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文案103句)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主张
(1)、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雅典公民,他为自己的城邦奋战过,用不畏生死的战斗捍卫雅典城邦的民主与自由。但他同时也反对当时雅典盛行的利用抽签方式决定国家官员的行为,认为只凭借抽签而不考察官员的德性,这样的执政者是不值得信任的,因此,他认为治国者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进行培养,使其德才兼备。
(2)、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非专业人员, 业余爱好西方哲学, 无文献考证, 只谈idea.
(3)、柏拉图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
(4)、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把哲学家的沉思与教育家的责任结合在一起,审视和指导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教育问题。
(5)、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因,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不提倡对学生进行灌输,更多的是采用辩论的方式,这同样为后来的辩论法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6)、因为在我周围,有很多关注教育问题的专家、老师及家长,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一下发到网上,目的有三:一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所感;二是期待大家的讨论,求教于方家;三也是督促自己,不要不了了之。
(7)、我在上一篇《孔子》的论述中曾写过:用苏格拉底和孔子来理解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别是一个非常直接有效的角度。
(8)、苏格拉底注重逻辑与思辨,要求概念反映本质特征并具有普遍意义,结论依赖于推理与论证过程;而孔子注重于感悟与经验,结论不需要详细的论证过程。
(9)、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他受他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产婆。因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实质上,他是用各种问题去诘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便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自己很无知,从而产生学习和拥有真理的愿望,去思考各种普遍的问题。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付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地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原则,从而辨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被形象地称为“产婆术”,他自称是“思想的催产婆”。这种教育观实质上是天赋观念的一种反映,而且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低龄儿童。仅适用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并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观大有益处。这种方法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仅适应于道德教育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对后世影响很大。
(10)、第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11)、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苏格拉底评价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存在本体就是神,就是善,他的这个说法也是来自苏格拉底的。神的观念一直是希腊哲学的起源地和归宿,而希腊哲学在其发展中也不断改变和净化了人们原先的神观念,两方面是彼此互动的。作为一位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敬畏神吸取了他变革哲学的智慧和力量。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只牛虻,一个肩负着神的使命助人从善爱智的使者。这是他对神的敬畏虔诚,也是他对人的热爱鞭策。只有联系到他的神观念,我们才能认识他所主张的“自知无知”命题的深刻含义。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
(12)、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13)、德行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14)、更加通俗地讲,教育并不是用“一桶水”去分出“一碗水”,更不是填鸭式的塞给知识,而是引领学习者(更像是“与学习者一起”)去发现认知的路径和内容。
(15)、(2)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16)、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1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18)、①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
(19)、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他的教学理念和现在的教育差不多,教育就是要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第他也强调体育教育,身体素质的教育。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搞好学习,才能为国效力。
2、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
(1)、苏格拉底认为德才兼备的治国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包括此前已有的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及人生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也需要学习算数、几何、天文等科目。学习以上各种知识重在实用而不是单纯思辨。
(2)、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3)、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我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
(4)、苏格拉底是希腊三杰之首,虽然人们到目前无法确认哪些内容真正来自于他自己,哪些来自于记述者的杜撰,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膜拜。几千年来,人们不断从关于他的记载中得到启示。
(5)、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创的伦理哲学思想,与古希腊追问世界本源的自然哲学相结合,经其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传承、拓展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的古希腊哲学体系。
(6)、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威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最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7)、在苏格拉底看来智慧即德行,而智慧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的,因此智育与德育密不可分。
(8)、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9)、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10)、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
(11)、苏格拉底认为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事情的基础,要尽可能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12)、苏格拉底侧重于思,孔子侧重于行。这样差异的更深的根源,是由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认知特征不同,东方人不善于主客体分化机制,虽然能质朴地接近与再现自然,但也阻碍了抽象化的理性与逻辑的发展。
(13)、他主张彻底地探究事物的究竟,从对事物的判断,到对我们观念的确定性,到对认知结构的探索,所有与我们观念相关的内容都在追问的延长线上。
(14)、(2)要引导学生运用“苏格拉底法”进行探究学习
(15)、苏格拉底的思想具有很好的“可解读性”。他的理论对于理解西方教育哲学,反观我们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6)、这是结合苏格拉底作为教育方法论的“助产术”、道德哲学和知识论的基础上得到的判断。
(17)、正好手边有乔伊·帕尔默主编的《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就决定借由这本书完成基本的梳理工作。虽然这本书不算很专业,但相较于自己去找每一个教育思想家的专著来读,无疑是更便利的。这对于我“了解教育思想史大致脉络”的目的,也足够支撑。所以,开始的阶段,就依托这本书来做梳理的工作。
(18)、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19)、苏格拉底反对之前学者重视自然而忽视人类自身的观点,他认为哲学应该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自身。所谓教人就是帮助其学会做人,道德不是天生的,好的道德品质是依靠后天学习获得。既然后天可以发生学习行为,那么道德也是可教的,培养道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0)、提倡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3、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意义
(1)、然而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①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③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所以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儿。
(2)、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3)、苏格拉底在对话过程中,是通过不断追问对话者的判断来推进问题的探讨。基本的方法是:部分认同,继续追问(定义准确性,条件的确定性)。
(4)、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5)、而东方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更多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哲学”(此处指狭义的哲学)。
(6)、因为 知识即美德, 所以才有后世西方的道德哲学 (moral philosophy) 和认知论 (epistemology), 也才产生了经济学, 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 早期古典经济学家, 比如斯密, 边沁, 约翰斯图尔特米尔, 马克思等, 也都是道德哲学家的底色. (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伊壁鸠鲁.)
