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佛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文案109句)
佛教人生格言
1、佛说人生格言
(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教育|戒幢佛学研究所2022年秋季招生简章
(3)、31)念佛往生传承大法,是真正的报佛恩报师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
(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5)、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6)、3)我们生命得自于父母,父母的恩德一生一世;我们的慧命,得力于佛,佛的恩德生生世世!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所以才知恩报恩。
(7)、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8)、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9)、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10)、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11)、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2)、1)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言行一致,身心自在。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4)、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5)、29)佛说法,不厌其烦地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这是佛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明白之后,才知道要感恩。
(16)、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①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②
(17)、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18)、27)生活在感恩之中,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
(1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2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2、佛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3)、四优劳务:打造一个为农民工培训技术的免费平台
(4)、丝芙兰运动成的,试用的时候BA说用一点点就能够了,延展间泰糟,后来没感到进去,就认为是一瓶像火一样的凝含,冲著名气就随手购了,但实邪的惊怒在前面呢,99读书人,本来在应用的是欧敏肤(欧美药妆购的)最故的美文保湿套卸,就感到保湿度借是不太够,成了那个回往先就急不可待的添下了,用在美皂精髓之前,伪的就只是一点点就抹遍了零弛脸,棘手借涂了涂脖子。保湿的后果不是正常的赞哦。值失再拜的产品。
(5)、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6)、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7)、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当你拥有智慧,并用智慧思索变化无常的人生,便渐渐远离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最危险的人。
(9)、 密宗 密宗是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等传入我国,形成密宗。它依据《金刚顶经》、《大日经》建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三密瑜伽。此宗的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这便是中国汉语系佛教的八大宗教。此外还有专宗俱舍论的俱舍宗,专宗诚实论的诚实宗,以及专宗摄论、地论、涅槃经的各宗派,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盛行一时,但不久便失去传宗,或并入他宗了。
(10)、做人要含蓄点,得过且过,不必斤斤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一辈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
(1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13)、威萧态世间的物资原来是为人所用,但不满足者果短余智慧,竟沦替(被物所用)。
(14)、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6)、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7)、威萧态我死非无比缺久的,然而假如只留神到其欠久,这就连一点价值皆不了。
(18)、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
(1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0)、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人生格言佛语
(1)、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2)、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恣心履恶。犹自投火。贡高自见。愚者谓健。不计殃祸。当还害已。
(4)、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
(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6)、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7)、竞争是为了不争,竞争是暂时的一种动力;真正做到不争而能不懈努力,即已达到看清世事,性情沉静的境界了。
(8)、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9)、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10)、由心故作恶,由心有果报,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心能诳众生,将来向恶处。
(11)、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1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10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14)、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15)、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威萧态无些我经常讫懊恼??由于外人一句有口的话,ta却无意天接收。
(17)、21)包容是一种责任,包容是一种喜悦,生活中多一点包容,就会少一点痛苦。
(18)、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渡众生,满菩提愿。
(19)、威萧态满足的人,口质宽阔;对己错事就不会计较。
(20)、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佛教人生语录
(1)、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3)、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4)、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6)、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佛教经典禅语名言感悟生活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要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7)、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9)、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0)、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11)、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2)、人生因有责任而忠实,若逃避责任,则这样的人生就是虚度。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世当是非。
(13)、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4)、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5)、9)无分别心的爱,无我的爱,无所求的爱,才是无烦恼的爱。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0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寂灭为乐。
(18)、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1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0)、22)本师释迦牟尼佛发起弥陀法会,教给我们修行念佛法门,这是大恩大德!
5、佛教的格言
(1)、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2)、0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3)、有些话,适合藏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不需要自己说,别人会看得到。
(4)、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5)、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6)、(莫生气)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中有主义;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包藏里;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世间万事般般样,岂能尽如人的意?
(7)、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8)、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9)、8)脸上的灰尘一洗而净,心灵的尘埃需要一生去打扫。
(10)、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增一阿含经》卷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
(13)、(净坐念佛)抵腭闭目坐端身,气出气入调本心。专闻自心通通跳,随声默念一梵音。凝神内观清净地,耳根闭塞勿分神。外音入耳犹幻境,动静由它不去分。导入声尘闻自性,久习空寂大千心。
(14)、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15)、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16)、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到,所往如响应。欲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
(17)、当别人在公众场所不小心出丑时,我们往往一笑了之;而当同样的情境在自己身上出现时,我们往往好长时间不能从尴尬中走出来。
(18)、恶龙疫鬼行毒气,热病侵陵命欲终,至心称诵大悲咒,疫病消除寿命长。
(19)、(身心出家四料简)第一种人——心出家身出家为圣人;第二种人——心出家身在家为贤人;第三种人——心在家身出家为伪人;第四种人——心在家身在家为愚人。
(20)、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1)、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2)、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3)、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4)、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
(5)、19)真正感恩的心,是依教奉行。感恩与慈悲的意念,平时就要养成。
(6)、人在不谙世事时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等到他初涉江湖,有了一定阅历时,山和水在他的眼中就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山和水,它们之上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待到有所顿悟,蓦然回首时,山和水在他眼中又回归初始状态。
(7)、(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界(各界)唯心造,修心可了道;乐善好施得福报,修心本性成佛道;千途异说终归一法,万法唯归一心;清净为心皆弥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8)、竞争是为了不争,竞争是暂时的一种动力;真正做到不争而能不懈努力,即已达到看清世事,性情沉静的境界了。
(9)、20)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如果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他人的优点,人生就会和谐美满。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