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明朝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是什么(文案90句)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顾宪成的爱国对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上联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也指社会上的风风雨雨。这一句指的是读书人既要有欣赏自然风雨的情趣,又要有品味社会风雨的能力。与此同时,再加上“读书声”,声声入耳,这便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仔细品味,耳边仿佛响起一曲风声雨声和读书声汇成的洪亮交响乐,让人沉醉其中;眼前仿佛出现一批批莘莘学子在尽力晨读,让人浮想联翩,备感欣慰。
(2)、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买关心————江苏
(3)、明清时期,书院又有较大的发展,官办学馆又再度逐渐“改制”为民办书院,并广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或由富绅,士林自行筹款,在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读书人和道观中的道人,坐而论道,彼此熏陶,相得益彰;其间,偶有感动朝廷,遂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范例,长存民间记忆,传为佳话与美谈。
(4)、东风一夜吹桃萼,桃花吹开又吹落。开时不记春有情,落时偏道风声恶。
(5)、宫墙:本义指房屋的围墙,后世称师门为“宫墙”。三吴辟一径: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三吴广泛传播孔子学说,开辟了通向至圣先贤的途径。
(6)、一邑弦歌,仿佛东周气象;千年俎豆,于昭南国精华。
(7)、这幅对联,出自明未顾宪成题于东林书院,用于教育人读书与关心国家大事都很重要,莘莘学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风声、雨声、读书声要听进心里,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关心。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8)、杨度自挽。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光绪年间举人.早年曾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任为参政院参政。后又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奔走。袁死后被通缉,移居上海,潜心佛门求解脱。后思想转变,追随孙中山革命。参加过营救李大钊的活动。1929年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作者以磊落的胸怀,豁达的气度,从大处落笔。上联回首往事,对自己曾经信奉的帝制和佛学,作了彻底的否定,表达了对晚年定上正道的欣慰之情。帝道:指杨曾鼓吹君主立宪,拥护袁世凯称帝。真如:佛教指永恒常在的真体实性。《成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下联勉励后进。指出救国救民之途,希望在于有更多的年青人,走上革命道路。全联没有哀伤,也不对世人种种褒贬和误解作任何辩说,而重在严于解剖自己,勉励后人,表现出他真率豁达的个性,使人叹服。
(9)、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10)、如百泉邵夫子祠击壤亭一联(清末光绪间辉县知事康曾定题):精义入神,著皇极经世六十卷同声相应,有夏峰继轨五百年上联“精义入神”,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于哲学家,十分恰切。
(11)、参加对象一等奖获得者、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代表。
(12)、清代顾炎武《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
(13)、早在1911年,张澜就先后担任过隶属清末大汉四川军政府的川北宣慰史、嘉陵道道尹;隶属民国政府的四川省省长、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隶属北京中央政府的共和国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等职,这是一份极不寻常的履历。
(14)、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15)、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16)、王闿运自挽联。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清末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上联说自己效法孔子,可是成就没有孔子那么大,但值得庆幸的是儿子能继承文化事业,述诗习礼,对自己一生行迹表示自慰。
(17)、温柔而体贴人不仅是性格的表现,而且是美好心灵的反映。
(18)、耿橘在书院写下这副对联,也是向学士或学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告诫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能脱离俗气,我们也是圣人;只要勤问好学,我们也可以成为学者。
(19)、迄至四十年代,石室中学兴建校舍,充实设备,礼聘名师,废旧学制,开办新制初中,继而新制高中开班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学校面貌一新。石室以教学水平高、管理严格而著称。1948年,国民政府即已认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学”,传统延续至今。
(20)、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2、明朝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是什么
(1)、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2)、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战士们带着对日kòu( )的满腔仇恨投入到一次次战斗中。
(3)、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4)、“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5)、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6)、对于骆成骧而言,在名校尊经书院读书自然是莫大的福气,但他家一贫如洗,没有一点余钱供他读书,骆成骧的日常开支,全靠书院发的一点“膏火费”。他自己省吃俭用,每月还存下点钱寄回家孝敬父母。骆成骧有个同学名叫谢泰来,来自四川射洪,其贫困的家境和骆成骧不相上下,于是两人很是投契。一次谢泰来和骆成骧对对联,出了个上联,“至穷无非讨口”,叫骆成骧对下联。“讨口”是四川话,意指当乞丐要饭。谢泰来话音未落,骆成骧马上很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总得出头!”他的这一豪言妙对在书院传为美谈。
(7)、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8)、迈步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
(9)、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10)、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
