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文案103句)

时间2023-06-28发布admin

论语全文及译文

1、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

(1)、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2)、试译:孔子看见穿丧服的,穿戴礼帽礼服的,以及眼睛失明的,只要看见,即便他们年纪轻,孔子也一定站起来;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一定快步走。

(3)、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ò)、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

(4)、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5)、(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试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订正了音乐,使《风》、《雅》、《颂》各归其类。”

(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9)、(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10)、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1)、(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4)、(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5)、试译:孔子说:“君子自尊,不爱争面子;君子合群,不拉帮结派。”

(16)、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7)、试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去做的呢?”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不乐意的,就不要强加于人。”

(18)、(原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19)、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20)、试译:叶公问执政的要点。孔子说:“让身边人都幸福,让远方人来投奔。”

2、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1)、试译: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畏,怎么能断言未来人不如现代人?到了五十还没什么见识,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2)、(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3)、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4)、试译:孔子说:“我还可以看到史籍的缺字存疑处。好比有马不会驯养,就先借给会驯养的骑。如今没有这样的人了!”

(5)、(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6)、试译:曾子说:“有能耐却请教没能耐的,见多识广却请教孤陋寡闻的;有却好像没有,充实却显得空洞,受到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有一位好友就曾这样做了。”

(7)、28子曰:“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8)、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1)、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3)、孔子说:“不要觉得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就有顾虑。平时你们总是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如果真有人要了解你们,你们展示什么呢?”

(14)、试译:孔子在河上叹道:“时光流逝就是这样啊,日夜不停!”

(15)、译文: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16)、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18)、33子曰:“知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9)、8子曰:“为命,裨谌(bì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xíng)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论语原文及翻译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4)、(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5)、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6)、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7)、(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8)、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10)、(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11)、(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12)、试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胳膊一弯就是枕头,也乐在其中嘛!乱搞得来的富贵,我看都是浮云。”

(13)、试译:南宫适问孔子:“羿擅长射箭,奡很会水战,都不得好死,而禹、稷亲自种庄稼却得了天下?”孔子不答话。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君子啊这个人!好品德啊这个人!”

(1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17)、 ⑤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1)、(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

(2)、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yǔ)之,必也狂狷(juàn)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3)、(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4)、试译:君主赏赐熟食,一定正襟危坐先尝尝。君主赏赐生肉,一定煮熟了进供祖先。君主赏赐牲畜,一定饲养起来。陪君主用膳,君主举行食前祭祀,先替君主尝一尝。得病后,君主来探视,自己头朝东躺着,盖好朝服,拖着腰带。君主召见,不等车驾备好,赶紧步行赴命。

(5)、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6)、(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7)、(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9)、(注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10)、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1)、试译:冉求说:“并不是不乐意照老师的做,实在是弟子能力有限。”孔子说:“既然是能力不够嘛,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今天你这是给自己画地为牢了!”

(12)、(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13)、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14)、试译:孔子说:“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15)、(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16)、(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译文: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18)、(注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斯:就。

(19)、(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0)、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5、论语二则原文及翻译

(1)、(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yǔ,角落。

(2)、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3)、(注释)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可耻,饿死于首阳山。孔子称他们二人为“古之贤人”(《述而》)。②旧恶:宿怨,旧仇。③是用:是以,因此。希④:通“稀”,少。

(4)、试译:孔子说:“三种快乐有好处,三种快乐有害处。乐意用礼乐调理自己,乐意称赞别人的优点,乐意结交贤德之士,有好处。乐意目空一切,乐意游手好闲,乐意大吃大喝,有害处。”

(5)、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6)、(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8)、17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10)、(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11)、试译: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孔子的几位门人当家臣治丧。不久病好些了,孔子说:“好久了仲由行骗!没家臣假装有家臣。我欺骗谁啊?欺骗老天吗?再说我与其死在家臣手里,宁可死在你们几位弟子手里啊!再说了,就算我得不到厚葬,莫非会死在路边不成?”

(12)、试译:孔子说:“患得患失的人,可以和他同朝共事吗?这种人,未得手之前唯恐得不到,一旦得手又唯恐丢掉。一旦他担心丢掉的话,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13)、(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14)、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15)、(注释)(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2)从:跟随、随从。

(16)、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8)、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19)、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20)、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释)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

(2)、试译:孔子说:“到四十岁了还让人讨嫌,往后也就没戏了。”

(3)、试译:孔子说:“如果有用我的,一个月可以打下基础,三年就会有成就。”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