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徐庶进曹营是什么歇后语(文案115句)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怎么说
1、徐庶进曹营歇后语的意思
(1)、我说:“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认识好人。我是可怜你有病。”(《黎明的河边》15页)
(2)、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3)、这个俗语出自《左传》中“魏舒辞贿”的故事:公元前514年,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死去,由魏舒继任执政大臣。魏舒把两个旧贵族的田地分割为十个县,分别派一些贤能有功的人去担任这些县的长官,其中有个与他同宗叫魏戊,被派到梗阳县当长官。就在这一年,梗阳有人打一桩官司。魏戊觉得这桩官司很难断定,便上报给魏舒处理。这时候,诉讼的其中一方暗中挑选了一组女乐送给魏舒,魏舒打算收下来。魏戊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大臣阎没和汝宽说:“魏舒以不受贿赂而扬名各国,如果收下女乐,就没有比这更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他。”阎没和汝宽答应了。一日退朝后,他俩仍等在庭院里。一会儿送饭菜的来了,魏舒就招呼他俩一起来吃。阎没和汝宽眼盯着桌上的饭菜,一起叹了口气,然后餐间又两次叹气。饭吃完后,魏舒问他们说:“我听我的伯父、叔父说过,吃饭的时候要忘记忧愁,您二位刚才为什么三次叹气呀?”俩人答道:“因为昨晚没有吃好,肚子觉得饿了,担心饭不够吃,所以才叹息。现在看,饭菜很丰盛,所以又抚心自咎,魏将军家怎么会食而不足呢?不由得又自悔自叹。”并接着说:“现在酒足饭饱了,觉得君子的心也和小人的肚子一样容易满足就行了,应该把小人之腹的感受告诉将军。我俩觉得饭够吃的,酒够喝的就可以了,再好的东西也不想要了。”阎没、汝宽以此暗示和告诫魏舒不要贪得无厌,为酒色所迷而收下他人送的女乐。魏舒听后顿然醒悟,推辞掉了对方的贿赂。从此便有了“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后来演变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歇后语在口头文学或民间文学中经常用到。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5)、忠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沿传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共产党人讲的忠诚是以坚实的科学为基础,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内容的,不是剥削阶级和私利集团所倡导的“愚忠”。共产党人这种忠诚以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底蕴,这和徐庶的忠诚底蕴在于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同。方志敏甘愿清贫、被捕后宁死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完全因为这种忠诚有着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基础。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以科学信仰为底蕴的忠诚,才是最深厚的忠诚。
(6)、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布,承前省宾)
(7)、典故:说的是当时关羽一个人手持单刀,在当时知道对方埋伏很危险的情况下,赴约鲁肃的邀请,最后装醉携着鲁肃安然回归.
(8)、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9)、崔麻子……此番又当了护路队长,死活想狗戴礼帽——装出点大人物的款儿来。(《龙岗战火》81页)
(10)、再说今天秀才所选的题目,歇后语有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当年徐庶加入刘备阵营,帮弱小的刘备多次成功挫败曹军,曹魏方面就抓住徐庶极其孝顺这个弱点,以徐庶老母相要,赚徐庶离开刘备,转营曹军,结局是徐庶老母气儿子不争气为了她放弃辅佐明君,直接自杀了,后来徐庶也没回刘备那里,觉得刘备有一个诸葛亮就够了,从此,在曹营里,一言不发。演义后面有个桥段,孙刘联盟,火烧赤壁之时,徐庶直接识破庞统孔明计策,主动请命守散关去了,曹营里其他谋士是没人看出什么不祥的端倪的,可就是如此智计的谋士,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了,后人扬其孝心忠心,各种赞颂,可是终究这个人还是被埋没了,可惜了,没有创造他该有的物质效应。
(11)、奇|两钉入脑 男子浑然不觉 怪|不愁生计 老人流浪上(羊城晚报2007年6月3日A5版)
(12)、③“引”“注”的位置,通常是“引”在前,“注”在后。不过,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也可以采取“注”在前,“引”在后的格式。例如:
(13)、“张飞穿针”,歇后语,一指粗中有细,一指大眼瞪小眼。《三国志》以及一些正史资料记载的张飞“小事粗鲁、粗中有细,大事有谋,谋略过人”,有“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歇后语。
(14)、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15)、从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话就慢慢传开了,成了人们普遍运用的一句歇后语。
(16)、徐庶,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是姓单人家的孩子,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在刘备几乎屡战屡败之时,初聘为军师,便用计杀二吕,设伏反劫营,破解“八门金锁阵”,暗中取樊城。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徐庶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17)、裁缝做嫁衣——(裁缝)替旁人喜欢(承前(引)省)