(11)、此联为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为《东林书院门前对联》,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12)、据笔者考察,如今坐落在浙江横溪的宋濂祠堂,仍然隐没在一片荒草丛之中。虽然兰溪市政已于2005年公布了宋濂祠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实仍是无人照看无人修缮。根据文物保护“分级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兰溪市文广局要求宋宅村成立修缮组织,尽快实施修缮保护。从文物保护的层面来看,是为功德之举。
(13)、(山香讲师解析)A项正确∶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中国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一。凡尔赛宫是以地名命名的。
(14)、“五百年”,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闻名于世的人)。”看来,要读懂一副对联,特别是名胜联,理解其内容,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15)、作为观照,近代历史上的外省,比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等,与蜀中书院雷同,经费来源与衙门无关,大多也是自筹,用以校舍建造,学子膳食,教学则多为私塾模式,先生授课,但以学子自习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启迪、培养读书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以应试而追求功名为圭臬。
(16)、——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
(17)、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庐山高峰,只见)万里黄云随着风声飘动,天色变幻;茫茫九脉,白波汹涌奔流,掀起高浪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描绘长江景色,境界高远,气象万千,给人以壮美感。
(18)、“同声相应”,出自《周易·乾》,比喻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与前面的“精义入神”一样的当。
(19)、就是曹植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就是陆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官位卑微,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
(20)、一定要连续不间断打卡!加油!期待和你一起上岸哦~
3、明朝顾宪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孔子学何学,曰圣与仁是,时习之悦悦斯,朋来之乐乐斯;孔子道何道,曰一以贯之,多学而识识此,忠恕而行行此。
(2)、“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语出《汉书·礼乐志》:“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词语与“迎风招展”中“招”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5)、——这一副对联写尽了人生哲理。“若”字的撇笔,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撇”与“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分寸;只“捺”不“撇”,为人就过于计较、拘谨。“撇”“捺”互相弥补,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人”。对联中奉劝人们“撇”开的是人生的欲望、诱惑、贪念等等,建议人们“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坚守等等。人的一生,就是要既能“撇”得开,又能“捺”得住,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6)、《老子》:“荒兮其未央(无边无际。高亨注:犹云茫茫元极耳),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9)、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更新”,除旧布新。
(10)、海瑞号“刚峰”,一生刚直不阿,为惩治奸佞,竟自备棺材,以死上书,不惜罢官。与宋代的包拯一样,被后人称为“青天”,成为历史天空中又一颗令人敬仰的正义之星。海瑞做事果敢,做人坦荡,这副对联也如其人,不圆滑,不含糊。
(11)、这幅对联也被后来人们用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加以学习。
(12)、其实,自古以来,读书人多有陋习:“两耳不闻窗外亊,一心只读圣贤书”。而顾宪成等主持东林书院,读书不忘救国,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亊。在讲学之余,他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措陈时弊,锐意图新。而这副对联正是充分表现了顾宪成等东林党人的抱负与心声。也正因为如此,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许许多多游客来东林书院,都会亲身感受这“风声雨声”的寄意述怀。
(13)、李老师教学有他的独到之处,课上得生动活泼,不是拿着教参( )。
(14)、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15)、“皇极经世”,是邵雍的主要著作之一。下联则是说从北宋邵雍以后,大约500年,有孙奇峰来这里继承其事业。
(16)、虞山书院,位于江苏常熟城西北虞山之麓。原名文学书院,又名学道书院。
(17)、这是陈大纲在清嘉庆二十一年任巴陵知县时所题。上联写眼界之宽,登楼八万里洞庭尽收眼底,笔墨极简省,寻常字面却字句传神,不雕不饰。下联写怀抱之深,登高临远,从四面湖山的空阔绵延至湖山尽处的人家,顿生万家忧乐之思,显然作者联想起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这里的忧乐不是对范仲淹的简单追忆,而是自己真挚的悲悯之心,因而更加动人。
(18)、如百泉邵夫子祠击壤亭一联(清末光绪间辉县知事康曾定题):精义入神,著皇极经世六十卷同声相应,有夏峰继轨五百年上联“精义入神”,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于哲学家,十分恰切。
(19)、——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20)、现存有纪念晋代隐士孙登的啸台、纪念北宋哲学家邵雍的邵夫子祠、纪念明清之际学者孙奇峰的孙奇峰祠、民国间为纪念冯玉祥在此兴修水利而建的冯泉亭等诸多景点)等等……一句话,凡是与此名胜有关的一切东西,都有了解的必要。不然,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名胜楹联的鉴赏。
4、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是
(1)、1849年,林初见左,相谈甚欢,林则徐将他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正是因为两人非同寻常的关系,才有了如此感情深厚的挽联,不仅对林则徐做了高度的评价,读来更欲让人泪下。
(2)、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3)、史料记载,锦江书院创办于1704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下诏改“书院”为“义学”。
(4)、“凡近”一词语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使让生在唐虞,则元凯之次,运值仲尼,则颜冉之亚,岂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意指平庸之辈、普通人物。