(7)、同一时期分别奠定东西方文明基石的两位圣哲,有着很多相似的教育理念,但在“启发式”教学法上,苏格拉底更胜一筹。
(8)、(例)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西方教育家是()。
(9)、河北华图专家解析: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他用各种问题去诘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便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自己很无知,从而产生学习和拥有真理的愿望,去思考各种普遍的问题。“产婆术”教学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本题答案为D。
(10)、(本文属河北华图教育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于华图教育,未标明者必究责任。)
(11)、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12)、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13)、这并不是说对话要永远持续下去,而是说,问题并不终结于任何一次讨论。
(14)、总之,整个雅典城邦呈现出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
(15)、①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迫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16)、苏格拉底把道德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提出“美德即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与德行是相关的。
(17)、爱是耐心了解、理解沟通。理解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作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应通晓心理学、生理学。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行为有足够的认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及时沟通。
(18)、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学中常见考点,考生对相关理论应烂熟于心,灵活运用,才能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得心应手!
(19)、那么,在今天,我们在考虑教育内容的时候,应该如何取境?
(20)、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应该要掌握治理国家的知识,应该要注重教育。
4、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1)、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2)、知识即美德 的最伟大之处是把知识摆在了核心位置, 而不是空谈美德. 这直接影响后来的哲学家科学家去把寻找知识的科学活动作为最有价值的活动. Spinoza的神学认为寻求知识就是了解上帝. 爱因斯坦也曾说他只信奉斯宾诺莎的上帝.
(3)、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4)、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国人们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就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政治,那么国家也会因此而安定有序。
(5)、“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6)、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7)、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该方法第一次提出了发现教学法,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8)、所以,这也是在要求教育者要能够“共情”学习者。
(9)、第教育目的论。从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治国的人才,从教育培养人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认为教育要促使人激发灵魂中的女性获得知识,并且达到善的境界,因此他认为治国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德行。
(10)、苏格拉底方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它的使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1)、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12)、最近想把这些思考、积淀,从教育的底层逻辑上系统把握,使自己在相关问题的理解上更加系统化。为确保表达的完整、准确性,我打算先对历史上的主要教育思想做一个梳理。
(13)、此外,当时社会上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人们竞相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传统的宗教信仰业已动摇,而当时活跃于雅典的智者却大力宣传足以导致无原则、无是非、无道德的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的观点,即人是万物的尺度。
(14)、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区别的。虽然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教育能够使人得到改善,不论是天资聪颖还是生而愚钝,都需要进行后天学习。越是聪慧的人,越需要进行教育,否则聪慧之人便会难以驾驭。同样,国家的治理者也需要接受教育,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15)、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16)、苏格拉底这个观点跟王阳明四句教中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阳明 (有的人会说是王畿自己的主张, 强行编排给他的老师王阳明) 之所以要说 无善无恶, 就是要打破儒家几千年迂阔的泛道德论, 比如一个人管理国家政事不行是因为他没有道德这样的观点. 当你没有知识的时候, 你是恶的, 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是这个恶并不是十恶不赦, 并不是罪大恶极, 而是从没有知识到获得知识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17)、文都(中医)考研交流QQ群:831436895
(18)、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19)、√口诀:“记住规定”——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20)、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5、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
(1)、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2)、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
(4)、③苏格拉底谈话法的对象为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因此不能机械地照搬于儿童学习中。
(5)、因此苏格拉底把道德水平看的相当重要,尤其是作为执政者。
(6)、在他看来,那些越固执地因为知识而自信的人,往往也是越被自己那点知识固化的人,所以他坚持了自己“一无所知”的判断。
(7)、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8)、苏格拉底的母亲是助产士,这影响了苏格拉底对自己教育方法的理解。他把自己在教育和对话中所使用的方法也称为“助产术”。
(9)、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滋润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班主任爱的光环下。
(10)、这种平等,既是在对话中彼此身份的平等,让对话者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忌惮;更强调在认识起点的平等,教育者要放下身位,与学习者从一个基本一致的起点出发,去共同探索。
(11)、②方法强调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概括过程。
(12)、电子版PDF:2022年考研真题与详解答案(回忆版)
(13)、④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14)、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何谓人之“存在”的思考,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提醒人要在不断的检省中获得最佳的生活姿态,尤其是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方面。
(15)、爱情犹如麦地里采麦穗,弄不好就会空手而归。
(16)、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17)、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固有的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个体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独自发现它,往往需要哲学家、教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他说助产士的任务不是自己生孩子,而是帮助产妇生出自己的孩子,教师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帮助他们发现固存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因此,苏格拉底在讲学或辩论时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存在的矛盾,引导他们发现存在于他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这种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问答法”或“苏格拉底助产术”。
(18)、如上面所说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平等”、“对话”、“不终结”是基本心态等几个方面。
(19)、从“省察”的角度来说,儒家也有同类的提法,“吾日三省吾身”,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儒家关注的是日用生活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⑤.教育内容: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数列为学习的科目。
(1)、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主张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并认为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2)、苏格拉底在其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或问答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步。
(3)、江苏下半年教资认定9月20日起报名,收好这份超详细报名操作手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