(18)、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19)、“引”“注”在语法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名词性的短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短语,我们先来看“引”的构成。
(20)、在一般叙述性的语言中,可以使用歇后语单独充当句子,对事物、现象的性质、状态进行描述,如:
2、徐庶进曹营是什么歇后语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分课知识点归纳总复习
(2)、王降林打冻水……寒不叽的老片儿写作文……大估摸的杨翰英摘豆角……不顺胯大顺跳羊……上刘强讲笑话……轰了出去刘永安做大衣……先买下副扣子张义华钩树枝……赛似狸猫王翰打孩子……个儿想办法陈军摸羊……最少下一个增山镑地……再来一遍老罐儿喝粥……到这了王振友淘井……没泥了李克文打架……喘儿喘儿秀祺爬瓜……撤龙灯会……一边儿玩儿去西风云……没谱东杆会……又嚎上了挎鼓会……穿黄马褂的三八赶集……四六不懂堂里集……一六(一溜)曹家务卖猪……没事(没市)刺刺猬过门槛……栽个小跟头狗熊钻烟囱……难过的很小巴狗叼碗茬儿……口口有词(瓷)小老鼠进书箱……咬文砸字磕瓜子磕出个臭虫来……什么人(仁)都有王八钻灶坑……憋气窝火萝卜就酒……嘎嘣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周瑜打黄盖……一个怨打一个愿挨老太太卖鸡蛋……净情(青)老太太上鸡窝……奔蛋脱了裤子放屁……白费二到手阴天打孩子……个儿的功夫秃子当和尚……就得材料
(3)、说法二: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经过一番考问,平原君勉强同意他一起去。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与同行的19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紧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秦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就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道:“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4)、“八字没一撇”的意思是这件事还没有眉目,或者是说要办好这件事还没办法、没有头绪、不沾边等等。这句话源于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5)、温端政(1985)指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在表义上只起着辅助作用,在语法上多数情况也是起辅助作用,但在修辞上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102页)这些修辞作用包括:
(6)、(释义) 〖解释〗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7)、前面说过,熟语会造成短语或短句的“词化”现象,亦即这个短语或短句起的是相当于词的作用。不过,就歇后语的语法功能而言,并非所有的歇后语都是起“词化”作用,有的歇后语并不充当孤立的句子成分,而是作为句子来运用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歇后语就不可以视为“词汇单位”,而应该视为修辞单位或篇章单位。换言之,歇后语是跨越“词汇单位”和“(定型的)句汇单位”的中间体。
(8)、④“引”和“注”的凝固性比较弱,中间可以加入其他语言成分,这点类于惯用语和离合词,但由于歇后语是更长的语言片段,其松散程度尤甚。例如:
(9)、歇后语还有多种别称,如半截话、缩脚语、解后语、譬解语或俏皮话,各地方言也有不同的称说,如东北的“俏皮嗑”,四川的“言子”,山东的“坎子”,山西的“洋话”,不一而足。本节主要讨论共同语中的歇后语,但其实方言中也有精彩纷呈的特色歇后语,也可能进入共同语(如“萝卜干加盐——外咸(行)”是吴语的歇后语;“矮子过河——安心”“安”谐音“淹”,可能也有方音的影响)。以下对歇后语进行详细的论述。
(10)、其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起用蔡京为相,蔡京开始严酷迫害元佑党人。所谓元佑党人是指宋哲宗元佑年间反对变法的旧党,以司马光为首,包括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蔡京拟出了一个120人的庞大名单,称作奸党,宋徽宗亲自书写姓名,刻于石上,竖于端礼门外,史称“元佑党人碑”。凡是元佑党人的子孙,一律不许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而且一概不许出现和提到“元佑”的字眼。
(11)、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2)、“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个歇后语,意思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它来自这样一个传说。
(13)、太平洋的警察——(警察)管的宽(承前(引)省)
(14)、所以秀才略狂狷,不以礼法注释历史前人,虽一家之言,亦请诸君静听。
(15)、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6)、此外像“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也可以说成“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7)、典故:徐庶因曹操囚禁其母不得不弃备投操,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徐庶在曹魏,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故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俗.
