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关于梅花的古诗100首(文案140句)

时间2023-12-20发布admin

赞美梅花的诗句千古名句

1、赞美梅花品质的诗句

(1)、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2)、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怡红公子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3)、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4)、尾联直抒胸臆,感情由隐至显,表达出诗人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诗人如痴如醉地欣赏着梅花,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恬静的山林里,作者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 

(5)、〔秋声〕--风子--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据传,林逋终生以种梅养鹤为乐而终身未娶,所以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10)、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11)、----枕霞旧友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1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3)、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枕霞旧友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14)、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15)、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16)、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17)、林逋,字君复,浙江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年少而孤,勤奋好学,但性格也很孤僻,自甘贫苦,不慕功名。人到中年的诗人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他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林逋喜欢种梅养鹤,甚至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诗人爱物成癖,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18)、卢梅坡原名卢钺,梅坡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一种自称,关于诗人的生平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有几首诗流传于世;而这首《雪梅.其一》正是他流传最广,也最经典的一首作品,整首诗只是那么淡淡着笔,诗人先是从梅雪争春的景象入手,然后层层递进,由此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也写出了梅花独有的气质,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咏梅诗篇里难得的佳作。

(19)、〔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20)、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张谓《早梅》

2、关于梅花的古诗100首

(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 卢梅坡《雪梅·其二》

(2)、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3)、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4)、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5)、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全诗无一梅字,却处处有梅。这首诗历来为读者称赞。颔联两句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

(7)、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8)、在古今不少诗人的笔下,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9)、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0)、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11)、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12)、“疏影”、“暗香”用得极好,梅花虽然没有牡丹、芍药的高贵,也异于浓郁得芳香四溢的桃李,它自有其朦胧月色下独有的清香。若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塘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无不使人陶醉。

(13)、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14)、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15)、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6)、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17)、(赏析)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18)、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19)、   醉在深冬:10首意境诗词,10种寒韵之美!

(20)、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3、梅花励志名句

(1)、(吴均《山中杂诗》)梅竹兰菊的诗句菊韵〕--李师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2)、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5)、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6)、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怡红公子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7)、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8)、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9)、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梅竹兰菊诗句名句加作者加题目一定是名句菊韵〕--李师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10)、----蘅芜君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11)、(赏析)上片以梅喻王昭君,赞美其绝代姿容,哀叹其客死异域的不幸;下片写春风吹落梅花,欲重觅幽香,为时已晚。全词用事虽多,但熔铸绝妙,运气空灵,变化虚实,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虚字,曲折动荡,摇曳多姿。张炎《词源》极口称道此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12)、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13)、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潇湘妃子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1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16)、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17)、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8)、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19)、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那在这首诗中也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诗人来说,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认为梅花虽然开得很艳丽,但是与雪花比起来,还是要逊色三分白,但是雪花却又是输给了梅花一段香,没有梅花身上那种浓郁的香味,所以两者之间平分秋色,难以说得清楚,到底是梅花更美,还是雪花更美。

4、梅花诗句最出名一首诗

(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3)、    周邦彦最经典的10首宋词,雨后风荷,江南倦客,婉约词原来这么美

(4)、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那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首诗,虽然这首诗并不是很出名,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冷门,与杨万里其它的作品相比,在知度度上要差一此。但是不可否认,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从开篇第一二句便是写出了新意,诗人便是直抒胸臆,写得很美,也把自己对于梅花的喜爱展现得淋漓尽致;“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梅花从山上一直延伸到小溪的这边,整个山头全部都是梅花,走到近处的时候喜欢看小溪水,在远处的时候则是喜爱看那梅花。

(9)、兰(年代):魏晋(这个不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作者):陶渊明(作品):饮酒(内容):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10)、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1)、〔秋声〕--风子--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12)、   苏轼这首送别词,贡献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个千古名句,安慰世人一千年

(13)、开篇则是写了初春时节,梅花与雪花争艳,当天气还异常的寒冷,可是梅花并不会畏惧寒冷,依旧在冰天雪地里绽放,开出来的花艳丽无比,梅花和雪花谁都不愿意服输,只是愁坏了诗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点评,搁下笔来细细思量,到底是梅花更美,还是雪花更漂亮呢?对于诗人来说,一时之间也是难以说清楚,让诗人也是犯了难,一时之间难以做出选择。

(14)、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5)、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北山》。细数:细细品玩。芳草:香草。意思是:我看见花枝上的残花一瓣瓣凋落,便仔细数着落花,一片、两片,不知不觉就坐得久了;等疲倦了站起来缓缓向家中走去,观察着地上的青草又茂盛了,这样走走停停的,到家时已经很晚了。

