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谚语大全100条关于天气(文案108句)
天气谚语10条
1、天气谚语大全100条
(1)、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2)、农历五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小麦的收割时间,在小麦收割的季节,需要一个良好的晴天环境,来收割夏季作物。如果遇雨就不能及时地颗粒归仓,而有可能在穗上生芽或不能及时晾晒发生霉变,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但同时最好也不能一点不下雨,五月份也是抢种秋种子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降水保证种子的健康生长。虽然禾苗的成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见得旱天不好,一定的干旱不仅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反而有利于农作物的根部更好地发展,为后来的生长打下基础。
(3)、这个好象是解释性的谚语,一般正月是阳历2月,二月是阳历3月,三月是阳历4月。如果阳历2月或以前打雷,说明打雷时天气反常,不能昭示着什么,但总要说明一个问题呀,那就是“打强盗的”,提醒人们不要做坏事。到阳历3月惊蛰以后,打雷是比较正常现象,将冬眠的蛇震醒了。至于三月桃花水,如果有些年份春节比较迟,农历三月都到了阳历5月了,那下雷雨发桃花汛也是正常现象。我过去在阜中讲课时,一直提醒学生,谈论天气千万要用阳历,不要用农历,因为农历的月受月亮制约,而天气和气候基本不受月亮影响。
(4)、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及,冬起东风雪边天。
(5)、说明: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6)、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8)、解释:下雨之前高空风大,空气相对潮湿,飞虫的翅膀受潮变软不能高飞,燕子们可以借这个机会饱餐一顿;同样的,因为下雨前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地面非常闷热,躲在阴暗处或草丛里的小动物到处乱窜,蛇也会借这个机会出洞捕食。所以如果看到这两个现象,多半是要下雨了。
(9)、也有人讲是“五月十三小白龙探母,如果不下雨,一个夏天就要干死了”。意思是说农历五月十三无论如何都会下一些雨的,那怕就几滴呢,也要下的。如果这一天真的一滴不下,呵呵,这个夏天肯定是又热又干的。好象按农历谈气象谚语,这个是最准的,我真的经常发现农历五月十三会下雨。
(10)、....................................................................
(11)、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1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13)、这个适用于我们苏北黄海平原的春天。其实这个气象谚语并不是听阜宁人讲的,而是听我的老师讲的。大约是1981年,我们在学《中国自然地理》这门课时,南京师大地理系单树模教授讲:“由于冬春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在苏北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天刮东北风时,就要下雨,有一个气象谚语叫‘东北风,雨祖宗’!”后来每年春天刮东风,我都就大喊“要下雨了!”也基本上是应验的。
(14)、1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5)、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地平线上特显光明,表示还要继续下雨;反之,如果地平线上比较灰暗,天顶上显得光亮,这是天气转晴的预兆。下雨天因为空气扰动的结果,地面的水汽尘埃都被吹向上空,所以平视的能见度特别好,而垂直能见度较恶劣,这就是天边光亮。
(16)、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17)、农业气象谚语看似直白易懂,其中的道理还真不少呢!相信小伙伴们通过本次的赏析,能对这些熟知的话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笔者也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引导同学们多多关注其他有趣有价值的气象现象。大自然中的现象千千万,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有心发掘,用心探究,就一定能拨开云雾见青天,窥见庐山真面目!
(18)、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
(19)、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鱼鳞云。冷空气下沉到地面,气压升高,从而出现连续晴天。
(20)、正月打雷打的贼,二月打雷遍地蛇,三月打雷桃花水。
2、谚语大全100条关于天气
(1)、严格讲,这是一个生活提醒。从前我们阜宁很穷时,担心早早拆掉棉袄棉裤,一旦遇上倒春寒,就会冻得吃亏,为保险起见,索性等过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再拆洗冬天的棉衣。当然了,从前农村也有些懒媳妇到了端午节还不想拆洗冬天棉衣的,说什么“六月冻的脱脱哭”。
(2)、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3)、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4)、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
(5)、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6)、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7)、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9)、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10)、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十雾九晴。
(11)、解释: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之前的预兆。
(12)、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13)、如果长时间下雨,听见鸟鸣声,则会很快雨过天晴!