(18)、(1)结构的灵活性:结构的灵活性,是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9)、说法一:鸠摩罗什是秦朝时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他译出的佛经在内容的表达、词语的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简单地讲,那些印度佛教最主要最重要的经典,鸠摩罗什都通过翻译把它们介绍到了中国,对中国的佛教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弘始十五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去世,临终前他发誓说:“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也就是说,鸠摩罗什发誓说如果他翻译的佛经没有错误,他的舌头将烧不烂。果然,他火化时,全身都烧成灰了,唯独舌头变成舍利子留下,没有被火烧烂。这成舍利子的舌头大约有三寸,从此以后,中国就留下了“三寸不烂之舌”这句话了。
(20)、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3、徐庶进曹营的歇后语怎么写
(1)、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曲艺》577页)
(2)、(3)讽刺性:歇后语如果带有贬抑倾向,便具有讽刺性。如“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礼义廉——无耻”、“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3)、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
(4)、声明:转载为传递正能量,若有侵权请系联删!
(5)、南北的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歇后语文化变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裹脚的习俗以前在北方盛行,而南方相对较少,因此北方的这种说法,到了粤语便成了“龙船装猪屎(又长又臭)”。北方说“黄鼠狼坐飞机(高升)”,而粤语则说“矮仔爬楼梯(步步高升)”,虽然属于同义歇后语,但各自体现的文化意象却很不同。
(6)、胖得出奇的胡风风,飞着风沙眼,瞟了喜气洋洋的男人一眼,撇了撇嘴说:“看你乐的,不要闹个猫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奔腾的大黑河》12页)
(7)、从歇后语构成的类别来看,大致有“喻义”和“谐音”两大类,而以喻义最为常见。
(8)、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
(9)、 曹操 曹操是三国人物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和他有关的歇后语也较多。从这些歇后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经历、性格、为人以及人们对他的一些评价,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曹操做事——疑心重。 这个歇后语大概是对曹操性格的总体评价,也是历来得到人们公认的一个结论。正因为曹操疑心很重,所以他错杀了许多人。 曹操杀吕伯奢——多心害死人。 这应该是曹操出道以来做的第一件最不得人心的事,也正是这件事先入为主,蒙住了人们的眼睛,使很多人看不到曹操后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曹操杀华佗——恩将仇报。 蔡瑁和华佗与吕伯奢一样,都是死在曹操疑心之下的冤魂。当然,曹操每次错杀了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杀了吕伯奢之后,死心踏地跟他的陈宫离他而去;错杀了蔡瑁,赤壁惨败;错杀了华佗,头疯痛而死…… 作为乱世英雄的曹操,他一生杀人无数。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 以上五条歇后语都带一个“杀”字,可见曹操有仅疑心重,而且杀气也很重,有很多人都是被他错杀了的,所以,曹操千百年来一直不得人心,致使当时就有许多人“吃曹家饭,管刘家事——心不在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大概是第一个以沉默来反抗曹操的人吧? 关公投奔曹孟德——身在曹营心在汉。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一个关云长,最后还落得个损兵折将。这应该是曹操最失败的一次用人了吧? 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 庞统当时并未投靠任何一个诸侯,可他为什么也要和曹操过不去呢?我想,除了庞统“看不惯”曹操之外,大概还有下面这个原因吧: 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曹操平时为人不得人心,他带兵到赤壁这件事本身也不得人心,所以才导致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华容道上的曹操——难过。 多亏了关云长放他一马,他才大难不死。 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 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曹操做事除了疑心重以外,还有大刀阔斧的一面。讨董卓、打徐州、战官渡……说干就干,坚决果断。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成就了曹操的一世英名。 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人。曹操也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有这样一条歇后语: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的这一条用人原则,使众多的文臣武将为他出生入死。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庞德抬着棺材上战场——决一死战。 这些都是“唯才是举”取得的成效。 前面曾提到一条歇后语叫做“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为什么在杀了曾把他打得割须扔袍的吕布之后会“懊悔不及”呢?我想,大概是这件事违背了他“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吧。吕布是一个人才。三英战吕布尚且不能取胜,吕布可谓是三国时候的第一条好汉。况且当时吕布已有归降之心,只因为刘备说了一句话,才使曹操下了杀掉吕布的决心。刘备那句话的意思大致包含在下面几条歇后语中: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吕布杀敌董卓——大义灭亲。 吕布叛荆州——出尔反尔。 吕布为了一匹赤兔马杀了丁原,为了一个貂蝉杀了董卓,他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他必竟是个人才呀,凭曹操的足智多谋,难道还驾驭不了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以曹操的智谋加上吕布武力,何愁天下不平呢?所以,杀了吕布之后,曹操就后悔莫及了。 另外,曹操也很能以身作则。 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这句歇后语讲的是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正遇麦子成熟,农民们正忙着收割。曹操当即就下了一道命令:凡践踏麦子者一律处斩。不料他自己的马却惊了,践踏了一些麦子。曹操便拔出配剑要取自己的项上人头。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割下头发,以发代首,以正军纪。