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革裹尸还全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文案129句)
马革裹尸
1、马革裹尸怎么读
(1)、《东观汉记·马援》:“(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2)、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3)、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4)、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5)、 (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6)、马援认为好男儿应当效死边疆,为国尽忠,以马皮裹尸归葬,才是本色。而不应死在家里床上。后用此典表示为国战死疆场。
(7)、在东汉时代,原来汉武帝设置的西域督护府早已名存实亡,整个西北地区又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那些雄起的少数民族有羌、羯、羝、鲜卑、匈奴和乌桓。趁着天下大乱,羌族也牛逼了一把,攻占了武威、张掖和金城(现在的兰州市),马援和马成起兵征讨,羌族一败涂地,东汉便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天水、陇西和扶风三个郡。
(8)、活久见!西安女子每天瞒着丈夫假装送女儿上学,带着孩子在校外闲逛了5年!
(9)、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10)、身为军人就该为国家效命,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11)、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12)、(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3)、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14)、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5)、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16)、公元42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等人造反,声势浩大,刘秀以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征讨,汉军长途跋涉赶到浪泊,一阵大杀大砍,打败叛军,敌众四散奔逃,次年,马援军肃清叛贼,并亲自斩杀二征,传首洛阳,朝廷加封马援为新息侯,厚加封赏,马援不为一己,全都拿出犒赏三军,一时欢声雷动。
(17)、 (出自):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18)、 (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19)、隗嚣作为军阀,手握重兵,称霸一方,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隗嚣就想争夺天下,便派马援先到成都公孙述那里,希望说服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马援和公孙述是老乡,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好办,于是就去了,本来想以老乡的名义谈谈,没成想,公孙述也是一个野心家,知道马援来此的目的,便整装上阵,兵甲同行,接待马援用的是王侯礼仪。马援一看,觉得公孙述真是一个井底之蛙,便回报隗嚣。隗嚣又让马援游说刘秀,马援一见到刘秀,就被其风度所倾倒,认为这才是天下之主。后来,隗嚣想起兵造反,马援百劝不听,便离开隗嚣,投奔了刘秀。(马援在兰州镇守大西北)(金城 兰州)
(20)、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2、马革裹尸还全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
(1)、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2)、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3)、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4)、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5)、成语翻译 die on the battlefield
(6)、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7)、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8)、偏偏这时,从凉州传来一个惊天变故!原来自从马援走后,另一员心腹大将王元多次怂恿隗嚣攻占陇西,独自称王,问鼎天下!隗嚣竟被说动,决意反抗汉朝。刘秀听说后找来马援询问,马援十分惊讶,多次写信给隗嚣,劝他认清天下大势,还是顺从光武帝为好。
(9)、据《后汉书·马援列传》,有人曾对马援说:“将军得胜回朝,皇帝定会重赏,您这辈子算是圆满了!”马援却说:“大丈夫应战死沙场,用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便是成语马革裹尸的由来,形容对战争的一种态度。
(10)、前面说到,西凉诸侯隗嚣在马援的相劝下,答应归降洛阳刘秀,并让马援护送自己的儿子隗恂先往洛阳充当人质,一行人到达后,被暂时安顿下来。或因当时战事吃紧,或因马援初来乍到,刘秀一时不敢大用降将,所以几个月下来,马援和随行人员一直被闲置,后来有些待烦了,马援便上书刘秀,请求带兵前往上林苑屯田,光武帝刘秀答应了。
(11)、《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2)、近义词:马革盛尸 战死沙场 粉身碎骨 以泽量尸
(13)、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4)、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5)、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16)、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17)、东汉初年,“武陵蛮”兴起于湘西、鄂西南一带,在第一波汉军覆没后,年逾六十的马援再次奔赴前线。不过时值盛夏,汉军普遍出现中暑现象,病重的马援还要承受朝中小人的诽谤,最终死在了前线。
(18)、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但求马革裹尸,当逃兵这样的事是万般不屑的。
(19)、 (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20)、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3、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1)、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2)、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3)、[典故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4)、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曾派人去征战,结果全军覆灭。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此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juéshuò),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5)、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6)、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7)、刚刚!国家明确了!全体中小学教师彻底炸锅了!
