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征战沙场霸气的诗词(文案149句)
描写战争的成语
1、描写战争的成语
(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赔了夫人又折兵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2)、释义: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3)、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4)、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5)、释义:意为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借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常与〝八公山上〞连用。
(6)、(2)(2019年江苏(A)真题)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7)、(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8)、但这个词本意并不恐怖,典故来源于古代道教文化,传说古代仙人通过修行内功以达到涤荡尘垢、脱胎换骨的境界。用来比喻剔除内心的芜杂。
(9)、出自《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类似形容战争的成语还有:猿鹤虫沙、血流漂杵等等。
(10)、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11)、(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2)、例句:一些网络不良竞争,不惜用丢车保帅、杀妻求将等恶意营销手段,我们要坚决抵制。
(13)、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14)、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他是“国士无双”。
(15)、项羽派蒲将军率兵昼夜兼程,从三户津向南渡过漳水,再次打败秦军,切断了章邯的退路。项羽又率主力部队猛攻,在汗水(漳水支流,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接二连三地遭到失败,既无援军,又怕被秦二世和赵高杀害,再次向项羽求降。
(16)、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17)、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18)、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19)、A项:正确。“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小学习兵法,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但缺乏实战经验。后来他接替廉颇为主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0)、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的前线。
2、征战沙场霸气的诗词
(1)、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2)、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3)、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
(4)、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5)、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6)、止戈为武 穷兵黩武 一触即发 衣裳之会 抑强扶弱 针锋相对 诛暴讨逆 行尸走肉
(7)、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
(8)、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9)、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10)、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事。
(11)、(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12)、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3)、龙战玄黄:比喻**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14)、(1)(2014年山东真题)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15)、(拼音):fēng huò lián nián
(16)、二桃杀三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赔了夫人又折兵
(17)、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8)、(解释):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9)、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20)、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3、战争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1)、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2)、古代人也往往有许多怪癖好、怪毛病,比如:盘龙之癖、季常之癖、分桃之癖,但嗜痂之癖是什么鬼!痂,就是我们伤疤好了之后的结痂硬壳,古人用喜欢吃疮痂来形容怪癖。
(3)、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
(4)、D项错误,淝水之战,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与东晋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5)、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6)、B项正确,村民是村集体中的一员,依法享有一切村集体经济的待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规民约以村民赌博而取消一切村集体经济待遇侵犯了村民的合法财产权利。
(7)、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8)、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9)、(拼音):huò jié bīng lián
(1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11)、(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12)、什么?僵尸也会吃素食么?其实这里的尸位,是指占着茅坑不拉屎,素餐,则是白白吃空饷,意思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白拿钱。
(13)、他路过集贸市场,顺手牵羊拿了人家两个桃子。
(14)、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15)、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16)、(屡战屡胜)——屡次战斗屡次胜利,形容战争胜利是常事。
(17)、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18)、唐宪宗派大将李愬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19)、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20)、非战之罪:不是**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4、与战争有关的成语100个
(1)、炮火连天 (pàohuǒliántiān)
(2)、打草惊蛇 打落水狗 入室操戈 入吾彀中 围城打援 围魏救赵 相机行事 相生相克
(3)、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4)、(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5)、一天一个成语22——一败涂地(秦)刘邦起家于沛县,也是为什么各种史书中常称他为“沛公”
(6)、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7)、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擒贼先擒王 杀人不见血
(8)、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9)、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10)、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11)、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天下太平。
(12)、赳赳武夫 孔武有力 开路先锋 临危不惧 宁死不屈 龙行虎步 气冲霄汉 气贯长虹
(13)、风声鹤唳 望风而逃 望风披靡 闻风丧胆 土崩瓦解 亡命之徒 心狠手辣 凶神恶煞
(14)、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15)、重点识记:纸上谈兵、用兵如神、兵不厌诈、攻其不备、兵贵神速
(16)、请在今天所学的几个成语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造句吧~看看谁的句子最贴切最有文采!