在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作为一军的主帅,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正是因为曹操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的军队才会纪律严明,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开创曹魏一代基业。 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人物。但曹操因为为人奸诈,一直不受人们的喜欢。而诸葛亮则因为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民间因此有歇后语赞曰: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然,诸葛亮除了忠心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过人之处。如: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出祁山——以守为攻。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这些歇后语都来至《三国演义》,基本是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能事。也正因为这样,刘备才会对他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就连与他同时代的鲁肃和司马懿也很佩服他: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然而,尽管《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得像妖人一样的聪明,群众雪亮的眼睛还是看到了他的失误之处: 诸葛亮用马谡——明白人办糊涂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 还有“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但人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故弄玄虚。 诸葛亮其实也还有虚伪和阴险的一面: 气死周瑜去吊孝——虚情假意;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魏延为蜀汉政权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可诸葛亮却在死后还设计杀他,这一做法实在不令人佩服。难怪人们会说: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也就是说,诸葛亮只不过会点阴阳八卦而已,比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强不了多少。 人们还说: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话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诸葛亮原来也不怎么样,他只相当于三个臭皮匠。 你认为呢? 刘备 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歇后语: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尽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想方设法为刘备说好话,还借曹操之口夸刘备是英雄,但人们还是觉得,刘备除了会哭之外,其他的似乎就没有多在能耐了。真是这样的吗? 刘备出生低微,是个卖草鞋的: 刘备编草鞋——内行。 现在的编织行业还奉刘备为祖师爷呢。 但他“但卑不敢忘忧国”。身逢乱世的他,时时都在寻找机会,总想能有一番作为。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这是刘备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随后,他便带着关张二弟参与了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等一系列政治活动,试图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因为势单力薄,人微言轻,始终未能如愿。以致于“刘备困曹营——提心吊胆”。直到有一天,汉献帝认他作了皇叔,他的身价才一下子看涨起来。这就叫做: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有了皇叔的称谓,刘备就有了一张从政的资格证。从此,刘备的命运渐渐有了好转。再加上诸葛亮的出山,更使刘备如虎添翼。这就叫“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但是,好事总是多磨。长坂坡一战,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妻离子散。好不容易逃离虎口之后,刘备便演了一出戏,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是深知其中道理的。所以“刘备杀人——心慈手软”。刘备的哭其实也不过是他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 刘备也是会耍政治手腕的。借荆州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有了荆州作为根据地,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最终一步步建立了蜀汉政权。 由此可见,刘备的江山并不完全是靠哭得来的。他除了会哭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本事。
(10)、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看戏,一个伶人扮作宰相,坐着宣扬朝政之美。一个僧人请求他签署准许游方的文件,宰相一看僧人的戒牒,是元佑三年颁发的,立刻收缴毁掉,还让僧人还俗。一个道士的度碟也丢了,宰相一问也是元佑年间颁发的度碟,立刻剥掉道士的道服,让他做平头百姓。一个士人是元佑五年获得荐举的,按照对元佑党人的政策,应该免掉荐举,负责管理官员的礼部不予录用,把他赶走了。过了一会儿,宰相家主管私家财库的官员附在宰相的耳边小声说:“今天在国库,申请相公您的料钱一千贯,没想到拨下来的全部都是元佑年间所铸的钱,我来向您请示这些钱咱们到底要不要?”宰相低头想了想,悄悄对官员说:“从后门搬进去。”旁边的伶人举起手中所持的棍棒,照着宰相的脊背就打,一边打一边骂道:“你做到宰相,原来也只要钱!”从此,便有了“走后门”之说。
(11)、“烂柯”出自围棋著名典故,语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后借指下棋。这个道士后来在褒信县去世,褒信县位置大约在今天的息县包信镇。逝世前他曾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后事。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后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墓穴里只有空空的棺材和衣服。
(12)、译文: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13)、“打破沙锅问到底”又作“打破砂锅问到底”,“打破沙锅”是引,“问到底”是注。有时歇后语甚至可以省略解释部分(注),如:
(14)、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15)、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16)、今天我们来说说信安的歇后语,看看您听过几句?