(8)、马援披挂上阵,号为伏波将军,赶往越南平定叛乱,他带领将士沿海南进,开山铺路千百余公里,终于和逆贼一战而大破之,两个男人婆终于败走,交织遂平定了下来。
(9)、(马革裹尸)宋·苏轼:“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清·邵长蘅:“纵然马革裹尸还,九尺昂藏一男子。”
(10)、此时,匈奴和乌桓又开始在边界闹事,马援刚从交趾回来就继续西进,平陵县的孟冀赶来劳军,马援对他说,现在匈奴和乌桓又开始骚扰北边,我请缨上阵,“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孟冀感慨万千,连说:“对!作为英雄就应该这样!”(马援病死南征途中又遭受谗言)光武帝建武23年,公元47年,马援已经垂垂老矣,这个时候,武陵南蛮子又开始聚众造反,马援请缨上阵,光武帝说,贤卿,你老了,就不要去了。马援说老臣还能披甲上马!于是跨上战马,豪气十足,光武帝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是一个矍铄的老战士啊!而这次出征,将是马援人生的终点。
(11)、 解释:马援说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孟翼听后说道:“作为烈士,就该这样啊。”
(12)、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 (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14)、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
(15)、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马革裹尸造句你当山中高士,我自马革裹尸,如果下一世真生在太平盛世,我来杭州,跟你看尽锦绣山河。君子在野
(16)、马援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无以养家,他便对哥哥马况说,要去西北戍边垦田。哥哥说,老弟你是大器晚成之人,好好努力,终会干出一番事业。马援便到了边境,屯田养士,等待机会。等到衣食无忧之后,马援说,家有巨财,应该赈济百姓,否则就成了钱财的奴隶了!便散尽万贯家财,只身投奔了陇西天水军阀隗嚣,以实现自己的雄伟抱负。那一年是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刚刚即位。
(17)、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18)、因对汉室作出了非凡贡献,马援死后谥号“忠成”,被历代帝王所追捧。
(19)、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20)、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4、马革裹尸把家还是什么生肖
(1)、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2)、我关木纵横沙场半生,未尝一败!不料竟落到如此田地!也罢,大丈夫生当马革裹尸还,得偿所愿,死得其所啊!
(3)、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4)、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
(5)、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6)、这一骑横冲直撞,街上行人、摊位纷纷避让,避让不及的就被骑上的一根鞭子抽飞,也不落的马革裹尸的下场。
(7)、时为公元49年三月间,蛮兵窜入竹林深处,凭高拒险,紧守关隘不出,汉军水土不服,很多人都得了暑疫而丧命,马援竟也被传染,但依然拖着沉重的病体往前方探查敌情,手下士兵见状,多被感动的痛哭流涕。然而,马援终因年老体衰,很快一病不起,竟死于军中,最终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豪情壮志!
(8)、正是!如今北方战事在即,眼看李唐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俺爹说了,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岂能混迹于市井中一辈子?
(9)、[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1)、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2)、那隗嚣见马援仍劝自己投降,认定他是背叛了自己,气得撕毁书信,公开叫板与大汉为敌。
(13)、大丈夫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岂能庸庸碌碌,寿终正寝?
(14)、 (解释):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15)、抗日战争时期,不少英烈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而马革裹尸。
(16)、东汉时期有个名将叫马援,他不但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还带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为了给这位猛将嘉奖,刘秀赐予了他“伏波将军”的称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17)、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马革裹尸的经典造句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18)、 (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杨朔《东风第一枝》
(19)、 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抛弃了一切去追随自己的信仰,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回头。
(20)、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5、马革裹尸受人尊敬的伏波将军是
(1)、不言弃教会我们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2)、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4)、(裹革)明·皇甫汸:“业既违操觚,勋还期裹革。”清·吴伟业:“老臣裹革平生志,往事伤心尚铁衣。”
(5)、[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6)、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7)、当时,金城远在天水之西,山高路远,有大臣就上奏光武帝,说金城太远,贼寇横行,不好守卫,干脆就不要了吧!马援坚决不同意,说,金城那地方是国家的门户,一旦失去,将没有屏障,贼寇很容易就入侵三秦大地。他亲自前往金城,修葺老城,安抚百姓,周围的少数民族纷纷赶来投奔,名震一时。(马援平定交趾叛乱)光武帝建武15年,在南方交趾(越南)出现了两个特别牛逼的女子,姐姐叫征侧,妹妹叫征贰,史书上说她们“甚雄勇”,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男人婆。姐姐有一次犯事,太守就将她绑了起来教训了一顿,便怀恨在心,纠集妹妹就开始扯旗造反。她们联合周围的郡县,一口气就拿下了65座城池,还自立为王。交趾太守只好关门自守,上报朝廷。