(1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诗句来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7)、(赏析)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8)、闻一闻流水,闻一闻野人心中暗香的日子,不平凡的草木。

(19)、林逋的梅花诗,《四部丛刊》本《林和靖诗集》著录了10首,这一数量在花团锦簇的宋代梅花诗苑里,虽然仅为陆游的十六分之但其于宋初诗坛却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原因为这一时期从事梅花诗创作的诗人既少,数量亦甚微。而更为重要的是,林逋的这10首花梅诗几乎全为精品之属,对此,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之所载即可证之:“和靖梅花七言律凡八首,前辈以为孤山八梅。”(4)《瀛奎律髓》卷二十共著录唐宋诗人梅花诗210首,其中五律62首,七律148首,而被称为“孤山八梅”的林逋的8首“七言律”梅花诗,即被置于宋人“七言”之首。林逋10首诗被《瀛奎律髓》收入8首的事实,表明其梅花诗的入选率之高,在有宋一代乃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的,这8首诗依序为:《梅花》、《山园小梅》二首、《山园小梅》、《梅花》二首、《梅花》二首。其中,最为脍炙人口者,即为《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宋诗纪事》载此诗之题作《梅花》。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不仅突出了梅花生存的独特环境、不随众俗的独特个性与清臞雅致的高标逸韵,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梅花的风骨与精神之所在:既独占春先、与世无争,又幽独超逸、一尘不染!全诗形象生动,意境浑成,尤以颔联最为著名而成为千古绝唱。正因此,南宋王十朋乃认为:“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以“压尽千古”四字相评,足见其在宋代梅花诗史上所占有的地位。又如《梅花》一诗: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这也是一首饮誉古今的名作。其中的“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一联,由于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虽残雪披身而繁花满缀、冷香幽放的另一种特点,因此被黄庭坚认为其较“疏影暗香”(即上引《山园小梅》二首其一的第二联)一联尤为精妙,而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的清代学者纪昀,在方回《瀛奎律髓》的“总批”之中,也认为这首诗的“三四(句)实好”总体来说,被人格化了的林逋诗中的梅花,由于具有孤高冷峻,不随众俗,闲静幽雅等特点,因而不仅成为了作者离世避俗、淡泊功名的生活写照,而且与其清高绝尘的品格也互为表里。由于林逋的不断艺术实践,而使得梅花诗的创作在北宋中后期形成了一种高潮,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卓著者,即为以“竹外一枝斜更好”著称的苏轼的梅花诗。与林逋相比,苏轼虽然也爱梅如痴,但却不象林逋那样以“妻”待之,而是将梅当作一位心灵相应的“知已”,以向其倾诉屡遭挫折后的种种情感。据中国书店本《苏东坡全集》可知,苏轼现存梅花诗42首,这一数量使其成为了北宋咏写梅花诗的第一人。苏轼梅花诗表现出了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其一是以梅喻人。苏轼的这类梅花诗,主要是用以反映诗人坚贞不屈的性格与清逸孤高的情怀,如著名的《红梅三首》其即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云: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此诗写于黄州,时苏轼正处于政治失意之时,因此,诗人借红梅凌霜傲雪、虽独占春先而不与众芳争春的特性,以表达了他不与现实妥协的意愿,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之所言,又尤为明显。类此者,尚有《梅花》等诗。其二是重在写神。这一特点,主要是指苏诗不重描写,即不在梅花的“形”上下功夫,而是于其“神”见精彩,典型者如《和秦太虚梅花》一诗。此诗凡16句,虽然是针对秦观的《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诗而“和”作,但全诗着眼于梅花者,却只有“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两句。而“竹外一枝斜更好”七字,由于写出了梅花斜倚修竹的“幽独闲雅”的神韵,不仅成为了苏轼的得意之笔,并且还为后人大加赞赏,并认为乃在林逋“‘暗香’、‘疏影’一联之上”(王文诰《苏轼诗集》卷二十三)。其三是多连章体。