(17)、很久以前,古老的苏州西园寺风景优美,这里有座迷宫式的“八卦”罗汉堂。这座罗汉堂结构严谨,建筑奇特,总是引来游人驻足赞叹。这座罗汉堂是当时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设计建造的,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法号,便根据他的身材特点叫他“丈二和尚”。在施工建堂的时候,据说匠人们都迷迷糊糊的,因为“丈二和尚”没有把图样画出来,而且连施工计划都没有告诉大家。“丈二和尚”只是胸有成竹地像个工头一样领着工人们干活。他边干边指挥,干到哪里就要别人跟到哪里。一个“八卦”式的建筑,左拐,右扭,东弯,西曲,把瓦木工人们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因此,人们都说,摸不着“丈二和尚”的头脑,也就是说,弄不清他是怎么想的。就这样,人们稀里糊涂地跟在“丈二和尚”后面干,干了许多个日子,临到竣工的时候,大家仔细一看,这才清楚这些日子都干了些什么:一座造型优美,布局合理,玲珑剔透的八卦罗汉堂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人们这才啧啧称赞,没有一个不佩服“丈二和尚”本领高强。“丈二和尚”则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笑。
(18)、再一个就是关羽,“衣带诏”事发之后,曹操发兵二十万进攻刘备,刘备抵敌不住,只好求救于袁绍,没想到袁绍因为儿子生病焦头烂额,根本无心打仗,更别提帮助刘备了,结果刘备大败,他自己也逼不得已投了袁绍。关羽则是在走投无路之后,跟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保护好刘备家眷;一旦知道刘备下落一定要回归本队”之后降了曹操。曹操本来想着暂且答应,自己却好吃好喝地招待着,等到他对自己心存感激报答不尽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想到刘备了。于是待之以上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伺候着不说,还不吝封侯赏爵,把关公捧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这还不算,他还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赤兔马赏给了关羽,这待遇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可不得不说,曹操实在是低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义,他以为自己这样就能把关羽拴在自己身边,可后来关于听说刘备投了袁绍,就上演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感人故事。曹操见状,是既爱又恨,可更多的还是无奈。
(19)、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20)、关公开凤眼——要杀人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4、徐庶入曹营的歇后语
(1)、而今天秀才我要展开一番批判,人们臆断或主观褒奖的一些东西,除了精神层面,没有什么“物质收益”,可惜。
(2)、歇后语其实是有地域差异的,每个歇后语后面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如粤语的歇后语“屎坑哥卖草纸——问心”、“水瓜打狗——不(唔)见一截”),歇后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3)、此外,还有少数用其他方式构成的歇后语,如“礼义廉——无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前者属于截取,后者则是截取加谐音;“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则运用了析字手法(加双关)。
(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出处还有一说:相传在明朝的时候,有个小偷的本领非常高明,偷盗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一天,他听见人们议论说,有个叫王翱的人刚正不阿,即使有人给他馈赠厚礼,也不据为己有,还常常拿出钱来资助穷人,至于不义之财,更是一概不接受。小偷心想:“难道天下真有不爱钱的人吗?”于是决定试探一下王翱。
(5)、动词后的宾语(注)往往可以用同义的短语或词替换,如说成“死活想装模作样”、“这是多余的”,只不过生动性不如歇后语。
(6)、于是,曹操诳骗徐庶的母亲到达许都。伪造徐庶母亲的书信,骗徐庶离开刘备前往许都。
(7)、笔者秀才,系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社工专业学生,只因小时候便无缘由的觉得做一个秀才好,现又常以秀才学历自居,故而笔名“秀才”。
(8)、咳,真是老鼠钻风盒,两头受气。(《大路向阳》239页)
(9)、①取材相同的“引”,具体说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如:
(10)、“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11)、此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话就传开了。