(17)、攻守同盟 城下之盟 恭行天罚 归马放牛 匹夫有责 一统天下 中流击楫 中原逐鹿
(18)、A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19)、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0)、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5、古今描写战争的成语
(1)、同样是韩信北上灭赵时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死战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2)、D项:正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朝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追思了楚霸王项羽的精神气节。
(3)、气壮山河 磬控纵送 扫除天下 杀敌致果 杀身成仁 舍生忘死 舍死忘生 射石饮羽
(4)、这个成语看起来有种恐怖片大场面的赶脚,不禁让人联想起《釜山行》中人山人海的丧尸暴乱场面。
(5)、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识时务者为俊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6)、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7)、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8)、(释义)悲伤和欢乐,离散与团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9)、破竹之势 势如破竹 三户亡秦 三战三北 十荡十决 横扫千军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10)、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11)、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12)、(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3)、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4)、一举成功 一篑之功 贪天之功 信赏必罚 痛饮黄龙 成仁取义 成败论人
(15)、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6)、zhěngēqǐnjiǎ成语典故: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17)、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高骈的《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大意是:寂静的夜空中,何处传来弦声?这弦任由风儿演奏出简单的音调。这音调似乎很模糊,但仔细听来却能成曲,也勉强能欣赏。由“弦声响碧空”也可判断诗文描写的是风筝。唐代的风筝装有弦或笛,飞入天空在风的演奏下发出声音,甚至能够产生美妙的乐声。这也就是风筝名字的由来——因为它能在空中发出筝弦的声音。
(18)、(出自):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19)、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
(20)、(2)(2019年江苏(A)真题)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1)、(解释):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2)、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3)、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4)、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5)、弹尽粮绝 弹尽援绝 孤立无援 呼庚呼癸 后顾之忧 还顾之忧
(6)、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7)、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8)、装甲兵以坦克为基本装备,主要执行地面突击任务,是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采用炮口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射程较近,轻便灵活,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是一种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有效的压制兵器,A项错误。B、C、D三项说法均正确。
(9)、(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10)、(释义)意思是形容人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11)、陈友谅军队人数众多,水军船舰又高又大,在兵力上仍然处于优势。面对着这样的强敌,朱元璋把水军分为11队,每队都配备火铳、长弓、大弩,作战的时候,先发火铳,再射箭,最后是白刃厮杀。朱元璋部下的大将徐达首先率军出战,击败了陈友谅的先锋部队,杀死1500人,缴获一艘大型战舰,胜利回营,朱军士气更加旺盛。在一次战斗里,陈友谅的勇将张定边冲到朱元璋乘坐的战舰面前。由于水浅,朱元璋的战舰搁住了,动弹不得。牙将韩成为了保护朱元璋脱险,自己穿戴好朱元璋的衣帽,跳入水中。敌军以为朱元璋已经投水,就放松了围攻。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敌军战船才开始后退。趁着江水涨潮,朱元璋的战舰才驶离了险地。描写热烈场面的成语描写热烈场面的成语
(12)、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3)、坚甲利兵 盛食厉兵 空室清野 罗掘俱穷 木牛流马 手无寸铁
(14)、人仰马翻 马翻人仰 马仰人翻 全军覆没 三军暴骨 轻举妄动 穷兵黩武 束手待毙
(15)、大张挞伐 金鼓齐鸣 声鼓雷鸣 声威大震 锣鼓喧天 摇旗呐喊 震天动地 一鼓作气
(16)、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17)、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18)、(解释):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9)、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20)、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战火纷飞、战略战术、战天斗地
(1)、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2)、枕戈待旦 筑室反耕 遵养时晦 格杀勿论
(3)、流离转徙 ( liú lí zhuǎn xǐ )流离:流转离散;徙:迁移。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4)、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5)、译文: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6)、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7)、(出自):《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8)、束手就擒 损兵折将 头破血流 萎靡不振 不堪一击 引颈受戮 折戟沉沙 辙乱旗靡
(9)、乘虚而入 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攻其无备 攻其不备 远交近攻 调兵遣将 调虎离山
(10)、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11)、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2)、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3)、启羞兴戎:启:开;戎:**。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14)、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5)、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6)、(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17)、十一月二十七日黎明,金将完颜元宜率领将士们来到完颜亮的御营。完颜亮听到喧哗声,从梦中惊醒,还以为是宋军来劫营。他急忙披衣坐起,早有一支羽箭嗖的一声射入帐中,完颜亮拣起来一看,不觉大惊,原来是金军的箭。他正要去取弓反射,已被营外金军一阵乱箭射中了。金军将士一拥而入,见他倒在地上,四肢还在动弹,就用绳子把他勒死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终于落得了悲惨可耻的下场!
(18)、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19)、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①剑阁②峥嵘而③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1)、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2)、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3)、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4)、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5)、卖国求荣 卖身投靠 认贼作父 助桀为虐 助纣为虐 借寇赍盗
(6)、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7)、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8)、(举例造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9)、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