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文案大全 >

精选论语十则翻译(文案68句)

时间2023-09-17发布admin

论语十则

1、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3)、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带着真诚感恩的心,勇敢地走完选定的生活道路,决不回头。

(4)、《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7)、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8)、(赏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10)、高中语文备考策略公益视频——如何实现理想分值

(11)、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12)、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1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6)、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7)、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8)、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0)、不管前方有多少险滩、暗礁、荆棘、陷阱,你只要找准正确的道路,就能顺利走向前方。

2、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孔子语录十则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盍(hé) 诲(huì)  裘(qíu) 敝(bì)  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5)、“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6)、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因为;何是宾语指什么

(7)、《“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选择》——第一次播讲

(8)、(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9)、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卫灵公》)

(10)、白话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1)、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12)、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5)、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6)、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17)、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时就引以为鉴。”(《述而》)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2)、    水,由于各人际遇、心境不同,有不同的读法。静品,方能进入神清气爽的境界。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在战士眼中,山是豪迈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3)、仿照上述分析,尝试赏析解读下列《论语》名句。

(4)、(赏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8)、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所以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关于个人修养问题。由此观之,从学习方法,谈到学习态度,再到学习的成果,这三句话的联系是多么严密。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2)、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3)、(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5)、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6)、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圣人”。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17)、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18)、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19)、(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20)、《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论语十则初中原文

(1)、“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刃,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任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谨慎。”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将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3)、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4)、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7)、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8)、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