(12)、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13)、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14)、“你聋子拉二胡——胡扯!”三石虎瞪眼道(动词性谓语,《漳河春》20页)
(15)、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着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16)、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17)、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8)、从此道士的故事与他的诗流传了开来,渐渐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一句诗被单独提出来,以表示对别人的宽容、理解、体谅,对别人的错误宽恕、饶恕之意。
(19)、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20)、(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5、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后面是什么
(1)、②宾语。歇后语做主语很少见,但做宾语却比较常见,例如:
(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3)、“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融创诉乐视网欠款8亿元及利息尚未追回(新浪财经2020年01月07日标题)
(4)、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5)、(众谋不懈)加(疾战)这是徐庶前排常用的一种战法搭配组合,并且能尽快的叠加起来(破阵强袭)的谋略伤害,让徐庶的输出更爆炸,成为除了荀彧之外另一个输出核心。
(6)、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7)、谜语解析:徐庶进曹营这其实是一句歇后语,根据典故而来,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听到屋里董胖子喝醉酒的声音,(他)瓮声瓮气地说:“走吧,老张,在家使唤奴婢,骑骡子压马的,犯不着伺候他们!哼,‘浅碟子盛水’,我算是一眼看透啦!”(《红色交通线》176页)
(9)、商纣开始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并不以为然,当周武王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渡过了黄河,一直打到商都郊外牧野一带时,商纣才感到事态严重。可是他的主力部队都在东方战场上,一时间调不回来,於是他只好把战俘和奴隶武装起来,居然拼凑了一支七十万的军队,他想以七十万之众打垮周武王不足十万的兵力,岂非轻而易举。於是他依旧享受玩乐,专等胜利的消息。商纣的奴隶武装被押送至牧野战斗时,这些奴隶同押送他们的人厮杀起来,他们杀死卫兵之後,成了周武王的开路先锋,向殷都朝歌杀来。正当牧野大战时,商纣仍在鹿台带领百官观看斗鸡,这时一场斗鸡正好结束,按惯例,侍从去场上取下一支箭尾羽(鸡毛)呈给商纣,忽然听到有人急报:“周兵已到牧野,杀奔都城而来!”
(10)、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当响(述补式)
(11)、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12)、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13)、“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话人们经常使用,殊不知它来源于一个古代笑话。据说从前有一家大户,户主名叫李元。有一年,李元雇了一个五大三粗的长工给他家干活。那长工初到时,李元对老婆说:“你每天管他三顿干饭吧!免得他借上茅房的机会偷懒。”他老婆照办了,那长工每顿三碗干饭,干起活来一个能顶两个用。十天以后,李元又对老婆说:“这个长工长了一副憨相,干活虽然卖力气,但他的饭量太大了,一年要吃我们几百斤粮食。从今天起,你一天管他三顿稀饭吧!”他老婆又照办了。那长工每顿吃七碗稀饭,干起活来有气无力,还不如一个弱女子。眼看稻田中杂草猛长,不抓紧时间除草就要减产。李元如油煎心,想再雇一个短工,又舍不得花钱管饭,因此他十分恼火。一天吃饭,李元责问长工:“你一天吃我三七二十一碗饭,为啥干活不像个男子汉?”只见长工边用筷子敲着碗边唱道:“干干干,一天吃九碗饭,周身汗毛都有劲,打个喷嚏响过山!稀稀稀,三七尿像下竹竿雨,脚酥手软如烂泥。我着急,没有力;你着急,有啥益?” 李元听了,想了半天回过神来,当着长工的面对老婆说:“从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干,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他老婆又照办了。那长工干活又一个人能顶两人用了。这件事逐渐传开,被人们当做笑谈。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把改变错误的主张称为“不管三七二十一”。后来,将其含义慢慢引申开去,把不识好歹、不分是非的言行也称为“不管三七二十一”。
(14)、好多人的志趣献给了情怀范畴的东西,可是,情怀至于平民百姓,吃不起,之于名人骚客,略可惜,这是今天秀才略显偏激的想法。