以连章体形式咏写梅花,虽然肇始于林逋的梅花诗,但苏轼诗却又特色独具,且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创了大型组诗,二是融“次韵”于一体,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是《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两组诗。苏轼梅花诗所表现出的这三个特点,对于繁荣与推动梅花诗的发展,提升人们对梅花诗的审美意趣等,均是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的,而“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热衷于梅花诗创作的事实,又可为之佐证。陆游现存梅花诗159首,是有宋一代创作梅花诗最多的一位诗人。陆游所生活的南宋时期,由于有着与北宋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其梅花诗在思想内容、审美趣味、艺术精神等方面,也就与林逋、苏轼的同类之作迥异其趣。质而言之,陆游的梅花诗除了重在写梅花的风骨精神外,还有一条主线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这就是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梅花诗中所蕴含的风骨精神,主要是诗人着眼于“内象”的角度,以咏写其“香”而完成的,如《芳花楼赏梅》一诗中的“一春花信纵有此香无此格”,即为其例。据不完全统计,陆游梅花诗直接咏写“香”者,乃有40余首之多,而每一首诗中的“香”又都含有一种深刻的寓意,这在两宋梅花诗中是极为少见的。寄托与反映陆游忠贞不屈的爱国思想者,为陆游梅花诗之大端,如《落梅二首》、《梅花十绝句》、《梅花绝句》、《看梅绝句》五首、《梅花》等,即均属此类。正因此,在陆游的这类梅花诗中,如“花中气节最高坚”、“高标逸韵君知否”、“凌历冰霜节愈坚”、“精神最遇雪月见”等被人格化了的诗句,乃比比皆是。而此,与陆游全部诗歌的爱国忧民的主旋律,又是甚为扣合的。若从这一角度言,陆游梅花诗的思想境界,又显然是比林逋、苏轼的同类之作要高出许多的。除了上述三人外,宋代诗人在梅花诗创作方面颇具影响与成就者,还有王安石、梅尧臣、曾几、秦观、黄庭坚、张耒、陈与义、范成大、杨万里、李纲、陈亮、朱熹、张镃、李缜、方岳、刘克庄、张道洽、周紫芝、文天祥、宋伯仁等大批诗人。他们各以其艺术才华,与林逋、苏轼、陆游三人一道,共同将宋代的梅花诗创作推向了其史的最高峰,而使之成为了一道耀眼的风景线。金代诗人的梅花诗创作受宋代诗人特别是北宋中后期与南宋前朝诗人的影响,偏居于北国一隅的金代诗人,也曾介入到了梅花诗的创作行列,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仅据元好问《中州集》即可知,金代创作过梅花诗的诗人,乃有近50人之多,其中如宇中虚中、高士谈、李晏、刘仲君、刘迎、朱之才、赵秉文、周昂、路铎、高宪、萧贡、麻九畴、李献能、李澥、史学、元日能、杨邦基、赵伯越、王世堂、赵达夫、毛麾、张建、王琢、段继昌、王世赏、姚孝锡、赵晦等,即皆为当时梅花诗苑中的闻人。而在元好问的《元好问全集》中,亦载有《梅花》(乐府诗)、《梅花》(七绝)、《华光梅》等诗,表明这位地地道道的北国文学家,也是一位雅好梅花与咏写梅花的诗人。一般而言,金代诗人主要有“借才异代”与“国朝文派”(6)之别,而在上述诗人之中,既有属于前者的,如宇文虚中、高士谈等,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后者,即其大多为金代汉民族的北方籍诗人。金代诗人咏写梅花的这一文学史事实,不仅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当时咏物诗的题材内容,而且也表明了咏梅、赏梅乃至于艺梅,在当时的北国诗人中,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从总的方面讲,金代诗人的梅花诗,虽然大都是着眼于“外象”的角度,对梅花进行种种形式的的描摹与赞赏,但更多的则是藉之以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且不乏出色之作。如杨邦基《墨梅》一诗:粉蝶如知合断魂,啼妆先自怨黄昏。花光笔底春风老,寂寞岭南烟雨痕。第一句完全套用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的第六句而成,是作者对林逋梅花诗接受程度的最佳反映。最后一句,既是在写墨梅,也是在写诗人自己。全诗由花及人,再由人及花,人花互关,堪值称道。又如赵秉文《古瓶蜡梅》一诗:石冷铜腥苦未清,瓦壶温水照轻明。土花晕碧龙纹涩,烛泪痕疏雁字横。未许功名归鼎鼐,且收风月入瓶罂。娇黄唤醒朝阳梦,汉苑荒凉草棘生。赵秉文(1159—1232年)是金代后期著名的诗人,因与杨云翼齐名,而被时人并称为“杨赵”。这首梅花诗虽然题名为《古瓶蜡梅》,但作者的创作主旨,却是因古瓶中蜡梅的“娇黄”而发端,即其以瓶中梅花的“娇黄”用来寓指一年又将尽,而诗人当时则是“未许功名归鼎鼐”。这样看来,可知赵秉文的这首咏梅之作,与苏轼写于惠州的《蝶恋花》(花褪残经青杏小)一词,乃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即二者都是借花的开与谢,以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所不同者,只是一为诗、一为词而已。