(8)、(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9)、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10)、出征前,很多亲友为马援送行,马援手捋长髯笑对众人曰:“我受汉廷厚恩,无以为报,就怕年龄紧迫,时日不多而老死家中,大丈夫理应效死疆场,以马革包裹着尸体归来,那才算千古幸事,今日老夫喜获出征机会,便死也甘心了,哈哈哈哈!”说完,率军扬长而去,兵马于第二年到达临乡时,蛮兵来攻,马援亲自带兵迎头痛击,杀得蛮兵大败,一战便斩首二千余人,马援挥鞭继续进攻,人马便逐渐深入蛮人腹地。
(11)、成语解释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12)、马援回京时,正值近塞的乌桓前来骚扰,他不辞辛劳请求出战。乌桓属东胡系,与匈奴、中原王朝屡有交锋,建武二十一年马援仅是率三千骑兵来前线巡视,乌桓便怯战而退,还称愿为汉廷驻守边疆。
(13)、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14)、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15)、在征战的途中,马援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想走平坦但是遥远的的路,而决定走险阻但是非常近的路!结果,他们遇见了南蛮军,被堵死在了险处动弹不得。那个地方,瘟疫横生,炎热非常,老迈年高的马援将军没过多久,就病死在了军中。
(16)、出处: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18)、陪同马援一起出征的还有中郎将马武和耿舒,耿舒一直嫉妒马援,所以处处和他作对。除了这些人,朝廷中还有一个人恨马援恨得咬牙切齿,那个人就是驸马梁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马援和梁松的老爹是朋友,有一次梁松来拜见他,马援觉得自己是长辈,就没有尽到礼仪,别人劝马援,说梁松是驸马,你怎么能不懂规矩?马援说,我和他老爹一个辈份,梁松即使现在很尊贵,也不能在我面前乱了辈份。梁松闻言就很不高兴。
(19)、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20)、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1)、 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平五溪蛮叛乱,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2)、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3)、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
(5)、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6)、正是!如今北方战事在即,眼看李唐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俺爹说了,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岂能混迹于市井中一辈子?
(7)、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献身疆场的决心。
(8)、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马革裹尸”体现的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能为后人传颂。古代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其中“忠孝”一直是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中“忠”显得尤其高尚。“忠”就是效忠国家,效忠朝廷。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而在战场是为效忠国家最激烈,最显着的地方。战场上存活下来,表面上看来还不能表现尽忠。而战死,则是无可争议的尽忠!所以一些爱国将领以此为最高荣誉。
(9)、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10)、这下刘秀被激怒了,他召集文武商议讨伐隗嚣策略,马援为表示忠心,上书刘秀,献上分化瓦解隗嚣之计,刘秀看完大喜,派给马援五千人马,伺机游说凉州大将高峻、任禹等人,颇见成效。
(11)、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公元32年,刘秀起大军亲征隗嚣,当行至漆县时,前方山路险峻,人马不敢继续前行,君臣等人正犹豫徘徊时,马援从后面飞马赶到,他叫人取些米来,便在刘秀及众将面前,把米堆成凉州一带的山川地势,还标明人马往来进退的路线,说得十分明白,刘秀捋须大笑着说:“如此看来,敌人已在吾军掌握之中也!”于是下令大举进军,经过几番鏖战,最终汉军大获全胜,基本肃清隗嚣的主力部队。
(13)、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14)、 捐躯疆场 以泽量尸 决一死战 肝脑涂地 赴汤蹈火 马革盛尸 战死沙场 粉身碎骨
(15)、 (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16)、(马革)清·孙旸:“未能马革酬明主,肯为猪肝累故人。”
(17)、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终极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
(18)、(相反词)临阵脱逃马革裹尸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19)、(裹全尸)清·沈绍姬:“总为人间留正气,不求马革裹全尸。”
(20)、李大哥,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就算战死杀场、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大明如今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李大哥,难道不想不想报效国家?
(1)、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2)、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3)、(裹尸还)唐·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4)、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5)、那个什么马革裹尸,高中课文里有讲到的,我语文不行啊,上课就老打瞌睡。
(6)、(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7)、父亲曾说过“誓死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8)、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9)、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