(5)、这样,在那里若遇到有关的名胜楹联,就不会束手无策。如少林寺山门外西石坊一联: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上联说达摩在寺后的山洞里修行,神光在雪地里求法。
(6)、国旗,我凝视您,想到先辈们为革命浴血奋战的身影;国旗,我凝视您,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旗,我凝视您,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凝视您”,组成抒发爱国情怀的排比句)
(7)、——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8)、“何处非天”,关于对天的解释,在《简易道德经》有所记载:“常言天,齐究何也?昊曰:无题,未知天也,空空旷旷亦天”。《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天是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大自然、天然宇宙。天是道德民意的化身,“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9)、那时的墨池书院共有三大院,房舍200余间,空地4亩。中为书院,左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气象一新。从此,青龙街上的街坊邻里又听到了久违的朗朗读书声。咸丰三年,墨池书院原址一分为墙左为墨池,墙右为芙蓉书院。1905年,两院又再次合并,共同改制为成都县立高等小学,1907年又改名为成都县立中学校,1952年最后易名为成都第七中学校。墨池书院的历史沿革,为川西平原上曾经有过的翰墨飘香增添了一段永远流芳的民间记忆。
(10)、国庆期间,兹整理一组具有家国情怀的对联以飨诸君,分题赠、哀挽、题署和行业四类,大家有其他佳作可留言共赏。
(11)、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到现在还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12)、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13)、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而加以无端攻击诋毁。这就是“东林党”的来历。到天启年间,东林党人与阉党集团之间因朝政争论相互攻击达到公开不可调和地步。
(14)、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欣赏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5)、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教育界的祖师,就连皇帝对其也要顶礼膜拜。大的书院里一般都设有道南祠、依庸堂、体圣堂、崇贤堂,甚至还有礼圣殿、大成殿,俨然就是一座小孔庙。虞山书院作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大书院,在书院中设置体圣堂,也是体现了对孔子的尊重。
(16)、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17)、明·顾宪成·对联。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写书院学子的读书声和自然界的风雨声交织一起,与天籁齐鸣;下联写书院的读书人并非埋头读书,不问世事,而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下句合起来,就是说既要致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只强调读书,不关心政治,只能成为无用的书呆子;只强调政治,不努力读书,也只能成为空头政治家。这副对联长久为人记诵,除了它对仗工稳、琅琅上口的形式美音律美之外,与这副对联所讲述的道理和东林党人关心时政的精神有着重要关系。至今人们去无锡“东林书院”旧址游览时,还可见到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18)、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19)、这一对联不但意义深刻,而且对仗工整,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读来更是朗朗上口,令人过目不忘!
(20)、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5、明朝顾宪成的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千( )一发 惊( )动( )
(2)、清代的锦江书院有讲堂、学舍等。诸生挑选秀才以上生员。教学要求“先经义而后时文,先行谊而后进取”。采宋王安石“三舍之法”,实行正课、附课和外课。初定正课、附课生各50人,外课生视成绩和正、附课生名额盈缺而定,先约20人左右,是为候补。膏火正课生月给米5斗、银5两,附课生减半,外课生无。康熙六十年四川提学方觐增建讲堂、学舍,增加生额,扩大规模。
(3)、悟彻形色埃尘,乃有真得;打破性天窠臼,方是真闻。
(4)、清朝初年,成都市政民生重建于草莽之中,百废待举,在重修城垣、桥梁,解决当务之急的情况下,地方官吏也着手恢复那些书院。在此大势中,潜溪、芙蓉、尊经等书院相继重建。但由于墨池书院的原址已变为民宅,成为了当时的“钉子户”,延宕经年,但民间对重新在原址上恢复兴建的呼声却越来越高。道光年间,墨池书院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四川学政聂铣敏先生捐俸约1万两白银,购买墨池故址,并郑氏私宅三院及空地数亩,重建墨池书院,并置学田70余亩于温江向家碾,让书院的经费有了坚实的保障,功在千秋。
(5)、顾宪成(1550~1612) ,中国明末东林党领袖。字叔时,别号泾阳,人称泾阳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补验封主事等职。十五年以上疏言事冒犯执政,被谪桂阳州判官。后擢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二十一年(1593)上疏反对三王并封。次年会推阁臣,举前大学士王家屏,忤神宗意,被革职为民,返无锡家居。顾宪成幼即有志于学,削官里居后,益潜心研究。在地方官的协助下,于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于孔兼等讲学和集会。“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不满朝政的士大夫闻风相附。但同时,也遭到一批依附于大贵族势力的人的攻击。四十年,卒于家。死后,被阉党追论而削去赠官。崇祯初平反,赠吏部右侍郎。顾宪成与其弟允成皆主程朱之学,但偏重经世致用。遗著编成《顾端文公遗书》。
(6)、——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7)、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8)、D项错误∶“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出自湖北武汉黄鹤楼,描写了黄鹤楼临江而立的壮阔。
(9)、由“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我能想到明朝顾宪成的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另一方面,到某地旅游,事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算是应急吧。如要去少林寺,有关的书很多,可事先了解一下其历史渊源(建于北魏,公元495年)、有关历史人物(如达摩从南朝梁过江而来,面壁十年,传授佛教禅宗,后将衣钵法器传给了二祖慧可)、历史事件(如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嵩山少室山下,西北是洛阳,东北是郑州)、其独特之处(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最大的塔林)等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