(15)、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16)、最后一个就是曹操身边的大谋士荀彧,他不但给曹操推荐了很多大才,还时刻为其出谋划策,对于这个人,曹操的一句评价最为恰当——“此吾之子房也”。但实际上,荀彧打心里是为汉室江山,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曹操的属臣,在荀彧眼中,他与曹操不过同为匡扶汉室的臣子,也就是说,他与曹操并非君臣,而是同事。曹操遵奉汉帝扫平内乱的时候他竭尽全力,可当曹操想要晋位魏王的时候他却是竭力反对,更别说称帝了。因为这事曹操对他也是恼恨不已,没过几年,送给他一只空食盒,荀彧看了之后顿时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他选择了自行了断。
(17)、弄不好,我就成了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真不如当个社员心静。(靠山堡273页)
(18)、变异:有些共同语的歇后语,到了方言,会因应方言特点产生某些变异,如“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在粤语口语中则变形为“屎坑关刀——文唔得、武又唔得”。但在媒体中会顾及书面语的特点再次产生变异,如:
(19)、典故:是在传颂孙悟空,经过十年的飘洋过海的艰苦磨练和七年拜师的虔诚好学,学得了七十二种变化,可以说变就变
(20)、④省略关系。即承前(引)省或蒙后(注)省,如:
(1)、柳大筐是祖传的编筐匠,父亲一辈子,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的老实人。(《西辽河传》209页)
(2)、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低的低(联合式)
(3)、徐庶在新野跟随刘备后,一举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使得曹操开始注意到徐庶。
(4)、“走后门”一语比喻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通融或利益。“走后门”的来源说法有三:
(5)、⑤补语。歇后语做补语时,往往需要在歇后语后加上助词“得”或“个”之类的虚化量词。例如:
(6)、由于定语的节奏要求比较紧凑,所以形式上的停顿往往省略,如上例。
(7)、在一般状态下,“引”和“注”连接在一起,但上面“王八吃秤砣,你真铁了心”中,插入“你真”,显示陈述的对象;后一例则加上“我算是”的字眼。
(8)、其“走后门”原为褒义,与包公有关。传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尹后,很久没有百姓来告状。后来,他偶然发现其原因:官府大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还要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这就是所谓“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包公处罚了守门官吏,并决定打开后门,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门”和“走后门”两个说法,但“走后门”的意义后来发生了重大变更,不再是原来的好事了。
(9)、结构: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面的部分可称为“引”,后面的部分可称为“注”,由于其口语色彩较为强烈,所以结构的定型性较之成语、惯用语要来得差一些,表达可以更灵活一点。
(10)、徐庶、关羽和荀彧三个人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11)、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12)、此外,像“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也说成“外公死了儿——没救(舅)”。
(13)、“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个俗语,用来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的行为。除此之外,也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等意思。出自武王灭商的故事。姬昌准备再度进攻商朝时,却因年老患病死去。由第三个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决心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拜姜尚为师,让兄弟周公旦、召公奭作助手,整顿内政,扩充兵力,联络同盟者,等待时机伐纣。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後,商纣王调集全国的人马与东方的夷人作战。对西方的防御比较松懈,周武王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就带领三千名将士,联合了八百个小氏族部落的武装力量,兴兵攻打商纣王。
(14)、先说一个少有人发现的桥段。人们提到三国时代,往往直接认为蜀汉就是正统,而统一北方,还北方人民休养生息机会的曹魏政权被认为篡汉,精神层面,的确,蜀汉政权还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子,可那句俗话说的好,“天下大势,合久......”,最后合了就好,最后的中心还人民一个安定即可,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曹魏做的没有什么不对,却背负了大多数后人的主观心理批判。
(15)、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