家用炼心二字,炼心者,炼去其人欲之心,攀缘之心,忿愤之心,恐惧之心,好恶之心,浮竞之心;总之,要在炼去动心,而归於一静耳。

(19)、《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六韬》、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20)、对于一般人学道而言,作为修炼筑基的实际行持考虑,从事这步功夫,可以进行一百天的时间作为保障,一般能够达到筑基的预期效果。

4、道家静心三诀清心咒

(1)、静心诀(道家):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2)、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3)、选静地练功以无人干扰为好,防止因受惊吓而出病。初学之人更应选择清静之地练功为好。

(4)、心咒又称宁心咒、清心咒。众生皆烦恼,烦恼皆苦。烦恼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境由心生。

(5)、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守,心灭则神存。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生则神死。」心死者,虚之谓也。心生者,实之谓也。老子贵虚贵无,如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心则尤然,一住事物则扰於事物,一住理法则纷於理法,而不得其虚静矣。心不虚静,则神不清明。儒家常言清明在躬,此须自「虚静其心」中来。虚则静,静则清,清则明,明则灵,故苟能一心虚静,寂寞无为,不生一念,不染一尘,则自能虚灵不昧,而得神化通矣。程明道於「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时,曾为诗曰:

(6)、《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

(7)、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

(8)、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

(9)、人生的考场考察你的道德,关乎你的命运。  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惟一不会凋谢的花朵。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不会凋谢,只会在人们的心中开放,而且永远美丽。  爱情是美丽而汹涌的浪花,当你稚嫩的双桨还承载不了那波涛汹涌的时候,你要小心翼翼的绕开它。生命海洋中爱情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同时它又是一种责任,当我们还未成熟时,根本就无法承受。

(10)、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内外俱泯,能所变绝;久久自可入道。清时能见性,静裏好参玄。

(11)、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

(12)、静功为阴,动功为阳。打拳练武为阳,百日坐功为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动一静是真功。动静结合大道成。

(13)、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昏头昏脑。”

(14)、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15)、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    

(16)、练功到一定时候,身体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反应,有冷、热、麻、胀、酸、跳、疼、幻、大、小、空、无、轻、重等十四种感觉,均为正常,不可害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17)、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

(18)、玄中子云:「当坐时,欲求能静,务宜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问,人我两忘,百恶俱息,八风不动。」另有八字工诀,即凝神寂照,一灵独觉。初下手,切宜注重心息。水火真经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再宜注重神气。胎息经云:「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再后工法更多。然总不外炼精化气(初关),炼气化神(中关),炼神还虚(上关)等三关工夫。至最后一关,则为炼虚合道。

(19)、《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

(20)、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

5、道家静心三诀原文

(1)、此为道家“安神祖窍”修法的筑基。一般采用盘坐式:盘膝稳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内(左为阳,右为阴。左腿舒展略向外,右腿卷屈而向内,此为阳抱阴)。也可采用自然端坐。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