再看刘迎的《观古作者梅诗戏成一章》:翠袖佳人修竹傍,风姿绰约破湖光。静中惯识形神影,妙处谁知色味香。观想有灵通水月,孤音无侣伴冰霜。故人愁绝今何许,烟雨霏霏子半黄。诗一开始就以“翠袖佳人”、“风姿绰约”,对倚竹之梅进行了比喻与夸耀,继而写其“形神影”、“色味香”,并着眼于“孤音无侣”的角度予以联想,最后则将作者“戏成”此“一章”的创作动机进行了和盘托出,即由“破湖光”的梅花,而引发了诗人对“故人”的一片思念之情。在金代诗人中,《中州集》所著录刘仲尹的13首梅花诗,乃为诸人之最。刘仲尹曾“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承”仕途较为顺畅,但作为诗人,其受黄庭坚的影响却颇为明显,《中州集》卷三于其小传中有“参涪翁而得法者也”云云,即可为证。刘仲尹的13首梅花诗,不仅全为七言绝句,而且由《墨梅十一首》、《窗外梅蕾二首》两组连章体构成,特点别具。而在具体咏写方面,这13首诗又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几乎都与“香”关联,这是颇值注意的。从审美的角度言,“香”所象征的是梅花的一种内在风骨,而诗人写“香”,实际上就是对这种内在风骨的赞赏与钦佩。请看下列二诗:生憎施粉与施朱,换骨玄都亦自姝。疏影冷香题不到,梦惊烟雨暗西湖。(《墨梅十一首》其四)玉儿秀稚云幄藏,鼻观已觉瓶水香。过眼空花均一寓,十分春色属秋堂。(《窗外梅蕾二首》其一)第一首的前两句,用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的典故,以对不“施粉与施朱”的墨梅进行赞美,后两名则因林逋的“疏影”、“暗香”一联,而使之梦想到了烟雨中的西湖,其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江南“佳丽地”的向往之情。第三句改林逋诗的“暗香”为“冷香”者,不仅在于突出了梅花幽冷闲静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将“暗”移用于末句以与“梦惊烟雨”相扣合,写出了诗人梦中西湖的神韵。第二首立足于嗅觉的角度,写窗外白梅(据“玉儿”一词可知)的梅蕾虽然还不曾先春而开,但其所散发的幽幽清“香”,却已让诗人的秋堂充满了“十分春色”。两首诗中的“香”,既各具特点,而又各得其妙。而张建的《杂诗》二首其在写梅花之“香”时,又更具特点。诗云:踏雪寻梅花,雪梅同一色。不是暗香来,梅花寻不得。在这首小诗中,作者紧紧抓住梅花于皑皑白雪之中散发出的“暗香”这一特点,用以突出一种风骨精神。雪虽然能模糊梅花之色,却无法挡住其袭人之香,所以诗人乃说“不是暗香来,梅花寻不得”。作者笔下的这种“梅境”,正是对宋人诗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的一种艺术再现。从色泽的角度言,梅花主要有白梅、墨梅、黄梅、红梅等之分,金代的梅花诗除了以白梅、墨梅、黄梅为咏写对象外,还有相当数量是对红梅的咏写,且诗题乃皆作《红梅》。相对于白梅、黄梅、墨梅来说,红梅绽放于霜雪之中,色彩鲜艳,更能见出其精神与神韵,而此,即是金代诗人雅好咏写红梅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与红梅在金代为一种罕见之物者,也是大相关联的(详下)。如麻九畴的《红梅》一诗:一种冰魂物已尤,朱唇点注更风流。岁寒未许东风管,淡抹浓妆得自由。不仅称红梅为“尤物”,而且是以“更风流”言之,一个“更”字,既是针对“朱唇点注”而言,更是与非“朱唇点注”类的梅花等相比较的结果,这从后两句“岁寒未许东风管,淡抹浓妆得自由”之所写,乃可获得佐证。其他如“天上琼儿白玉肌,吴妆略约更相宜。认桃辨杏由君眼,自有溪风山月知”(元日能《红梅》);“西湖句好已成尘,蜡点都能几许春。乞与琼儿薄梳洗,才情留待月中人”(赵达夫《红梅》)等,都程度不同地写出了红梅所特有的品性与韵致。据《中州集》卷八记载,元日能写《红梅》一诗时,友人刘岩老亦在场,当即与之同赋一首,但所存者仅为两句:“一点清香透云雪,是中那得杏花天。”红梅白雪,互为辉映,而“一点清香”透其间者,正是“更风流”的一种精神写照。与上述梅花诗相比,金代诗人还创作了另一种形式的梅花诗,即其于诗题中并未冠“梅”、“梅花”等字样,但诗歌本文的描写却是与梅花相关的,此类诗或可称之为涉梅诗。这类梅花诗的作者既多,数量亦众,如高士谈《雪》、《村居五首》其《次韵东坡定州立春日诗》,宇文虚中《春三首》其《冬三首》其毛麾《新春雪与韩府推》、《春赏》,以及高宪《元夕无灯》、王琢《元夜雪》、张建《杂诗二首》其段继昌《一溪》、赵晦《暮春》、王世赏《立春后十日登楼》、姚孝锡《善长命作岁除日立春》等,即皆为其代表。其中,又尤以高士谈、张建诸诗最值称道。高士谈(?—1146年)是金代前期“借才异代”的代表诗人之其本为宋臣,因奉使入金而为所留,故其所作诗多与“南眷”相关,其梅花诗亦然。如《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梅疏竹共风流。江山一色三千里,酒力消时正倚楼。梅、竹、雪三者,都是一种品格、一种风骨、一种精神的象征,其之互为关联且又“共风流”者,自然是很容易撩引诗人的“南眷”之思的,所以才有“酒力消时正倚楼”之云。而在“簌簌天花落未休”的情况下“倚楼”,正是诗人那挥之不去的“南眷”情结所致。又如《次韵东坡定州立春日诗》有云:“柳色看有未,梅花折已堪。流年空客恨,旧事与谁谈。……旅迹何时定,归心不厌南。”其“南眷”之意更为显豁。