(14)、意见是说冬至这一天天气晴朗,那么除夕和春节就要下雨下雪,但好象这个一点都不准,过冬是阳历,而除夕和春节是农历,这很少对得上巧的。反正我坚决反对用农历谈天气。
(15)、打雷:一种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是正极,有的是负极,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发出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瞬间被加热膨胀的空气会推挤周围的空气,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雷声。
(16)、上角多风雨,下角广种田,月口刀兵动,月后大荒年。
(17)、如果刮南风的话,容易下雾和露水。如果北风,则会很寒冷,容易下霜雪。
(18)、说明: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19)、题目巩固:古人归纳总结出许多观天象识天气的谚语。下列与天气变化无关的谚语是( )
(20)、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3、天气谚语最好20条
(1)、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
(2)、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气谚语主要适用在纬度适中的地带,因为其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天气谚语于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
(3)、如果喜鹊搭的窝很高的话,那么当年雨水较多,有可能发生涝灾!
(4)、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5)、●朋友圈里点赞最高的20条神回复,幽默精辟,真绝了!
(6)、出处:语出曲波《桥隆飙》“俗语道:‘瑞雪兆丰年’,小麦一定收成好。”
(7)、“瑞雪”有增肥、杀菌、灭虫、防止沙尘等多重作用。首先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厚厚而疏松的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也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雪能增强土壤肥力,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5克,下雪就等同于施肥。白天在阳光照射下雪水会渗入地下10~20厘米,夜间出现的低温将含水的土层冻结,病原菌、虫卵的细胞结构就会因为冰的物理性膨胀而被破坏,导致它们被杀灭。
(8)、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9)、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蜘蛛结网天放晴。
(10)、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七月北风及时雨。
(11)、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12)、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如果刮南风的话,容易下雾和露水。如果北风,则会很寒冷,容易下霜雪。
(13)、解释:清晨日出前后出现早霞,预示着未来天气很快阴雨;阴雨天气现晚霞,预示着天气转睛。
(14)、1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15)、解释:清晨日出前后出现早霞,预示着未来天气很快阴雨;阴雨天气现晚霞,预示着天气转睛。
(16)、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17)、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而卷层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前部,在它的后面,就是锋面所造成的云雨区。所以,日、月晕的出现,就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并不是说,出现日晕必有雨,出现月晕必刮风。
(18)、但就在前年的春天我为此出了一个洋相,一天晚上陪妻子逛街买东西,回家时顺着阜城大街向东走,一阵阵东北风吹到脸上还是蛮凉的,我说:“东北风雨祖宗,明后天要下雨了!”可是一星期都没下雨,老被妻子笑话。
(19)、地球上纬度较适中的地区,大约在北纬或南纬30°至60°,为人类主要活动地带。而在这些地方的天气转变较为明显,并不会长年持续相同的气候,今天是潮湿的晴天,明天可以是寒冷的雷雨天。
(20)、另外,我们这里还有很多预测未来很多天以后的天气谚语。例如: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注:如果初二阴天或下雨,这半个月的日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好天气)。
4、天气谚语十条
(1)、●他全身都是病,感觉快不行了!老祖宗一招,让他多活10年!
(2)、小暑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六月天,只有身体虚寒的人才盖得住棉被。
(3)、....................................................................
(4)、(2)加强中耕松土。热雷雨造成的土壤氧气不足可通过中耕(定义: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松土来改善。
(5)、春吹东风雨咚咚,冬吹东风雨无踪,秋吹东风毛毛,夏吹东风雨漰漰
(6)、解释:青蛙的皮肤对天气变化感觉特别灵。在春、夏久旱后,要是湿度变大,高温闷热,青蛙会跳出水面呼吸,叫个不停,叫声又大又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
(7)、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8)、意思是说早上起来看天气,如果东南方向有乌云,那么当天要有阴雨;晚上要看夜里的天气,就看看西北,如果西北乌云多,那么夜里有阴雨。
(9)、先下牛毛没有雨,后下牛毛没有晴(连阴雨)。
(10)、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11)、如果下雨后,刮东风很大的话,那么第二天还会下雨!
(12)、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1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1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15)、意思是说下午太阳落山时,如果西边有大块的云遮挡住落山时的太阳,太阳光从云边缘射出几束像箭一样,那么明天就要下雨。这个在每年夏秋季节观察验证,一般是比较灵的。
(16)、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7)、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
(18)、"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二寒潮节。”
(19)、解释: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之前的预兆。
(20)、旱涝会导致农作物中空减产,成为秕子或者糠。(谷秕子是未成熟的谷子。糠是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
5、天气谚语天气谚语
(1)、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3)、鱼鳞天,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像鱼鳞一小朵一小朵排列在天空,在气象上称这种云为高积云,它多产生在低气压的前部,一般表示未来二十四小时后有低气压北上,天空不太稳定,天气将转坏,即使不下雨也要刮风。
(4)、谷秕子是未成熟的谷子,外形圆润光亮,特点是密封中空,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古人就有储存谷类多年备荒的习惯,纯天然绿色,不过敏。因为谷秕子是外壳圆润光亮、又是中空,能保持比较恒温的状态,可以说是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5)、气象谚语是一个地区人民群众多少代人观察摸索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并用言简意赅的短语口头传承下去。在农业谚语、生活谚语、学习谚语等各类谚语中,气象谚语应该是最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虽然今天人们早就不用谚语论天气了,但这些气象谚语早已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假如在炎热的海南,或者寒冷的哈尔滨,只要听到有人说“关老爷磨刀”、“小白龙探母”或“西南起天神十三轰”,我就会感到很亲切的,估计所有阜宁人甚至盐阜地区的人都会感到亲切的。
(6)、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7)、当然此则谚语的地域性极强,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多样,气候丰富,非所有国土之地皆可适用。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发达的今天,看上去更加不合适了,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古人对于古朴的自然规律的理解,其中也包含了一些自然的运作规律,希望现在的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今结合,走向未来。
(8)、总之,我们这里是沿海地区,可能跟别的地区气候有些区别,可能我们这里老祖宗留下的天气谚语在山区或其它地方不太适用。不过,我认为:不管你身在何处,肯定都会有老祖宗留下的适合当地的天气谚语,这些谚语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9)、解释:青蛙的皮肤对天气变化感觉特别灵。在春、夏久旱后,要是湿度变大,高温闷热,青蛙会跳出水面呼吸,叫个不停,叫声又大又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
(10)、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是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11)、如果夜里看到月亮出现风栏,天亮以后肯定刮大风。
(12)、与上述情况相反,在“灌浆”期出现连续水分供应过多,就会从老茎基部再生出新蘖,消耗养分,降低产量。此外,成熟时籽粒水分过多,品质变坏,蛋白质含量降低。到收获时,就会发现种子或果实发育不好,而颖麸却很多,即“涝出糠”。
(13)、因为大多数天气谚语生成时科学知识并不发达,因此其欠缺了科学的求根精神,其实只是对现象作出描写,而没有作出解释,因此没有理论支持。然而,天气谚语在经过不断实践后已是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并足以在日常使用。
(14)、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15)、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16)、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17)、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热雷雨带有很强的局部性,范围很小。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它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先听到雷声,而后随着它移动过来才发生降水,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热雷雨范围小,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雨量较小。
(18)、“鱼鳞斑”,是指气象学上的透光高积云。特点是云层处于比较高的高空,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
(19)、与此同时,六月份就到了二十四节中的夏至和小暑了,气温开始直线上升,此时如果是古代的低科技与低生产力的状况,庄稼十分容易因为干旱而死亡,因此,“及时雨”可以有效缓解干旱,保护农作物免于干旱。同时,阴天也可以使气温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降低了太阳辐射所带来的热量,从而减少水分蒸发保留住水分。
(20)、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1)、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2)、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3)、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4)、天上钩钩是指天空出现一端成为钩状的洁白云丝,这种云一般产生在锋面的前部,因此预示着锋面即将到来,将来可能有雨。
(5)、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6)、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7)、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8)、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