再如《村居五首》其一:“溪头梅是去年花,闲日初长迳竹斜。向晚孤烟三十里,不知樵唱落谁家。”其意与《次韵》诗亦甚接。由是而观,可知高士谈的这类梅花诗,虽然不以梅花为咏写的主体,但诗人因梅而“南眷”的思归之心之情,则乃皆寓其中。而此,即构成了金代梅花诗的又一个特点。梅作为蔷薇科植物之一种,主要生长于南方,这从宋末诗人汪元量“北人环立栏杆曲,手指红梅作杏花”(8)的诗句中,即可大体获知。而此,即是麻九畴在《红梅》一诗中称红梅为“尤物”的原因之所在。即是说,在梅花尚不曾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金代,其于梅花诗的创作能取得如上所述之成就者,实属金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创获。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金代的梅花诗是值得文学史家们去特别关注的。元代的连章体梅花组诗蒙元一代的梅花诗创作,不仅极为繁荣发达,而且数量亦甚夥,仅《元诗选》(含初集、二集、三集)、《元诗选》癸集二书所著录之梅花诗,就有约2000首左右。这一数量,几乎为宋代梅花诗的一半。元代的梅花诗,虽然与宋代梅花诗的关系甚为密切,且不乏名家里手,佳作名篇,但和宋代梅花诗相比,却似乎少了几分文化的气息。这一区别的存在,应是与诗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各自的学殖学养、审美趣味等大相关联的。从形式的角度言,元代梅花诗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大型连章体组诗,如冯子振《梅花百咏》、释明本《梅花百咏》的“和章”、韦珪《梅花百咏》、郭豫亨《梅花字字香》(集句诗百首)、赵奕《梅花五十咏》、王冕《素梅》(一作《白梅》)五十八首等,即皆为其例。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宋代最早进行《梅花百咏》创作的诗人为李祺,其后则有刘克庄、宋伯仁等人,而冯子振等人的大型连章体组诗,则显然是受其影响的结果。其中,最能代表元代连章体梅花组诗之特色者,为冯子振、释明本、王冕三人的咏梅组诗。冯子振(1257—1324年后),不仅是元代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而且还是元代咏梅诗的开创者,其《梅花百咏》组诗,则更是影响深远。《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梅花百咏》说:“《宋史·艺文志》载李祺《梅花百咏》一卷,久佚弗传。又端平中有张道洽者,作梅花诗三百余首,今惟《瀛奎律髓》存数首。子振才思奔放,一题衍至百篇,往往能出奇制胜。”(9)作为大型组诗,冯子振的《梅花百咏》,每首诗都冠有小标题,即其共对100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花色、不同形态,以及作者于梅花的种种关系等,均进行了一一咏写,如前25首依序为:《古梅》、《老梅》、《疏梅》、《孤梅》、《度梅》、《矮梅》、《蟠梅》、《新梅》、《早梅》、《鸳鸯梅》、《千叶梅》、《绿萼梅》、《红梅》、《胭脂梅》、《粉梅》、《青梅》、《黄梅》、《盐梅》、《未开梅》、《乍开梅》、《半开梅》、《全开梅》、《落梅》、《十月梅》、《二月梅》。仅从这一份诗题的“清单”即可知,冯子振《梅花百咏》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而在这些梅花诗中,既有“表象”的描写,也有“内象”的称颂,且均各具特点。如《瘦梅》:冰削轻肌雪削肤,天然风致在清癯。解知桃李难相匹。只为生来骨格粗。作者一开始即用“冰削轻肌”、“雪削肤”、“天然风致”诸词,对梅花的外在美的进行了比喻与形容,继而又将其与“生来骨格粗”的桃李进行对比,以更进一步凸显梅花的“清癯”之美。又如《寻梅》:行过野径复溪桥,踏雪相求岂惮遥。何处藏春春不见,惟闻风里暗香飘。此诗虽然重在一个“寻”字,但作者笔下的梅花,不仅是凌雪开放,而且是香味清幽,沁人心脾。作者之所以写其“暗香”者,主要是用以表现出一种崛强的风骨精神,这种手法与王安石的《梅花》如出一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都是对梅花“暗香”的称颂。所不同者,是冯子振的《寻梅》融进了作者与梅花的感情,而王安石的《梅花》则较为单纯,并略显直白。将作者的感情融于梅花诗者,《友梅》一诗可视为冯子振《梅花百咏》表现在这方面的代表:“红紫纷纷呈艳颜,朝开暮落费追欢。孤山自有花如玉,能与幽人保岁寒。”作者对梅花的赞赏与怜爱之情,乃溢于言表。其它如《赏梅》、《歌梅》、《惜梅》、《梦梅》、《别梅》、《咀梅》等作,亦大抵具有这一特点。由此,又可管窥诗人的品格与心性之一斑。因“和”冯子振《梅花百咏》而成的释明本之《梅花百咏》,也是由整百首七言绝句咏梅诗(10)所构成。释明本(1263—1323)俗姓孙,其“和章”诗的经历,《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于《梅花百咏》所撰“提要”乃载云:“时赵孟頫与明本友善,子振意轻之。一日赵孟頫偕明本往访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咏》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订交。”二人以梅花诗的唱和而订交,即成为了元诗史上的一段佳话。释明本的“和章”,亦颇多佳构,如所“和”《乍开梅》一诗:晓妆初试薄寒侵,漏洩春机想未深。昨夜椒房花蕊小,为谁索笑露芳心。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其笔下的“乍开梅”以人格特征,因而才有了“为谁索笑露芳心”的亲切问语,堪值称道。又如《宫梅》一诗的“和章”:长门月冷漏迟迟,正是香愁粉怨时。折得一枝无寄处,翻思红叶好题诗。此诗紧承冯子振《宫梅》以梅花喻人的意旨,将“折梅”宫女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刻画,形象生动而鲜明。《钦定四部全书·梅花百咏》所撰“提要”评释明本的“和章”说:“明本所和亦颇琱镂尽致,足称合璧联珪。”(11)而这首《宫梅》,即属于“琱镂尽致”之作的代表。除了七言绝句的《梅花百咏》“和章”外,释明本还另有一百首咏梅七言律诗,其总题为《和冯海粟作》,《钦定四库全书》以“梅花百咏附录”的形式,将其附于冯子振《梅花百咏》之后。这一百首七律咏梅诗,与前者的“和章”及冯子振《梅花百咏》所不同者,是只有总题,而于每首诗则没有小标题。就咏写内容言,其中也有颇为出色者,如下面的这首诗:吟损东溪百倍神,谪仙共我寸心真。几明几灭月中魂,三沭三熏玉表人。雪欲肆欺空乱眼,风还薄恶不沾尘。杏娼叹息开元宴,应恨孤园早占春。以次序论,此诗为《和冯海粟作》的第54首。全诗重在咏写梅花不畏严寒而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所以,尽管有“雪欲肆欺”、“风还薄恶”、“杏娼叹息”,但梅花却依然独占春先,并迎风凌雪而开放。诗中写梅花不怕冰雪“肆欺”,不惧寒风“薄恶”,看似咏梅,实则是在写人。而以梅喻人,正是苏轼与陆游咏梅诗的一大特点,此则表明,释明本的《和冯海粟作》,应是与两宋梅花诗不无关系的。两种体式共整200首的梅花诗之数,不仅使得释明本成为了元代梅花诗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位诗人,而且还与冯子振的《梅花百咏》一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从当时及其后诸多大型梅花组诗的问世,即略可获知。如明代诗人王达善“和”释明本所“和”冯子振《梅花百咏》而成之《梅花百咏》,即为其例;而另一位明代诗人周履靖既“和”冯子振《梅花百咏》又将其与之合刊的事实则表明了“和章”之作在明代已成为了一种风气,而这种风气,正是受冯子振与释明本唱和梅花诗的影响所致。王冕(1287—1359年)既是元末的一位重要诗人,又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其于梅花之雅好之痴爱,乃不减林逋,这从他将所居取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梅翁、梅叟等,即略可窥其一斑。此外,王冕还著有《梅谱》一书。另据《梅花》一诗中的“写梅种梅千万树”,又知王冤不仅写梅咏梅,而且还植梅艺梅,真正达到了范成大在《梅谱前序》中所说的“学圃之士,必先种植梅”的境界。王冕的梅花诗,总共有108首之多不仅格高韵美,而且颇多名句。如《墨梅》一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香满乾坤。此诗开篇即以典入诗,并用十四个字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墨池旁梅树摇曳,花开朵朵,清香四溢。继而则对墨梅的高格进行了尽情赞美,其中的“只留清香满乾坤”七字,由于境界的寥阔高远,而成为千古名句。据张辰《王冕传》所载,王冕梅花诗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多为题画之作,即其所咏写的梅花,多为其所画之梅,如这首《墨梅》即为其例。正因此,故诗中乃有“不要人夸好颜色”之谓。其意是说,画中的墨梅只用淡墨点染,而没有彩色涂抹,画家之所以这样处理,原本是无意博人夸赞,只求画出其精神与神韵而已。诗与画的配合,更能显示出王冕梅花诗的与众不同。而最能代表王冕梅花诗之成就者,则是总题为《素梅》的一组诗。如其中有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素梅》凡58首,此诗为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素梅即白梅,因以高洁娇媚著称,故而乃有“梅中仙品”之誉。作者在这首小诗中,首先以“冰雪林中著此身”七字,对白梅的倩影进行了勾勒:傲然挺立,迎风斗雪,既独占春先,又卓尔不群。将白梅放在“冰雪林中”的环境中进行咏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白梅的身姿,而且更为生动地展现出了白梅的风骨与气魄。接下来则以“不同桃李混芳尘”作比,以进一步强调白梅不随众俗的高洁品性。从总的方面讲,前两句重在对白梅的高标逸韵进行述写,而后两句,则为王冕梅花诗中的又一脍炙人口的名句。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有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冕的“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即是对岑参这两句诗的化用。岑诗以梨花喻雪景,此诗则为对梅“香”的高度称颂。全诗形象地写出了白梅以香满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品格,而此,既为白梅的精神与气魄,也是诗人的理想与抱负。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引王冕《墨梅》与《素梅》的两首诗中,其结尾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一为“只留清香满乾坤”,一为“散作乾坤万里香”,其所抒发的,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种抱负、一种胸襟。但二者却又是有所不同的。《墨梅》对梅花的品德与气节进行赞美者,其实是作者清高傲世思想的一种反映,而《素梅》所表达的,则是诗人的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两种思想境界的互为交融,正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诗人王冕!总体而言,梅花以其凌霜傲雪的精神,尔不群的品格,独点春先的特性,清臞高雅的韵致,而倍受诗人们的喜爱。于是,诗人们于梅花诗的创作,也就使之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一道景观。综以上所述,可知梅花诗之于宋金元时期400年的诗坛,不仅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还以其数量之众多,质量之上乘,而成为了这一时期咏物诗的娇子。宋代是梅花诗创作的高潮期,其600多位作者的近5000首梅花诗,在梅花诗史的王国里前无古人,后少来者,而林逋、苏轼、陆游的梅花诗,则代表着这一时期梅花诗的三座高标。在梅花尚不曾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金代,诗人们于梅花诗的创作,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且不优秀之作。蒙元一代约2000首左右的梅花诗,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大型连章体组诗,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冯子振与释明本的唱和之作《梅花百咏》,而王冕总题为《素梅》的58首咏梅之作,以其格高韵美、寓意深刻等特点,则代表着元代梅花诗的最高成就。注释:(1)冯子振《梅花百咏》,以及释明本先后以五绝、七律唱和之作,俱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四库文学总集选刊”本《梅花百咏》。释明本的五绝唱和之作,与冯子振《梅花百咏》同编为一卷,其七律唱和亦为整百首,名为《和冯海粟作》,《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作《梅花百咏附录》附于冯子振《梅花百咏》之后。本文所引冯子振《梅花百咏》与释明本的两种体式的《梅花百咏》,所据均为此,特此说明。(2)苏轼《书林逋诗后》,《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中国书店1986影印本。第209页。(3)脱脱《宋史》卷四五七《林逋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432页。(4)方回《瀛奎律髓》卷中国书店1990影印本。第10页。(5)以上所引黄庭坚、纪昀对林逋《梅花》诗的评价,均见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6)参见王辉斌《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考论》,载《江淮论坛》2009年2期。第144页—150页。(7)此处所言刘仲尹职官,所据为《中州集》丙集第其中的“都水监承”之“承”,疑为“丞”之误。(8)汪元量《醉歌》其《宋诗钞》第三册《水云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46页。(9)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总集类三》,中华书局1965影印本。第1707页。(10)释明本因和冯子振《梅花百咏》而成的《梅花百咏》“和章”诗,据《四库全书总目》之“提要”可知,其本集实际上只有99首,即缺《东阁梅》一首,《四库全书》本则据韦德珪集补之,以成其“百和”之数。(11)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梅花百咏》提要,四库文学总集选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影印本。第2页。(12)参见杨镰《元诗史》第四卷第十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1页。(13)此一数量,系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王冕集·竹斋集续集》统计的结果,其具体为:《素梅》58首、《墨梅》4首、《红梅》19首、《梅花》15首、又《梅花》3首、《梅》4首,其它5首。(本文节选自《宋金元诗通论》第四章第三节)

(20)、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

5、赞美梅花的诗句

(1)、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李商隐《忆梅》

(2)、(赏析)诗人以梅花形容自己,自问何时才可化身千亿,立于每一株梅树前,仔细地欣赏着梅花的容颜呢?全诗来用一字抒写自己对梅花如何如何,仅在三四两句中,用“身千亿”和“一放翁”既表现了对梅花的依恋、爱护,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3)、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4)、诗人用此讲究,“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暗香”写其随风而至,富有情趣。

(5)、“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在这首诗中也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诗人使用了叠字句,可谓是推陈出新,令这两句美得如诗如画;那潺潺的溪水声,把我的脚步给留住了,让我爱上了这个地方,还有那梅花一朵一朵开得极为艳丽,更是把我从远处呼唤而来,使得我见到了眼见如此纯粹的美景,不仅有小溪水,还有那让人惊艳的梅花。

(6)、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7)、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李白的诗一向气势磅礴,可是晚年由于经历了被贬,九死一生,以至于再次登上黄鹤楼时,已经没有了早年的气势,只是在作品中更多的抒发内心的苦闷,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之苦。整首诗写得非常巧妙,用典无痕,只用了寥寥数语,便是写出了一种孤独之感,也写出了李白晚年的心境,所以这首诗从开篇到结尾,无一字不伤感,无一字不忧愁。

(11)、(赏析)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也是整首诗最经典的两句,而这两句写得更是大气磅礴,同时在这里诗人又是在告诫自己,马上就要开始变法,将来自己要站到更高的地方,所以一个人站得更高,那自然也就有了更重要的责任,那就一定要有所担当。这最后的两句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真性情,也让我们从中最是能够感受到那份气势。

(13)、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4)、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15)、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6)、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19)、“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20)、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3)、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4)、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5)、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6)、  18个男人写了本女子图鉴,里边有500个心动的瞬间

(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8)、译文: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9)、墨梅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10)、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齐己《早梅》

(11)、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先偷眼”写得很传神,表明作者观察细致;“合断魂”凄苦凝重,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

(1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3)、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14)、那王安石大部分的作品都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有哲理,不过有一些作品却是远被低估了,并且也没有流传开来,相对比于苏轼,他在文学上的表现其实并不比他逊色,不过很显然苏轼的作品在流传程度上则是要比王安石的更为广泛。其实很大的原因,还是由于他的变法,这影响太大了,以至于压倒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15)、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咏梅九首》

(1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诗句来源:卢仝《有所思》

(17)、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18)、相思一夜梅花发。 —— 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19)、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20)、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红梅苏东坡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1)、次句“西望长安不见家”,在流放途中,李白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2)、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3)、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怡红公子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4)、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5)、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6)、而郁贤皓、王运熙、华桂金等则认为此诗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经江夏时所作。当时老朋友史郎中在江夏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李白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他写下了这首诗。

(7)、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 陆游《梅花绝句》

(8)、译文: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9)、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10)、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1)、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2)、晚年杨万里回到故乡江西吉水老家隐居,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平日里无非就是读书写诗,正是这种豁达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也让他的作品显得别具一格,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这首《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就写得很有韵味,整首诗意境唯美,从开篇美到结尾,不仅写出了新意,也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梅花。

(13)、----枕霞旧友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14)、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15)、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7)、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18)、(赏析)“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一联是千古名句。独立而无惊、无憾的高士,秀雅而不艳、不俗的美人,梅花的高洁精神,不正化身于这二者而得到了最生动的显现了吗?诗人若不先禀有梅的灵性,又安能窥到梅的灵魂深处?由此意义上说,读者最该佩服的,倒不在诗人手笔的高妙,而应是诗人襟怀的高洁。

(19)、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20)、《雪梅》(其一)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